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T 252
蔡守(1879-1941)怪石圖
設色紙本 鏡框
鈐印:守之璽、 記室參軍
蔡守,廣東順德人,近代詩人、博物學家。原名珣,后更名有守,字奇壁、哲夫,取意《詩經(jīng)》“哲夫成城”。別號甚伙:寒瓊、寒翁、寒道人、茶上人、茶丘生、樗散畫師等。書齋取名阮簃、一顧樓、蠡樓等。其半生倜儻,最為艷稱的是與夫人張傾城(取意《詩經(jīng)》“哲婦傾城”)、如君談月色(又名談溶溶,取晏殊詩“梨花院落溶溶月”)一門并擅“三絕”,均籍隸南社,傳為佳話。
19×53.5cm
RMB: 20,000-30,000

LOT 253
談月色 (1891-1976)、蔡守(1879-1941) 山水圖
水墨紙本 鏡框 1944年作
識文:孝萱先生書來,連索寒翁遺墨,遺墨甚希,先外子病中與月同畫是幀,猶為寶貴,乃割愛為贈。甲申首夏,蔡談月色并識于白下茶丘,年五十又四。
鈐印:蔡寒瓊談月色、茶恩茶喜茶四妙亭印
談月色,女,廣東順德人。原名古溶,又名溶溶。因排行第十,人稱談十娘。晚號珠江老人,有“現(xiàn)代第一女印人”之稱。
48.5×26cm
RMB: 10,000-20,000

LOT 254
蔡守(1879-1941)桃花源記
設色紙本 立軸 1928年作
鈐印:南社蔡守
109×54cm
RMB:80,000-100,000
LOT 255
高天梅(1877-1925)、陳去病(1874-1933)、程大璋(1873-1924)等題跋
談月色拓龍隱硯
紙本 鏡片 1921年作
鈐印:檀度庵尼古溶、舊時月色龕尼古溶、溶、天梅詩本、巢南三十以后所作、程大璋、子良
鑒藏印:梁鼎芬觀
題簽:龍隱硯。
高旭,字天梅、號劍公,別字慧云、鈍劍,江蘇金山(今上海金山)人,中國近代詩人、同盟會領(lǐng)袖之一、南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
陳去病,字佩忍、巢南、伯儒,別字病倩、垂虹亭長、筆名有季子、南史氏、有偽血胤、勤補老人等。中國近代詩人,南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江蘇吳江同里人。因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毅然易名“去病”。
程大璋,又名式谷,號子良,廣西桂平軍陵里(今尋旺鄉(xiāng))官河村人。
100×36cm
RMB: 80,000-100,000

LOT 256
蔡守(1879-1941)致仲琴信札
紙本 鏡片
尺寸不一
RMB: 20,000-30,000
LOT 257
姚光(1891-1945)致蔡哲夫信札
紙本 鏡片 1944年作
姚光,一名后超,字鳳石,號石子,又號復廬。金山張堰鎮(zhèn)人。高燮之甥。17歲入上海震旦學校,未數(shù)月即因大病輟學,遂鄉(xiāng)居自學。為南社最年輕的社友。1912年在張堰創(chuàng)辦國學商兌會。1918年任南社主任,曾出資刊印《南社叢刻》第二十一、二十二集。抗戰(zhàn)時期,完成了《金山藝文志》,但未及刊印,1945年因患腹膜炎卒于上海。
25.5×16.5cm×3
RMB: 10,000-20,000

LOT 258
弘一(1880-1942)楷書古警句
紙本 鏡片
識文:當令眾生喜。
鈐印:弘一
弘一,俗名李叔同,三十九歲出家,釋名演音,字弘一,浙江平湖人,遷天津。光緒年留學日本東京美術(shù)學校,善西畫及音樂。歸國后,歷任上海太平洋日報文藝主編,浙江兩江師范藝術(shù)教師。工篆刻、填詞及歌曲,最善書法。書學六朝寫經(jīng),淳樸自然。
35.5×23.5cm
RMB: 50,000-80,000

LOT 259
黃賓虹(1865-1955)《善齋吉金錄·璽印卷》敘言手稿
紙本四頁
黃賓虹,原名質(zhì),字樸存,一字予向,安徽歙縣人,生于浙江金華。詩、書、畫、印皆精,山水尤絕,為一代藝術(shù)大師。曾任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華東分會副主席、中央美院華東分院教授、美術(shù)研究所所長。
27.5×18cm×4
RMB: 100,000-150,000

LOT 261
蔡元培(1868-1940)行書題詞
紙本 鏡片
識文:游刃有馀。鏡吾先生,蔡元培。
鈐印:孑民
蔡元培,字鶴卿,阿培、民友、孑民,號鶴青,浙江紹興人。光緒十八年中進士,授編修。1905年加入同盟會。其后留學德國,又往法國,1916年底回國,次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后被選為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1927年后,任南京政府大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監(jiān)察院長等職。又為上海音樂學院創(chuàng)始人。
26×16cm
RMB: 50,000-60,000

LOT 262
胡漢民(1879-1936)、陳樹人(1884-1948)、葉恭綽(1889-1968)、方介堪(1901-1987)等人 各體書題詞
紙本
胡漢民,名衍鴻,字展堂,筆名漢民,廣東番禹(廣州)人。清季舉人。1902年入日本政法大學。同盟會籌建人之一,《民報》編輯。1924年國民黨一大中執(zhí)委。任國民政府主席,立法院長等職。
陳樹人,原名政,以字行,別號猛邁、猛進,又署葭外漁夫,晚號安定老人,廣東番禺人。辛亥革命元老。主政香港《廣東日報》。曾兩次留學日本,獲文科學士學位。同盟會會員,曾任國民黨黨務部長、廣東省長。擅山水、花卉,尤工木棉,為居廉弟子。與高劍父、高奇峰并稱“嶺南三大家”。
葉恭綽,字裕甫,一字玉甫、玉父、譽虎,號遐庵,廣東番禺人。工書法,擅竹石,精鑒賞。清末京師大學堂畢業(yè),1923年任廣東政府財政部長,1931年任鐵道部長。建國后,曾任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北京中國畫院院長。
方介堪,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巖,字介堪,別號玉篆、蟬園老人、晚香堂主,印學大師。幼承庭訓,早年師事謝磊明。后赴滬入鄞縣趙叔孺之門,1925年應劉海粟之聘,任上海美專書法篆刻教授。1937年,應馬衡之聘任故宮博物院編審。新中國成立后,任溫州市文管會副主任、溫州博物館首任館長。1962年兼任浙江美術(shù)學院(現(xiàn)中國美術(shù)學院)金石篆刻教授。1979年被推選為西泠印社副社長,后被聘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理事。
26×16cm
RMB: 10,000-20,000
LOT 263
經(jīng)亨頤(1877-1938)楷書“穆如清風”
紙本 立軸
識文:穆如清風。十九年,亨頤。
鈐印:頤淵書畫
出版:《近代名家書法大成》第三冊,第65號,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年。
說明:朵云軒舊藏。
經(jīng)亨頤,字子淵,號石禪,晚號頤淵,浙江上虞人。教育家,書畫篆刻家。曾留學日本。歷任浙江省立第一師范校長。創(chuàng)辦春暉中學。后曾任國民政府全國教育委員會委員長、中山大學副校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28×116cm
RMB: 60,000-80,000

LOT 264
陸澹安(1894-1980)隸書“寶寐閣”
紙本 鏡框
識文:寶寐閣。壬子始冬,書應晨笙先生之屬,澹安時年七十有九。
鈐印:陸文之印、澹盦長壽
陸澹安,名衍文,字劍寒,江蘇吳縣人。原名澹盦,后改為澹庵,最后改為澹安。別署瓊花館主。筆名“何心”等。善書法,尤長北碑,作擘窠書,一時無出其右。40歲后,喜鉆研金石、碑版、旁及稗史、戲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家、偵探小說家、古典文學研究家、學者。著有偵探小說《李飛探案集》、古典文學研究著作《水滸研究》等。
28.5×87cm
RMB: 20,000-30,000
LOT 265
姚鹓雛 (1892-1954) 行書“笏北草堂”
木匾
識文:笏北草堂。鳳九姑丈命書,姚鹓雛。
鈐印:姚鹓雛印、雄伯
姚鹓雛,原名錫鈞,字雄伯,筆名龍公。松江縣人,家住西門外祭江亭西。近代文學家。歷任江蘇省教育廳秘書、南京市政府秘書長、江蘇省政府秘書等職。建國后,曾為上海文史館館員,松江縣副縣長等。
35.5×119cm
RMB: 20,000-30,000

LOT 266
柳亞子(1887-1958)行書七言聯(lián)
紙本 對聯(lián)
識文: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云賡先生雅屬,亞子。
鈐印:柳亞子、漢簃所藏
柳亞子,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權(quán),字亞盧,再更名棄疾,字亞子,江蘇吳江人。1909年與陳去病、高旭共組“南社”,鼓吹革命。解放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政務院文教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等職。著有《柳亞子自傳年譜》、《磨劍室詩集》、《磨劍室文錄》、《南社紀略》等。
140×38cm×2
RMB: 100,000-150,000

LOT 267
鄒魯 (1885-1954) 行書五言聯(lián)
紙本 對聯(lián)
識文:努力崇明德,隨時愛景光。劍虎先生雅屬,丙子冬鄒魯。
鈐印:鄒魯之印、海濱
出版:《先生歸來——經(jīng)亨頤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展》,西泠印社出版社,2017年,222頁。
鄒魯,原名鄒澄生,廣東省大埔縣人。中華民國時期著名政治家。1911年武昌起義后,在廣州起義。1923年,與胡漢民等五人暫行總統(tǒng)府職權(quán),出任財政廳長。1924年,任國立廣東大學(現(xiàn)中山大學)首任校長。1927年,退出政壇,出游歐美。1946年,任監(jiān)察委員。1949年,到達臺灣,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1954年病逝。著有《中國國民黨黨史》《教育與和平》等。
130×31cm×2
RMB: 30,000-40,000

LOT 268
李根源(1879-1965)隸書七言聯(lián)
紙本 對聯(lián)
識文:所愛文章宗爾雅,不將詩賦表風流。云柏先生屬,雪生李根源。
鈐印:李根源印、泉印
李根源,字印泉,又字養(yǎng)溪、雪生,號曲石,別署高黎貢山人,祖籍山東益都(今山東青州),生于云南德宏州梁河縣九保,云南騰越(今騰沖)人。近代名士、國民黨元老、上將,愛國人士。
129.5×32cm×2
RMB: 10,000-20,000

LOT 269
劉三(1867-1938)隸書七言聯(lián)
紙本 對聯(lián)
識文:書為半酣差近古,樓無一面不當山。式貽仁兄大雅正之,劉三。
鈐印:黃葉樓
劉三,字季平,別署江南劉三,上海人。歷任南北各大學文科教授。工書,尤得力于石門頌。能詩,有《黃葉樓詩稿》。
130×31cm×2
RMB: 10,000-20,000

LOT 270
高燮 (1879-1958) 行書八言聯(lián)
紙本 對聯(lián) 1934年作
識文:于群賢得人生至樂,合萬古為宇內(nèi)極觀。綺芬社兄正腕。甲戌九秋,高燮。
鈐印:吹萬大利、高燮印信
高燮,字時若,號吹萬,又號寒隱、黃天、葩叟,別署志攘,金山張堰鎮(zhèn)人。作家、藏書家,南社成員。除參與南社活動外,創(chuàng)國學商兌會,結(jié)寒隱社。中年在家鄉(xiāng)建吹萬樓。建國后,將劫余《詩經(jīng)》珍本千余種轉(zhuǎn)交復旦大學圖書館收藏。1958年在上海逝世。著有《吹萬樓詩集》、《吹萬樓文集》、《吹萬樓日記節(jié)鈔》、《金山邑志》、《詩經(jīng)大義》等20余種。
131×22cm×2
RMB: 20,000-30,000

LOT 272
姚鹓雛 (1892-1954) 行書八言聯(lián)
紙本 對聯(lián)
識文:制割大理,綿綸萬匯;浩渺尺素,滂沛寸心。秋成三兄正之,云間姚鹓雛。
149×38.5cm×2
RMB: 20,000-30,000

LOT 273
周承德 (1877-1935)草書八言聯(lián)
紙本 對聯(lián) 1926年作
識文:群山所都云集霧合,五緯既耀神勰氣昌。丙寅三月,周承德。
鈐印:武原鄉(xiāng)民、浦寧周承德章
周承德,字逸舜,亦作佚生、軼生、軼翁,號觀無居士,海寧鹽官人。自幼酷好書法。16歲中秀才。后赴日本留學,入成城學校預習,深受犬養(yǎng)毅器重。后考入早稻田大學博物科。1900年回國,受聘為杭州求是書院教習。為南社成員,并為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曾任社長。善分漢隸、八分及唐楷,書法自成一格。以書法寫蘭竹,涉筆成趣。能治印,有秦漢六朝風韻。
122×26cm×2
RMB: 10,000-20,000

LOT 274
馬公愚(1890-1969)楷書八言聯(lián)
紙本 對聯(lián)
識文:丹霞表襟慶云扶質(zhì),柏葉長壽梅花古春。寶善先生大雅之屬,馬公愚書于耕石簃。
鈐印:公愚書畫、冷翁
馬公愚,原名范,以字行,號冷翁、畊石簃主,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歷任上海美專、上海大夏大學教授。擅畫花卉,稱菊蟹圣手。書畫篆刻家。曾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西泠印社社員、上海市文史館館員。海上名家之一。
204×46.5cm×2
RMB: 20,000-30,000

LOT 275
邵力子(1882-1967)行書八言聯(lián)
紙本 對聯(lián) 1936年
識文:爛燦燈明榮偕伉儷,山盟海誓夙世姻緣。潤卿先生、惠珍女士新婚志慶。二十五年,邵力子書賀。
邵力子,原名邵景泰,字仲輝,號鳳壽。浙江紹興人。中國近代著名民主人士,社會活動家,政治家、教育家。復旦大學杰出校友,早年加入同盟會,并與柳亞子發(fā)起組織南社,提倡革新文學。民國九年(1920年)加入上海共產(chǎn)主義小組,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主持上海《民國日報》,任總編輯。
135×33.5cm×2
RMB: 20,000-30,000

LOT 278
劉三(1890-1938)隸書
紙本 立軸 1931年作
識文: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漢中太守犍為武陽王升字稚紀,涉歷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知(智),美其仁賢……公冶尊兄正之。二十年,劉三臨《石門頌》。
147×77cm
RMB: 20,000-25,000

LOT 282
陳其美(1878-1916)行書“浩然正氣”
紙本 立軸
識文:浩然正氣。田中先生正,陳其美。
鈐印:陳其美印
陳其美,字英士,號無為,浙江湖州吳興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同盟會元老。在辛亥革命時期與黃興同為孫中山的左右股肱。蔡元培稱其可與歷代俠士齊名列傳,并盛贊陳其美為“民國第一豪俠”。
133.5×48.5cm
RMB:100,000-120,000

LOT 283
陳其美(1878-1916)楷書
紙本 鏡片 1914年作
識文: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甲寅夏月,陳其美。
鈐印:陳其美印、英士
137×41cm
RMB: 40,000-50,000

LOT 287
高燮 (1879-1958) 行書
紙本 立軸
識文:投老殘年剩此身,屠蘇欲酌且逡巡。驚回曼衍魚龍?,尚憶鴟夷豹尾塵。思期先生屬正。廿九年元旦,高燮。
鈐印:吹萬六十后作
131×32cm
RMB: 10,000-20,000

LOT 288
馬敘倫(1884-1970)行書
紙本 鏡片 1928年作
識文:朝朝踏遍寶云山,不為尋仙乞駐顏(山巔為葛稚川煉丹處)。自是天生山水癖,買山無力且尋山。早起尋山午掩關(guān),年來多病思偷閑。睡余偶一窺魚樂,小艇歌聲出綠灣。鳳梧仁兄兩政,十七年四月,弟馬敘倫。
鈐印:馬敘倫印
馬敘倫,字彝初、夷初,號石翁、寒香,晚號石屋老人、天馬山房,浙江杭州人。古文字學家、教育家。歷任上海勞動大學、清華大學、北大教授,中國民主促進會主席和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
127×65cm
RMB: 50,000-60,000

LOT 292
葉楚傖(1887-1946)楷書
紙本 鏡片
識文:人情重故舊,天意在春秋。燕婉心千里,嬋娟花一樓。文章宜并世,兒女亦同仇。會趁鐃歌發(fā),輕飏下瀨舟。天鵬、小珠伉儷錫婚紀念,葉楚傖撰贈。
鈐印:葉楚傖印
葉楚傖,著名的南社詩人,國民黨官僚,政治活動家。原名單葉、宗源、宗慶,以字行,字卓書,另有葉葉、小鳳、湘君等名號。江蘇吳縣人(今昆山市周莊鎮(zhèn))。他是同盟會會員,民國著名報人,著名小說家,南社中堅分子。歷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江蘇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委員、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國民黨立法院副院長等。
65×26.5cm
RMB: 8,000-10,000

LOT 297
田漢(1898~1968)草書自作詩
紙本 鏡片
識文:此老真為詩國光,棲棲五十七星霜。盧梭抵死爭民主,李白甘心住酒鄉(xiāng)。猶有鬚眉能娬媚,更無肝膽比芬芳。騷江昨夜波濤壯,但作葡萄壽柳郎。
鈐印:田漢
田漢,字壽昌,湖南長沙人。著名戲劇家。長沙師范畢業(yè),后留學日本東京高等師范。1921年回國,入上海中華書局。創(chuàng)辦南京劇社、南國藝術(shù)學院。1930年加入左聯(lián)。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建國后歷任文化部戲曲改革局局長、中京劇協(xié)主席、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
101×32cm
RMB: 10,000-15,000

LOT 299
馬敘倫(1884-1970)行書四屏
紙本 立軸 1924年作
識文:邛州張公庠游白鶴山有詩云:初眠官柳未成陰,馬上聊為擁鼻吟。遠宦情懷消壯志,好花時節(jié)負歸心。別離長恨人南北,會合休辭酒淺深。欲把春愁閑抖擻,亂山高處一登臨。秋官張才翁遂以此詩成雨中花云:萬縷青青,初眠官柳,向人猶未成陰。據(jù)雕鞍馬上,擁鼻微吟。遠宦情懷誰問,空嗟壯志銷沈。正好花時節(jié),山城留滯、忍負歸心。松秋仁兄先生正之,甲子夏五,馬敘倫。
鈐印:馬敘倫印
180.5×47cm×4
RMB: 100,000-120,000

LOT 300
沈尹默(1883-1971)墨竹
水墨紙本 立軸
識文:國權(quán)先生哂正。尹默戲墨。
鈐印:沈尹默印
沈尹默,原名君默,號秋明,齋號匏瓜庵,浙江吳興人。現(xiàn)代書法大家。曾為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上海文聯(lián)副主席、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上海書法篆刻研究會首任主任委員。
113×33cm
RMB: 50,000-80,000

LOT 301
黃宗仰(1865-1921)山水畫
水墨紙本 立軸
識文:宗仰上人遺筆,奉太虛大師留存。乙亥冬,棲霞惟德。
鈐印:黃中央
黃宗仰,一名中央,別號烏目山僧,江蘇常熟人。光緒間出家為僧,曾同章太炎、蔡元培等發(fā)起“中國教育會”,擬編訂教科書,改良教育,成立“愛國學社”收容南洋公學等學生。1902年與章太炎、鄒容等被捕入獄,后避往日本。訪孫中山于橫濱,1904年回上海后專事重刻日本宏教書院佛藏,歷多年始成。后任江天寺首座、棲露寺主持。
62×32.5cm
RMB: 5,000-8,000

LOT 302
白蕉(1907-1969)芝蘭圖
設色紙本 立軸
識文:復翁白蕉制。
鈐印:云間居士、白蕉寫蘭記、法天者、晉太原中
白蕉自題:白石先生,中黃道人弟子也,嘗煮白石為糧,因號白石山居,亦食脯飲酒食轂,日行三四百里,容貌不衰。神仙傳。云間居士又書。
鈐印:大吉
白蕉,本姓何,名法治,又名馥,字遠香,號旭如,別署云間居士、濟廬復生、復翁、仇紙恩墨廢寢忘食人等,上海金山人。工畫蘭,能篆刻,精書法,能詩文。為海上書法名家。曾執(zhí)教于上海美專,后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
69×29.5cm,20×29.5cm
RMB: 120,000-150,000

LOT 314
陳子范 致柳亞子信札一批
紙本
陳子范,福建侯官人,青年時學習海軍,曾參加柳亞子、陳去病等組織的“南社”,曾主編《皖江日報》。1913年積極參與策劃“二次革命”,失敗后繼續(xù)進行反袁斗爭。不料在制造炸彈時引起爆炸,死于上海。
尺寸不一
RMB: 10,000-20,000

LOT 315
柳亞子(1887-1958)、周澤甫 (1902-1981)、朱云章
致梅龔彬等信札
紙本 5通10頁2封 20世紀50年代寫本
說明:
1、柳亞子等致時任第二屆民革中央秘書長梅龔彬函2通7頁附1封,主旨為舉薦人才。
2、周澤甫致梅龔彬函1通1頁,商議舒先生回國事宜。
3、柳亞子致朱藍山函1通1頁,商議民革分會事宜。
4、朱云章致夏光函1通1頁附1封。
梅龔彬(1900-1975),又名梅逸仙,化名張柏生、張松生,字電龍,湖北黃梅人。歷任“民革”秘書長、全國政協(xié)副秘書長、中央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曾執(zhí)教于暨南大學、中山大學。
周澤甫,又名霈蕃,廣西蒼梧人。歷任民革中央候補委員、團結(jié)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對臺工作委員會委員等職。
尺寸不一
RMB: 60,000-80,000

LOT 317
吳梅(1884-1939)致王松筠《秋思》未定草詞札
紙本 1930年作
吳梅,字瞿安,號霜厓,江蘇長洲(今蘇州)人。現(xiàn)代戲曲理論家、教育家,詩詞曲作家。1922年至1937年,在國立東南大學(南京大學前身)任教,培養(yǎng)了大量學有所成的戲曲研究家和教育家。于詩、詞、曲三體均有創(chuàng)作,在戲曲創(chuàng)作、研究與教學方面成就尤為突出,被譽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學大師”。著有《顧曲麈談》、《曲學通論》、《中國戲曲概論》、《元劇研究》、《南北詞譜》等。
26.5×18cm×2
RMB: 20,000-30,000

LOT 318
南社諸公胡寄塵、朱少屏、衛(wèi)靈水、胡石予、朱劍芒、阮式一(封及信件)、陳去病(二封)、姜胎石
寄柳亞子信封一組
紙本
尺寸不一
RMB: 10,000-20,000

LOT 321
胡懷琛(1886-1938)未刊書稿四種,蔣瑞藻(1891-1929)校字
太虛(1890-1947)、柳亞子(1887-1958)、于右任(1879-1964)等
近代三十余名家題詠
紙本 手卷兩卷
款識:文略。
題跋:
1.《詩學雜著》,庚申六月,向葉題。鈐印:夏紹笙印、任雛
2.《江湖異人傳》,畏廬林紓。鈐印:林紓
3.《石菖蒲譜》,己巳七月 杜就田。鈐印:石岑
4.《金魚譜》,石岑。鈐印:石岑
5.四美畢具,歷久常新。藏之名山,信之其人。寄塵道兄出示所著四種,庚午八月,禺山潘飛聲謹題。鈐印:老聲、七十后作
6.剖一微塵,出大千經(jīng)卷,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十六年冬,在上海覺園為寄塵先生題新著四種,太虛。鈐印:太虛
7.皖江胡季子,一別五年余。結(jié)想恒成夢,謀生但著書。恢奇述文武,瑣碎及蟲魚。識小聊為樂,高情足起予。為寄塵老友題《雜俎四種》,民國十七年十月,亞子。鈐印:柳亞子印
8. 神龍一鱗。寄塵先生,右任題。
9. 寄塵老友命題,即希削正,己未七夕,醴陵傅熊湘。
10. 葉恭綽奉題寄塵先生雜俎。
11. 如數(shù)家珍。寄塵社長屬題,癸亥二月,天臺山農(nóng)。
說明:
1.此未刊書稿包括《詩學雜著》、《江湖異人傳》、《石菖蒲譜》以及《金魚譜》四書,均為胡懷琛所編著,蔣瑞藻校字,太虛法師,于右任、柳亞子等大師題跋。
2.稿本卷末為諸名家題詞華贊,計有潘飛聲、張鳳、姚明輝、太虛法師、杜就田、陳方恪、柳亞子、葉楚傖、聞宥、陳去病、蘇雪林、于右任、賈豐瑧、汪洋、張延禮、包天笑、陳澹然、王蘊章、傅熊湘、徐珂、小柳司氣太、范君博、余洵、何海鳴、周瘦鵑、陳楚材、張默君、葉恭綽、陸丹林、曾熙、簡又文、湯劍我等。諸家題詠,除英文一種外,其余均為名家寫就,保存了眾多民國著名文士文字,如林紓、柳亞子、童大年、潘飛聲、葉恭綽、太虛法師、于右任等,而如陳澹然、周瘦鵑、傅熊湘等名亦光顯,但墨筆流傳極少,此冊卻一并囊入。諸家文字用紙不一,當系各自書寫后郵示,琳瑯星布。
著錄:《磨劍室詩詞集》P585
23.5×236.5cm 約5.0平尺
23.5×558cm 約11.8平尺
RMB: 150,000-200,000

LOT 322
蘇曼殊(1884-1918)《斷鴻零雁記》英譯本及柳亞子錄蘇曼殊句
紙本 1929年
識文:秋風海上易黃昏,獨向遺編吊拜倫。詞客飄零君與我,可能異域為招魂。亞子錄曼殊句。
鈐印:亞
蘇曼殊,原名戩,字子谷,學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經(jīng),法號曼殊,筆名印禪、蘇湜。近代作家、詩人、翻譯家,廣東香山縣人。一生能詩擅畫,通曉漢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在詩歌、小說等多種領(lǐng)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將其著作編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為革新派的文學團體南社的重要成員,蘇曼殊曾在《民報》、《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詩風“清艷明秀”,別具一格,在當時影響甚大。
RMB: 3,000-5,000

LOT 323
柳亞子(1887-1958)《迷樓集》手稿
紙本
說明:此為柳亞子《迷樓集》詩文冊,為柳亞子、葉楚傖、陳去病等南社詩人1920、1921年在周莊迷樓所作詩詞合集,首尾完整,為研究南社文學的重要一手資料,當系市場中所見最珍貴的柳亞子手稿,亦為最重要的南社著作稿本。
柳亞子曾于自撰年譜中寫道,1921年“輯《迷樓集》成,從弟率初為捐資付排印”,文中所指即當系此稿。由于是柳遂出資,故出版時以柳遂為纂輯人。此稿之出現(xiàn),可見執(zhí)筆者完全系柳亞子一人。事實上,柳亞子是迷樓詩會的始作俑者、倡導和組織者、實際上的文集編撰者。此“迷樓”為周莊德記酒店,又名蜆江酒家。1920年冬,柳亞子過其地,曾邀陳去病、戴震殊、胡時予、沈禹鐘、胡樸安、張?zhí)旆拧⒘忠粡S、葉楚傖等南社社友五十余人及從弟柳遂等四次轟飲于迷樓酒家。1920年12月23日,初集蜆江迷樓時,買醉澆愁,酒催詩興,題二律于壁,即“小樓轟飲夜傳杯……”,押杯天韻。此詩題壁后,柳遂抄錄并寄南社是有葉楚傖個、胡石予等四十余人索和,其時聚飲者陳去病、王大覺、費公直等皆即興和作。1921年柳遂邀擅長書法的郁樹敏將百余首詩謄寫后交付上海中華書局刻印付梓。詩集中包括柳亞子《迷樓曲》、葉楚傖《迷樓夜醉》、費公直《對酒歌》等眾多詩歌,其中尤以《迷樓曲》更為膾炙人口,全詩“不無點綴之詞,頗有蒼涼之慨”,乃興杯所及一夕而成。
出版:
1.《迷樓集》,中華書局,民國十年(1921年)。
2.《珍本南社舊著叢刊 第1輯 迷樓集》,上海大學出版社,2017年。文稿一冊(約二百頁)
柳亞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權(quán),字亞盧,再更名棄疾,字亞子,江蘇吳江人。1909年與陳去病、高旭共組“南社”,鼓吹革命。解放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政務院文教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等職。著有《柳亞子自傳年譜》《磨劍室詩集》《磨劍室文錄》《南社紀略》等。
23×15cm
RMB: 80,000-100,000

LOT 324
林庚白(1897-1941)未刊詩集及相關(guān)信札
紙本
說明:林庚白是南社的重要詩人,初學同光體,但又不滿于同光體末流泥古不化的空洞詩風,積極提倡寫真情實感,認為詩詞作品要反映現(xiàn)實,善于將進步思想和時代精神熔鑄到作品之中,被柳亞子先生譽為“時代詩人”。曾自詡其詩為古今第一,而杜甫第二。林庚白生前詩稿大多未付印,經(jīng)柳亞子等人整理,尚存2800馀首詩,收入《南社叢書》的《麗白樓遺集》中。本詩集為林庚白手稿,有林庚白自己的修改痕跡。其中一些詩已收入《麗白樓遺集·詩存》中,與今本相比,存在一些異文,藉此可以看到林庚白詩歌文本的流動性。其它諸如《次韻奉酬家鼎變見懷之作》、《過城北又作》、《書謝冰瑩女士從軍自記后》、《大風中過城北》、《哀嚴幼竹》、《病起履川過存,論詩極鬯冾》等詩,均為今本所未見。根據(jù)詩稿的標注和內(nèi)容,這些詩歌均寫于1929年前后。林庚白在這段時間本來有《庚白詩存》一集,后來卻在戰(zhàn)火中散失了,今日《麗白樓遺集》中的《詩存》乃輯佚所得,并非全貌。因此推斷,這一詩稿或許就是當時散佚的《庚白詩存》。詩集中的內(nèi)容涉及梁啟超、柳亞子、冰心等許多文化名人的交往,對于研究林庚白其人其詩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詩集附有三封信。其中兩封為黃慕蘭之筆:第一封書于1935年10月7日,黃慕蘭寄來了自己寫的《憶江南》一詞向林庚白請教,并認為林庚白的詩出乎自然,沒有所謂封建、俚俗的問題;第二封為黃慕蘭步韻林庚白送給自己的《賣花聲》一詞,并提到了自己的丈夫陳志皋造訪林庚白不遇的情況。另外一封信為1932年11月23日張璧所書。1929年12月,林庚白與鐵道部職員張璧相識,對她一見鐘情,開始向她求愛。張璧卻只把林庚白當做朋友和老師,并且林庚白已經(jīng)有了家室,所以不能接受他的愛意。此后,林庚白仍然繼續(xù)追求張璧,張璧無奈寫下此信再次表示拒絕。《麗白樓遺集·書信集》中收錄的《與張璧書》,正是林庚白對張璧這封信的回應。據(jù)此,我們能夠分別站在兩位當事人的立場上,客觀地了解這段往事。
林庚白,字浚南,自號摩登和尚,福建閩侯人。一生熱心政治,早年從事民族革命,并追隨孫中山參加護法運動,先后任眾議院議員、國民政府外交部顧問、南京政府參事等職。1941年在香港九龍遭日寇殺害。
黃慕蘭(1907-2017),字淑儀,湖南瀏陽人,長期在隱秘戰(zhàn)線工作的地下黨員。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擔任漢口婦女部部長。1933年脫黨,與國民政府官員陳志皋結(jié)婚。1951年重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為林庚白的《水上集》作序。
19.5×26.5cm、尺寸不一
RMB: 50,000-80,000

LOT 325
《柳亞子文集》編纂文獻一批
紙本
說明:此件為上海人民出版社《柳亞子文集》大部分的編輯出版資料,包含了《柳亞子文集》整理編輯出版的幾乎全部的核心文件資料。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包括柳氏作品手跡原件、抄件、復印件等37種,照片130余張、底片12種,各種剪報70余份(內(nèi)容為柳氏詩詞本事并附作者手跡原件,少量是對柳氏生平及作品的研究評價),以及圍繞整理工作的通信函60余通(多附信封),寄收信人包括柳氏哲嗣柳無忌、柳無非(作為編者),責編朱子恩,革命博物館的萬岡、紀秋暉、周永珍,北京社科院的王晶堯,江蘇黎里柳亞子故居的殷安如,柳亞子故人姜長林、沈哂之、鄭逸梅、郭樹權(quán)、曹美成、高君藩、白堅,及社會各界關(guān)注柳文整理工作的人士等,其內(nèi)容或是提供資料,或是審校書稿,或關(guān)注進展,或解決疑難。另外,還有廖承志手書書名題簽、錢昌照扉頁題詩手跡,發(fā)稿單、新書預告單、審稿意見、稿酬清單、發(fā)票、稅單、報銷單及有關(guān)整理出版的手寫文稿30余種(并附少量復制件)、印刷品文件數(shù)十種、審校浮簽數(shù)百張、1987年柳亞子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的全套資料(包括邀請函、胸卡、節(jié)目單、菜單、提交論文目錄等)。其內(nèi)容涵蓋了從制定計劃,確定編委人員、篇目、體例,到搜求作品、識字、釋意、斷句、審校、訂誤、安排圖片、設計插頁、編寫索引,到排版、印刷、開稿費、寄樣書,以及組織學術(shù)討論會、發(fā)表研究論文等出版工作的始終;囊括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柳亞子文集》七種九冊的部分篇目,讓《文集》中的許多文字、圖片、插頁都見證了其原始面貌,而且還保存了大量未收作品的原件、抄件及審校意見,讓這些無法被收入《文集》的作品得以呈現(xiàn),透露出當時編輯出版的處境與考量。而且,這些資料幾乎全部經(jīng)過精心的收集和整理,基本上做到了時間上有標注、事件上有交待。如果把這些資料按照時間序列進行編排,可以很輕松地梳理出《文集》整理出版的整個流程以及穿插其間的豐富細節(jié),有助于還原柳文的整體面貌及創(chuàng)作場域,為柳氏及南社的深入研究開辟更為廣闊的空間。
柳亞子,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權(quán),字亞盧,再更名棄疾,字亞子,江蘇吳江人。1909年與陳去病、高旭共組“南社”,鼓吹革命。解放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政務院文教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等職。著有《柳亞子自傳年譜》《磨劍室詩集》《磨劍室文錄》《南社紀略》等。
尺寸不一
RMB: 80,000-100,000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