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感貫通天然,語言精微感性——當代抽象藝術
日期:2021-08-03 16:49:32 來源:永樂拍賣
拍賣
>畫感貫通天然,語言精微感性——當代抽象藝術
"二戰"后,作為表征著美式文化之主導地位在美術領域確立的“抽象表現主義”,創造了一種新美國的現代繪畫樣式,它被賦予獨一無二的自信和創造性氣質完成了美國藝術的現代性突變。這種自由、 粗獷和激越的藝術追求,使年輕藝術家在抽象與表現間發現他們想看到的那種在精神向往時造型和筆觸的自動的奔流。藝術家尚揚、馬可魯、嚴力、朱金石等延續這種風格,或是發掘生活,或是走向歷史,完成自我思想的重塑與靈感的釋放。估價:RMB 1,000,000-2,000,000簽名:SHang.08(正面右下) E 地風景-33 尚揚 Shangyang 2008(背面右下) 展覽:“尋源問道——油畫研究展”,中國美術館,中國,北京,2008年我從九十年代初期開始,在作品中表達對人類與環境問題的關注。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愈漸深刻的生存體驗中,我已無法拋開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我一直努力賦予這種思考以獨特的表達,因為這是我作為一個視覺藝術家存在的理由。我所追求的這種表達僅僅包含三個簡單的要素:當代的,中國的和我個人的。
尚揚所有的作品都有一種“歲月留痕” 的感覺。或許這就是他對于畫家這一職業的理解,或者說,對于繪畫的理解。人在大地上留痕(“大風景”系列、“黃土高原素描” 系列、“E 地風景”系列),畫家在紙上、布上、墻上留痕(“董其昌計劃”系列、“手跡”系列、 “冊頁”系列、“山水畫入門”系列)。1997年以后的“E地風景”系列屬于“大風景”系列的另一個分支,一直貫穿于尚揚后期的創作中。區別于早期的風景畫,“E地風景”是非地標性的,完全符號化的,徹底擺脫了風景畫的固有概念。這一系列的作品大部分都延續了“大風景”系列中標志性的“百衲布式山體拼貼結構”。畫感貫通天然,語言精微感性,意味超乎凡響,東方式的文心詩思使得畫面機趣天成。于極端對立異樣中顯出和諧與常態,這是只有尚揚才具有的感覺與天賦。他感覺的極精微、中西造型語言的極諳熟、知識精英情懷的極深摯、思想的極敏銳使它具備了這樣的能力與品質。這使得尚揚的繪畫根本地與主題敘事、流行樣式截然地劃分開來。因此,尚揚的繪畫實現了當代人文精神的建構與當代語言方式的建構。在于他的“風景”脫開了西方風景畫的概念,而是以“情景”入畫與中國傳統的“文人畫”藝術找到了某種內在的精神聯系。正如他筆下的“風景”完全消解了透視的關系,而只取其意向性的表達一樣。這種隨心所欲的表現方式,與其說是在反映外部世界的景象,不如說是在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與生命體驗。王國維早就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以情為景,不僅只是為了賦予自然以生情并茂的生命內涵,更重要的是通過情感的聯系能夠與過去的先人進行某種對話,并由此而呈現出隱沒在時間隧道中的那個思想傳統。(節選自胡劍鋒《從“大風景”:讀尚揚的藝術》)1.《馬可魯 繪畫四十年》江蘇人民出版社,p320,2011年
2.《春之祭》,站臺中國,p18,2020年
1.馬可魯 繪畫四十年 元典美術館,北京,2011年《春之祭》系列生成于2009年,其創作手法并不是馬可魯在該階段的單一風格。它們處在一個其作品面貌差異極大的時期。他甚至創作了一些遠離抽象形式的圖像繪畫,如《自由》(2008)、《下城的狂歡》(2008)。而共通性在于,這些作品皆表現出畫家對命運的追憶與接納——一種具有酒神精神的,對藝術與生命的迷狂狀態,使畫家自身超然于悲情,向“青春”致以激揚的禮贊。《春之祭》關聯著畫家的青春年華。在那些光景里,山水草木,日月光華滋養了他心靈中的力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