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是近代藝術史上的一代宗師,詩、書、畫、印,堪稱四絕。作為海上畫派的重要開拓者,吳氏以其氣勢磅礴的大寫意花卉蜚聲海內外。他的作品不論從繪畫題材、構圖布局、筆墨設色還是落款鈐印,無不經過仔細推敲,成竹在胸,筆到意隨。本次上海嘉禾2021春拍將重磅呈現吳昌碩翰墨雅集,可謂洋洋大觀。同道藝友,盡可徜徉于缶翁世界,觸象、觀心、品鑒、知空。

吳昌碩《花果六屏》
泥金絹 屏風 1916年作
尺寸:168×62cm×6
題識:
1.灼灼桃之花,赪顏如中酒。一開三千年,結實大于斗。老缶。
2.九秋風露九秋花,老眼模糊視隔紗。絕似憑厓籠翠墨,夕陽影里拓褒斜。大聾。
3.秾艷灼灼云錦鮮。時客滬上,吳昌碩老缶。
4.花垂明珠滴香露,葉張翠蓋團春風。昌碩寫意。
5.高枝實累(累),山雨打頭墜。何時白玉堂,翠盤薦金果。擬復堂筆意,缶。
6.紅時檻外春風拂,香處豪端水佩橫。富貴神仙渾不羨,自高唯有石先生。以吾家讓翁點色法成之,丙辰秋,時客海上去駐隨緣室,七十三叟吳昌碩。
鈐印:倉碩(6次)、俊卿之印(6次)、苦鐵歡喜(6次)、小名鄉阿姐(6次)
著錄:《文化代代相傳-滬杭書畫篆刻非遺精品展》P59-60,2021年。
RMB:22,000,000-32,000,000
吳超先生、蔡國聲先生分享講解吳昌碩《花果六屏》

吳昌碩《歲寒景物》
設色紙本 立軸 1910年作
尺寸:148×80.5cm
題識:歲寒景物。文卿仁兄大雅屬畫,庚戌冬,吳俊卿。
鈐印:昌碩、一月安東令
說明:此作于2021年5月26日經吳昌碩曾孫吳超先生鑒定為真跡。
著錄:
1.《吳昌碩年譜長編》P271,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8月。
2.《吳昌碩紀年書法繪畫篆刻錄》P424,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8月。
RMB:1,800,000-2,800,000

出版物封面圖
歲朝作為繪畫題材入畫由來已久,內容多為冬日不易見到的花卉、樹木,意指春日臨近,增添節日氣氛。此幅《歲寒景物》主要狀寫天竺、水仙,寓意喜慶吉祥、多子多孫,全畫洋溢著歲朝時節的喜慶氣氛,是吳昌碩的晚年典型代表作。

《歲寒景物》局部
該作以淡墨坡石為背景,作為畫面主角的天竺與水仙近“之”字狀走勢,上下對角,豪宕逼人。水仙置下為密,天竺映照于上為密,枝干穿插于下為疏,而每一個組中又互有疏密、虛實、濃淡、遠近,極見畫家經營巧妙的匠心,與其篆刻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用色上,注重濃麗對比,于叢叢墨葉中現兩簇果實,鮮紅欲滴、晶瑩剔透,與坡上清雅素靜的水仙一濃妝一淡抹,相映成趣。

吳昌碩、張祖翼
《芰荷圖·篆書七言聯》
水墨紙本 立軸/對聯 1915年作
尺寸:畫180×46.5cm;書149×36.5cm×2
題識:
1.避炎曾坐芰荷香,竹縛湖樓水繞墻。荷葉今朝攤紙畫,縱難生藕定生涼。乙卯暮春之春,藹人仁兄屬,吳昌碩畫于春申浦。
2.史情更覺滄州遠,詩卷長留天池間。藹人仁兄大人雅屬,磊盦張祖翼。
鈐印:俊卿之印、倉碩、鶴壽、張祖翼印、逖先海外歸來之書、庚子
題簽:吳昌碩水墨荷花真跡精品。石園居士題簽。鈐印:張克和印
說明:上款人“藹人”為王承吉(1882-1944),字藹人,長興縣雉城鎮人。清宣統元年(1909),中選拔貢,在國子監學習后,至戶部工作。民國16年,在北京博物館工作。王承吉自小受其父、書畫家王毓辰的影響,愛好書畫藝術,尤其對書法用力甚勤,擅長行楷,頗負時譽。
此作于2021年5月26日經吳昌碩曾孫吳超先生鑒定為真跡。

前排左一位王承吉,左二為王夫人
出版:
1.《吳昌碩作品集》P91,西泠印社出版社,1994年8月。
2.《吳昌碩畫集》,榮寶齋出版社,2003年8月。
3.《吳昌碩》P236,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7月。
4.《任伯年與吳昌碩--繪畫藝術讀解與鑒賞》P92,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7月。
5.《吳昌碩精品集》P139,河北美術出版社,2015年1月。
RMB:1,500,000-2,200,000

出版物封面圖
該幅作品創作于1915年,彼時吳昌碩筆墨功夫深厚,爐火純青,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肆,氣勢雄強,布局章法亦頗見經營,畫風上極富金石意味。

《芰荷圖·篆書七言聯》局部
《芰荷圖》以大團塊的荷葉水墨寫意,渲染出暮春初夏荷塘清逸潤澤的意境。布局別致,由左下至右上呈傾斜之勢,疏密有致。整體墨色渾厚潤澤,深得稚拙之妙。荷葉、荷梗恣肆淋漓,奔放雄秀,濕筆有韻,枯筆有氣,淡而不薄,深而不板,剛柔相濟,潤而不洇,筆筆有力,墨潤筆滋,主次分明,氣韻豪邁。

吳昌碩《澗底秋泉》
水墨綾本 立軸 1915年作
尺寸:144×41.5cm
題識:人家何處掩柴扃,澗底秋泉響不停。掔下羲之留一鬼,畫成渾似古蘭亭。乙卯秋九月,七十二叟吳昌碩。
鈐印:吳俊之印、吳昌石、道在瓦甓
題盒:?安簽。鈐印:喜、安
說明:此作于2021年5月26日經吳昌碩曾孫吳超先生鑒定為真跡。
展覽:
1.《中國現代書畫的先驅者-吳昌碩·王一亭·齊白石三大巨匠展》圖10,日本橋三越,1974年。
2.《中國海派繪畫系列-吳昌碩王一亭作品選》P23,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流中心。
RMB:800,000-1,200,000

展覽封面圖
關于吳昌碩的山水畫,諸宗元嘗于《缶廬先生小傳》中謂其“間或作山水,摹佛像,寫人物,大都自辟町畦,獨立門戶。其所宗述則歸于八大山人、大滌子,若金冬心、黃小松、高且園、李復堂、吳讓之、趙悲庵輩猶驂靳耳。”此論甚確。以吳昌碩傳世之作來看,其花卉二千,山水不過數十。即使如此,其山水作品,也有著重要之價值,多饒別趣。

《澗底秋泉》局部
此件《澗底秋泉》作于1915年,是時吳昌碩年屆71,繪畫造詣已達爐火純青,寫來神韻完足,逸筆草草,甚是難得。圖中秋山高聳,山體巖壑跌宕,由近及遠,近景古木叢叢,發枝遒勁,點葉濃厚,淡墨鋪墊,營造出清遠高曠之意境。用筆飽含金石之氣,山、葉之勾勒、點劃,兼取篆、草之筆意,拙而秀,古而新,雄健奇逸,自出機杼。整體畫面呈“S”型構圖,疏略得體,妙趣橫生。

吳昌碩《蒼松圖》
水墨紙本 立軸 1918年作
尺寸:224×101cm
題識:筆端颯颯生清風,解衣盤礴吾畫松。是時春暖凍初解,硯池墨水騰蛟龍。三而鱗甲動蒼鼠,夭嬌直欲飛碧空。旁觀懼有雷雨至,動色走避呼光童。棟梁材真出紙上,欲支大廈無良工。八千歲椿鹿可比,壽與天地長無終。擬石師筆意,古拙郁勃,逸氣縱橫。戊午歲十一月杪,吳昌碩年七十五。
鈐印:安吉吳俊章、吳俊卿信印日利長壽、鶴壽、虛素
說明:此作于2021年5月26日經吳昌碩曾孫吳超先生鑒定為真跡。
RMB:800,000-1,200,000
吳昌碩所繪之松,有寒風驟至、真龍騰空之氣概,往往體現出剛直不阿,昂首挺拔的氣節。此幅《蒼松圖》乃吳昌碩75歲所作,與其80歲后所畫之松相比,尤多潤澤、俊秀與挺拔。如畫中題跋詩中所云,“筆端颯颯生清風,解衣盤礡吾畫松。是時春暖凍初解,硯池墨水騰蛟龍。”整幅畫深含“造化相通”的蓬勃之氣,是吳昌碩畫松精品之一。

《蒼松圖》局部
畫面中兩株蒼松并列拔地而出,自畫面左端由下至上貫穿全紙,一種“卓然而立”的氣魄躍然紙面。整體構圖挺拔,有向上之勢,而右下方一根彎枝盤曲而下,似虬龍伸展,既平衡了右下方視覺,又避免了畫面的單調,可謂神來之筆。畫家以濃墨深墨勾松針、枝干,以干筆“解索皴”畫出鱗片,使主干更顯蒼老斑駁,再加深墨點苔,濃淡、輕重恰到好處。配以雅石,使畫面飽滿,過渡自然,富于文人意蘊。

吳昌碩《蒼柯翠竹》
水墨紙本 立軸 1920年作
尺寸:134.5×33cm
題識:蒼柯翠竹影徘徊,白石亭亭綴綠苔。同是山中好儔侶,歲寒相保不須猜。庚申歲杪,吳昌碩。
鈐印:昌碩、半日村
說明:此作于2021年5月26日經吳昌碩曾孫吳超先生鑒定為真跡。
RMB:500,000-700,000
此作是吳昌碩八十歲所作,畫面構圖別致,一株蒼勁的古柏拔地而起,略呈弓形蜿蜒垂地,老枝或依干歡暢,或含羞沉吟。蒼石從樹后斜勢而出,與蒼柏同勢。蒼石掩映下,竹枝隨風搖曳,揖讓有度,竹葉濃淡分明,亂而有序。整幅畫面,開張挺拔,枝干盤虬,柏葉點點,獨特的濕筆干皴中彰顯氣足墨酣,縱橫郁勃中透出濃重的篆意,體現出畫家卓犖不凡的心胸。

吳昌碩《荷塘清趣》
設色紙本 立軸 1915年作
尺寸:135.5×66cm
題識:避炎曾坐芰荷香,竹縛湖樓水繞墻。荷葉今朝攤紙畫,縱難生藕定生涼。亂涂亂抹絕似黃華道人筆意,時在乙卯冬,吳昌碩。
鈐印:俊卿之印、吳昌石、吳押
來源:巴黎蘇富比2014年春拍,P288。
說明:此作于2021年5月26日經吳昌碩曾孫吳超先生鑒定為真跡。
RMB:800,000-1,200,000

來源

吳昌碩《古艷》
設色紙本 立軸 1919年作
尺寸:74×39.5cm
題識:古艷。己未春暮,吳昌碩年七十六。
鈐印:吳昌石
鑒藏印:記印
說明:日本原裝原裱帶木盒。
此作于2021年5月26日經吳昌碩曾孫吳超先生鑒定為真跡。
出版:
1.《近現代名家名作精選》封面P2,桑浦美術館,2014年。
2.《夢里不知身是客》P53,西泠印社出版社,2016年7月。
RMB:580,000-880,000

出版物封面圖

吳昌碩《傲霜》
設色紙本 立軸 1915年作
尺寸:113×46cm
題識:雨后東籬野色寒,騷人常把菊英餐。朱門酒肉熏天臭,燕賞黃花當牡丹。乙卯歲十一月呵凍寫,安吉吳昌碩。
鈐印:昌碩、缶翁
鑒藏印:三山四瀆堂
說明:此作于2021年5月26日經吳昌碩曾孫吳超先生鑒定為真跡。
展覽:《守望經典-中國書畫收藏精品展》,天津美術館藝術天津博覽會2013年。
出版:
1.《守望經典-百年水墨精選》P156,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
2.《浙江四大家-吳昌碩、黃賓虹、潘天壽、陸儼少作品四集》P75-76,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
RMB:380,000-580,000

吳昌碩《枇杷》
設色紙本 立軸 1914年作
尺寸:122×47cm
題識:花名麤客,果曰蠟兄,真似的對,品之劣者極酸,能使人齒軟,何止嚼蠟無味。予畫此種乃西山黃金果也。甲寅春仲,吳昌碩時年七十有一。
鈐印:俊卿大利、昌碩、八十開一
說明:此作于2021年5月26日經吳昌碩曾孫吳超先生鑒定為真跡。
出版:
1.《齊白石、王一亭、吳昌碩作品圖錄》P3,日本書藝院,1971年。
2.《吳昌碩の畫と》P62,株式會社二玄社,1977年。
3.《吳昌碩書畫集》P33,臺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印行,1985年。
4.《近現代書畫精品集(一)》P18,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RMB:300,000-500,000

出版物封面圖

吳昌碩《菊石圖》
設色紙本 立軸
尺寸:115.5×52cm
題識:籬下佳花猶未蕊,一枝亭亭已在此。香光寂寞近如無,只似秋煙空上紙。何必登高期故人,茲卉居然重九身……此吾家野人先生題壁上畫菊詩,筆下灑灑有晉人風,東淘景物如在目前,沁筆錄之,畫趣更饒十倍。倉碩吳俊。
鈐印:酸寒尉印、苦鐵歡喜
說明:文物商店舊藏。
此作于2021年5月26日經吳昌碩曾孫吳超先生鑒定為真跡。
RMB:300,000-500,000

簽條

吳昌碩《杏花春雨江南》
設色紙本 立軸 1914年作
尺寸:76×52cm
題識:
1.杏花春雨江南。甲寅秋仲,吳昌碩時年七十一。
2.指發先生有道教我,苦鐵。
鈐印:昌碩、聾、五湖印匄
說明:上款人“指發”為葉振家,字聲遠,號指發,別號松嶺人,浙江余杭人,寓居上海。工細筆山水,兼善花卉。1977年《歷代畫史匯傳補編》列名。有《葉指發遺墨冊》出版。多次有作品與吳昌碩、王一亭等合作。
此作于2021年5月26日經吳昌碩曾孫吳超先生鑒定為真跡。
RMB:280,000-380,000
本幅《杏花春雨江南》為吳昌碩贈送葉振家之作,通篇以篆籀筆法入畫,寫杏花數株,枝干交錯,互為呼應,槎枒多姿、氣勢如虹,逸筆草草如疾風驟雨,更以濃艷之色點染花朵。縱橫交錯的杏花枝干構成畫面線條和塊面的有機組合,調節了畫面的疏密。高空綴石般的用筆點出叢叢杏花,色彩清新明快,艷而不俗。整個畫面形成點、線、面的有機組合,如同一首有韻律的交響樂,實為缶翁得意之作。

吳昌碩《彩霞籠住海珊瑚》
設色紙本 立軸 1922年作
尺寸:136×34.5cm
題識:彩霞籠住海珊瑚。壬戌七月朔,畫竟讀之,略似華之寺僧設色,吳昌碩年七十九。
鈐印:老缶、系臂瑯玕虎魄龍
說明:此作于2021年5月26日經吳昌碩曾孫吳超先生鑒定為真跡。
RMB:280,000-380,000
此幅《彩霞籠住海珊瑚》作于1921年秋,以雁來紅、頑石入畫,描繪了秋天秋意斕斑之趣,為缶翁晚年精品。畫面中線條用筆雄強有力,筆隨意轉,狀物傳神,得諸天然。著色明麗卻不艷俗,濃重而古雅,有一股“郁勃”之氣,元氣淋漓,動人心魄。畫布局得當,以頑石聳立來穩固畫面重心,猶如擎天柱,頂天立地。數枝雁來紅自上而垂,穿插于石間,風姿綽約,蒼潤爛漫。賞玩之間,一種吳氏穩重、典雅、古樸的趣味洋溢其中。

吳昌碩《墨梅圖》
水墨絹本 立軸 1914年作
尺寸:115.5×35cm
題識:群陰剝盡一陽逢,消此機關每在冬。猶有幽姿含咲意,黃昏月上正香濃。甲寅冬,吳昌碩。
鈐印:缶翁、俊卿之印
說明:此作于2021年5月26日經吳昌碩曾孫吳超先生鑒定為真跡。
著錄:《吳昌碩題畫詩》P237,西泠印社出版社,2016年。
RMB:180,000-280,000
是幅《墨梅圖》作于1914年冬,吳昌碩時年七十一歲。他用篆籀筆法寫梅,筆墨酣暢,富有情趣。數枝墨梅,花枝茂密,綜錯交叉。雖是水墨作畫,卻有墨分五色之妙。枝干沖天生長,以墨筆圈出珠圓玉潤般的繁茂花朵,有點有線,有曲有直,有剛有柔,輔以行草七絕之蒼勁用筆,疏影橫斜,暗香浮動,自然入味,隨手拈來,籠罩在一片朦朧的月色之中,彌漫著金石的質感,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吳昌碩絹本作品傳世稀少,更顯此作之彌珍。

吳昌碩
(1844~1927)
吳昌碩,原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碩,又字倉石,號缶廬、缶道人、苦鐵,又署破荷、大聾等,浙江安吉人。詩、書、畫、印皆精,為一代藝術大師,近代六十名家之一。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