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7月10日,在嶄新的七月,松美術館新展,陳漫、宋易格雙人展?“之間”正式拉開帷幕!
此次展覽是陳漫和宋易格兩人首次在北京聯合舉辦的展覽,也是藝術家陳漫最新作品的首次公開亮相,展覽試圖通過兩位藝術家對攝影與油畫的獨特見解,探尋攝影與繪畫之間、中國傳統與現代藝術之間、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展覽開幕現場
兩位藝術家都出生于1980年,出于對藝術的堅持與信念,一個成為了時尚攝影師,另一位成為了職業藝術家。
陳漫和宋易格,在截然不同的藝術領域以及平行時空中,默契十足地選擇了相似的內容進行創作,不謀而合的產生了相通的聯系和共同的敏感度:被記錄者的背影,朦朧怪誕的場景,似是而非的情感,都似乎冥冥中的將他們的作品如絲線般串聯在一起,發出了共鳴。
?
“之間”也恰恰成為最為契合的主題:在鮮艷和晦暗“之間”,在內心和外在“之間”,在意識和潛意識“之間”,在現實和夢境“之間”,在攝影和繪畫“之間”……。兩位藝術家在彼此之間,相互推拉、抵抗,而又包容、共生。


盡管兩位藝術家在作品處理上運用了截然不同的媒介,甚至在作品的敘事空間上形成鮮明對比,但縱觀二人作品之間,會驚喜的發現,兩位藝術家在不同時間段創作的主題和題材,氛圍與意境,都頗為相似,不謀而合。
?

?宋易格,《哥德巴赫猜想》,布面油畫,150cm x 180cm,2020年,將于松美術館展出


宋易格的繪畫,往往將物體放置進一個怪誕的場景,讓人的感官在現實和夢境中反復抽離跨越,從而產生一種扭曲的壓抑和快感。在其作品中,虛和實不再是對立的。仿佛在真實中,虛假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虛假包裹著的真實,才最讓人有安全感。
比人還大的魚,用氣球擋住臉的人,仿佛一場刻意捏造的現實,不僅讓觀者開始思考真實的意義,也許在其超現實主義的減法下,更強調了無意識的重要性。



陳漫的攝影,則更常用鮮艷繚亂的顏色、多變夸張的手法,把現實的人事物,塑造得仿佛超脫真實、超脫理性。攝影主觀的記錄性、真實性也在她手上被顛覆。情感被無限加注和放大進作品里,而意識加工后的現實,也完完全全被她自己所控制。
無疑的是,她一直擁有自己的美學法則,肆意卻不凌亂,直白卻又纏綿。也許只有遵從主觀感覺,才能將人類本真的情感余溫留存于工業加工過的媒介。
而她的作品中,眼花繚亂中又總是含著一絲悠然自得,一絲游刃有余,一絲氣定神閑。所有夸張的表達,都被安撫、操控,且給予了合理性。

?華誼藝術公司副總裁、松美術館負責人王端
松美術負責人王端在開幕式上表示:“‘之間’是兩位藝術家于不同時空的對話,他們的作品是東方禪意與西方哲思的相遇,陳漫將現代元素與古風古韻完美結合,系列作品重現國風中的意境美感,是別樣的中式文化情懷;而宋易格的作品追溯西方哲學、藝術史,具有高度的個人化色彩,是一場抽象的哲學辯論。
‘之間’亦是作為松美術館支持中國青年藝術家重要項目之一,「松」后續會繼續關注青年藝術家,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與進步。”

攝影師、視覺藝術家陳漫

































關于藝術家

陳漫:中國當代建立自我獨立視覺語言的攝影師及視覺藝術家陳漫,長期與國際知名雜志及品牌合作。2011年4月,她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個展;并于同年11月,在上海MoCA美術館舉辦個展。2014年,在L.A.Louver.舉辦個展。2017年,作為來自中國的9位新青年領導人之一,陳漫當選全球100位“YGL-Young Global Leaders”。同年12月,在瑞典的波羅的海Fotografiska美術館,舉辦了最新個展——《Fearless & Fabulous》。她的作品還被英國Victoria&Albert Museum和San Francisco亞洲藝術博物館永久館藏。2018年1月,陳漫受邀在Davos世界經濟論壇上進行了演講。同時,她于2017年創辦了視覺內容平臺Canoone,致力于藝術X科技,開發了包括“Bigshot App”、“INCH App”等視覺影像類產品。

宋易格:中國當代藝術家宋易格,1980年出生于哈爾濱市,2007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第3工作室及研究生課程班。現為職業藝術家居住創作于北京。2011年,參加上海斯沃琪藝術中心駐留項目。多次由曾梵志策展于國內外舉辦個展:2020年,“少于壹LESS THAN ONE”, 嘉佩樂酒店, 中國上海;2016年,宋易格個展,MarlboroughFine Art畫廊,英國倫敦;2014年,“它的國”宋易格個展,蘇富比藝術中心,中國香港;2012年,宋易格個展,中國北京;2011年,宋易格個展,漢雅軒畫廊,中國香港;2010年,“宋易格”個展,現代畫廊,韓國首爾;2010年,“Yi Ge”宋易格個展,藝美基金會畫廊空間,中國北京。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