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陳琦·巨川”于2023年4月8日至6月4在亞洲藝術中心舉辦。本次展覽是繼2018年“印痕與復數——陳琦個展”之后于亞洲藝術中心舉辦的又一次個人展覽。展出作品二十余件,包括水印木刻、水墨、雕塑、裝置?!瓣愮侵袊∧究痰慕艹龃恚侵龅龅膶W者型畫家,其代表作既標高了水印木刻的水準,也刷新了水印木刻的面貌。他的藝術創作是感性體驗與理性思辨,物性精研與精神營構,先鋒意識與深度追求的綜合體現。近年,陳琦從學科建設及發展的高度對水印木刻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的制定與實施,為中國水印木刻的復興與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隊伍基礎。”[1]
從2013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時間簡譜——陳琦藝術展”到2019年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主題展“Re-?!?,以及2022年湖北美術館“@武漢2022·無去來處:陳琦”,他將水印木刻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向世人呈現多樣的藝術面貌及充沛的創造力。2023年陳琦啟用新字“巨川”,以此開啟步入耳順之年后,更加自由、豁達的藝術創作之路。誠如陳琦所言:“我希望此后二十年或更長的時間里,能進入到一種忘我自由的藝術創作情景之中,在藝術海洋中暢游,創作出不辜負時代、不負丹青、也不負自己的生命年華的優秀藝術作品。

▲圓融 No.1 Perfect Fusion No.1水印木刻版畫 2023
陳琦的藝術創作是將感性體驗與邏輯思辨完美的統一,“感性體驗使其水印木刻尤其是風景題材的作品詩性化,使那些被理性熔鑄的圖像保持著感性的鮮活與靈動;理性思辨使其版畫結構的秩序經營與個性釋放和理念表達得以實現?!盵2]與許多藝術家不同,陳琦把水印木刻繁復的語言和技術,以及抽象觀念活化于具體的創作過程中。不斷強化、精進水印木刻本體語言,形成當代水印版畫獨有的技術與審美范式。進入全球化數字時代,對傳統版畫技藝與當代科技的融合與實踐有著深刻的領悟與認知。“面對數字化時代和版畫生態環境的變化,陳琦提出要對版畫的本體進行重新思考,重新審視印痕和復數這兩個基本概念,并力圖在此基礎上尋求突破與超越?!盵3]數碼、激光雕刻等科技的運用,使得陳琦逐步擺脫對傳統文化符號的借用,進入抽象的更深層次的理性思考與更自主的創造境地,從而建構起一種新的視覺文化序列,藝術語言逐步跳脫出水印木刻的框架,走向更多元的藝術表達,包括水墨、裝置、數字藝術等。陳琦的藝術表現媒介,具有一種超越物性本身的存在。

▲ 圓融 No.3 Perfect Fusion No.3水印木刻版畫 2023

▲萬物 Creatures 水印木刻版畫 2021
對時間和生命意義的思考是陳琦藝術創作的主軸,進而延綿出一個理性細微而又感性浪漫的視覺體系。在陳琦的藝術創作中“水”系列持續創作二十余載,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次展覽展出的作品《萬物》、《如是觀》、《般若》、《圓融》給觀者以極大的震撼。不同于中國傳統繪畫所繪制的自然山水,陳琦將西方的圖像概念引入畫面,具有圖像寫實般的水波紋宏大、寥廓。通過印版的解構、并置、重疊、交錯產生畫面。水的多重形態、自然的空間和情境、光影的視覺場域,實現了多個時空的疊印與共鳴。隱顯、虛實構成了一個道法自然的、真與幻的詩意境界。在酣暢淋漓的墨線色塊的交疊中,體味水之道,道生萬物。

▲秋葉 Autumn Leaf紙本水墨 2021

▲夏花 Summer Flower 紙本水墨 2021
“蟲洞”是陳琦藝術創作中具有代表性的符號,源自于陳琦一次古籍翻閱,被書蟲啃蝕過的紙張蜿蜒幽深,細密如絲的繁復線條、孔洞,大小不一,啟發了陳琦對蟲洞無限的想象,多個空間維度在書蟲的穿越間連接起來,通過時間隧道,形成宇宙的意義,《時間簡譜》系列由此而生。細密如絹絲般精美的線條與大小不一、彎曲幽閉的蟲眼形成強烈的時空錯構比對,啟發了陳琦對書蟲無限的想象空間。本次展覽呈現陳琦“時間簡譜”系列作品包括《自然史》、《觀象》、《合璧》、《巨川》等,運用的載體涵蓋以書籍、玉璧、手工紙、樂器、雕塑等。在這一系列作品中,藝術家將“時間”這一永恒、抽象,無法描述的存在,轉化為可觸摸之物,可觀賞之物、可思維之物。

▲如是觀 Conditioned Existence 水印木刻版畫 2021

▲般若 Prajna 水印木刻版畫 2022
近年來,陳琦對水墨語言的探索呈現出精湛的審美格調和精神境界,他在長期的創作中逐步構建起獨特的視覺語言體系,其繪畫題材極為豐富、包容、壯闊。本次展覽展出作品《北冥》、《夏花》、《秋葉》三件尺幅巨大的水墨作品?!罢怯捎谒邆涑墒斓乃囆g觀念和精湛的造型能力,他的水墨也就自然而然成為自由的抒發。他注重營構畫面上整體的、宏闊的景象,又把水墨的筆性和墨法發揮得恣意隨性,在水墨肌理上與水印木刻、光影裝置如同一轍,充滿氤氳化醇的氣息。[4]極大的豐富了水墨的內涵與延展,他試圖開拓一個更加自由開放的水墨境界。在一枯一榮,一念一界之間彰顯萬般的美好與生命的輪回。
注釋:
[1] [2] 齊鳳閣 《陳琦的藝術創作與理論思考》,2022年5月。
[3] 殷雙喜《觀物致知——陳琦水印木刻研究》,2020年7月。
[4] 范迪安《無去來處》,2022年10月。
關于藝術家 About Artist

重要個展:“2023陳琦·巨川”(亞洲藝術中心,北京,2023),“@武漢2022·無去來處:陳琦”(湖北美術館,武漢,2022),“別故與共生:陳琦2019個展“(艾米李畫廊,北京,2019),“陳琦格致:一個展示和理解的實驗”(德基美術館,南京,2018),“印痕與復數 - 陳琦個展”(亞洲藝術中心,北京,2018),“陳琦的時間:1983-2016”(半島美術館,上海,2016),“時間簡譜 - 陳琦藝術作品展”(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2013),“陳琦木刻”(杜倫大學東方博物館,杜倫,英國,2008),“陳琦水印版畫第一回展”(中國美術館,北京,1993) 重要群展:“經典的復現與傳統的再造——榮寶齋350周年木版水印當代藝術主題展”(國家大劇院藝術館,北京,2023),“靜水流深——亞洲藝術中心四十周年特展”(亞洲藝術中心,北京,2022),“第14屆哈瓦那雙年展「中國單元」‘共振·中國當代藝術’”(古巴國家圖書館,哈瓦那,古巴,2022),“大地史詩——中國大運河主題藝術展”(浙江美術館,杭州,2022),“五色斑斕——中國套色版畫藝術四百年”(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北京,2022),“青年精神——中國工業版畫三年展”(湖北美術館,武漢,2021),“片石山房——沈勤 · 陳琦作品展”(亞洲藝術中心,北京,2021),“中國園林‘多維度’系列展——窗,園林的眼睛”(中國園林博物館,北京,2021),“平板向度:從紙面到虛擬的視覺藝術”(浙江美術館,杭州,2021),“紙上談繽——中華紙文化當代藝術展”(浙江美術館,杭州,2020),“2020亞洲數字藝術展”(時代美術館,北京,2020),“致敬傳統 - 當代紙藝術作品巡展”(今日美術館,北京,2020),“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展覽‘Re-睿’”(威尼斯,意大利,2019),“生逢其時 - 小林敬生 & 陳琦作品展”(亞洲藝術中心,北京,2019),“水印千年——中國水印版畫大展”(浙江美術館,杭州,2018),“我在 - 2017中國版畫藝術工作室聯盟作品展”(廣東美術館,廣州,2017),”沈勤、陳琦:零度“(亞洲藝術中心,臺北,2016),“沈勤&陳琦作品展“(亞洲藝術中心,北京,2015),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北京,2014),“我在 - 中國版畫藝術工作室聯盟展”(江蘇省美術館,南京,2013),“水·印·象 - 第十一屆‘姑蘇之秋’當代水印版畫邀請展”(蘇州美術館,蘇州,2012),“觀城 - 國際版畫邀請展”(上海美術館,上海,2011),“傳統的復活 - 中國當代藝術展”(法蘭克福當代藝術館,法蘭克福,德國,2009),“神奈川國際版畫藝術節-日本當代版畫和戰后50年世界腳步”(橫濱美術館,橫濱,日本,1995)
公共收藏:大英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英國)、阿什莫林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英國)、蘇富比藝術學院(英國)、歐洲木版畫基金會(英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美國)、紐約公立圖書館(美國)、福岡美術館(日本)、維也納青年美術館(奧地利)、中國美術館(北京)、上海美術館(上海)、廣東美術館(廣州)、湖北美術館(武漢)、浙江美術館(杭州)、江蘇省美術館(南京)、蘇州博物館(蘇州)、關山月美術館(深圳)、深圳美術館(深圳)、青島美術館(青島)、德基美術館(南京)、亞洲藝術中心(北京 | 上海 | 臺北)
著作出版:《陳琦木版畫集》、《1963》、《時間簡譜.陳琦1983-2013》、《刀刻圣手與繪畫巨匠——20世紀前中西版畫形態比較研究》、《中國水印木刻的觀念與技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