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紀念著名藝術家、美術教育家孫宗慰先生誕辰110周年,學校策劃舉辦“心影馨香——孫宗慰繪畫主題展”,并將其列入“百年輝煌?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名家”系列活動。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美術館、油畫系共同承辦,這也是學院美術館重新面向社會開放的首個展覽。
黨委書記高洪主持開幕式
。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在致辭中表示,走進孫宗慰先生的藝術人生,我們能體會到他既與所處的時代同頻共振,又有自己的藝術獨創。他談到,孫宗慰先生是徐悲鴻先生所倡導的寫實主義藝術的忠實踐行者,他的油畫和中國畫作品,有著堅實的寫實造型,同時寄予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在現實主義的藝術道路上體現出詩情畫意。孫宗慰先生在1940年代前往西部,一路西行至敦煌,他認真研究和吸收借鑒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在文化溯源和藝術尋根中堅定了中國文化自信。新中國成立后,孫宗慰先生走向港口、走向京郊大地、走遍祖國各地,感懷時代、感受生活之變,創作了大量表現社會主義生產建設熱潮和人民生活新變化的作品。
范迪安指出,通過舉辦展覽和學術研究,回顧梳理孫宗慰先生的藝術歷程,更好地傳承和弘揚老一輩藝術家的精神品質。今天的青年學子不僅要學習他的技法與造型,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前輩們的精神。只有植根于中國大地,只有更深入地研究中國的繪畫傳統、藝術傳統和文化傳統,才能促進自己的藝術有轉型、有提升、有真正的創造。
孫宗慰先生學生代表、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楊先讓致辭
孫宗慰先生學生代表、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楊先讓深情講述了1940年代在國立北平藝專受教于孫宗慰先生的經歷,“我是1948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美術系的,我的太太張平良是1949年入校的,她那一班有靳尚誼、詹建俊等,我們先后都是在孫先生的門下開始學習繪畫的”。他談到,孫宗慰先生1946年就跟隨徐悲鴻先生來到北平藝專。徐悲鴻院長在藝專的教學中特別重視學生的“第一口奶”,他安排了最好的老師教一年級,這其中就有孫宗慰先生。楊先讓說,孫先生為人低調,不善言談,但在教學中對學生要求十分嚴厲,他生動地講述了至今記憶深刻的一次孫先生在課堂上對未完成作業的學生進行嚴肅批評的情節。
回憶學生時代老師的言傳身教與深厚的師生情感,他感言,“以徐悲鴻為首的中央美術學院成立初期的教員體系是中國美術界的脊梁骨,我們是在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就像是牧羊人,是我們的引路人,是給我們第一口奶的人,是我們的啟蒙老師”。
孫宗慰先生家屬代表、孫宗慰之子孫景年致辭
孫宗慰先生家屬代表、孫宗慰之子孫景年在致辭中向學校對此次展覽的精心籌備和組織表示感謝,他談到,“父親孫宗慰一生致力于中國美術教育事業,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讓更多的人了解孫宗慰先生的藝術成就和人生故事。”
此次展覽籌備過程得到了孫宗慰先生家屬的大力支持,孫宗慰之子孫景明、孫景年等家屬向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捐贈孫宗慰先生代表作品18幅,包括《北平藝專迎接和平解放》等涵蓋各個歷史時期風格面貌的重要作品。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邱志杰為家屬頒發捐贈證書
“心影馨香——孫宗慰繪畫主題展”是一個試圖以畫家的“繪畫性”實踐為主,兼顧情境帶入和懷想引發的展覽,展覽共展出155件(套)作品,通過“天地霓裳——邊地佛國的麗影姿色”“江水東流——長河行旅的移步換景”“馨香無盡——夢寐以求的平川牡丹”三個版塊,梳理孫宗慰先生的藝術與人生,并探討中國近現代美術的繪畫性問題。
開幕式合影
展覽前言
值此春暖花開、學校迎來春季學期并全面恢復開展校園教學的日子里,我們高興地舉辦“心影馨香——孫宗慰繪畫主題展”,展示孫宗慰先生作為20世紀中國美術名家和美術教育名師的人生歷程與藝術貢獻,并紀念孫宗慰先生誕辰110周年。
孫宗慰先生是一位富有藝術理想、充滿藝術情懷的美術家,在多種藝術主題和繪畫的多種樣式上勤奮探索,潛心研究,于年輕時代既展現出優秀的才華,更在不同歷史階段表現出鮮明的時代意識,有著豐厚的藝術積累。欣賞他精湛的創作成果,細品他藝術中蘊含的人文內涵和美學風采,將增進對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之路的認識,進一步弘揚由藝術先輩開創和形成的優秀傳統。


展覽現場
這次展覽歸集了不少孫宗慰先生的代表作與公眾見面,在策展人曹慶暉教授的努力和孫先生親屬的協作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展覽結構和展陳情境,尤其鮮明地展現出孫宗慰先生藝術上的幾個重要特征:
首先,孫宗慰先生是在徐悲鴻寫實主義美術教育體系下成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關切現實,重視藝術的社會文化價值,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求學期間即參加戰地寫生團,從事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他的大批作品以悲天憫人的情懷反映樸素的生活現實,描繪普通人的生活風貌,以抒情的造型和筆調表現風景和靜物,畫出詩意的光采,無論油畫還是中國畫,都很早就展現出現實主義思想與抒情寫意語言相結合的藝術路向。其次,孫宗慰先生是自覺傳承民族文化藝術傳統、在藝術上堅定文化自信的大家。他1940年代即走向西部,駐足敦煌,參與研究和保護敦煌莫高窟壁畫,研摩古代壁畫遺產,結合觀覽、臨摹古代壁畫,研究中國傳統繪畫的造型規律。在走向西部的旅程中,他深為民族地區的生活風情與自然風景所感動,情系于斯,欲罷不能,創作出一大批視像新穎、筆墨精妙的作品,為當時的畫壇帶去了感受西部民族文化與生活豐富性的清新之風,展現了將傳統繪畫精髓與現實體驗相結合的藝術新路,形成了深遠的影響。再次,孫宗慰先生是一位不求聞達、甘于寂寞、信守藝術純粹精神的師長。他的作品所表現的內涵都發自內心的真誠感受,在尚美的追求中體現形式語言的美感,以“畫家之眼”觀察自然景象,更以“畫家之心”歌詠自然生命,并且在教書育人的生涯中體現出這種大愛之心。



展覽現場
中央美術學院即將迎來建校105周年,學院歷史上的藝術名家是穿越時光的重要財富,一如畫家筆下的生動場景、時代生活和藝術形象,是前輩名家的真實心影,散發著歷久彌新的馨香。
展覽說明書
“心影馨香——孫宗慰繪畫主題展”是一個試圖以畫家的“繪畫性”實踐為主要關心,兼顧情境帶入和懷想引發的展覽。
孫宗慰的“繪畫性”實踐是中國繪畫“現代性”實踐中的一葉。從孫宗慰1934—1938年在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科師從徐悲鴻等人學習西畫,1941—1942在敦煌等地協助張大千臨摹壁畫和整理畫稿,可以了解到實像模寫和心象圖繪兩種不同心性文化的主流繪畫系統對孫宗慰繪畫性實踐的筑基與影響。實像模寫的寫實性與心象圖繪的圖案性在孫宗慰繪畫實踐中的融通反應,即孫宗慰繪畫性實踐的主脈和主題。所謂“心影馨香”,即是對此實踐經驗和價值的比擬修辭。展覽以如下三章予以呈現:
一、天地霓裳——邊地佛國的麗影姿色
作品以孫宗慰20世紀40年代在甘肅敦煌、青海塔爾寺的臨摹和創作為主。在加強作品組合的情境帶入感、制造創作與臨摹混搭的空間對視性中,呈現孫宗慰西北行發生的如題所示的繪畫性實踐。置身其中,可體會畫家之眼在天地之間和人物與風物之中對寫實性與圖案性的雙重在意。

蒙藏女子歌舞,孫宗慰,布面油畫,90×120cm,1943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敦煌壁畫之飛天,孫宗慰,紙本彩墨,30×69cm,1945年,家屬提供
藏女舞,孫宗慰,紙本彩墨,60×36cm,1943年,家屬提供
西域少數民族服飾冊,孫宗慰,紙本彩墨,15×25cm×9,1940年代,家屬提供
二、江水東流——長河行旅的移步換景
展覽將關心處轉移到畫家的繪畫性實踐,有與通過藝術社會學解讀畫家的邏輯保持適度距離的愿望。在此愿望下,孫宗慰從四川到北京不同階段繪畫內容之變相對被平視為連綿的風景,不同的取材變化是人生長河行旅中的移步換景,而不變的是川江入海的江水東流,即孫宗慰作為畫家對寫實性和圖案性因地制宜的側重或溝通,其中20世紀50年代表現天津塘沽新港的一組作品尤其值得觀摩和研究。
午門,孫宗慰,布面油畫,54×68cm,1952年,家屬提供
燈紅酒綠,孫宗慰,紙本彩墨,147×162cm,1948年,私人收藏、龍美術館提供
北平藝專解放,孫宗慰,紙本彩膜,70.5×38.5cm,1950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塘沽新港,孫宗慰,布面油畫,55×70cm,1954年,家屬提供
三、馨香無盡——夢寐以求的平川牡丹
以孫宗慰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肖像與花卉、靜物,以及摹古冊為主。“平川牡丹”出自青海花兒“上去高山望平川”一曲,用在這里主要比擬展覽關心的繪畫性經由肖像與摹古、靜物和花卉等畫家日課多方面實踐的過程。孫宗慰45歲后疾病纏身,在運動頻仍的年代享壽未及古稀,展覽最終以他開筆但未成的一件白描蓮花作為結束,以示其實踐啟程,事業未竟,但暗香浮動,引人入勝。其中,也含有緬懷之意。
《塞上行》,孫宗慰,1947年,布面油畫,78×67cm,家屬提供
自畫像,孫宗慰,木板油畫,直徑45cm,1940年代,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靜物,孫宗慰,布面油畫,58×73cm,1940年代,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荷(二),孫宗慰,紙本彩墨,28×34cm,1948年,家屬提供
繪畫性既是一個關乎繪畫品質的問題,又是一個與現代性相關的問題,還是一個不斷被后現代理論解構的問題。通過畫家研究觸摸這個問題,所表達的是關注這個問題曾有的歷程和經驗,思考這個問題現有的處境和事實,以及回到“畫家之眼”的立場去建立專業研究的愿望。
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朵牡丹,繪畫性就好比平川牡丹,看去容易摘去難。
曹慶暉(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系教授)
展覽信息
百年輝煌 ?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名家
心影馨香——孫宗慰繪畫主題展
2023年2月28日-3月26日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二層B展廳
主 辦:中央美術學院
承 辦: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
總 策 劃:高洪 范迪安
學術主持:邱志杰
項目策劃:秦建平
策 展 人:曹慶暉
展覽總監:張子康 韓文超
展覽統籌:王春辰 高高
特別支持:孫景明 孫景年 許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