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傳統色彩研究青年論壇在汕頭大學召開
日期:2021-12-09 20:07:16 來源:中國美術報
資訊
>首屆中國傳統色彩研究青年論壇在汕頭大學召開
12月4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共同主辦的首屆“中國傳統色彩研究青年論壇(2021)”在汕頭大學學術交流中心召開。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本次年會全程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進行。

開幕式上,汕頭大學副校長陳敏,中國傳統色彩學術年會發起人、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院長牛克誠,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群總館長杭間,中國美術學院色彩研究所所長、中國美術學院原副院長宋建明,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負責人杭春曉,《美術》雜志社社長兼主編尚輝,中國流行色協會會長朱莎,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黨委書記林冬月先后致辭。賈璽增、陳彥青、馮春術、趙健磊、徐捷、郭錦涌、曹英杰、金成輝、何韻旺、李路珂、陳劍、隋艷、曾磊、王興業、楊燦偉、吳端濤、戴子喻、周倩、曲音、肖浪、張帆影、王珊祿、沈小琛等青年學者出席了會議。開幕式由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肖世孟主持。
陳敏在致辭中介紹了汕頭大學的發展歷史以及學科建設特色。他表示,學校自1981年成立以來,積累了豐富的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經驗,文理醫工齊備,現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博士后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一批。建校以來,汕頭大學圍繞著“有志、有識、有恒、有為”的育人目標,堅持以學生為本,進行大學管理制度的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尤其是青年人的培養方面,獨樹一幟,走在時代的前列。他還表示,中國人民自古以來都生活在一個色彩斑斕的場域之中,從棲居的園林建筑到日用的工具器物,從畫家的賦彩畫卷到石窟匠人的彩塑,從天然染色的多彩服飾到人工制作的涂繪顏料等等,編織成一個令人驚嘆的色彩體系和視覺世界。中國傳統色彩研究正是需要發現中國傳統色彩的實踐規律,揭示中國傳統色彩的觀念特征,讓這些成果能夠惠及藝術、設計等學科的色彩應用,推動具有中國底蘊的色彩體系和話語方式的建構,走中國風格的藝術實踐之路。
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院長、中國傳統色彩學術年會發起人牛克誠講話牛克誠表示,青年學者是新生的“后浪”,古老的傳統和藝術像是專為他們準備的禮物,兩者之間并無距離。青年學者的創新表達需要優秀傳統文化的注入,從而實現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他們的年輕、敏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必將匯聚成讓世界矚目的滔天后浪。牛老師對青年學者很有期待,他風趣地說:“長江后浪推前浪,我這樣的前浪就不知道被打在沙灘上幾個來回了,也好,就在沙灘上看風景吧。”




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黨委書記林冬月講話


首屆“中國傳統色彩學術研究青年論壇(2021)”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牛克誠提議,汕頭大學陳彥青、肖世孟發起,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中國傳統色彩理論研究中心承辦,秉承“打造中國傳統色彩青年學人交流平臺,挖掘培養中國傳統色彩研究后備人才,促進中國傳統色彩研究的創新與發展”的宗旨。首屆論壇,匯聚了眾多學科領域的青年專家學者,對于傳統色彩的觀念、材質、工藝、應用等,進行了廣泛而富有實效的研究和討論。本屆論壇共設4場主題演講與學術討論,與會專家圍繞色彩觀念、色彩文化、色彩科學與應用和白色專題,從繪畫色彩、建筑色彩、服飾色彩、陶瓷色彩、染織色彩、色彩術語、顏料工藝等諸多視角展開,對傳統色彩的觀念、文化、歷史、形象、技術、應用等不同方面展示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首屆青年論壇的舉辦,受到了廣大專家學者及色彩愛好者的熱情關注,汕頭大學線下會場座無虛席,線上網絡觀看達到五千人次。在互動交流環節,現場觀眾踴躍提問,形成熱烈的學術互動場面。本次學術年會成果將結集出版為《色彩學研究第一輯中國傳統色彩研究青年論壇(2021)論文集》,在2022上半年發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