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LUO ZHONGLI:The Chinese Soul of Dabashan》 P90 Mountain Art 1996年04月版
2.《山藝術精選——羅中立故鄉組曲》 P165 四川美術出版社 2006年07月版
3.《中國當代名家——羅中立》 P90 四川美術出版社 2007年11月版
4.《山川蒙養20年——山藝術文教基金會與它的川美藝術收藏》 P137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2年03月版
5.《山川蒙養20年——山藝術文教基金會與它的川美藝術收藏》 P137 藝術家出版社 2013年10月版
1.當代大陸代表性畫家系列展——苦舊感的羅中立&懷斯風的艾軒 炎黃藝術館 / 高雄,1990年
2.羅中立油畫個展 新光三越文化館 / 臺北,1992年
3.羅中立個展 澳洲悉尼科蘇拉藝術中心 / 悉尼 / 澳大利亞,1995年
4.斯土力量——閱讀羅中立《故鄉組曲》系列 山美術館 / 高雄,1998年
5.故鄉組曲——羅中立作品展 山藝術-北京林正藝術空間 / 北京,2006年
6.山川蒙養20年——山藝術文教基金會川美藝術作品收藏展 中國美術館 / 北京,2012年
7.第二屆“筆墨情致兩地情——中國畫油畫大展” 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 / 澳門,2013年


「故鄉組曲」并不像《父親》那樣將農民的形象典型化、概括化,而是描繪農民生活中的種種瑣事,看來似乎無關宏旨,卻活生生的呈現了農民生活中最為真實的一面。青年時期的羅中立曾經在大巴山區生活過,在這遠離城市千里之外的小山村,他與農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羅中立來到這里,不只擷取創作題材,更重要的是踏實的在這里生活。從這些純樸的農人身上獲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并把農民視如自己的「父親」,這恐怕才是《父親》一作之所以撼動人心的主要來源吧!如果說滿臉皺紋、長滿老繭、以粗糙的雙手捧著碗的《父親》是一個莊嚴的形象,那么「故鄉組曲」無疑更親切、更巨細靡遺的詮釋了真實生活中農民的種種情狀。羅中立確實衷心深愛這個小山村,從70年代起,他多次來到這里,即使后來他當上了四川美術學院院長、全國美協副主席,仍然無法忘卻這個小山村,一年總有幾次要來這里看看他的「故鄉」,汲取創作的養分。像「故鄉組曲」這樣的畫作,如果不是建立在對農民的深切情感與真實生活的貼近觀察,是不可能做到的,而這也正是羅中立「故鄉組曲」之所以感人與迷人的主要因素。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