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藝術空間將于4月22日帶來駱丹個人攝影展《行傳IN SEARCH OF IT》。本次展出的作品選自《318國道》、《北方、南方》、《素歌》和《無人之境》四個駱丹重要的系列創作。作為駱丹跨度十六年創作的重新整理,此次展覽也是一次回顧,跟隨駱丹行走的鏡頭,重溯“一幅當代中國生動的社會肖像”的腳步。

無人之境 No.44
2021, 230*95cm
“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
?
文/ 施瀚濤
從2006年到2008年,駱丹以“318國道”和“北方,南方”兩個系列的創作在中國的版圖上劃了一個大大的十字,這可能是他最初從成都向上海進發的時候所沒有想到的。在之后的一次訪談中我們可以讀到,2006年2月他選擇辭職而開始公路旅行和拍攝其實是源于對當時生活和創作狀態的一種厭倦和焦慮。在之前的十年里,他在攝影記者繁忙的工作和“拍攝一些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自己渴望通過鏡頭去表達的東西”之間拉扯,“人就有點疲了,就像電路開關一樣,得來回切換,讓我比較痛苦,這樣下去不行”。而同時期他所接觸到的幾部公路電影以及凱魯亞克的《在路上》給了他及時的啟發,最終點燃了行動的決心。
如果說,25歲的凱魯亞克踏上旅途更像是在青春荷爾蒙的驅動下,忠于自己的內心,由東往西、從北向南去尋找朋友和女孩、詩歌和音樂、派對、烈酒和大麻,那么,35歲之后踏上旅途的駱丹,除了和前者一樣以行動來回應內心的召喚之外,還帶著更為自覺的對于當代社會和文化現象的疑問。他說“在目前的中國,物質主義價值觀正在成為唯一的價值評判標準,對一個國家甚至是全世界來說,實在是件可怕的事情。其實一路上我拍的照片,就是在印證這樣的價值觀導致的后果”。對于駱丹來說,旅行和攝影就像他整個創作行為的兩個面向,前者是告別,后者是進入;前者是回應內心,后者是走進現實,向外尋找。在旅行中,他可以擺脫困住自己的日常,“從心理上和行動上覺得和流浪漢沒有任何區別……我的心無比自由!”而攝影,則是他積極的選擇,進入到更大的社會現場的第一線,是一種顧錚所說的中國當代攝影中的“自主的觀看”。

318國道-001 2006年3月29日 上海陸家嘴#1
2006,96*120cm
駱丹的“觀看”過程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318國道”和“北方,南方”兩個系列。在這一階段中,他以全景式的視野對中國各地的社會現實展開觀察和記錄。但在保持寬闊的視野的同時,他的每一張照片都是具體而生動的特寫——人和他們的活動,或者說社會景觀的切片。這些畫面有的帶有宗教畫般的肅穆,有的又像風俗畫一樣輕松;有的是對現實的超現實主義拼貼,有的則是寫實式的刻畫描摹。在他觀看的一放一收之間,以及不斷的行進過程中,他就像是編織出一場中國當代社會生活的蒙太奇,表現了它極其豐富的,充滿著矛盾和沖突的社會樣貌。

2008,100*100cm
而在第二階段的“素歌”和“無人之境”中,他的目光則更為專注,集中于一個地方或一片區域,反映一個現象或一種情緒。”素歌“所拍攝的是云南一個偏遠山村中一群有著虔誠信仰的人。古老的濕版工藝的效果抹去了時間的間隔,有如信仰世代不變的傳承。那種灰暗而又精致、柔和而又沉重的氣息傳遞著溫和、平靜和友善的情緒。照片拍得平實輕松,又浪漫傷感。而在“無人之境”中駱丹以大場景來表現看似無人的、荒涼而壯觀的西部風景。但如果仔細查看,我們又總能在畫面里找到人活動的痕跡。那些本該宏偉的建筑結構,或者具有強大力量的機器在雄偉的自然環境中顯得微不足道。如果說“素歌”中我們看到的是人平靜而自足的生活和精神,那么“無人之境”所暴露的是人勃勃的野心和貪婪。

素歌046,床Bed,收藏級藝術微噴Archival Pigment Print,16.5x21.5cm,20版

北方,南方-046,2008年3月1日 山西昔陽? ?,收藏級藝術微噴Archival Pigment Print,100x100cm,8版
駱丹的這幾個系列可以說為當代中國描畫了一幅生動的社會肖像,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激烈的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世間百態,以及人的精神狀態。筆者曾和駱丹玩笑說,在這前后幾個系列中,畫面里的人好像在慢慢減少,從全國各地形形色色的人,到集中在一個村莊中的人物,再到看似完全沒有人的畫面。但其實人從來沒有在他的畫面中缺席,駱丹曾經說過他的攝影“必須拍攝人”。在這幾個系列中,藝術家是從對人和他們生活的直接表現和記錄,發展到被一群人的精神和信仰所吸引,再到將人放在更大更荒涼的自然中,以批判也是憐憫的視角去觀察。而更重要的是,在這些作品中還存在著一個特別的人,一個不停尋找的人,那就是藝術家自己。正如凱魯亞克自陳《在路上》“實際上是兩個天主教徒游蕩在美國大地,尋找上帝。而我們真的找到了”。駱丹說“我不是去表現現實世界如何真實,只是想在現實當中去發現找尋,印證屬于自己內心的種種跡象”。

素歌005,何玉娟和兒子何圣潔,老姆登村? No.005? ,收藏級藝術微噴Archival Pigment Print,100x130cm,8版
筆者曾經在多年前的一篇文章中將駱丹這樣的旅行拍攝稱作為一種“朝圣之旅”。事實上,自從駱丹踏上318國道之后,當時一群年輕的藝術家也都紛紛踏上旅途,順著海岸線、黃河、長江、長城走上拍攝之旅,并由此構成中國紀實攝影非常豐富而活躍的一個階段。筆者在文章中提到,“(古代的)朝圣者所面臨的所有這些身體上的艱辛和內心的孤獨和自省,其終極目的是對于自我和造物主之間關系探索”。在今天的中國,大多數人“已經沒有宗教、革命或者其他的崇高理想可以將個人與那個更大的社群建立起聯系”。但是“人似乎總要被卷入一種東西,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旅行中的拍攝正是攝影者探索和確立自己和外面世界之間關系的過程。

顧錚將紀實攝影的社會功用定義為一種“認知社會現實的視覺樣式”和一種“文化批判的裝置”。對于作為藝術家個體的駱丹來說,他的攝影實踐還有一種藝術創作所常包含的對于內心的追求。他說,“朋友曾建議我可以通過社會學調查的形式,比如影像檔案這樣。我覺得有點局限自己,我要的就是個人體驗”。但駱丹所說的體驗和內心不是一個封閉的自我的存在,它是在旅行的過程中的一種內外的呼應。其實攝影也是,它既是向外的觀看,也是內心和外在的相互投射。駱丹的旅行拍攝除了是用內心來觀察和體會周圍的現實世界之外,也是通過向外的求助來解決內在的問題,用外面的世界充實自己的內心,由此實現與對象的共情、連接、認同。他從快速旅行中的拍攝,變成了安靜的觀察,甚至像朝圣者一樣體驗孤獨的修行。彼得說“你們當救自己脫離這彎曲的世代”。駱丹用切實的行動畫出了那個大大的十字,在行動中實現自己的生活。

無人之境No.2,收藏級藝術微噴,Archival Pigment Print,150x65.7cm,12版

無人之境No.44,收藏級藝術微噴,Archival Pigment Print,150x65.7cm,12版
? ? ??
藝術家Artist
?駱丹Luo Dan
1968年出生于中國重慶,1992年從四川美術學院畢業。現在生活工作于中國四川成都。
駱丹已是多個攝影獎項的獲得者,包括因《素歌》系列獲得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攝影類大獎(2013年);2011年,他榮獲候登科紀實攝影獎、并被評為大理國際攝影節的最佳新銳攝影師,TOP20-2011中國當代攝影新銳;他還曾因《北方,南方》系列作品獲得連州國際攝影年展的年度杰出藝術家金獎(2008)。除此,駱丹《素歌》系列作品之《素歌之二十五:敲鐘的約翰》被收入Phaidon出版的《The Photography Book》(2015,第二版-難以逾越的作品集),此書“收入超過550張來自十九世紀中期至今的世界最佳攝影作品”。
行傳?
駱丹個人攝影展
IN SEARCH OF IT
?
藝術家|Artist ? ? ? ? ??策展人|Curator
駱丹 LuoDan ? ? ? ? ? ??施瀚濤 Shi HanTao
展期|Duration
2023.4.22-2023.6.30
周二-周六?10:30-18:30
Tuesday-Saturday?10:30-18:30
地址|Address
上海市莫干山路50號2號樓1樓
1F,Block2, 50 Moganshan Road, Shanghai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