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作為浪漫與風情之都,被無數人向往。但要回答什么品牌能代表巴黎,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大家口中的巴黎是什么樣的。
“巴黎”,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地理概念上的空間和城市,更多的是一種讓人向往的氣質和格調,處處體現著浪漫、任性、風雅、自如。
要理解巴黎這樣的特質,前段時間大火的一件藝術作品就做了很好的詮釋。

近期,凱旋門這座巴黎的地標被2.5萬平方米的可循環利用織物包裹——巨大的、磅礴的凱旋門被改造成了一座令人感到陌生的藝術品。這項藝術巨作來自于藝術家Christo與JeanneClaude夫婦60年前的奇思,終于在2021年由其團隊實現了他們的遺作。

這座 “臨時” 藝術品計劃僅保留16天,卻耗資超人民幣1億,由140人組成的專業團隊共同完成。而且這項巨作還受到了巴黎市政府的支持,由法國總統馬克龍親自為其揭幕。
對一個藝術項目念念不忘,重視藝術,是不顧一切的浪漫;高額的財政投入,去做一件看似無用的藝術作品,并且包裹的是巴黎最富盛名的地標性建筑(這就好比在紐約將自由女神包裹起來),可見其任性。
浪漫+任性,追求藝術與美的浪漫搭配上遵從自己個性與步調的任性,讓巴黎遍地風雅——不同于優雅,這可以稱得上是“巴黎限定款”的風雅,是滲透在巴黎人骨子里的。
在略顯苛刻的巴黎人眼中,法國只有兩個地區:巴黎與外省,二者有著天壤之別。如果選一個最能代表巴黎氣質和精神的地方,不一定是盧浮宮、埃菲爾鐵塔、香榭麗舍大道或凱旋門。
最能凸顯巴黎之所以是巴黎的的地方,還可以是麗茲酒店。

全世界數不盡的名流、達官顯貴、藝術家、設計師、文學家……都在這里留下過無數回憶。這座世界頂級的豪華酒店招待過戴安娜王妃、香奈爾、海明威、愛江山不愛美人的溫莎公爵等(正是由于溫莎公爵為辛普森夫人放棄了王位,患有口吃的約克公爵臨危授命成為國王,才有了后來《國王的演講》里所講的那段傳奇歷史)。

香奈兒女士在這里久住了三十多年不肯離去。赫本的電影也曾多次在麗茲酒店取景拍攝。有人說“麗茲,即巴黎,這里有巴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里更是大藝術家們趨之若鶩之地,海明威對它的贊美:“當我夢想進入另一個世界的天堂時,我就如同身處巴黎的麗茲酒店。”

如果說盧浮宮記載的是巴黎的正史,那么麗茲酒店收錄的就是巴黎充滿傳奇與風情的“野史”。對遍地風流的巴黎來說,文人墨客,風流雅士,達官貴人的“私人時間”中生動的經歷,讓他們,也讓巴黎顯得更為傳奇。也正是因為這樣,這個凝聚著無數生動瞬間的酒店,才被推舉為巴黎風雅的“根據地”。
麗茲酒店坐落于芳登廣場,位處巴黎老歌劇院與盧浮宮之間。世界最著名的高級珠寶腕表品牌幾乎都可以在芳登廣場找到。換句話說,這里就是巴黎的奢侈品一條街,全世界的大牌都以在此開店為榮。貴婦們白天在芳登廣場逛著全巴黎最奢華最美麗的珠寶店,累了就下榻到隔壁的麗茲酒店。
在說完了什么是“巴黎”之后,終于可以說一說什么品牌才最能代表巴黎。高級時裝、高級珠寶、高級香水三個領域,各有一個品牌能夠代表大家認知中的巴黎:
用時尚解放了女性的精神圖騰——CHANEL

巴黎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時尚之都,巴黎女人的穿衣風格一直被人們追捧。當代巴黎女郎們那種瀟灑隨性的風格正是由香奈兒開創,是她將女性從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在香奈兒成名前的歐洲,女性們穿著束腰和繁復的長裙,而香奈兒卻主張舒適,推行寬松的腰線。她本人率先穿上條紋上衣、喇叭褲和針織開衫,把原本專屬于男性的服飾容納進女裝。她將原本在葬禮上才穿著的黑色設計成小黑裙,又設計出解放女性雙手的鏈條包,自1910年品牌創立以來推出了許多顛覆性的時尚單品。可以說如果沒有香奈兒女士,就沒有如今的高級時裝,正是她的任性不羈促成了這些時尚革命。

香奈兒女士說:“流行易逝,風格永存。”她本人親身演繹了這一格言,即使在二戰時期曾被迫離開法國,她在戰后選擇回到巴黎從頭開始,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直至1971年在巴黎麗茲酒店去世。
巴黎珠寶商中最耀眼的主鉆——CHAUMET
正如前文所說,對于巴黎人來說,法國只有巴黎和外省。無數誕生于法國的珠寶品品牌中,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其實都是“外省品牌”。不過,CHAUMET是個特例,它一誕生就在巴黎,所以巴黎的氣質是CHAUMET的DNA。
始于1780年的CHAUMET不僅是誕生在巴黎的珠寶品牌,而且是率先擁有 “皇室御用” 頭銜的珠寶商——拿破侖一世和約瑟芬皇后的加冕典禮上,冠冕與寶劍,無一不來自CHAUMET。CHAUMET也理所應當從拿破侖一世起便成為了法國皇室御用珠寶商(被稱為“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的Cartier,也才在拿破侖三世時期才為皇室供應珠寶)。
“巴黎的珠寶箱”芳登廣場,CHAUMET是首家入駐其間的珠寶商。更為傳奇的是,前文提到的麗茲酒店正建于CHAUMET的舊址(芳登廣場15號,因為戰爭,CAHUMET曾搬離芳登廣場,后期重新入駐在12號)。

想要代表巴黎,只看出身還不夠,精神氣質更為重要。CHAUMET正是詮釋著巴黎那浪漫、任性及風雅精神的最好“代言人”。被稱為珠寶界中藝術家的CHAUMET,以珠寶為媒介進行藝術創作。和很多其他珠寶品牌不同,CHAUMET呈現藝術理念與創作先于呈現寶石;在20世紀新藝術風格流行時期,CHAUMET也沒盲從審美潮流,而是遵循自己的理念設計珠寶……獨有的設計堅持是CHAUMET藝術家般浪漫與任性的最好證明,與巴黎精神一脈相承。


巴黎是超脫于法國的,就如同 “風雅” 超脫于略顯拘束的優雅 。前面提到“風雅”詮釋著巴黎,CHAUMET剛好也使用了這個詞,她們還有一位“風雅代言人”——高圓圓。在官宣文案中,CHAUMET看中的,正是她自洽、遵從自己步調的特質,與巴黎和品牌所推崇的風雅的契合。
留香190年的傳世香氛——GUERLAIN
自十三世紀前后法國貴族流行使用香水啟,巴黎漸漸成為了香水之都。而在法國,嬌蘭幾乎成了香水的代名詞。嬌蘭是第一家將香水商業化的品牌,與許多以時裝屋起家,出名后才開始做香水的品牌不同,嬌蘭是一個實打實以香水起家的巴黎香水世家。

創立于1828年的嬌蘭也擁有“皇家供應商”的稱號。拿破侖三世曾特地請嬌蘭的第一代調香師為他與歐仁妮皇后的婚禮定制香水,并作為送給皇后的禮物,以寄托他的愛意。嬌蘭后來的香水也常常飽含浪漫的情感,比如致敬小說《蝴蝶夫人》愛情悲劇的同名香水;紀念泰姬陵的故事主角,印度王與波斯公主愛情的“一千零一夜”香水;還有第四代調香師讓·保羅·嬌蘭為他一生摯愛創作的“Samsara”香水,寓意梵文中的生命輪回。

在現代香水的歷史中,第二代調香師艾梅·嬌蘭還是第一位創作抽象香水,而非模擬自然香味的先行者。他任性地打破傳統,率先采用了人工合成的香料,為后世奠定了香水前中后三段味道的模式。
如果在嗅覺上形容巴黎,那么一定非嬌蘭莫屬。
這三個品牌,就好像三位來自巴黎的傳教士,以傳承為信仰,以高級時裝、珠寶和香水為語言,向世人地傳播著最純正的巴黎型格,更重要的是巴黎精神。也正是它們的點綴,讓巴黎精神具體又活色生香,也讓“巴黎”morethanacity。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