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覽海報
2023年3月28日至2023年4月1日,田宇在韓國大田廣域市牧園大學美術館舉辦了個人作品展覽,此次展覽的主題是“記憶的形態”, 展出了于近期創作的17余件作品。通過藝術家對作品的靈感和創意的詮釋,以及對藝術形式的探索,展示出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現力,同時也表達了對光色、空間、情感的深刻思考。

展覽現場|大田廣域市,韓國
此次展覽的學術主持韓創圭教授(韓國雕塑研究院院長,韓國雕塑家協會國際事務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韓國牧園大學造型藝術學教授)在評論中寫道,“記憶”是許多哲學家探討的重要議題。田宇探討了記憶的根本屬性和當下人的本質情感“空虛”,為存在于虛空之中無形的記憶賦予了具體的形象 。他的創作始于“記憶是否能夠實體化?”的問題。腦海中浮現的殘影無法清晰地形象化,因此將這種記憶的再現屬性用非再現的造型語言表達出來。田宇將此次展覽的主題命名為“記憶的形態”,其名稱本身就存在矛盾。在繪畫領域中,記憶是“再現”的對象,畫家們為了實現對對象的三維表現,不斷的在畫布上進行實驗。但田宇并不是通過西方風景畫中所展現的具象形態的科學透視法,而是通過中國山水畫的“留白美”和“三遠法”等來講述記憶的生成和消逝。如墨汁在宣紙上蔓延,多樣的“色彩”在淡淡的“光影”下投射出來,在“空間”內渾然一體, 最終將觀眾引向“崇高”的境界。

Memory NO.0905|65*40*15CM|亞克力,COB|2023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只屬于自己美好或痛苦的記憶,兒時的游戲、父親身上的煙草味、愛人身體的溫度、孩子稚嫩小手的柔軟……時間在消逝,這些都成了“記憶”。

Memory NO.233|65*40*15CM|亞克力,COB|2023
記憶就像一個盒子,不同時期的記憶就像把不同的盒子放在了不同的房間,有時候試圖推開記憶的房間,去看看存儲在 “盒子”里的記憶。而記憶本身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的越來越模糊,直至消失。田宇的創作通過這種不斷生成和消失的記憶屬性來講述人的本質。

Stairway of Memory|40*40*220CM(3)|亞克力,COB|2022
記憶的消逝不代表著遺忘與空無,而是記憶的純粹。而“空”的理念在東方文化中所體會到的是無限包容力以及創造力。“空”本身所帶有的朦朧性、曖昧性和不確定性是對完整、清晰、詳細表現出的一種反抗意識,而這種反抗精神將會增加兩者間的緊張感和持久力,從而保證了“空”的價值意義能夠進一步升華。

Memory NO.1|40*40*220CM|亞克力,COB|2022
田宇的創作主要材料是半透明亞克力。亞克力透明性的魅力在于“假象”和“現實”的轉換。田宇在作品中從光色、空間、情感三個方面表達“空”的概念,揭示了透明材料的藝術語言特征,從而呈現了“記憶”的空間。

Memory NO.3337|65*40*48CM|亞克力,COB|2023
“記憶”聯結著人的心理活動,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機能。是把抽象的無序轉變成形象有序的過程就是記憶的關鍵。記憶是由識記、回憶、遺忘三個環節組成的。識記是記憶過程的開端,回憶是對過去經驗的兩種不同再現形式,而遺忘是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回憶和再認識。記憶過程中的這三個環節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識記是保持的前提,沒有保持也就沒有回憶和遺忘,而回憶又是檢驗識記和保持效果好壞的指標。因此,記憶的這三個環節缺一不可。也正是田宇此次作品的三個系列——識記、回憶、遺忘。

Memory NO.503|65*40*48CM|亞克力,COB|2023
“空”理念下作品形式的極少帶來的是外沿的極大拓展,是一個集秩序、構建、互動、直觀知覺經驗為一體的文化萬花筒。也正是因為對“空”的追求,帶來了作品外延意義上的極大豐富。因此田宇將透明材料與燈光結合作為創作手法,營造出屬于田宇的“記憶”空間,試圖表達創作意圖和尋找與觀眾之間的“記憶”共鳴。雖然“空”在東、西方文明的歷史中存在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背景,但是東方的“空”理念與西方的極少概念所呈現出的藝術形式并不沖突,這些藝術形式與人、經驗、秩序和歷史結合了起來,使作品具有了社會性與文化性。

Memory NO.1003|65*40*48CM|亞克力,COB|2023

Memory NO.603|65*40*15CM|亞克力,COB|2023

Memory 3000|60*60*200CM|亞克力,LED|2022

Memory NO.0|15*15*57CM(3)|亞克力,石頭,木材,植物|2022
關于藝術家

田宇
TIANYU
田宇:1987年出生于黑龍江大慶,博士,現任教于河北美術學院,韓國雕塑研究院理事,韓國全國雕塑家協會會員,韓國大田廣域市雕塑家協會會員,河北省工業設計協會理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