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當代蔣蓉制 佛手瓜壺


底款:蔣蓉
蓋款:蔣蓉
參閱:
1.《蔣蓉陶藝》第64頁,黃健亮,黃怡嘉主編,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00年。
2.《中國紫砂大師-蔣蓉壺藝經典品讀》第74頁,時順華編著,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2006年。
3.《當代紫砂名陶錄》第73頁,黃怡嘉主編,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2006年。
4. 《中國紫砂茗壺珍賞》第229頁,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容量:400 ml



蔣蓉是當代紫砂藝術領域里當之無愧的“花貨女王”,誠如此件仿生作品,從選擇泥料的顏色搭配,到瓜葉的靈動形態,以及枝節截斷處的木紋微雕,每一處都似乎能聞到自然的芬芳,她的作品給人以活色生香之感,真正的大師經典之作。

蔣蓉
(1919-2008)
蔣蓉(1919-2008),別號林鳳。1995年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蔣蓉的作品在中國紫砂工藝史上技術精湛,生動具真,別樹一格,成為中國紫砂工藝史上第一位女工藝美術大師,并為周恩來總理出訪東南亞等國家制作禮品。
2
80年代 何道洪制 毛國強刻 綠泥葫蘆 鼻煙壺

底款:道洪小品
說明:附何道洪證書
附毛國強證書
參閱:
1、《壺譜-紫砂壺藝術系列》,第51頁,上圖,天地方圓雜志社出版,1995年。
2、《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冊》第337頁,臺灣出版,1993年10月。
3、《珍壺藻鑒-何道洪紫砂藝術雅賞》第56~57頁,圖29,臺灣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2000年1月1日。
尺寸:H 4.8 cm W 5 cm


鼻煙壺被譽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于一身的袖珍藝術品”,乾隆朝時鼻煙壺在藝術上達到頂峰,玩賞收藏蔚然成風,盛入鼻煙的用途漸至其次,逐漸成為顯示身份之物。此件整體造型近似扁葫蘆狀,泥色翠綠,由毛國強大師操刀,雙面刻繪,一面刻“翠竹圖”,另一面刻以詩文,鐫刻風格詭奇大膽,瀟灑豪放,盈寸之間盡展紫砂藝術豐富性之美。此物跨越時空,為古、今紫砂藝人的一場技藝對話,或為把件藏于手心,或為擺件置于案頭,皆可增添一份閑情意趣。
底
款

道洪,何道洪,宜興蜀山人,生于1943年,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拜師于王寅春門下, 深得名師真傳,練就制作方器、圓器與筋紋器等器形的扎實功底。而后獲裴石民先生指導,琢磨花貨及仿生蔬果的制作技藝。曾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修習陶瓷相關課程,深研造型、裝飾設計,涵養創作美學。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多件作品被故宮博物院、中南海紫光閣、香港茶具文物館、中央工藝美院收藏或選作國家禮品。
毛國強,藝名一粟,1945年生于江蘇宜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會員。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老藝人任淦庭學習陶刻藝術,從此走上了紫砂藝術之路。1982年作品“12件鼻煙瓶”(合作)獲輕工部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展評一等獎。
3
周桂珍制 紫泥提把古林壺 橋鈕小元壺

周桂珍,女,1943年生于宜興丁蜀鎮 ,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1958年進入紫砂工藝廠。早期拜師王寅春和顧景舟先生,退休后定居北京。周桂珍的作品精致不失神韻,端秀大方,“工極而韻,紫玉蘊光”這是她的紫砂作品最實在的評價。
70年代末 周桂珍制 紫泥提把古林壺






當代 周桂珍制 橋鈕小元壺





4
高振宇制 如意玉鐔壺 俱輪珠壺

高振宇,出身于宜興陶藝世家,為高海庚與周桂珍之子,少時即得當代紫砂泰斗顧景舟親自傳授紫砂技藝,在龍窯之火的熏陶下深諳傳統紫砂技藝。后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陶瓷專業學習,畢業后留學日本。扎實的中國傳統陶藝制作訓練,學院的現代藝術教育以及到國外的開闊視野,為高振宇的陶瓷藝術打下了深厚的基礎。高振宇回國后進入中國藝術研究院陶藝研究中心,在北京建立了高振宇陶瓷藝術研究室,進行陶瓷藝術的創作和研究。
其作品在2000年左右進入新境界,拙樸與端秀兼具,比例天成,氣息雍容飽滿。
當代 高振宇制 如意玉鐔壺










當代 高振宇制 俱輪珠壺


底款:惑耶不惑 高振宇制
蓋款:振宇創作于乙酉冬月 掏次一甌冰雪
把款:高
內底款:乙酉年冬 振宇作
說明:附證書
容量:380 ml
細節




壺型圓潤而敦厚,與泥料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古樸美。炮管流,耳形把。整體古雅大方,協調勻稱,作品的精、氣、神、韻內蘊,大氣而雍容,氣勢非凡。
5
當代呂俊杰制 金絲鐵線壺


底款:呂馬 俊杰壺 癸酉之年 俊杰手捏于醉陶居
蓋款:呂 俊杰
把款:俊杰
說明:附證書
容量:400 ml



作者通過絞泥、嵌泥、雕塑等技藝,使材料、物象與作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令作品呈現出更豐富的表現性、更強的整體性。此件作品為“呂氏絞泥”、“呂氏冰紋”傳承人—呂俊杰先生的一件極具代表性的作品。
呂俊杰,1966年出生于宜興陶藝世家,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大師呂堯臣次子,承泰斗呂堯臣衣缽,是中國紫砂界新生代領軍人物。
6
當代姚志源制 積玉寒香壺


底款:藝 山頭上人
蓋款:姚 志源
把款:姚
說明:附證書
參閱:
1、《上好紫砂器》第268頁,上好社出版,1994年。
2、《汪寅仙紫砂作品集》第212頁,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1997年。
容量:650 ml

細 節 圖

姚志源,號山頭上人,1971年生,1989年跟隨母親汪寅仙大師學習紫砂壺藝。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陶藝專業委員會會員,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宜興青聯會會員,宜興市慈善會丁蜀鎮分會會員。"
7
當代鮑峰巖制 楊氏竹段壺


底款:鮑峰巖制
蓋款:峰巖
把款:鮑
壺內壁款:峰巖陶室 辛丑年春月 全手工摶制
說明:附證書
容量:1390 ml




此壺為作者最新力作,形制上保留了清代原作者楊鳳年對壺型的設計,身桶飽滿,竹節沉穩持重,而竹葉貼塑工藝采用了顧景舟大師早期創制竹節壺時理念,竹葉不規整而微殘,更具自然氣息,壺把和壺流做竹枝彎曲狀,力度內蘊,壺蓋過渡平緩,嚴絲合縫。整壺法度嚴謹,張弛有度,體現了作者對竹壺最樸實歸真的理解,以器載道,也是作者對自身境界一次踏實的巡檢。

細 節 圖

鮑峰巖,1967年出生,高級工藝美術師。1983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工作,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學藝。1984年進廠研究所,跟隨母親張紅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學藝。同時有幸受到一代宗師顧景舟的真傳。1986年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造型設計。1991年任廠研究所“藝術培訓中心”輔導老師,所制作品多次獲獎。
8
當代孔小明制 金錢豹韻壺


底款:孔小明
蓋款:孔 小明
把款:孔
說明:附證書
容量:380 ml


此作為孔小明最新力作,圓融的壺體表現出豹子柔韌的爆發力,以幾何形狀的絞泥表現豹紋的優雅,蓋面采用貼花“乾隆通寶”裝飾,工藝繁雜,壺鈕也呈孔方錢幣鈕,立意別致,整體比例和諧,線條雍容,底款與早年印款不同,令人耳目一新之感。



孔小明,1962年生,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1986年-1989年在江蘇省輕工學校陶瓷工藝專業學習畢業。1992調進紫砂工藝廠研究所從事創作設計。
代表作品:《云龍壺》、《鉆獅壺》等。

滌凡塵
DRAGON BOAT FESTIVAL
7月21日晚7點整,
預展現場召開【嘉木堂品茗會】,
由嘉木堂創始人陳懷遠先生現場講述古樹普洱的百年歷史,以及專業茶藝師提供專業試飲。

古樹普洱第一人,嘉木堂創始人
☆臺灣茶文化協會理事長
☆嘉木堂逸茗軒有限公司負責人
☆中國普洱茶國際評鑒委員會評鑒委員
☆韓國光州國際茶博會國際評鑒委員會委員
☆中國湖南黑茶國際評鑒委員會委員
☆雲南普洱茶研究院的永久顧問
☆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諮詢顧問
☆臺灣攝影學會月刊發行人
☆臺灣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美國紐約攝影學會博學會士
☆中華藝術攝影家學會博學會士
01
70年代 7572 普洱生餅 干倉
重量:318 g


7572生茶版本分大口中、小口中、青口,大口中年份較早為70年代首批生產,茶品特征為朱砂紅厚棉紙、繁細尖出內飛、餅頭大,原支竹篾原筒竹罄;小口中與青口為后期80年代初產品,與80年代初首批7572熟茶包裝特征相似,朱砂薄棉格紋、絲紋紙,繁細尖出與平出共存,青口亦“茶”字蘋果綠而稱之。
7572生茶自90年代末進入臺灣市場后,慢慢為世人所熟知,亦以大口中版本最為熱門,市場地位日益堅挺,一是至今為止7572嘜號一直為熟茶代表;二是潮水發酵產量極少,口感剛烈,陳韻豐富,醇度與飽滿度在70年代七子餅茶品中別具一格。
02
80年代88青餅 干倉

此拍品為88青餅,是勐海茶廠在八十年代末以7542配方生產的特殊一批青餅,獨特的陳香是它主要的代表。此茶餅存放于干倉,餅形完整,茶香陣陣,以肥壯茶菁為里,茶餅茶氣足,茶韻變化無窮,但不失普洱的天然真味。經久耐泡,仍然不減它悠揚的口感,深受收藏家的追捧。
7542中的88青餅可謂普洱中一個奇葩,在九十年代流行著熟茶的香港,逆轉主流價值觀,堅持干倉存放至今。其茶底質優,年份也足夠,導致在大陸、臺灣暨香港地區同屬7542中的88青餅現在已成市場上大家追逐的明星茶之一。
7542青餅是勐海茶廠出產量最大的青餅,7542茶面拼配得當、茶底拼配依然是傳統7542的老路線,里茶為五至八級葉茶,結合三、四級幼嫩芽葉灑面,蓋底、灑面黃片少,茶葉肥壯等級較高,緊度適中,面茶色澤烏潤顯茶毫,心茶能壯,葉底柔軟肥厚,餅形一流,拼配得當、用料較足,深受市場青睞,被市場譽為評判普洱生茶(青餅)的標準產品。
03
2008年 嘉木堂 陳遠號 易武茶皇 明前嫩尖
普洱生餅 6+1片

重量:357 g X 7
位居易武正山海拔近1800米的高山上,植被茂密環境獨特的森林中,經十多年的轉化后滋味依舊順滑,果膠丯富回甘強,從花蜜香轉為熟果香,七、八泡后有陳香味出現,是一款難得的經典好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