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簡歷
鄭生福字天一,號福者,安徽懷寧人,榮寶齋畫院特聘教授,榮寶齋中國畫創作中心研究員,榮寶齋畫院畫家,曾任中央美院成教學院外聘教師,中央數字國學頻道書畫導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九三學社社員。

《蓬萊寫生之八仙過海處》68×34cm 2023年
追古寫今,激揚山水畫的精神圖式
——榮寶齋畫院鄭生福山水畫特色簡析
金肽頻
萬境歸心,與古今在筆墨中相遇,這是我讀到榮寶齋畫院著名畫家鄭生福山水畫的心里感受。鄭生福的山水畫非常安靜,古意彌漫,但卻給人一種自內向外,能激揚人們現代精神審美與心理暗示的力量。顯然,這是有自己靈魂的山水畫。通過墨色的起落、線條的游走、色彩的漂移(盡管只有很少的色彩),就將畫家本人的人文思想與理想家園,傳送到了讀者的精神世界里。

《昆崳山寫生之九連池》76×42cm 2023年
鄭生福是位傾情傳統山水畫的畫家,這與他最初的人生履歷有關。出生于安徽懷寧,受其父影響,自幼喜愛上了丹青。而他童年生活的環境又是最真實的山水。這些“自然情景”本質上就是萬象在旁的天然畫卷。因此,自小在鄭生福的血脈里就流淌著傳統山水畫的基因。正是這種強大的基因力量,讓他與中國傳統山水畫結上血緣關系。當他對自然物象做本真的描繪與轉譯之后,這變為了他筆墨下的“繪畫情景”,以水墨為基本衍架而重建起來。當我們進一步察讀他的作品細節,會觸摸到他的山水畫中的敘事情景:秋山問道、山樵漁隱、風雨牧歸、古木寒林、溪山無盡等等情景。或明或暗,映現于鄭生福的山水畫里。這些都是異常靜態的,如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無人之境”。沒有人物等動感的存在,但并不意味著他的山水畫缺少了動態語言,以及帶給你的想象力與感染沖動。

《昆崳山寫生之神清觀》68×45cm 2023年
他的山水畫中的層巒疊嶂、溝嶺阡陌或隱或現地表述著四時之變。自然界的輪回變化,蘊含了大自然永不間斷的“生機”,進而引發讀者不同的思致。畫家將其情緒寄寓于畫面之中,自然的生命力量隨之展露出來,這該稱之為“景象敘事”了,原來畫家已將自己的靈魂、情感與體驗,通過筆墨悄悄地移植到了你的心中,你的思緒里,產生追古寫今的位置感。如:《遵化寫生之神仙嶺》、《張家界寫生之天門遠眺》、《望寶川寫生系列》、《七渡寫生之今日有霾》、《笑依青山》、《燕山雨景》、《雨過鄉關路》等這一組作品,皆重在寫生,重在通過對客觀自然的主觀表現,實現對自我理想的詮釋。融自由多變的視角與出入自然的淺近體驗為一體,“遠取其勢,近取其質”,“再造自然”而成“繪畫情景”。

《青島寫生之九水鎮小景》68×45cm 2023年
通過對鄭生福山水畫精致入微地觀察,我們會發現,他有一種對山水擬人化的整體觀察。畫面中無人、無舟楫、無勞作情景,但他對山水的筆墨敘述,隱含了生命的現場存在。南宋四家之一劉松年就是這種敘事特征的代表性畫家之一。這是只有出于文人之手,才可通達的精神境界。因此從這一角度來說,我們應將鄭生福的山水畫視為當代文人畫之列,這樣我們可在他的畫作里尋找到更多的現代精神答案。鄭生福以古法寫生,以今法寫意,他的筆墨、筆法與自然物象、萬象呼應著,生命的形態在其中行游,讓繪畫形態視覺上的變換,帶有了時間性。

《蓬萊閣遠眺》68×45cm 2023年
于是乎,我們看到鄭生福的山水畫有古意,但不是古代的,而是屬于當代。當代文化的鮮活因子,不停地從他的畫作中游移出來,讓你領略到當代社會的古雅與安謐、恬靜與澹泊。現代人在生活的匆忙與紛擾中,需要這一種生活上的藝術形態。傳統山水畫里散發著獨有的詩意,這是其它現代派繪畫藝術難以呈現的。因此,我們在讀鄭生福山水畫時,可以讀出一種詩意,反過來,我們也可通過這一種詩意進入畫境與意境,可以爛漫、可以蒼茫、可以沉雄,與幻化無跡的筆墨一同發生哲思。亦可回望千古,亦可眺望未來,這樣的畫面讓我們的精神遐想產生了多種可能性。一幅好的山水畫創作本該如此,其欣賞結果具有不可預見性,才會魅力無窮!

《煙臺寫生之養馬島》62×40cm 2023年
鄭生福的傳統山水畫,還有一條重要的技術手法:水墨肌理的運用。由于傳統山水畫發展進入到當代,人們的視野與審美需求都發生了很大改變,如何讓水墨肌理受到時代的召喚,也成為鄭生福筆下需要突破的現實難點。自古以來,傳統畫對線條的要求就很高,古人云:“意在筆先,畫盡意在。”線條的關鍵需要表達畫家的心跡,讓線條布滿時代的情感與語言,這才是畫家走出傳統中國畫困境的有效手段。我們細察一下本文列舉的鄭生福山水畫,他做到了。“萬物負陰以抱陽”(《老子》語),鄭生福在只有黑與白兩色構成的山水畫里,進行了縱情地表現。墨是白的色彩,白是黑的言語,在黑白之間輔以“灰色”的舞臺,不同的色度,同一個空間,于是這幅山水畫就活了。而且“活”在當下。這是一個大的墨線節奏組合,猶如音樂一樣,無數的單曲,相互碰撞與融合,最終形成宏大的篇章,造就了整幅畫的筆墨節奏,也體現了鄭生福“造境見象”的藝術才華。
鄭生福山水畫還有另一類風格,如《興隆寫生系列》即是。這一類山水畫用墨較深,用墨更趨活性,順墨適當著淺絳色。這是更接近當代繪畫語言的一類。他的山水畫意象表現出了一定的浪漫性、趣味性,有如石濤提出的“與山川神遇而跡化”,顯露出自身的個性性情,讓畫面氣息變得清逸悠遠、輕松恬淡,在煙云變幻與浪漫情思中,讓人享受到山水之妙、之奇、之秀、之美,進而在紙張與筆墨的二維空間里,完成精神圖式的構建。他的這一類山水畫通過圓潤自由的美感表現,著實有其筆墨耐人尋味之處。

《煙臺寫生海之歌》62×40cm 2023年
縱觀鄭生福的山水畫作品,我們看到他在繼承中國畫傳統審美基因的同時,也進行了山水畫審美境域的拓展,創作出了筆墨技法與構圖程序非常耐看的山水畫。讓讀者在視覺感受上趨于穩定、崇高、理性,彰顯了傳統中國畫千年屹立的文化魅力。他在繼承山水畫近千年以來流傳有序的筆墨屬性基礎上,同時也為新時期山水畫藝術語言的拓展提供了一個參照。追古寫今,激揚起當代山水畫的一種精神圖式!
作者簡介:金肽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師范大學兼職研究員、現為《中國書畫評論》藝術年鑒執行主編。

《倚遍欄桿秋水闊》68×45cm 2023年

《昆崳山之神清觀》68×45cm 2023年

《黃鶴飛來凌紫煙》68×68cm 2023年

《煙濕空林翠靄飄》68×68cm 2023年

《故鄉三月金雞碑》68×68cm 2023年

《故鄉十景之冶峯青靄》68×68cm 2023年

《塔影鎖江流》68×68cm 2023年

《看畫晴窗里》68×68cm 2023年

《安慶新貌塔橋同暉》68×68cm 2023年

《古詩新意》68×136cm 2023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