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文明開初,人類已懂得從大自然擷取美麗的事物來點綴身體。隨著珍貴礦物的開采,我們身上的飾物從貝殼、石頭和骨頭,逐漸演變成如今工藝精致的華鉆。然而無論潮流如何更迭,金器在亞洲文明里的地位始終舉足輕重。雖然紋飾和物料在不同文化中各有含意,但是美麗、神圣等特質卻是人類的共同追求,高貴的黃金自然也不例外。
香港蘇富比精心策劃的「爍金煉心 - 雪月藏古典金飾珠寶」網上拍賣將于7月21日至28日舉行。雪月蒐集珠寶金飾逾四十載,每件藏品均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本次拍賣欣呈來自爪哇、高棉、緬甸、安南、西藏各地的古典金飾,華寶璀璨。


美麗華飾
黃金彰顯氣魄,首飾的設計則能反映某個時期的審美觀。在古代東南亞的文化認知里,無論人神、男女、帝后都會佩戴金飾。而金飾除了傳達佩戴者自身的美麗和地位以外,還跟生育、情欲和創造力息息相關。

或爪哇或印尼群島 金耳飾一對
估價:22,000 - 24,000 港幣
拍品編號:1056
這對Ω形耳飾可能出自十九世紀,為印尼首飾的常見款式。Ω符號在東南亞文化中象征生育,而繁衍后代是人類歷來最重視的原始能力。

十九世紀 印尼群島 松巴島東 靈猴紋Mamuli金耳飾
估價:18,000 - 22,000 港幣
拍品編號:1027
Ω形金飾大部分都設計成耳環,不過在小巽他群島的松巴島上,島民會用最大最繁麗的Ω形珠寶裝飾衣裳,或作為吊墜。這個小島上的Ω形金飾與眾不同,外界通常以巽他語「mamuli」來稱呼它們。本次拍賣包含此枚靈猴紋 mamuli 金耳飾/吊墜,以及鸚鵡紋和水牛紋mamuli 金耳飾各一。

十九世紀 印尼群島 或弗洛勒斯或松巴 蛇首金鏈
估價:35,000 - 40,000 港幣
拍品編號:1026
這條項鏈的輪廓簡練雅致,男女皆宜,與傳說中神祗所戴的項鏈外形相似。項鏈由一層層環圈組成,表面布滿細小顆粒,十分獨特。
權貴象征
小小一塊金飾也可以是東南亞各個古帝國盛衰起落的縮影,當中的細節甚至訴說著貿易、宗教交流及戰伐帶來的文化融合。隨著印度教和佛教從次大陸傳播開來,東南亞的金飾開始受到印度宗教信仰影響,最終演變出別具區域色彩的風格。

高棉帝國(吳哥王朝)
九至十三世紀,吳哥王朝支配著現今中南半島的絕大部分,經濟貿易發達,國力鼎盛,珠寶工藝亦隨之發展蓬勃。寺廟里的神像都穿金戴銀,渾身綴滿寶石。就連舍棄榮華富貴走上佛道的釋迦牟尼,其造像都是華彩加身,金光燦然。黃金寶石佛像的概念源自九至十世紀的東印度地區,高棉帝皇將之納為己用,意在強調天賜皇權。

八至十一世紀 高棉 金嵌水晶戒指
估價:7,000 - 9,000 港幣
拍品編號:1028
元朝周達觀在1296年出使真臘(即高棉帝國),回國后著成《真臘風土記》,敘述當地的人文風俗及山川物產。其中一段記載道,「尋常婦女,椎髻之外,別無釵梳頭面之飾。但臂中帶金鐲,指中帶金指環。且陳家蘭及內中諸宮人皆用之」。
真臘國
真臘國(即高棉帝國前身)在公元一至八世紀末最為興盛,珠寶以紋樣華麗花巧著稱??脊懦鐾恋奈奈镉悬S金及琉璃珠、戒指、吊墜、手鏈等,后期發展成熟的款式尤其精美。八世紀后期,爪哇入侵真臘國境,因此后人可在當時的珠寶風格中覓得印尼文化的蛛絲馬跡。

八世紀 前高棉時期 摩羯神像紋金耳飾一對
估價:26,000 - 28,000 港幣
拍品編號:1025
摩羯(又稱摩伽羅)是印度神話中的鱷魚頭象身海獸。象鼻設計成耳環掛鉤,主體圖案刻畫了一個嘗試從鱷魚口中逃脫的人。
爪哇
爪哇是印尼其中一個面積廣闊的島嶼,它坐落于印尼、印度與東南亞海路貿易的中心,并得益于此,成為區內最早成形的印度教及佛教多文化帝國。古爪哇國的皇族與黃金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身份最尊貴的皇族成員會在宗教祭祀等特殊儀式上佩戴金飾,而且無論是頭冠、臂環,還是胸飾、腰帶,其式樣都跟隨神像上的金飾打造。

南迪一般被認為是一頭雄性神牛,祂是印度主神之一濕婆的護法和坐騎。印度教和佛教在爪哇廣泛傳播,并于七世紀成為主流信仰。直至八世紀,夏連特拉王國治下的中爪哇地區主要信奉印度教。
印度
東南亞金飾深受印度及次大陸民俗信仰影響。當地的帝皇強調君權神授,所以帝皇即天子,而且像從頭到腳覆滿金箔和寶石的神像一樣渾身珠光寶氣,好比下凡的維護之神毗濕奴或毀滅及轉化之神濕婆,皇后則有如濕婆的妻子雪山神女。統治者佩戴金飾,意在彰顯自己手握神圣大權,因此,黃金在鞏固宗教地位及維系社會階級方面至關重要。
靈性內涵
珠寶之美潔凈無垢,可用于供奉神明或裝潢寺廟,因而貴金屬和寶石常與神界、神性密不可分。

十八至十九世紀 西藏 金嵌珊瑚蓮紋戒指
估價:18,000 - 22,000 港幣
拍品編號:1009
藏人相信寶石代表著相對行星的特性,例如珊瑚與火星互相聯系,可以預防肝臟和腎臟疾病,黃金則具有可以使人復活及辟邪的能力。

十九世紀 北印度齋浦爾 金嵌鉆石、紅寶及祖母綠鳥形戒指 背飾琺瑯彩鳥紋
估價:26,000 - 28,000 港幣
拍品編號:1019
戒指正面的鳥形鑲鉆石、紅寶石及祖母綠,背面則以琺瑯彩繪孔雀圖案,非常罕見。在印度文化里,這枚戒指是連接現實與靈性境界的橋梁,超凡脫俗。

十至十三世紀 菲律賓萊特島 花葉紋金片耳飾一對
估價:26,000 - 28,000 港幣
拍品編號:1001
馬來西亞、蘇門答臘及爪哇的金飾受外來文化影響較重,相比之下,位處東部的菲律賓群島則較為自成一格。

十八世紀或更早 泰北 紅寶石蛇眼戒指
估價:13,000 - 15,000 港幣
拍品編號:1047
緬甸及爪哇地區的蛇或龍形戒指一般只能由宮廷皇族佩戴。
本次「爍金煉心 - 雪月藏古典金飾珠寶」網上拍賣羅列上百件古典金飾,讓今人透過歲月摩挲后的潤澤質感,想像多元交織的東南亞古代社會及宗教文化,追憶那業已湮沒,但余韻猶存的雍容風華。
原文由David Ho撰寫
有請中國藝術品部專家唐慧敏及方韻蕾為大家介紹「雪月藏古典珠寶金飾」網上拍賣的亮點。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