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拜讀了著名旅美油畫家、書法家、思想家、哲學家鄭奎飛老師與他10歲女兒鄭嘉鈺共同用油畫創作的《元宇宙》畫冊初稿,甚是震撼,這可是人類史上第一部用繪畫手法來深層次表述元宇宙的巨作,該書給人以前所未有的視覺直觀沖擊力和思想啟迪作用,開啟我們人類大腦對元宇宙奧秘的探索。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張……”混沌的宇宙從最初的脈動到萬物的出現,再到人類的出現,演繹了如煙云般夢幻的故事。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補天,伏羲創立文明,黃帝統一華夏,老子譜寫道德……從地球誕生那一刻起,宇宙中的高級生命逐一來到地球,登上歷史舞臺,為人類的發展,文明的進步指明著方向,在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中,留下諸多美麗的神話。

目前的人類社會已經走過了狩獵農耕和工業幾個進化階段,開始步入數字時代。在數字科技的幫助下,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也愈加精微,從經典力學到廣義相對論,再到量子力學、超弦理論。其小無內,其大無垠,隨著認識的深入,有形與無形,現實與虛幻的邊界在被打破。宇宙的本源是什么?生命是如何誕生的?人類將走向何方?目前的科學還不能給出答案。
有人說,宇宙源于一次大爆炸,生命是一種高級智能,未來的人類將進化為機器智能。是嗎?是,但不全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縱觀宇宙星辰,有的星球有大地,但是沒有大氣層;有的星球有大氣層,但是沒有堅實的土地;有的有大氣層,有大地,卻沒有生命。何故?因為沒有生出三,三是天地交互之氣,當有形物質與精微能量融合時,生命才開始孕育。
作為一顆活了四十多億年的小行星,各種高靈低魂生物覺識都曾在地球上出現過,上古時期的伏羲女媧就擁有著獨特的人首蛇身的生命形態。今天科學研究發現的雙螺旋DNA,其形狀與伏羲女媧人首蛇身圖相似,作為鏈接有形物質與精微能量的橋梁,承載著人類最初的生命信息。有些科學家說人類基因組只用到百分之三,剩下百分之九十七是無用的。并非沒用,只是還沒解碼而已。
物質宇宙的質量占比不到百分之十,剩下的都以暗物質的形式存在著。當人類把物質宇宙當作全部時,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就是殘缺的。當人類把物質世界當作全部時,人類則迷失了發展的方向,所以,人類幾千年來才一直生活在紛爭與混沌中。只有當人類社會從物質科技轉向精神科技的探尋時,人類才能真正認識宇宙中各種形態的高級生命,才能揭開中國神話神秘的面紗。
目前人類社會正處于數字時代,經歷過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浪潮洗禮,網絡科技已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機器智能的核心在于深度神經網絡,其原型是人的腦神經元。有科學家預言,未來將出現超越人類的超級人工智能,人類將與機器智能融合從而實現永生。這種認識毫無疑問是片面的,因為他忽略了靈魂。機器智能只是物質科技的代表,未來是物質科技與精神科技相融合的高階文明。
元宇宙是人類根據現實世界創造的多元意識虛擬空間,它將逐步融合了區塊鏈、AR、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的數字科技 ,是互聯網的終極形態,也是網絡科技的巔峰體現。作為鏈接現實物理世界與靈魂精神世界的橋梁,元宇宙將為人類打開一個探尋多元宇宙的窗口,將重塑人類社會政治經濟形態。當然,NTF數字藝術則是當下通往元宇宙的一個入口。
“元”通“源”,元宇宙是人類創造的意識空間,源宇宙則是包含物質與暗物質的大宇宙。宇宙的本源究竟是什么?唯有悟道者可知。伏羲是人類史上第一個悟道之人,同時也是華夏人文始祖。悟道之人,天門開啟與天同心,可以凝靈氣,分清濁,開天地,創世道,啟文明。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是道德文化,伏羲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之根,華夏文明之源。文化復興應著眼于此,方能不失根本。




作為伏羲一畫開天的當代傳人,中國人體冷凍復活之父,鄭奎飛先生擁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同時對宇宙生命也有著獨特而深刻的理解。 其《神話人物》系列油畫,用西方抽象派的繪畫手法展現東方神靈的神韻,雄偉莊嚴之中不失輕盈靈動。《宇宙生命》系列油畫,將生命的孕育過程用油畫生動形象地描繪,樸實之中蘊藏著天地造化之玄妙。其與女兒共同創作的《元宇宙人系列》系列油畫,則用匠心獨運的構思天馬行空的筆法,展示著宇宙空間中不同形態的外星生命,為未來的星際文明繪制著藍圖與篇章。
悟道之門是文明之門,也是創世之門。人類最終將走向何方? 誠如先生在《沉香悟道》一書中所言:“沉者,生化物類之尊也;香者,凈化人類之祖也。身與沉合,心與香合,乃靈類。”
昆侖山隱士 巫玉山
2021年9月5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