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雷:感通之意

在今天,一個畫家,在繪畫中到底企圖得到什么?在四季無歇的繪畫日常中,得到的結果又是什么?是一種存在的理由?或者一種在場或不在場的證據?
帶著預設的猜度必然不是最能接近答案的方式。也罷,讓問題回到最初的原點,回到一個容器的底部,那些可以容納生命深度和溫度,明亮和幽暗的不休不止的繪畫日常,變成了生命日常,變成了靜止的時空,變成了永恒的四季。
如此一來,才能等來真正的答案……
專
題
人
物

◎圖片由藝術家工作室提供
岳 雷 Yue Lei
生于 1978 年,籍貫山東,1999 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附中,2003 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獲學士學位,2009 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感通之意
文 _ 馬少琬
我們的世界變化越來越快,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材料、新技術、新媒介都被運用于藝術的嘗試之中。繪畫,尤其是曾經極具表現力的油畫,經過一百多年來現代化可能性的各種嘗試之后,在這個極重當代性的時代應如何自處?岳雷的油畫作品,也許并非有意面對這個問題,但是,在今時今日堅持以油畫語言持續創作,且能不囿于已有的風格、形式,走出一條完全屬于自己的道路——這本身就是一種回應。
岳雷的作品在當代的油畫中極為特別。初讀之下,各種題材皆有,有自然題材的風景,有各種人物肖像,甚至群像;也有各種極為平常的物象……畫家的關注點似乎有些散漫。但是,靜心體觀之后,卻能感受到,岳雷的作品有很強的一致性和主體性:所有的作品中都有個“一以貫之”的東西,都有一個“一”是畫家一直專注于其中、灌注于其中的。而這“一”是什么,又立足何處,如何呈現的呢?

傳統的繪畫作品常常以表現題材分類,不同的畫家往往專擅某一題材或某幾類題材,或風景,或人物,或靜物。岳雷的作品雖然不適于如此分類,因為,這種按照對象來劃分的題材分類方法,很多時候潛藏著一種傳統再現論的預設:對客體的“傳神寫照”,或者鏡像一般地再現。用這種帶有理論預設的分類,來看待岳雷的作品顯然齟齬——他更加關注主體精神,關注兼具主客體的精神性“意象”表現。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題材分別來切入,討論岳雷的繪畫,反而更容易找出其中的一以貫之的一,或者“意”之所在。但是這種題材的劃分,并不是以西方傳統的風景、靜物、人物的靜態視角,而是從中國自身的文化傳統里,具有哲學思辨意義的物論、人論、自然論的動態視角出發。


先從物來說。中國哲學里提到“物”,都是與人對待而言,涉及到人怎么看待“物”,“物”和“人”之間的價值關系問題。莊子第二篇“齊物論”便是如此。雖然“齊物論”的解讀存在爭論,是對當時關于“物論”的較粗論凈,還是對萬物等量齊觀的“齊物”之論,說法不一,但任何一種看法里,尤其是在莊子的哲學中,物與人一直都是共在的,物與人可以感通惟一,所以就有了“物化”,莊子與“蝶”可以在夢中相互轉化;所以就有了“濠上之樂”,莊子在觀游魚而知游魚之樂。這是物與人感通的基礎。但是,人與物共在,這物便不是特殊的物,不是從剝離出來的特定之物,而是生活中的物,處于變動的時間空間中,與人有密切聯系之物。岳雷繪畫中的物便是如此,它不是孤立的靜物,不是作為一個對象去描繪的,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的,有著時間的情緒,人的情感、意識的附著。就像《打字機》這幅畫,畫家的關注意圖不在于作為靜物對象的打字機,而是一件經歷了時間的洗刷,在當下并不具備功能性的一件蘊含了歷史、情懷,帶有溫度的可感之物。《圣誕樹》《圣誕老人》《面具 - 羊》也是如此,畫中的物象更多地呈現出一種節日情境,這種情境中的物是流動著人的情緒的意象。




岳雷作品中的人,也不是一種孤立的人物寫照,往往沉浸在一種感通的狀態中,主體的流動感更為強烈。《老樂手》和《歌》這兩幅作品中,寥寥的幾筆線條,如點睛一般將主人公的那種沉浸在音樂中的內感和共感,呈現地淋漓盡致。但是二者又明顯不同,他們各自處于不同的情境之下,有著屬于自己特殊的感通狀態:《老樂手》有一種活潑的、跳躍的律動感;《歌》中的演奏者,則有一種淡淡的、空靈而寧靜的抒情意緒。


《隱士》和《肖像》系列的作品,更讓人想起莊子中的隱者,憑幾而坐的南郭子綦——這一意象恰好出自《齊物論》一章——人與境化,突破了當下的有限性。雖然畫的只是人物在某一個瞬間的狀態,但是這個瞬間卻不是靜止的,主體的感受、意緒,彌漫于畫面,甚至溢出畫面意象之外,這一瞬間便是整全的宇宙的流動。此外,那些人物群像般的作品,如《生命樂章》《破浪》《聚焦中國》,畫中的人物也并不是作為對象去描繪的,而是出于一種不在而在的場景之中,就像他大多數作品一樣,人物的背景,所在的場景,很少被描繪出來,但我們分明感受到人物完全沉浸在相應的情境之中,這情境是種虛像,卻恰恰顯示出一種流動的具有生機的存在感。



岳雷還有一些作品,與其說是風景,不如說是特定時空中的自然心象。《風云》《樹影》這兩件作品,色彩、筆觸,線條和塊面的虛實,所有的這些,形成一種特別的節奏與韻律,傳遞出風云之明晦,樹影之搖落。而這些自然間活潑流動的氣象,又是畫家自己與天地感通而形成的心象和意象。


觀看岳雷的作品,總給人一種涵詠不盡的意趣和自然適意的暢然。之所以如此,正在于他畫中的人與物雖然簡單,卻從來沒有將自我的創造力凝滯于對象之上,他關注的是流動的意蘊和生機,是人與物跟藝術家的主體感通為一而形成的節奏、情緒、意趣、韻味。因此,我們總能感受到突破了畫面與物象、突破了個體和對象,從而沒有障礙、自由自在的精神游動。這樣,不論社會如何發展,技術如何日新月異,只要我們生活于社會,生活于物的世界、自然的世界、與他人相聯的世界,繪畫作為主體“觀于濠上”的游世體驗,將會擁有永不枯竭的生命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