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不謀而合——2021陳三石水墨作品展”于時代美術館開幕,眾多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紛至沓來。這是一場觀者感悟和作品思想相互輝映深度對話的展覽,在現場,《風華物語》《同塵》《素面朝天》《擦肩而過》《大國工匠》等系列水墨作品帶給觀者全新的視覺體驗與心靈震撼。作品本身所蘊含指向的深維度意義,引起了現場觀者強烈的共鳴與思考。



展覽由安徽省書畫院專職畫家范春曉主持
本次展覽策展人牛育民先生表示,陳三石是一位非常有作為的青年藝術家,他來自于中國第一個縣級全國文明城市,極具人文氣質的張家港。從我們安徽走出去的藝術家,經過江蘇的地域文化和當代藝術的交流碰撞中已經成為了一位有影響力的藝術家。這一場回安徽做的展覽非常有學術價值,對其表示祝賀。

卓克藝術網創始人、安徽省畫廊協會執行會長、
安徽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牛育民先生致辭
徐華翔先生說:“近年來三石在藝術上的每一步都讓我欣喜和意外,自他走出校門來到張家港和我一起工作,我便見證了他的每一步成長,2017年我們建立工作室后在一起學習與交流,亦師亦友,他在藝術理念上向往并深入人類的美術史與知識背景,面向人類社會與生活,面向我們的內心。既追尋著人類的那些永恒性,也直面著世界的某些變數,這樣的姿勢讓我由最先感到意外之后,一直欣喜至今,他一直在用他的行動踐行他的藝術理想。”

張家港市美協主席、張家港市美術館名譽館長
徐華翔先生致辭
吳曉明先生在回憶初次與陳三石先生合作時就對他沉穩干練行事嚴謹的作風印象深刻,初次看到《大國工匠》系列作品就感受到撲面而來的巨大視覺的震撼力,繼而就被畫面中的細節所吸引,那具有冷靜的,斑駁的,具有鋼鐵般質感的表現力,閃爍著工業時代的光芒。三石的作品已經超出了傳統水墨或中國畫的范疇,與當下正在興起的綜合材料繪畫不謀而合。三石的作品反映出他在城市中建立起自我獨特的審美形象,他的判斷建立在中國文化基礎上并具備當代性精神性的審美意味更為可貴。陳三石在傳統中汲取養分,積極轉化創作出嶄新的圖式,通過個體藝術家積極探索及精神呈現,希望與觀者達到最深層面的積極交流與價值共鳴,不僅用眼睛,還用心來體驗不謀而合這個展覽。

安徽省美協副主席、蕪湖市美協主席、蕪湖美術館館長
吳曉明先生致辭
陳三石先生上臺對到來的各位嘉賓以及對本次展覽提供幫助的領導老師朋友和工作人員表達感謝,誠邀安徽的藝術家朋友做客張家港交流互動,這是一次回鄉匯報展,更是感恩展,讓他備感鼓舞和溫暖,家鄉是遊子的人生港灣和加油站,在此刻,整好裝,再出發!

藝術家陳三石致答謝辭
最后楊國新主席、巫俊院長、徐華翔主席、劉曉明主席、牛育民先生、吳曉明主席、何昊館長共同為“不謀而合——2021陳三石水墨作品展”開幕式剪彩。

開幕式剪彩儀式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主席陳林先生參觀展覽










開幕式現場

觀展結束后,嘉賓們隨即移步時代美術館會議室研討交流,楊國新主席欣然主持。

研討會現場
楊國新主席首先發言,他認為作為一個藝術家,一定要有三個關注:關注文化傳統藝術、關注生活、關注當代。關注傳統文化一定要借助偉大歷史和傳統文化精神,讓藝術作品有跡可循;關注生活才能讓藝術接地氣,有血有肉,充滿生命力,有煙火氣的作品才能打動人,才能感動人;關注當代,使我們的作品有時代精神。只關注傳統不關注當代的話,這個藝術一定是沒有前途的。藝術和科學都面臨著創新發展的問題,不是越古越好。關注當代,就是關注時代的精神。

研討會現場
楊國新主席認為陳三石是一個有思想的畫家,是一個不斷思考的畫家。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不是一味地描摹客觀的景物,是不斷的從景物中發掘美的東西。他的每一根線、每一塊墨都是從傳統中來的,組成的畫面又是有時代感的。他的畫面色彩很簡單,黑白灰,稍微點綴一些色彩,但是感受到的畫面非常豐富,甚至是絢麗多彩:他畫的建筑工人、農民工、工地里不起眼的小車、廢棄的輪胎、建筑廢棄物,實際上很多是我們覺得不能入畫的東西,但是他恰恰把這些所謂不能入畫的東西畫的那么令人興奮、那么耐看,如此富有視覺效果,事實上這是他不同于其他畫家的獨到的地方,不僅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并且有表達美的雙手和能力。楊國新主席表示看了今天展覽的這些作品,受到深刻的啟迪,那些山水畫,也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山水,是山水的一些局部,是走出了傳統文化,走向了藝術,走向了更加廣闊自由的藝術的真諦。藝術是需要不斷進行交流碰撞,在交流碰撞中不斷迸發出火花,促進藝術的進步。

研討會現場
巫俊先生表示陳三石的眼界很開闊。從西方現代藝術哲學家和當代表現主義畫家的作品從中汲取營養,所以畫面中的有當代精神。此外,其選材也很當代,反應了工業文明對自然的破壞,這個是后現代關注的問題。無論從選材到表現式樣、到畫面的構成性和平面性都非常有學術性,這樣的展覽對安徽中國畫是促進,也是推動。現在也很可喜的看到,三石的一些同學,比如范春曉、高飛等都畫的很好,這才是安徽中國畫的未來。
陳三石表現的題材、對象,都是表現當代發展變遷的,時代性很強烈。但他又是用傳統的手法來表現的,繪畫作品無論是構成,還是總體把握,都非常到位,很有看頭。有些畫面大塊,整體把握,看著是非常震撼的。到精微處筆墨也很甚微。另外,他沒有只看文本上的東西,他關注時代發展中的一草一木一物。他的情感,對表現對象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可喜可賀。

研討會現場
牛育民先生表示安徽出了不少藝術家,覺得最重要的是觀念的變化,精神的變化。歷史進程過程中,每一個時代每個最優秀的作品呈現,都是因為那個時代生活方式的改變,觀念精神的升華帶來的。我們今天是信息時代,如果用農耕時代的審美,是惰性思維。藝術家和科學家一樣,都要去創造。繼承是很難的,但他畢竟有一個標準,而創造是指向未知的。希望三石插上想象的翅膀,一飛沖天。

研討會現場
從展覽里面看到三石觀念非常強,他擺脫了傳統的水墨的這種敘事的呈現,有水、有墨、有本性,有很多材料在里面交融和碰撞,產生了一種新的視覺呈現。
藝術是有意思的形式,同時藝術作品應該也是一個痕跡的呈現,它里面有很多的痕跡證明,抽象藝術就是合適的時候給人更多的感覺到是無主題的,三石把痕跡證明做了一個呈現,是廢墟,或者是一個拖拉機等等。這樣子能夠呈現有具象的東西,又有抽象的因素等,非常精彩,也非常有趣,從中學到很多。

研討會現場
很多嘉賓都贊同有了表現的欲望才會尋找這種創作方式,這種需求是創造的欲望,通過這種手段來表達自己的一種精神表現,這一點是挺重要的。生活的這種體驗性,包括你的關注的一些敏感度,導致你需要有這種題材。傳統的筆墨在每個人手里表現出來都是獨特的、個性配套的,是個人生活環境以及教育的不同而有差異,不用過于在乎自己的作品是不是東方元素。

研討會現場
現場討論的非常熱烈,不謀而合,是畫家詩意和思想建立的這樣一個表現不謀而合,就如潘天壽作品山水里面大量的借用了花鳥的元素在里面,只要想表現我的生命中想要表現的,我就會表現,而觀者看到的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所有成功的藝術家,除了關注自己的心靈之外,他更關注時代,關注這個社會發生了什么問題,關注今天人們精神需求的角度,藝術家確實要站在一個制高點上來觀察社會,觀察生活,這樣產生的作品才能有高度,有溫度。

研討會現場
不同領域的藝術家都各自有自己的看法和角度,書法家看畫的基本上都是講究線條,講究結構,書法歷史源遠流長,不同結構筆法都對繪畫有非常大的借鑒意義;有從材料方面入手,不同肌理展現可以用不同材料呈現會更富有沖擊力;也有從題材上擴散思維,就某一個題材,讓它走向更極致,加上設計理念,用現在的材料、現代的數字技術上的一些手段運用創作中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也用從文化整體意向出發,認為中國整體文化大道至簡,往里面追求就是中國的氣派……研討會上大家各抒己見,分享自己的觀后感以及思考和建議,這也反映出本次展覽非常成功,因為好的展覽一定會激發人們思考,好的作品能夠直擊人的心靈。













研討會現場
出席本次開幕式的領導和嘉賓:
中國美協理事、第六屆安徽省美協主席楊國新先生;合肥市政協委員、合肥市文聯原主席劉曉明先生;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安徽省油畫學會主席巫俊先生;第六屆安徽省美協副主席徐若鴻先生;第六屆安徽省美協副主席陸小和先生;安徽省美協副主席范春曉先生;安徽省書協副主席王金泉先生;安徽省美術館副館長研究館員董松先生;安徽省美協綜合材料藝委會主任兼秘書長汪三林先生;中國美協會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合肥美協副主席、上海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王衍平;合肥市美協副主席周建祥先生;張家港市美協主席、張家港市美術館名譽館長徐華翔先生;卓克藝術網創始人、安徽省畫廊協會執行會長、安徽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牛育民先生;亞明藝術館館長何昊先生;久留米藝術館館長顧輝先生;江蘇省青美協副秘書長陶書榮先生;張家港市融媒體中心(傳媒集團)副總經理龐瑞和;馬鞍山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 副院長、教授石蘭女士;中國美協會員 安徽省書畫院特聘畫家楊和平先生;安徽省書畫院特聘畫家胡禮惠、安徽文學藝術院專職畫家光勝;宣城市美協主席呂小平先生;廣德市美協主席汪文廣先生;以及本次主辦單位安徽時代藝品文化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副總經理張李松先生;
來到現場的還有很多知名藝術家:丁雪郁老師、周泉院長、凌曉星老師、高飛老師、童鵬院長、林兵院長、張鵬先生、陶冶先生、何南燕老師、班舒陽老師、顧玉萍老師、孫大慶先生,以及遠道而來的張家港嘉賓和藝術家代表任文浩先生、錢超新主任、李素艷老師、浦宏觀老師、閆超偉老師等嘉賓朋友。
本次展覽將持續到10月29日,歡迎不謀而合來觀展。






藝術簡歷
Art Resume
1980年生于安徽廣德
畢業于安徽師大美術學院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江蘇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江蘇省書畫院特聘畫家
南京書畫院特聘畫家
蘇州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張家港市美術館館長
2019年 《大國工匠》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進京作品)
2019年 《大橋建設者》入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
2020年 作品《直播中國》獲第三屆“江蘇美術獎”


展覽信息
Information
學術主持/楊國新
策展人/牛育民
主辦
時代美術館
張家港市美術館
協辦
張家港當代水墨創作研究院
徐華翔藝術工作室
展覽時間
2021.10.22-2021.10.29
展覽地點/時代美術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