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北京冬奧會作為一場視覺盛宴,既體現在賽道冰場上的激情時刻,也呈現為賽場內外、靜態動態的藝術設計,這些視覺設計不僅將伴隨整個北京冬奧時間,還將會在奧運會結束后長久留傳,由它們塑造的視覺形象將隨著時間的延展而淬煉出歷史的穿透力。北京冬奧會的會徽、獎牌、火炬、吉祥物、賽事圖標、比賽服等,均從中國傳統文化資源中尋求靈感,讓歷史意涵擴展、生長,不僅續寫著中國走向未來的文化主張,更用極富中國浪漫色彩的審美表達,傳遞著新時代中國的精神氣質,與疫情之下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關切。讓我們循著時間的線索,一起感受這些視覺形象背后的中國式浪漫。


2019.09.17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
“冰墩墩”“雪容融”揭曉
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以熊貓為原型進行設計創作。冰,象征純潔、堅強,是冬奧會的特點。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潑、可愛,契合熊貓的整體形象,象征著冬奧會運動員強壯的身體、堅韌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奧林匹克精神。將熊貓形象與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殼相結合,體現了冬季冰雪運動和現代科技特點。頭部外殼造型取自冰雪運動頭盔,裝飾彩色光環,其靈感源自于北京冬奧會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流動的明亮色彩線條象征著冰雪運動的賽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圖案,代表著中國對全世界朋友的熱情歡迎。除此之外,“冰墩墩”整體形象酷似航天員,寓意創造非凡、探索未來,體現了追求卓越、引領時代,以及面向未來的無限可能。

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以燈籠為原型進行設計創作。雪,象征潔白、美麗,是冰雪運動的特點。容融,表達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和諧發展的理念,體現了通過殘奧運動創造一個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燈籠,是世界公認的“中國符號”,代表著收獲、喜慶、溫暖和光明。頂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鴿和天壇構成的連續圖案,融入了中國傳統剪紙藝術,寓意著和平友誼,突出了舉辦地的特色;面部的雪塊既代表“瑞雪兆豐年”的寓意,又體現了擬人化的設計,凸顯吉祥物的可愛。燈籠以“中國紅”為主色調,渲染了2022年中國春節的節日氣氛,身體發出光芒,寓意著點亮夢想、溫暖世界,代表著友愛、勇氣和堅強,體現了冬殘奧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激勵世界的冬殘奧會理念。

北京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
2020.12.31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體育圖標發布
體育圖標是歷屆奧運會的“規定動作”,是對體育項目的圖形化詮釋。歷屆奧運會的體育圖標都體現了舉辦國與舉辦地獨具匠心的創意設計、理念與文化背景。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體育圖標共30個,包括24個冬奧會體育圖標和六個冬殘奧會體育圖標。圖標設計以中國漢字為靈感來源,以篆刻藝術為主要呈現形式,將冬季運動元素與中國傳統文化巧妙結合,既展現出冬季運動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特點,也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與精深,彰顯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理念和愿景。圖標以霞光紅為底色,寓意著日出東方,代表著熱情和希望,也為在春節期間舉行的北京冬奧會烘托出喜慶氣氛。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體育圖標設計團隊主創設計師林存真介紹,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體育圖標和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中國印”的設計理念遙相呼應。兩者均為印章風格,都選擇了篆刻形式,既是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留給世界獨特的文化印記,也體現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文化傳承。不同的是,這次的圖標更偏重“漢印”風格,透過刀鋒所體現出書法的筆意與方寸間的高妙布白,“如果說我們需要表達的是運動,那么我們就一定會選擇契刻速度比較快的、崩殘效果比較明顯的印章。‘崩殘’在表現冬季運動方面,顯示出了像冰刀鏟雪的那種崩雪的感覺。可以說,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2021.02.04
北京冬奧會倒計時一周年,火炬“飛躍”發布
火炬是歷屆奧運會中最受關注的元素之一。2021年2月4日,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一周年活動上,火炬“飛揚”揭開面紗,整體流線造型充滿生機。在設計上,為了襯托北京即將成為奧運歷史上首座“雙奧之城”,“飛揚”的外觀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主火炬塔形態相呼應。它以祥云紋樣“打底”,自下而上從寓示吉祥的祥云紋樣逐漸過渡到剪紙風格的雪花圖案,旋轉上升,如絲帶飄舞,最后呈現為飛揚的火焰。北京冬奧會火炬為紅色與銀色,寓意冰火相約、激情飛揚。紅色線條隨火炬轉動而上下貫通,象征著激情的冰雪賽道,也代表著永恒的火種,表達了人類生生不息、向往和平、追求卓越的期望和奧林匹克運動的力量。北京冬殘奧會的火炬為金色與銀色,寓意輝煌與夢想,表達了人類生生不息、包容融合、向往和平的期望和“勇氣、決心、激勵、平等”的殘奧價值觀。

火炬交接時,兩支火炬的頂部可以緊密相扣,這般設計上的巧妙創新,象征著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又體現出讓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冬奧會愿景。“飛揚”不僅有漂亮的外觀,還蘊含有不少“黑科技”。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火炬外觀設計評審會評委、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表示,“現在的方案應該說是集中了多領域的智慧和科技,具有較高的設計水平,藝術形式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了北京‘莊重、典雅、大氣、開放’的城市特點,并融入‘雙奧城市元素’”。

2021.10.26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發布
北京冬奧會獎牌由圓環加圓心構成牌體,形象來源于中國古代同心圓玉璧,獎牌正面中心刻有奧林匹克五環標志,周圍刻有北京2022年冬奧會英文全稱字樣。圓環做打凹處理,取意傳統弦紋玉璧,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相呼應,展現了“雙奧之城”的文化傳承。五環同心,同心歸圓,表達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華文化內涵,也象征著奧林匹克精神將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奧榮光。上面淺刻裝飾,均來自中國傳統紋樣,其中冰雪紋表現了冬奧會的特征,祥云紋傳達了吉祥的寓意。獎牌背面中心刻有北京冬奧會會徽,周圍刻有北京2022年冬奧會中文全稱字樣。圓環上刻有24個點及運動弧線,取意古代天文圖,象征著浩瀚無垠的星空,也象征著第24屆冬奧會上運動員如群星璀璨。獎牌背面最外環鐫刻獲獎運動員的比賽項目名稱。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
獎牌掛帶采用傳統桑蠶絲織造工藝,冰雪底紋上印有北京冬奧會會徽、核心圖形以及“Beijing2022”字樣等相關信息。掛帶選用紅色,與中國春節文化特色相契合,表達對運動員的節日祝福。獎牌盒以大漆和竹子為主要材料制作,既突出中國文化特征,又符合“綠色辦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本著“兩個奧運 同樣精彩”的原則,冬殘奧會獎牌與冬奧會獎牌選用同樣的形象來源,設計一脈相承。
2021.12.31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元素正式發布
按照“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頒獎元素總體設計體現了四個特點:一是外觀簡潔大方;二是功能貼心實用;三是材料環保可持續;四是多方參與共享。

頒獎托盤:造型似打開的書頁,寓意通過北京冬奧會向世界翻開了中國文化和各國友好的新篇。托盤邊緣采用藍白漸變的設計,呈現出“暈染”的東方美學意境,象征著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融,體現了中國開放、友好、和平、包容的心胸。托盤采用環保材料制作,盤面鋪墊了防滑硅膠墊,有效避免獎牌和紀念品滑落。


獲獎運動員定制版吉祥物紀念品:總體設計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為原型,輔以松、竹、梅編織而成的花環造型,形成獲獎運動員的專屬定制紀念品。素有“歲寒三友”之稱的松竹梅,寓意著堅韌、頑強和旺盛的生命力,表達對獲獎運動員的稱頌、敬意和美好祝福。花環造型采用金色PU充填棉花制成,柔軟溫暖,易于手持。
頒獎花束:為了踐行節儉、可持續發展的辦奧理念,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采用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中外絨線手法的“海派絨線編結技藝”作為頒獎花束。絨線花束既保留了奧運頒獎儀式中花束的形制,又踐行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寓意著溫暖、祥和,可永久保存,成為“永不凋謝的奧運之花”。冬奧會頒獎花束包括玫瑰、月季、鈴蘭、繡球、月桂和橄欖六種花型,分別象征著友愛、堅韌、幸福、團結、勝利與和平,花束絲帶為北京冬奧會色彩系統中的藍色,深淺搭配,凸顯冰雪運動元素。冬殘奧會頒獎花束,在冬奧會頒獎花束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枝藍色波斯菊,象征堅強,花束絲帶為北京冬奧會色彩系統中的黃色,寓意生生不息與朝氣蓬勃。

頒獎禮儀服裝:共有三套方案,分別為“瑞雪祥云”“鴻運山水”和“唐花飛雪”。“瑞雪祥云”的設計以“瑞雪”“祥云”兩個中國傳統吉祥符號為主題,色彩運用天霽藍和霞光紅,將中國傳統的交領右衽、對襟旋襖與現代服飾相結合,提煉冬奧核心圖形元素的同時將中國傳統繪畫中“金碧山水”的技法轉化為刺繡的形式,禮服整體以現代簡約的手法展現中國韻味,賽時出現在所有雪上場館的頒獎儀式中。“鴻運山水”的設計,以中國名畫《千里江山圖》為靈感來源,運用中國畫中的山水表現手法,將中國傳統山水圖像與冬奧核心圖形中的山影相結合,使古典與現代交融,青花山水躍然衣間,達到古樸典雅、清新流暢的視覺外觀,賽時出現在所有冰上場館的頒獎儀式中;“唐花飛雪”系列設計靈感源自中國傳統唐代織物,提煉精簡寶相花紋樣和雪花圖案,結合北京冬奧會核心圖形中的光線圖案,富有漢唐余韻又包涵時代精神,寓意以開放的胸懷歡迎世界各國共同參與盛會,賽時出現在頒獎廣場的頒獎儀式中。三個系列的頒獎服裝都分為引領員服裝和托盤員服裝,以藍色和紅色區分。■

北京冬奧會頒獎禮儀服裝“鴻運山水”

北京冬奧會頒獎禮儀服裝“瑞雪祥云”

北京冬奧會頒獎禮儀服裝“唐花飛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