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3月28日至2023年4月4日,韓國大田廣域市牧園大學美術館為金亮舉辦最新陶瓷個人展,展出藝術家20余件在韓創作的陶瓷雕塑作品。


“金亮”展覽現場
大田廣域市,韓國
此次個展,金亮以青、白瓷為主要媒介,在探索傳統陶瓷繪畫的基礎上,將原有表現于瓷胎上的具象自然生命進行主觀分析,探索東方文化語境中,個人在生命體驗、自然感知中對生命微觀形態的抽象視覺表現。

金亮《鏈接-轉折點》,56*50*50CM∣青瓷,白瓷∣2023
大田廣域市,韓國
英國科學家約瑟夫·尼德漢姆(Joseph Needham)在其文集中將中國傳統哲學家的自然觀概括為“有機的自然主義,自然界不應該是永遠被意志和暴力征服,而是像一切生命體中最偉大的物體一樣”。在宇宙萬物這一宏大的生命體內部,所有生命之間相互共存。

金亮《復合體》,80*45CM∣青瓷,白瓷∣2023
大田廣域市,韓國
生命蘊含著無限的力量。從花瓣到高聳的樹木,內部結構由數以萬計的個體組成,這些內部結構的微觀形態或生命在視線無法觸及的世界中安靜地繁衍。金亮改變對繪畫表達情感的固有認知和進行不斷的藝術創作中,逐漸改變了日常看待事物的觀點,并通過這種“微觀觀點”找到了微觀世界中的生命結構和規則。利用這種方法,關注微觀世界中的物質生命是如何組合和生成的。

金亮《邊界》,60*40CM∣青花瓷,白瓷∣2023
大田廣域市,韓國

金亮《界限》,45*30CM∣青花瓷,白瓷∣2023
大田廣域市,韓國
在了解微觀生命的一系列過程中,金亮發現在微觀世界里,生命的核心是不斷的“重復”和“擴展”,所有生物都會通過基因編碼將特征信息傳遞給下一代生命體。微觀物質本身所具有的強大生命力,在許多宏觀物質中看似靜止,但實際上其內部結構總是不斷移動,形成了更加神奇復雜的微觀形態。

金亮《生命的鏡像》,120*30CM∣青瓷,白瓷∣2023
大田廣域市,韓國
金亮通過手工陶瓷制作工藝,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陶瓷粘土的柔軟性與可塑性,制作了幾萬個大小不一的“圓”,作為表現微觀物質的基本形態。試圖通過陶瓷材料的特殊性來表達微觀物質的多維結構。另外,通過堆疊、組合排列結構、扭曲空間建模,用抽象的視覺語言表現微觀生活形態,從微觀角度提出了獨特的空間。
與宏觀世界的具體物質不同,微觀生命的形態不是肉眼可見的。最終,根據審美經驗,將其視為抽象形態。
金亮表現的微觀世界作品形態并非現實世界中某一特定的分子、原子或細胞,更不是自然界中的微小物質。而是在對微觀形象研究的基礎上,經過藝術家抽象思維,呈現出具有生命特征的微觀形態。

金亮《原點》,45*35CM,30*15CM∣青瓷,白瓷∣2023
大田廣域市,韓國
金亮的作品延展了人們對自然界生命物質的固有認識,賦予生命新的形態結構,給觀者提供全新的體驗,激發觀者更多想象力,呈現出一個全新的微觀世界,使熟悉的現實變得陌生。 “微觀形態”超越了單純制作作品手段的造型語言,是金亮的自我認知,也是對自我情感的陳述,是對生命的哲學。

金亮創作現場

金亮創作現場

金亮創作現場

金亮展覽現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