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海報
水墨藝術作為中國文化性與人類社會普遍性的價值載體,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水墨的濃淡之間有峰巒,行筆的皴皺之間有情動,執(zhí)筆的腕臂之間有虛實。我們以文化反思去承繼水墨傳統(tǒng),以觀念創(chuàng)新去接續(xù)歷史文脈。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是繼“水墨天:2020中國水墨年鑒展”之后,中國水墨年鑒組委會推出的第二屆年度大展。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為指導,中共北京市通州區(qū)委員會、北京市通州區(qū)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水墨年鑒”組委會、北京市通州區(qū)委宣傳部、運河商務區(qū)管委會、新光大中心·安美術館共同承辦。展覽一度因疫情防控原因而推遲,如今“初心入處不為難,迷源逐境萬重山”,千帆過盡,2021年度水墨大展即將在北京新光大中心·安美術館全新啟幕。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山”的崇高地位不僅是源于其自然的屬性,而更多是源于這一意象在文化上的代表和內(nèi)涵。“萬重山”在表達重巒疊嶂之外,更衍化出了多重的文化含義。人們寄情山水,與自然和諧相處、暢快通達,因而有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瀟灑;思戀故土,守望家國,故有“傷心百道水,閡目萬重山”之感懷;行路艱險,有“天有陰晴地有艱,一山如隔萬重山”的慨嘆。“萬重山”,不僅是行道途中的風景,也是前輩先行者探索過的道路,更是后輩繼承者追尋的方向。
“萬重山”也延續(xù)了2020年“水墨天”的主題定義,意在以水墨文化為引領,城河互動為語境,串聯(lián)大運河文化帶所強調(diào)的人與自然的互生關系,思考我們?nèi)绾卧谕苿铀葍?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同時,進一步賦能城市創(chuàng)新融合與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展覽共分為“萬重山·臥游”“萬重山·憑闌”兩個板塊,力圖以多樣的形式和多種的媒材混合,客觀反映藝術家的最新創(chuàng)作與藝術變化,共同探討中國水墨藝術在當下的探索與方向,積極梳理當代水墨藝術線索,努力詮釋新時代的水墨版圖。
萬重山· 臥游
南朝宗炳曰:“澄懷觀道,臥以游之。”曾經(jīng)足不出戶的文人,與今天因事而碌的我們,都希望寄情丘壑,快意山水。當下水墨中的山水,呈現(xiàn)的不僅是自然的存在,更是個性的風格與背后的觀念。依靠風格與觀念,我們的“山水”與古人是否“異曲同工”?而同為臥游,今人恐難享古人之妙,古人也難得今人之徼。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 憑闌
宋釋文珦言:“日日有余閒,憑闌看飛鳥”。古人,只有在樓才可憑闌,如此登高,可見雨來,可見飛鳥,可尋得更大的視界。當代水墨,歷經(jīng)探索,漸現(xiàn)紛呈之象。新題材、新形式,戛戛獨造,盡在水墨當代。同為憑闌,古人見風雨變,我輩見氣象新。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萬重山——中國水墨年鑒”展覽現(xiàn)場
本次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院長趙力教授任策展人。由邵大箴、薛永年、范迪安、許杰、安遠遠、羅世平、殷雙喜、杭間、冀少峰等組成學術委員會,秉承代表性與創(chuàng)新性相結合的策展原則,共邀請到當代水墨畫壇極具代表性的陳琦、黨震、丁觀加、方力鈞、高茜、康春慧、李津、林海鐘、劉慶和、馬靈麗、彭劍、彭薇、丘挺、沈勤、王冬齡、王赫、王紹強、王天德、吳少英、肖旭、謝天卓、徐累、曾健勇、章燕紫、周京新等25位水墨藝術家參展,展出架上繪畫、影像、裝置等精品力作60余件。

陳琦《百合No.2》

黨震《鷓鴣天》

丁觀加《春江漁歌》

方力鈞《2020》

高茜《山有枝之三》

康春慧《物云云 · 峙》

李津《生長圖》局部

林海鐘《吳山大觀圖》

劉慶和《二十四節(jié)氣--谷雨》

馬靈麗《永恒.白晝》

彭劍《柳成蔭》

彭薇《遙遠的信件》

丘挺《瑞云浮玉》

沈勤《黑白·山系列》

王冬齡 《老子道德經(jīng)》

王赫《鏡中景千里江山》

王紹強《疊紀之四》

王天德《望廬上舟圖》

吳少英《一點墨》

肖旭《云際》

謝天卓《綠洲》

徐累《移山》

曾健勇《不須歸圖》

章燕紫 《不亦樂乎》系列

周京新《四明山莊》系列
本次展覽的展出時間為2022年3月25日-5月29日。展覽期間還將舉辦豐富多樣的藝術活動,包括公共美育、學術講座、主題論壇等,敬請期待。
春和景明,憑闌觀道,共襄水墨盛事!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