藝術家蔡東東(1978年生)的最新個展“脫”展覽將干北京光社影像中心舉辦。“基于現(xiàn)成照片的再創(chuàng)作”一直以來都是蔡東東的主要手法,他從視覺文化的角度把“攝影”帶入了圖像史或制圖史的問題場域,討論有關呈現(xiàn)的呈現(xiàn)、有關觀看的權力等問題。本次展覽將選取蔡東東近年來最具代表性的攝影和裝置作品。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宏大的歷史降維到個體的視角之中,故事的走向在舉重若輕的破壞中被悄然改道,圖像的意圖在靈光乍現(xiàn)的錯位中被有機重組,但令人會心的并不只是其作品中的機巧與幽默,更是其傳遞出的與幾代人鮮活的生命史共振交融的感動。
展覽入口處的作品《垂柳》(2022手工銀鹽照片,水彩47x50cm(帶框)6版+2AP216版)巧妙地揭開了本次展覽標題“脫靶”的序幕。在經(jīng)年累月的照片實驗中,蔡東東始終在踐行一種“脫”的練習,一次次帶領塵封的歷史圖像逃脫既定的指向關系從封閉的敘事情節(jié)中解放自我,重新激發(fā)被折疊和壓抑的潛能。

展覽中的照片一部分來自他曾經(jīng)拍過的照片,更多地淘自舊貨市場,他從那里搜集到各種各樣的舊照片和底片,將它們帶回暗房重新洗印。通過對照片的各種破壞和解構以及再造,雙手勞作在作品上留下了痕跡,也一并帶入了人的溫度與態(tài)度。
一層展覽空間圍繞著觀看的主體與關系徐徐展開,鏡面和照相機鏡頭的植入不僅是視覺的表層介入,更顛看了單向的觀看運動。展廳中的作品有的從頂部懸掛下來,有的被徑直擱詈干墻角,或隨意倚靠干墻面。高低錯落的展陳讓原本嚴肅的對干歷史的觀看與回溯變得更具有趣味性。這些經(jīng)由游戲的方式被進行慎重又巧妙的編排的照片或荒誕,或諧趣但這些微妙的視覺元素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地擊中觀者,并啟發(fā)人們?nèi)シ此迹ベ|(zhì)疑。

相比于一層展廳包羅萬象的開放姿態(tài),二樓展廳則顯得更為安靜與內(nèi)斂。大型沉浸式攝影裝置作品《一百年》(2020銀鹽照片,鋁門框亞克力子3x210x150x65cm)中的三道門上的門簾按年代劃分,每簾懸掛著780張中國人的一寸肖像照,觀眾可以穿過這三道門來體驗1910至2010年以來中國尋常百姓生活面貌的百年變遷。這是蔡東東從飄渺的照片海洋中打撈并用圖像串連出的歷史,并非官方敘事。無數(shù)個來自民間的、無名拍攝者的個體敘事組成了一幅真實、樸素的生活圖景。裝置作品《兩道門》(2018投影儀木門布簾320x280x200cm3版)則是關干兩個時期,兩種意識形態(tài)下女性的相貌變化。蔡東東從20萬張相關照片中遴選出100張年齡相仿、五官相仿的肖像照,分別投影在現(xiàn)場《兩道門》懸掛著的兩個布簾上。第一道門是1910-1950年的中國女性照片第二道門是1950-1980年中國女性的肖像,同時播放對比。不同年代的生動,質(zhì)樸的生命史在此相遇,照片也因而得以異化為繪畫、雕塑、裝置,甚至一處劇場空間。

蔡東東的作品并未停留于對攝影本體的延展或對宏大敘事的解構,而是傳達了更為深刻的個體生存論與時代動勢之間的辯證思考即此“脫靶”并非目的,而是人們重訪歷史和自身的媒介與通道。
展覽時間:2023年5月26日–7月30日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