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彩票公益金資助—中國福利彩票和中國體育彩票、國家藝術基金資助


“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習近平總書記從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高度,對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指明了科學方向和具體路徑。
金石傳拓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金石傳拓相傳始于魏晉時期,而“傳拓”一詞則記載于《隋書·經籍志一》,其曰:“其相承傳拓之本,猶在秘府。”當時棰拓的對象主要是碑碣文字,用于臨摹習字。盛唐時,這種臨字方式被貴族士大夫廣泛采用。南宋時期,金石拓片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品,廣受文人士大夫的追捧。清代乾嘉時期金石學興盛,形成金石收藏和研究的高峰,這個時期出版了一系列理論著作,迎來傳拓技藝及拓片收藏的鼎盛期,而稀有拓片的價格甚至超過宋元名畫。至民國尚有余波,胡適、郭沫若、齊白石、魯迅等均熱衷拓片收藏。
金石傳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紀錄和見證,是文化自信與民族自信的源泉。同時,作為傳拓技藝的載體,拓片是具有鮮明東方藝術特色的文化遺產和內涵豐富的收藏品;是中國特殊的文化載體;是構筑民族精神、中國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古拓今”金石拓創新應用人才培養項目由安徽師范大學為主體實施,依托安徽師范大學及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平臺優勢,基于合作教學團隊在常年實踐教學、傳統金石拓片修復保護應用中,取得的技藝經驗。項目為響應和貫徹國務院《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精神,傳承“匠人”精萃,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深入研究。本次將從技藝傳承、文化傳承和實踐創新三個核心意義出發,培養一批具有較高理論水準創作實踐和應用研究能力的人才。強調文化技藝傳承理念、培養技藝研習深造與創新。用實際行動踐行從“民間工藝再現”到“再現民族精神”的探索。
蕭縣漢畫學會為此項目的合作方和教學實踐基地。蕭縣漢畫學會不僅從事對漢畫像石的保護、研究與宣傳,發掘、展示蕭縣豐厚的漢文化底蘊,還利用自身的優勢,開展金石傳拓免費培訓,培養了一批傳拓人才,傳承了非遺文化。
傳拓藝術對古物留真,是近代繪圖、 攝影等技術不可替代的。千年的技藝文化傳承,凝聚了中國工匠的超絕才智,體現著中國文化的雄厚底蘊,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拓片藝術融合原物的風韻、拓制者的藝術修養和歷史的滄桑感,集金石學、考古學、美學三位一體,具有科學價值、藝術價值、歷史價值,是不可替代的、獨特的、高層次的藝術形式。是具有文化研究、文獻資料及傳播的重要價值擔負著記載、復制、傳播中華文明的神圣使命,向世界傳播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價值。
此次人才培養項目課程,全面教授各種傳拓技法,其中以全形拓為主,聘請相關藝術門類的教授專家與非遺傳承人舉辦系列講座和技法教學。同時,進行傳拓的美學創新實踐,創作出具有美學性和當代性的拓片作品。從新的視角對傳統金石傳拓技法進行傳承與創新。

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藝術基金(英文名稱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 英文縮寫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榮藝術創作,培養藝術人才,打造和推廣精品力作,推進藝術事業健康發展的公益性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的資金,主要來自中央財政撥款,同時依法接受國內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捐贈。國家藝術基金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尊重藝術規律,鼓勵探索與創新,倡導誠信與包容,堅持“面向社會、公開透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工作原則。


根據《國家藝術基金申報指南》和《項目資助協議書》的相關規定,培訓周期定為 2021年10月29日至2021年12月27日,培訓總時長共60 天,其中,集中授課 30 天。
具體培訓安排為:
2021年11月26日舉行開班儀式
2021年11月26日至2021年12月2日(安徽省蕪湖市安徽師范大學集中授課)
2021年12月3日至2021年12月12日(鄭州、洛陽、偃師、曲阜等地考察實踐)
2021年12月13日至2021年12月25日(安徽省宿州市蕭縣漢畫學會)

1、集中授課地點:安徽蕪湖、安徽宿州市蕭縣
2、項目交流、采風、創作等藝術實踐地點:曲阜、洛陽、鄭州、偃師等。

主要課程: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全形傳拓技法理論與實踐》、《全形拓傳創新應用研究》、《浮雕傳拓技法理論與實踐》、 《拓片補繪的理論與實踐》、《穎拓技法理論與實踐》、《錢幣傳拓技法理論與實踐》、《傳拓技法的創新與應用》、《拓片題跋技巧解析》等。

成績評定主要針對學員課業完成的質量進行打分,具體標準(以百分計):出勤占20%;階段創作(論文、草圖、方案、演出小樣等)占30%;最終完成創作占30%;參加展覽、發表作品或參加匯報演出占20%。經評定、考核合格后,可獲得由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頒發的《結業證書》。

師資團隊簡介:
1. 項目負責人:劉 超 15902207713
2. 項目聯絡人:林恩迎 15056477101
3. 培訓教師(注:導師排序以課程安排先后為序)
教師姓名
高有鵬: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人,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民間文藝學與文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
陳祥明:安徽省詮釋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安徽省美學學會會長,安徽省哲學學會副會長。
李文儒: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南開大學、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導師、歷任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司長、中國文物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王繼民: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
高 飛: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賈文忠:文博界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老北京古銅張派第四代傳承人、文物修復鑒定專家、非遺全形拓傳承人
吳震啟: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吳震啟藝術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中國文聯文藝創作扶持項目評審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理事
崔雋川:中華唐鴻臚井刻石研究會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劉 輝:安徽蕭縣漢畫學會會長,宿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特聘教授
李孝正:張海書法藝術館黨支部書記、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洛陽市偃師區文聯副主席(兼)
方清剛:鄭州市金水區教體局特聘進校園非遺專家
朱建軍: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朱存明:江蘇師范大學漢文化研究院院長
范福安: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漆畫藝委會主任、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常務理事、同濟大學中意文化中心大漆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
朱 滸:中國漢畫學會會員、中國海外交通史學會會員、上海市錢幣學會會員華東師范大學碩導
李 宏:錢幣傳拓技藝專家、上海市錢幣學會會員
孫恩陽:北京建筑大學教師、藝術學博士
杜高峰:河南省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培訓部主任兼辦公室主任
魯高華:非物質文化遺產“拓片裝裱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傳拓技藝教程全書》《拓片樣式詳解》兩書編委
裴高博:偃師裴氏傳拓技藝第五代傳承人

學員優秀作品將于2022年5月進行展覽。

1.嚴重違反國家法律和培訓有關的規章制度的;
2.在學習中給培訓造成不良影響和重大經濟損失的;
3.在學習、創作實踐中,弄虛作假或剽竊他人成果的;
4.出勤率低于培訓周期90%的。


本培訓項目面向全國招生,通過競爭擇優入選學員 15 名。入選學員的年齡原則上為45歲以下(1974年1月1日之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為人正派;已經取得一定成就的在職青年藝術人才。由所在單位出具證明保證脫產35天進行集中培訓學習。同時,學員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其中的一條:
(1)在本行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獲得省級以上獎項或承擔省級以上研究課題且成果較為突出的;
(2)熱愛金石拓技藝且具有副高級(含副高級)以上職稱的;
(3) 取得與本專業相關碩士研究生學歷或連續從事本行業工作滿10年以上(由所在單位出具證明材料),且有較大發展潛力的;
招生范圍包括:凡是具備上述條件的,經本人申請,單位推薦,皆可申報。

2.對于入選學員將以電話、郵件、公眾號平臺方式發布并通知,請務必保持電話暢通,并于指定日期到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報到。發送錄取通知后未回復確認者視為自動放棄錄取資格,錄取依次遞補。

2021年10月20日—2021年11月15日

2.報名提交材料
(1)學員簡歷表
(2)學歷證書、身份證
(3)工作證明
(4)提交本人3幅創作作品

報到地點: 安徽省蕪湖市安徽師范大學花津校區美術學院


本項目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參加培訓學員在培訓期間的往返交通費、培訓期間的食宿、學習費用均由項目主體承擔。關于交通費報銷請參見附件《學員往返交通費報銷說明》。

報名工作聯系人:林恩迎 謝傳斌
單位: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電話: 15056477101 18355332552
郵箱: 378533732@qq.com
地址: 安徽省蕪湖市弋江區安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郵編:241000
咨詢及材料報送郵箱:378533732@qq.com
附件:1.學員簡歷表附件:2.培訓學員往返交通費報銷說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