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越南藝術
近年來,越南藝術市場發展蓬勃,絹本、漆畫及油畫作品備受追捧,在拍場上屢創佳績,引起全球藏家和廣大藝術愛好者的關注。越南藝壇大師梅忠恕、黎譜、武高談、阮潘正、范光厚、樂氏琉、蘇玉云和阮嘉智的筆下佳作已成為市場焦點,但其實他們的作品早已深得藏家青睞,常見于畫廊和拍賣會。本文將帶你進一步認識越南藝術,分享越南藝術之美。
近期拍賣勇攀新高

在香港蘇富比2021年春季拍賣「超限界:現代藝術晚間拍賣」上,一眾越南藝術大師與國際藝壇巨匠之作品同場相映,并屢創新紀錄。梅忠恕杰作《芳小姐的肖像》以2,439 萬港幣成交,一舉打破越南藝術拍賣紀錄,成交價超越舊紀錄兩倍以上。

成交率達94%
90%之拍品逾高估價成交
刷新六項拍賣紀錄
杜夢堂夫人珍藏100%成交

我們對越南及東南亞藝術未來發展的前瞻視野,消除了作品的地域概念,將它們推上國際舞臺。上季之現代藝術晚拍將不同時期、世界各地藝術家的杰作并置,開拓了全新策展模式,彰顯每位創作者對現代藝術的貢獻。

成交價:2,439 萬港幣
越南藝術品拍賣紀錄
香港蘇富比,2021年4月
越南藝術崛起之路
二十世紀末,各大拍賣行開始在巴黎、新加坡及紐約拍賣越南藝術作品。1996年,蘇富比首次在新加坡舉辦東南亞藝術拍賣會,向東南亞地區藏家介紹越南繪畫作品,建立起印度、馬來西亞、越南和新加坡的藏家群。自從蘇富比于2008年將東南亞藝術的銷售地點遷往香港以后,越南藝術的買家群迅速擴展,延伸至臺灣、韓國、香港及中國。

顯而易見,越南藝術家的魅力無關國界—他們的作品充滿傳統元素,同時不乏創意新思。越南藝術的藏家群來自五湖四海,市場生機勃勃。
再者,世界上很少有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和深度能與越南媲美。近年來,越南國民的消費力量逐漸增強,越來越多買家能夠進入市場。新一代的越南藏家愿意投資本土藝術品以保育歷史,承傳自身的文化身份。
認識越南藝術
近年,越南藝術在拍場上大放異彩,事實上,這個收藏板塊在國際藝術市場上立足已久,歷史豐富多彩。
1925年,法國殖民政府于河內成立中南半島美術學院,四位越南藝術大師—梅忠恕、黎譜、武高談與樂氏琉曾在此習藝。1930年代,四人先后移民法國,發展藝術事業。在法國藝術家維克多?塔迪歐(Victor Tardieu)、約瑟夫?恩桂波提(Joseph Inguimberty)及前輩越南藝術家阮南山等人的悉心指導下,這幾位前途無限的越南藝術新世代開創了越南現代藝術的新天地。他們融匯法國文化與越南繪畫技藝,風格前所未見,在越南和國外聲名鵲起,在巴黎更是享負盛譽。

成交價:9,100,000港幣
香港蘇富比,2017年4月

成交價:4,032,000港幣
香港蘇富比,2021年4月

黎譜《老桃樹》
當時越南藝術家的佳作深得法國畫廊和藝術經紀青睞,如Romanet畫廊及讓?弗朗索瓦?阿佩斯特蓋(Jean-Fran?ois Apesteguy)。他們的作品在歐洲多國展出,且多數由歐洲藏家購藏,其中不乏定居于西方的亞洲藏家。為了迎合美國藏家的品味與喜好,黎譜與武高談改變了作品的美學風格,二人的畫作曾在威利?芬尼畫廊展出,在美國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藏家群。
然而,并非所有在中南半島美術學院畢業的越南藝術家均選擇移居法國。許多二十世紀越南藝術家都選擇留在故鄉發展,為越南現代主義作出了莫大貢獻。

成交價:8,040,000港幣
香港蘇富比,2021年4月
在1920年代,阮南山曾遠赴法國,與徐悲鴻和藤田嗣治交流切磋,并于1925年與維克多?塔迪歐(Victor Tardieau)聯手創辦河內中南半島美術學院。阮潘正的絹本作品雅致優美,在1931年巴黎萬國殖民博覽會上大受好評。他是中南半島美術學院的早期畢業生,在海外打響名堂后回到越南定居并繼續發展。同樣地,漆畫名家阮嘉智及范光厚在越南建立漆畫工作室后,繼續以創新手法在故鄉創作,這些作品的銷售市場不限于當地名人貴胄,亦包括駐越南外交官和歐洲畫廊。
精彩秋拍 拭目以待
即將于10月在香港舉行的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會,將帶來重要越南現代藝術家的新鮮佳作,為藏家提供購藏良機,敬請期待!
點擊「閱讀原文」(READ MORE) 留意蘇富比拍賣消息


解構越南藝術
近年來,越南藝術市場發展蓬勃,絹本、漆畫及油畫作品備受追捧,在拍場上屢創佳績,引起全球藏家和廣大藝術愛好者的關注。越南藝壇大師梅忠恕、黎譜、武高談、阮潘正、范光厚、樂氏琉、蘇玉云和阮嘉智的筆下佳作已成為市場焦點,但其實他們的作品早已深得藏家青睞,常見于畫廊和拍賣會。本文將帶你進一步認識越南藝術,分享越南藝術之美。
近期拍賣勇攀新高

在香港蘇富比2021年春季拍賣「超限界:現代藝術晚間拍賣」上,一眾越南藝術大師與國際藝壇巨匠之作品同場相映,并屢創新紀錄。梅忠恕杰作《芳小姐的肖像》以2,439 萬港幣成交,一舉打破越南藝術拍賣紀錄,成交價超越舊紀錄兩倍以上。

成交率達94%
90%之拍品逾高估價成交
刷新六項拍賣紀錄
杜夢堂夫人珍藏100%成交

我們對越南及東南亞藝術未來發展的前瞻視野,消除了作品的地域概念,將它們推上國際舞臺。上季之現代藝術晚拍將不同時期、世界各地藝術家的杰作并置,開拓了全新策展模式,彰顯每位創作者對現代藝術的貢獻。

成交價:2,439 萬港幣
越南藝術品拍賣紀錄
香港蘇富比,2021年4月
越南藝術崛起之路
二十世紀末,各大拍賣行開始在巴黎、新加坡及紐約拍賣越南藝術作品。1996年,蘇富比首次在新加坡舉辦東南亞藝術拍賣會,向東南亞地區藏家介紹越南繪畫作品,建立起印度、馬來西亞、越南和新加坡的藏家群。自從蘇富比于2008年將東南亞藝術的銷售地點遷往香港以后,越南藝術的買家群迅速擴展,延伸至臺灣、韓國、香港及中國。

顯而易見,越南藝術家的魅力無關國界—他們的作品充滿傳統元素,同時不乏創意新思。越南藝術的藏家群來自五湖四海,市場生機勃勃。
再者,世界上很少有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和深度能與越南媲美。近年來,越南國民的消費力量逐漸增強,越來越多買家能夠進入市場。新一代的越南藏家愿意投資本土藝術品以保育歷史,承傳自身的文化身份。
認識越南藝術
近年,越南藝術在拍場上大放異彩,事實上,這個收藏板塊在國際藝術市場上立足已久,歷史豐富多彩。
1925年,法國殖民政府于河內成立中南半島美術學院,四位越南藝術大師—梅忠恕、黎譜、武高談與樂氏琉曾在此習藝。1930年代,四人先后移民法國,發展藝術事業。在法國藝術家維克多?塔迪歐(Victor Tardieu)、約瑟夫?恩桂波提(Joseph Inguimberty)及前輩越南藝術家阮南山等人的悉心指導下,這幾位前途無限的越南藝術新世代開創了越南現代藝術的新天地。他們融匯法國文化與越南繪畫技藝,風格前所未見,在越南和國外聲名鵲起,在巴黎更是享負盛譽。

成交價:9,100,000港幣
香港蘇富比,2017年4月

成交價:4,032,000港幣
香港蘇富比,2021年4月

黎譜《老桃樹》
當時越南藝術家的佳作深得法國畫廊和藝術經紀青睞,如Romanet畫廊及讓?弗朗索瓦?阿佩斯特蓋(Jean-Fran?ois Apesteguy)。他們的作品在歐洲多國展出,且多數由歐洲藏家購藏,其中不乏定居于西方的亞洲藏家。為了迎合美國藏家的品味與喜好,黎譜與武高談改變了作品的美學風格,二人的畫作曾在威利?芬尼畫廊展出,在美國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藏家群。
然而,并非所有在中南半島美術學院畢業的越南藝術家均選擇移居法國。許多二十世紀越南藝術家都選擇留在故鄉發展,為越南現代主義作出了莫大貢獻。

成交價:8,040,000港幣
香港蘇富比,2021年4月
在1920年代,阮南山曾遠赴法國,與徐悲鴻和藤田嗣治交流切磋,并于1925年與維克多?塔迪歐(Victor Tardieau)聯手創辦河內中南半島美術學院。阮潘正的絹本作品雅致優美,在1931年巴黎萬國殖民博覽會上大受好評。他是中南半島美術學院的早期畢業生,在海外打響名堂后回到越南定居并繼續發展。同樣地,漆畫名家阮嘉智及范光厚在越南建立漆畫工作室后,繼續以創新手法在故鄉創作,這些作品的銷售市場不限于當地名人貴胄,亦包括駐越南外交官和歐洲畫廊。
精彩秋拍 拭目以待
即將于10月在香港舉行的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會,將帶來重要越南現代藝術家的新鮮佳作,為藏家提供購藏良機,敬請期待!
點擊「閱讀原文」(READ MORE) 留意蘇富比拍賣消息


解構越南藝術
近年來,越南藝術市場發展蓬勃,絹本、漆畫及油畫作品備受追捧,在拍場上屢創佳績,引起全球藏家和廣大藝術愛好者的關注。越南藝壇大師梅忠恕、黎譜、武高談、阮潘正、范光厚、樂氏琉、蘇玉云和阮嘉智的筆下佳作已成為市場焦點,但其實他們的作品早已深得藏家青睞,常見于畫廊和拍賣會。本文將帶你進一步認識越南藝術,分享越南藝術之美。
近期拍賣勇攀新高

在香港蘇富比2021年春季拍賣「超限界:現代藝術晚間拍賣」上,一眾越南藝術大師與國際藝壇巨匠之作品同場相映,并屢創新紀錄。梅忠恕杰作《芳小姐的肖像》以2,439 萬港幣成交,一舉打破越南藝術拍賣紀錄,成交價超越舊紀錄兩倍以上。

成交率達94%
90%之拍品逾高估價成交
刷新六項拍賣紀錄
杜夢堂夫人珍藏100%成交

我們對越南及東南亞藝術未來發展的前瞻視野,消除了作品的地域概念,將它們推上國際舞臺。上季之現代藝術晚拍將不同時期、世界各地藝術家的杰作并置,開拓了全新策展模式,彰顯每位創作者對現代藝術的貢獻。

成交價:2,439 萬港幣
越南藝術品拍賣紀錄
香港蘇富比,2021年4月
越南藝術崛起之路
二十世紀末,各大拍賣行開始在巴黎、新加坡及紐約拍賣越南藝術作品。1996年,蘇富比首次在新加坡舉辦東南亞藝術拍賣會,向東南亞地區藏家介紹越南繪畫作品,建立起印度、馬來西亞、越南和新加坡的藏家群。自從蘇富比于2008年將東南亞藝術的銷售地點遷往香港以后,越南藝術的買家群迅速擴展,延伸至臺灣、韓國、香港及中國。

顯而易見,越南藝術家的魅力無關國界—他們的作品充滿傳統元素,同時不乏創意新思。越南藝術的藏家群來自五湖四海,市場生機勃勃。
再者,世界上很少有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和深度能與越南媲美。近年來,越南國民的消費力量逐漸增強,越來越多買家能夠進入市場。新一代的越南藏家愿意投資本土藝術品以保育歷史,承傳自身的文化身份。
認識越南藝術
近年,越南藝術在拍場上大放異彩,事實上,這個收藏板塊在國際藝術市場上立足已久,歷史豐富多彩。
1925年,法國殖民政府于河內成立中南半島美術學院,四位越南藝術大師—梅忠恕、黎譜、武高談與樂氏琉曾在此習藝。1930年代,四人先后移民法國,發展藝術事業。在法國藝術家維克多?塔迪歐(Victor Tardieu)、約瑟夫?恩桂波提(Joseph Inguimberty)及前輩越南藝術家阮南山等人的悉心指導下,這幾位前途無限的越南藝術新世代開創了越南現代藝術的新天地。他們融匯法國文化與越南繪畫技藝,風格前所未見,在越南和國外聲名鵲起,在巴黎更是享負盛譽。

成交價:9,100,000港幣
香港蘇富比,2017年4月

成交價:4,032,000港幣
香港蘇富比,2021年4月

黎譜《老桃樹》
當時越南藝術家的佳作深得法國畫廊和藝術經紀青睞,如Romanet畫廊及讓?弗朗索瓦?阿佩斯特蓋(Jean-Fran?ois Apesteguy)。他們的作品在歐洲多國展出,且多數由歐洲藏家購藏,其中不乏定居于西方的亞洲藏家。為了迎合美國藏家的品味與喜好,黎譜與武高談改變了作品的美學風格,二人的畫作曾在威利?芬尼畫廊展出,在美國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藏家群。
然而,并非所有在中南半島美術學院畢業的越南藝術家均選擇移居法國。許多二十世紀越南藝術家都選擇留在故鄉發展,為越南現代主義作出了莫大貢獻。

成交價:8,040,000港幣
香港蘇富比,2021年4月
在1920年代,阮南山曾遠赴法國,與徐悲鴻和藤田嗣治交流切磋,并于1925年與維克多?塔迪歐(Victor Tardieau)聯手創辦河內中南半島美術學院。阮潘正的絹本作品雅致優美,在1931年巴黎萬國殖民博覽會上大受好評。他是中南半島美術學院的早期畢業生,在海外打響名堂后回到越南定居并繼續發展。同樣地,漆畫名家阮嘉智及范光厚在越南建立漆畫工作室后,繼續以創新手法在故鄉創作,這些作品的銷售市場不限于當地名人貴胄,亦包括駐越南外交官和歐洲畫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