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世幻景——浮世繪數字藝術展”正在安徽省美術館2號展廳展出,
從呈現的浮世繪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國和日本在文化藝術上交融互鑒,綿延千年。
600年
日本派出第一批遣隋使。直至754年,鑒真渡日。759年,以朝廷賜予的新田部親王之舊宅邸興建唐招提寺,我國佛教文化傳入日本。直至17世紀,長期客居經商的中國人還在長崎興建了“四大唐寺”,即興福寺、崇福寺、福濟寺與圣福寺,建筑皆有濃郁的中國特色,我國佛教文化持續傳入日本。
1127-1279年
南宋畫僧牧溪旅日,其擅長的佛像、人物、花果、鳥獸(如龍虎、猿鶴、禽鳥)、山水、樹木等繪畫主題,對日本近世繪畫產生重要影響。

《松猿圖》
(南宋)牧溪
中國畫
171.9×98.4cm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1573-1795年
明萬歷至清乾隆年間,我國木刻版畫制作技藝和出版業達到鼎盛??滴跄觊g,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民間木版年畫發展起來,兩者相互輝映,世稱“南桃北柳”。

蘇州桃花塢經典年畫《一團和氣》
1731年
清代畫家沈銓(號南蘋)旅日,其山水花鳥工筆與色彩中細膩的宋元遺意,深刻影響了江戶浮世繪風景畫的興起。
1748年
《芥子園畫譜》(原名《芥子園畫傳》)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在日本翻刻出版。畫譜集中國傳統藝術千年之大成的繪畫技法和觀察方式,成為了我國文化傳播的成功范例。
《芥子園畫傳初集五卷》(局部)
(清)王槩
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藏
1765年
鈴木春信與雕版師、拓印師共同始創“錦繪”,此時期的繪畫風格由意象向寫實轉變。今天我們泛指的浮世繪藝術作品,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真正形成。
1794年
美人繪大師喜多川歌磨的《納涼美人圖》出版,轟動一時。其畫之風韻與我國唐代畫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圖》系出同源。我國傳統仕女畫中,仕女雪白的肌膚、身著華美的服飾,以及曼妙的身姿所撲面而來的高貴典雅之氣可見一斑。

《簪花仕女圖》
(唐)周昉
中國畫
遼寧省博物館藏
1828年
歌川國芳推出《通俗水滸傳豪杰百八人》系列作品,并在畫壇一舉成名。該系列作品以充滿力量的造型和動感的構圖超越了以往所有人物題材浮世繪。中國古代經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以及承襲自我國民間廟宇門神繪畫創作的技法,在歌川國芳手上被賦予江戶式的奇思妙想。動態的氛圍和充滿感染力的畫面,那種仿佛舞臺亮相一般的完美造型,確立了浮世繪的一個新體裁——武者繪。

《通俗水滸傳豪杰百八人之一人·“一丈青”扈三娘》 (日)歌川國芳

《通俗水滸傳豪杰百八人之一人·“小李廣”花榮》 (日)歌川國芳
1831-1834年
葛飾北齋耗時5年創作的《富岳三十六景》先后出版,組畫的每一幅都以富士山為背景,與人們的勞動、生活場面巧妙結合,意趣盎然。這種以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不同季節全方位地表現同一主題的手法,開拓了浮世繪風景畫的新領域。

《甲州石斑澤》 選自《富岳三十六景》
(日)葛飾北齋
1832-1833年
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次》出版。通過提煉和概括,并借鑒中國繪畫的表現手法,濃墨重彩地渲染了旅行的氣氛。魅力無限的風雨氣象、四季景色,以及悠悠行旅的寫照,正是脫胎自中國傳統文人畫的意境。

《原:朝之富士》 選自《東海道五十三次》
(日)歌川廣重
1876年
莫奈以浮世繪美人繪為靈感,以其妻子為模特創作的作品《身穿和服的卡米爾·莫奈》 問世。

《身穿和服的卡米爾·莫奈》
(法)莫奈
1876年
231.8×142.3cm
波士頓美術館藏
1887年
梵高臨摹歌川廣重《大橋安宅驟雨》的作品《雨中橋》問世。同年,梵高以大量浮世繪作品為畫面背景的《唐吉老爹》問世。
《唐吉老爹》
(荷蘭)梵·高
1887年
51×65cm
羅丹博物館藏
1889年
梵高創作作品《包扎著耳朵的自畫像》,畫面背景的墻壁上掛著一幅日本浮世繪作品。
《包扎著耳朵的自畫像》
(荷蘭)梵·高
1889年
50×60.5cm
考陶爾德美術館藏
/展覽名稱/
浮世幻景——浮世繪數字藝術展
/展覽時間/
2023/01/22-06/01(逢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
安徽省美術館2號展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