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在我國我黨乃至世界歷史上,都如火炬般點亮了整個二十世紀,不少現當代藝術作品都以此為主題。較早的便是1977年,陳逸飛、邱瑞敏合作的油畫《在黨的一大會議上》,現收藏于中國美術館。
2022西泠秋拍所呈獻的素描作品《毛主席在一大會議上》便是這幅著名油畫作品的創作基礎,從這件珍貴的拍品上可見畫作的構思和基調已然成型,是一幅頗見藝術家功力的素描作品。

2022西泠秋拍
Lot 1695
陳逸飛(1946-2005)毛主席在一大會議上
紙本 素描
108×123cm
RMB: 600,000-800,000
星火聚集
1921年6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代表尼克爾斯基先后到達上海,與上海的黨組織成員建立了聯系,建議及時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正式對外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經商議,決定在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隨即寫信通知各地黨組織,各派兩名代表到上海出席會議。
代表大會原定于6月20日召開,直到7月23日代表們才在上海聚齊,當天晚上,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正式開幕了。現在上海市興業路76號,就是當時一大的會址,當時是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

中共一大上海會址
這里不僅是李書城、李漢俊兄弟的寓所,還是新時代叢書社通訊處。該社由李大釗、陳獨秀、李達、李漢俊、沈雁冰、陳望道等15人于1921年6月發起成立。同年6月24日,上海《民國日報》的《覺悟》副刊曾登載《新時代叢書社編輯緣起》,談到該社出版宗旨是“增進國人普通知識”,編輯內容“包括文藝、科學、哲學、社會問題及其他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之知識” 。
在上海進行的中共一大會議分為23-24日和27-29日兩段時間,對黨的綱領、工作計劃和決議進行了詳盡的討論,由各地黨組織派出的13名代表出席,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馬林和尼克爾斯基作為共產國際的代表參會。30日晚,因一名神秘男子的突然闖入而終止會議,之后代表們分批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繼續進行。

陳逸飛、邱瑞敏 油畫作品《在黨的一大會議上》
現收藏于中國美術館
精心布局
據資料顯示,這幅作品正是根據上海的會議現場環境進行創作的,代表們難掩心中對于共產主義的向往和憧憬,年輕沉穩的潤之先生一身淺色長衫,正在發言,左手壓于桌沿的紙質材料上,右手像在指引方向,也像是在托起新革命的火苗。

潤之同志(作品局部)
畫家們從13位參會代表中選擇了6位進行描繪,除了位于畫面中心位置的毛澤東同志(長沙代表,時年28歲)外,其余5位分別是王盡美(濟南代表,時年23歲)、何叔衡(長沙代表,時年45歲)、董必武(武漢代表,時年35歲)、陳潭秋(武漢代表,時年25歲),他們列席于桌前,鄧恩銘(濟南代表,時年20歲)站立于后排。圖中,何叔衡手中拿有一本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封面上是藍灰色馬克思坐像,這是1920年9月印行的最早正確版。

毛澤東(1893-1976)

何叔衡(1876-1935) 董必武(1886-1975)

陳潭秋(1896-1943)王盡美(1898-1925)鄧恩銘(1901-1931)

陳逸飛(1946-2005)
1977年9月9日,為紀念毛澤東主席逝世一周年,中國美協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大型紀念展,上海油畫雕塑院青年畫家陳逸飛(時年31歲)、邱瑞敏(時年33歲)滿懷激情,聯袂創作了油畫《在黨的“一大”會議上》赴京參展。由于這件作品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幅描繪并展現上海中共一大會議場景,并以毛澤東的偉岸形象為焦點和核心的油畫,因而備受矚目,后來成為紅色題材中影響深遠的經典畫作。
顯然,人物分布的依據是以毛澤東為中心,作品中的毛澤東不僅是視覺中心,同時也是會議焦點,為了突出毛澤東形象的高大,畫家還采用了一定程度的仰視視角。藝術家在畫面右側設置了三位代表,并繪制了木質隔檔作為背景,將視覺重心稍向右偏移,達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平衡,符合觀賞者的視覺習慣。畫面左上方畫了一盞西式玻璃罩吊燈,既平衡了畫面,又有著明確的象征意義。相較于油畫作品,素描作品更加立體生動,黑白灰更加凸顯出畫面的歷史感和肅穆感。
百年回眸
畫面背景中的道具主要有茶具、吊燈、油燈、會議記錄稿和封面畫著馬克思的書。其中,燈與書除了增加歷史還原度的作用之外,還有更多的含義:吊燈、油燈皆象征光明。所不同者,前者象征中國共產黨引入馬克思主義思想,給中國帶來光明。后者則喻示中國共產黨從此時開始,將如同燎原之星火蔓延開去。

上海一大會址
陳逸飛和邱瑞敏用寫實的技法表現這一歷史時刻,呈現的畫面是浪漫的,是藝術家根據歷史材料進行的藝術再創作,作品在藝術表現手法與歷史主題再現方面達到了完美統一。眾所周知,陳逸飛作品的最大特點,在于畫面上彌漫著寧靜和平和,在寫實主義中滲透著中國傳統的美感。藝術家用手中的畫筆,為我們“還原”了一個偉大的時刻,將其深深印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腦海中。
素描具備了自然律動感,用不同的筆觸營造出不同的線條及橫切關系和節奏、主動與被動的周圍環境、平面、體積、色調及質感。素描是水彩、油畫、版畫、雕刻等藝術形式的基礎,也是一種正式的藝術創作。

在主畫面上,左上角的吊燈和右下角的煤油燈形成了對角線,寓意深刻
兩位藝術家經過資料查詢和藝術構思繪制了這一幅具有歷史和藝術雙重高度的素描作品,并在此基礎上連日趕繪出了油畫作品,讓所見之人無不為之贊嘆。在此之前,我們只知中國美術館館藏的油畫版,近日我們能夠在 2022 西泠秋拍上見到這件尺幅宏大、描繪精準細致的素描作品,可謂是對“中共一大”的百年回眸,對藝術之風重拂祖國大地的半世紀回眸。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