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陳瑛
專業:中國畫 文化產業藝術管理
大師級別:湖北國畫院專業畫家 文化產業藝術管理專家慱士生導師
代表作品:《鄂西水龍寨》《鄂西記行》
《待到百荷花滿時》《百年巨變春山換新顏》
簡介:陳瑛,武漢大學教授,泰國東方大學特聘教授,(數字視覺傳達)碩士生導師,(文化藝術管理)博士生導師。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本科學士學位,武漢大學碩士學位,華中科技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國家一級美術師,湖北省國畫院專業畫家。湖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意大利國際藝術與教育聯盟(中國)藝術家、中央電視臺欄目評審專家等。近年來中國畫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多次刊登在中國美術報上。

《鄂西記行圖》196×196cm
我畫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任天然
——略說瑛子山水畫中的禪意
姚洪磊
地道的水墨畫,筆法源于書法。書與畫,其實何止在筆法上互通,在審美上也是相通的。這是古今的共識。
以南朝庾肩吾為例,在審美中取兩個重要的維度:一為“工夫”,一為“天然”。某種程度上,“工夫”和“天然”的關系,又大可類比“法”與“意”的關系。

《春山暖日和風》68×136cm
北宋蘇東坡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闭Z氣雖然極端,倒也不是不講法度,而是在法度的基礎上更強調寫意。
今世的瑛子,通過自己的繪畫實踐,仿佛在說:“我畫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任天然。”

《靜里乾坤》68×136cm
才情所至,輕法重意。個性使然,盡抒己懷。
如果簡單解字,“意”者何義?心里的聲音。
參佛的人,都深諳“意”的深義?!傲彼?,都匯總于“意”?!耙狻钡纳顚?,是“意識根”,這是《唯識論》所云“八識”中的第七識?!耙庾R根”的更深層,還有“阿賴耶識”,玄深難以言說。再說“意識根”,又或可對應心理學上的“潛意識”,那里有一個本真未萌的心性主體。與一切外緣相觸,成種種相。作為一個畫家,見山畫山、見水畫水,見萬物畫萬物。筆下萬物,雖然是紙上的相,但終歸是心里的相。

《秋居朝暉圖》68×136cm
如果在“工夫”的維度看瑛子的畫,有人可能會說有所欠缺。可如果在“天然”的維度去看,那是滿滿的天然。
她的畫,做到了兩個“合一”:首先是“人畫合一”,其次是“天人合一”。
她畫中的線條是粗放的。她也是個粗線條的女人。連她說話的聲音都顯得粗放。精雕細琢的工穩,不是她的個性。
《故園秋色》68×136cm
她畫中的色彩是濃厚的。她幾十年的事業生涯可謂濃墨重彩。她決定做一件事,飽滿的熱情總是大大超于常人。
她畫中的構圖是飽滿的。她把人生過得無比充實:學術研究,碩果累累;教書育人,桃李天下。
《孤帆遠影,秋山如宏》68×136cm
她畫中的草木是葳蕤的,就連壘壘山石也仿佛在向上生長。這源于她身心永存勃勃的生機。她愛這個世界,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的學生,愛自己的朋友,愛天地萬物,她用愛的力量灌注于生活。
葉朗先生論及中國傳統美學,概括為三個范疇:來自儒家的“沉郁”、來自道家的“飄逸”、來自佛家的“空靈”。以此觀照瑛子的畫風,好像都難對號入座。
《秋山靜好》98×180cm
但是,如果憑著乍一看的感覺就輕易下結論,或許是不夠審慎的。
細觀瑛子畫中的山水,萬物生長,一派生機,幾乎到了任性的地步,但那不正是大自然該有的本來之象嗎?
萬物皆有自性。世人畫梅,往往疏枝冷蕊,其實多為病梅。媚俗的審美,實則踐行著另一種霸道。
《紅塔帶斜陽,秋山獨歸遠》68×136cm
北宋“文字禪”大興,釋惠洪的觀點是:字、畫、詩、樂等,一切皆可視為“文字”。但可以為橋梁,得道無需掛懷。他的知音黃庭堅說:“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豈易言哉?”
如作“計白當黑”的反觀,瑛子的畫,難道不空靈嗎?
《南山福地》68×136cm
她的畫中,有高聳的山,有向上的石,有茂盛的樹,有氤氳的霧,有或在高處或在低處的古剎,唯獨不見人的蹤影。這難道不奇怪嗎?
人在畫中的缺席,或者說人對自然的讓位,難道不是在表達畫家個人對于“我執”的破除嗎?
《秋居水龍寨》68×136cm
若參《唯識論》觀念,智慧的迷失,大凡因為“我執”與“法執”。如執于“法”,或執于“我”,便與禪意之美無緣了。
天人合一之后,人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人。人內涵于自然,自然內涵于人。在西方哲學的角度,這或許也是對“主體間性”的一種形象詮釋。
瑛子山水畫中,人的“真空”實為“妙有”,而其“妙有”,又表現于“真空”。
但是,如“非深解宗趣,豈易言哉?”
辛丑冬月
于武漢歷山書院
《秋山秀兮秋山靜》68×136cm
《紅塔云山》68×136cm
《山遠橫眉天闊云休》68×136cm
《清秋詠懷圖》68×136cm
《峽江春潮》68×136cm
《云山有意 寄情向北》98×180cm
《秋色薄霧伴險峰》68×136cm
《長天落彩霞,遠山涵秋鏡》68×136cm
《長天落霞》68×136cm
《研松間之露,宣安居之風》68×136cm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