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
A R T
前言
PREFACE
期待已久的《張曉剛 & 任戎》雙個展終于在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當?shù)貢r間2021年6月24日精彩呈現(xiàn)。
此次展覽由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國創(chuàng)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共同主辦,由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館長泰豐 貝爾京博士策劃。
展覽聚焦于藝術家張曉剛的六十多件手稿原件和彩色版畫,以及藝術家任戎的綜合材料裝置和水墨拓印,以及繪畫作品。
開幕現(xiàn)場 OPENING SCENE

《張曉剛 & 任戎》雙個展開幕現(xiàn)場

左起:藝術家任戎,哈根藝術基金會主席柏格費爾德女士,德國策展人貝爾京

《張曉剛 & 任戎》雙個展,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開幕現(xiàn)場

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長貝爾京致辭
《張曉剛 & 任戎》雙個展,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開幕現(xiàn)場
邀請到重要的藝術家張曉剛,在德國哈拫有著百年歷史的歐斯特豪斯美術館,舉辦他的首次個人展覽,是我們的榮幸。
早在2014年,當我們在組織《中國8》大型藝術展覽時,我們前往北京拜訪了他的工作室,他的作品和為人,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們在2016年舉辦了藝術家任戎的30年創(chuàng)作回顧,這次重點展示他的近年來最新系列,呈現(xiàn)出他運用不同的題材和媒介:竹林、鐵鏟,山巒,面對當前的特殊時期的個人思考方向。
——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館長貝爾京

國創(chuàng)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棟,拜訪藝術家張曉剛工作室,2021年

國創(chuàng)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棟,拜訪藝術家張曉剛工作室,2021年
北京國創(chuàng)文化致力于促進中德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中國著名藝術家《張曉剛 & 任戎》的雙個展,在德國哈根、波恩兩地巡展。
這次展覽是在中德主辦方克服了種種困難,在面臨全球疫情的挑戰(zhàn)下舉辦的,并由北京國創(chuàng)文化全程贊助支持。
這是繼2019年《蘇新平》個展、2020年《方力鈞 & 任戎》雙個展之后又一個重要展覽,旨在把中國的當代藝術推向世界,促進中德深層次的文化交流和參與。
北京國創(chuàng)文化自創(chuàng)建以來,積極參與、支持各類國內(nèi)外文化項目,我們并且將會為年輕藝術家們,創(chuàng)造更多文化交流以及藝術展示的機會,推進各地藝術愛好者,更多的的接觸和感受,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
—— 北京國創(chuàng)文化董事長王棟
左起:藝術家任戎、藝術家張曉剛夫婦,1992年在德國卡塞爾文獻展

左起:藝術家任戎、藝術家張曉剛、德國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館長榮特夫婦 1995年在中國重慶
張曉剛是我尊敬的藝術學長,早在1992年,我們便相聚在德國卡塞爾重要的文獻大展上,共同討論藝術,1995年,我又帶著德國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館長榮特教授,德國波恩文化藝術基金會斯邁林教授飛往中國北京、重慶、上海、成都、武漢等地,專門拜訪包括了策展人栗憲庭,藝術家張曉剛,方力鈞,王廣義等眾多藝友,并在1996年共同組織策劃了首次在歐洲重要的德國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舉行的大型《中國!》當代繪畫展。
—— 藝術家任戎

德國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 1996年《中國!》當代藝術巡回展

左起:藝術家任戎、德國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館長迪特·榮特、德國波恩文化藝術基金會長斯邁林,1996年德國波恩

德國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
1996年《中國!》當代藝術巡回展
張曉剛參展作品《大家庭2》
1995年 油畫 170×200 cm

后排左起:方少華、周春芽、毛旭輝、丁方、岳敏君、王廣義、郭晉、張頌仁
前排左起:魏光慶、栗憲庭、劉煒、張曉剛、任戎、邱世華
在德國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 1996年《中國!》當代藝術巡回展合影。
我和德國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館長榮特,德國波恩文化藝術基金會斯邁林教授,運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進行聯(lián)絡,翻譯,運輸,共同組織策劃了包括張曉剛在內(nèi)的30多位中國藝術家在德國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的大型《中國!》當代藝術展,終于在1996年2月29日正式開幕,當時的德國外交部長開幕致辭,各大媒體都予以了報道,盛觀空前,觀眾踴躍。
—— 藝術家任戎
展覽現(xiàn)場

ARTIST 張曉剛
出生于云南省昆明,1982年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現(xiàn)在北京生活和工作。
張曉剛的作品是當代藝術所蘊世故的中國情境的最佳體現(xiàn)。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他運用近現(xiàn)代中國流行藝術的風格表現(xiàn)革命時代的臉譜化肖像,傳達出具有時代意義的集體心理記憶與情緒。這種對社會、集體以及家庭、血緣的典型呈現(xiàn)和模擬是一種再演繹,是從藝術、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發(fā)的,因而具有強烈的當代意義。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張曉剛》個展海報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張曉剛》個展現(xiàn)場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張曉剛》個展現(xiàn)場

張曉剛 《大家庭-全家福 》
2008 絲網(wǎng)版畫 90x131 cm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張曉剛》個展現(xiàn)場

德國著名策展人貝爾京博士介紹《張曉剛》個展作品
張曉剛多年來在他的繪畫:"大家庭"、"失憶與記憶" ,都是有著思考的體系單元。他更傾向于一種古典大師的繪畫風格,通過超現(xiàn)實意象,產(chǎn)生一種特定的詩意。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通過所選擇的減法,在很大程度上去除了他曾經(jīng)在美院里學過的技巧:透視與色彩處理,形成了一種個人的私密象征。在這些展示空間里,來自中國的張曉剛作品與我們的歐斯特豪斯美術館收藏的上世紀的德國表現(xiàn)主義肖像畫并列,從而進入穿越時空的人類文化的對視。
——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館長貝爾京

張曉剛 《除夕夜》
2009 石版畫 120x80 cm

Erich Heckel 《朋友 》
1917 油畫 134 x 84 cm
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藏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張曉剛》個展現(xiàn)場
熟悉張曉剛的人都知道,他不屬于那種鋒芒畢露型,亦不善言辭。他性格溫和內(nèi)斂,即使在創(chuàng)作中,他亦保持著自我清醒的孤獨與思考。他知道,不屬于他的,努力也沒有用。他遠離宏大敘事和時尚之風。一方面通過大量游歷、閱讀來排遣內(nèi)心的孤寂與茫然,一方面放空自己,放棄過去很多迷戀的諸如西方現(xiàn)代藝術傳統(tǒng),他開始回歸現(xiàn)實,回歸內(nèi)心,回歸日常社會、朋友,他試圖去表達他經(jīng)歷的真實,并希冀建構(gòu)自我的藝術體系。
——湖北美術館館長冀少峰

張曉剛 《血緣-大家庭:男孩》
2006 絲網(wǎng)版畫 137 x 104 cm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張曉剛》個展現(xiàn)場

張曉剛 《血緣-大家庭:女孩》
2006 絲網(wǎng)版畫 137 x 104 cm

Max Beckman 《 佩紗帽的女士》
1941 油畫 95cm×55cm
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藏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張曉剛》個展現(xiàn)場

張曉剛 《大家庭-父女 》
2007 絲網(wǎng)版畫 83 x 124 cm
不同的空間結(jié)構(gòu)和敘事關系在張曉剛的繪畫中反復出現(xiàn),不斷重復。早期《大家庭》系列,端正的視角下,人物占據(jù)了畫面的中心位置。交錯的個體之間,并沒有留多少縫隙。背景里,平面而又沉悶的灰色,有些壓迫,一切喧鬧和灰塵都被這彌漫著疑云的背景所籠罩 。存在于這個空間之中的人,很難在這里找到歸宿感。相反,這個空間顯得陌生、怪異。漂浮的云朵擋住了所有天空的出口。
——獨立策展人崔燦燦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張曉剛》個展現(xiàn)場

張曉剛 《男嬰 》 草圖
2009 紙本手稿 18 x 28 cm
Alexej von Jawlensky《戴紅帽的女孩》
1912 木版油畫 55 x 51 cm
德國哈根毆斯特豪斯美術館藏

張曉剛 《綠墻:角落》草圖
2009 紙本手稿 18 x 27 cm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張曉剛》個展現(xiàn)場
德國著名策展人貝爾京介紹《張曉剛》個展作品
藝術家張曉剛保留了歷史的典型符號——紅旗、大喇叭以及其它一些歷史道具,他指望在自己重新描述的歷史場景中喚起人們對歷史和歷史問題的雙重追憶和解析。藝術家當然不是提供一種理性的政治解答,他僅僅是將自己多年來對人生、歷史以及人的精神性的思考繼續(xù)放在自己設置的布景中,以便對內(nèi)心需求有所慰籍。
——獨立策展人呂澎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張曉剛》個展現(xiàn)場

張曉剛 《我的父親 》 草圖
2012 紙本手稿 20 x 29 cm

張曉剛 《我的母親》草圖
2012 紙本手稿 19 x 25 cm

張曉剛 《 綠墻:客廳》 草圖
2009 紙本手稿 28 x 37 cm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張曉剛》個展現(xiàn)場
疫情將世界撕裂分成了眾多的碎塊,人類再次面臨新的巨大挑戰(zhàn)。德國是我1992年遠離故鄉(xiāng),第一次踏上的異鄉(xiāng)國土,在那里的種種經(jīng)歷不僅打開了我的眼界,同時也對自己的藝術生涯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德國可以說已經(jīng)成了我藝術上的第二個故鄉(xiāng)和起跑線。
—— 藝術家張曉剛
2021年6月29日

1992年張曉剛在德國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的巴塞利茨作品前

1996年在德國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合影
左起:方少華、王廣義、任戎、魏光慶、丁方、岳敏君、張曉剛、毛旭輝、方力鈞、郭晉、周春芽

2021年《張曉剛》個展現(xiàn)場,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
時隔近三十年,這次有幸在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舉辦我在德國的首次巡回個展。由于疫情等條件所限,雖然我無法親臨現(xiàn)場,但意義非凡!
感謝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讓我圓了這個夢,感謝北京國創(chuàng)文化給予的熱情幫助和支持,感謝中德兩國團隊的辛苦工作!
時空穿越八千里,藝術使我們超越了各種阻隔和分歧,將我們的心靈和情感再次聯(lián)系在一起!
—— 藝術家張曉剛
2021年6月29日
展覽現(xiàn)場

ARTIST 任 戎
出生于中國江蘇省南京市。1986年畢業(yè)于南京藝術學院,1992年畢業(yè)于德國杜塞爾多夫國立藝術學院;1993年獲德國史萊斯威西·赫爾斯坦州文化部藝術獎學金;1996年受德國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委托,組織策劃《中國!》當代藝術巡回展;2013年在德國波恩創(chuàng)建“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現(xiàn)生活和工作在德國波恩、中國北京。
曾在德國、捷克、加拿大、新加坡、北京、臺北、香港等地多次舉辦個人展覽,并多次參加重要群展。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任戎》個展海報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任戎》個展現(xiàn)場

任戎 《懸浮-升華1》
2020 布面繪畫
320 x 240 cm

左起:藝術家任戎,美國藝術家Julian Schnabel
在《懸浮·升華》系列中,畫布和內(nèi)容的雙重幾何構(gòu)成,使得畫面幾乎擺脫了敘事性,轉(zhuǎn)而追求更加純粹的精神世界。
任戎將中國傳統(tǒng)精神與當代形式結(jié)合,抽繹出一個新的藝術高度。形式上非常的純粹,十字仿佛是經(jīng)過充分抽象的伸展的人。對應到具體的精神載體“竹”之上。竹亦是人,人亦是竹。
中國人對竹子則特有一份從血脈中繼承下來的敬佩和尊重。概因有三:一,竹子中空,與謙虛的高貴品質(zhì)相連;二,竹子有節(jié),和做人的氣節(jié)傲骨相匹配;三,竹子寧折不彎,在泥土中扎根的竹子永遠都筆直而挺立。
《懸浮·升華》系列有一件作品很獨特:中空之竹。既有光,又透氣,空氣為之顫動。光,在西方觀點下,是畫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品評維度,如倫勃朗筆下的光,溫暖而圣潔,令人感動。
山水畫所講究的謝赫六法,是中國古代自南齊時期以來的美術品評的重要標準和審美原則。其五“經(jīng)營位置”,一部分指的是中式審美里的透氣,玄妙而客觀。
總之,這件中空之竹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于,它有一種結(jié)合了中西韻味的光感。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魏薇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張曉剛》個展現(xiàn)場

任戎 《懸浮-升華2》
2020 布面繪畫
320 x 240 cm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任戎》個展現(xiàn)場

任戎 《素山 》
2020 布面繪畫
300 x 120 cm

任戎 《方圓》
2020 布面繪畫
160 x 160 cm
我出生在中國南京,從小愛好繪畫,時常臨摹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水墨竹子,自然而然,東方的竹子情懷潛移默化到我的創(chuàng)作與生活中,即使居住在遙遠的德國,我也喜歡在室內(nèi)鋪滿竹子地板,戶外栽種了竹林。在陽光下、風雪中時時觀察竹子的成長過程,久而久之,我便采用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就地取材,通過竹枝竹葉,進行應物象形的創(chuàng)作。
—— 藝術家任戎

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任戎》個展開幕現(xiàn)場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任戎》個展現(xiàn)場

任戎《山川系列》
2020年 布面油畫
480x320cm

德國著名策展人貝爾京博士介紹《任戎》個展作品
任戎的作品非常重視個人的情感世界與河流和山脈的緊密聯(lián)系。他的波恩工作室與萊茵河相鄰。他幾乎每天去觀察河流風光與龍巖山的云彩變幻。在他的山巔系列新作中,他運用中國水墨山水畫的表現(xiàn)形式,融合西方油畫質(zhì)感,完全自由的,不受阻礙的使用油性顏料的流動感,以及他本生具有的鐵雕厚重與體積感,去展現(xiàn)他內(nèi)心鋼柔相濟的精神景觀。
—— 德國波恩國立藝術博物館前館長榮特
德國著名策展人貝爾京博士介紹《任戎》個展作品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任戎》個展現(xiàn)場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任戎》個展現(xiàn)場

任戎《山川系列》
2020年,布面油畫
240x240cm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任戎》個展現(xiàn)場

任戎《山川系列 || 》
2020年,布面油畫
240x240cm
藝術家任戎最新的空間裝置《生生不息》,喚起了觀眾關于中國商朝時期青銅器的歷史記憶,但是他的作品更具擴張性,這些由尖鍬和平鍬組成的金屬鐵鏟,讓人聯(lián)想起蓬勃發(fā)展的國家和建筑工人,這是艱巨的體力勞動。這些向心聚力的鐵鏟,由于藝術家認真虔誠的擺置,看上去是一張張面具的集會。他們是個體,又是無數(shù)人組成的國家整體。也可以被視為集體凝聚力的一個金字塔。
——德國路德維希美術館館長艾芬沙德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任戎》個展布置現(xiàn)場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任戎》個展布置現(xiàn)場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任戎》個展現(xiàn)場

任戎《生生不息》
2020年,布面綜合材質(zhì) 200x200cm
《生生不息》是本次展覽三個主題中最具當代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一組裝置藝術。二維拓印的蝌蚪狀的精子,是人之本源。叩問人之初的涌動,是最坦誠的直面自我。平面的表達與地面上充滿空間的裝置相呼應,皆屬個體的雜多之聚合。鐵鍬切割,部分鏤空,融入空間的光和影。裝置藝術良好的互動性,使得作品仿佛與在場的觀眾一同體驗來自遠古的期盼和想象。恰與任戎的創(chuàng)作初衷相合:虛實共生,正負相濟,陰陽合一。
——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魏薇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任戎》個展現(xiàn)場

左起:俄羅斯國家博物館策展人尤瑟夫 柯布里斯基,藝術家任戎在展覽現(xiàn)場

德國哈根歐斯豪斯美術館《任戎》個展現(xiàn)場
藝術家任戎在這次的展覽中核心作品:《生生不息》的具有擴張性的鐵鏟裝置作品。一般來說,鏟子是日常物品的工具。而藝術家任戎在這里,呈現(xiàn)了中國生產(chǎn)的具有兩種不同形狀的鐵鏟。有的形狀是尖圓形的,有時是齊方的,從形象的意義上來看:也可以說是男性和女性的形狀。每個鏟面都有藝術家切割和鏤空的臉面,它們都是相互疊加相聯(lián)的,根據(jù)藝術家的想法:人類、動物、植物是宇宙中的一個統(tǒng)一體。
藝術家任戎的作品是在對宇宙觀的思考過程中形成的:它以一種萬物有靈、萬物同源的宏觀方式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 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長貝爾京
展覽信息 INFORMATION


張曉剛 & 任戎
Art Exhibition
主 辦
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
國創(chuàng)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
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
策 劃
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
館長貝爾京
時 間
2021年6月25日—8月15日
地 點
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

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 成立于1902年,前身為福克旺博物館(Folkwang Museum),是世界上首家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由比利時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建筑師亨利·范·德維爾德(Henry van de Velde)設計。1945年以來,有針對性的購買政策構(gòu)成了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的古典、現(xiàn)代和當代藝術收藏,一方面遵循博物館創(chuàng)始人卡爾 奧斯特 歐斯特豪斯和福克望的收藏理念和結(jié)構(gòu),另一方面則涉及精選藝術家的個案收藏,該系列在哈根之外廣為人知。
德國哈根歐斯特豪斯美術館是德國北萊茵州重要的美術館,曾經(jīng)舉辦過包括著名的歐洲藝術家馬庫斯 呂佩爾茨,伊米 舒馬赫,哈曼 尼采等個展之外,并于2015年作為承辦方之一,舉辦了大型的《中國8》當代藝術展。
國創(chuàng)(北京)集團
GUO CHUANG (BEI JING) GROUP

國創(chuàng)集團創(chuàng)建于2002年,主營業(yè)務涵蓋文化藝術、進出口貿(mào)易、風險投資、物流等領域,下屬國創(chuàng)文化、國創(chuàng)科技、國創(chuàng)物流等多家子公司。
國創(chuàng)藝博(北京)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藝術品展覽、交易、評估、鑒定等服務為一體的大型藝術品綜合服務公司。擁有國門第一鎮(zhèn)公共文化藝術園、國創(chuàng)藝術中心、蟹島雕塑園、藝術倉庫等文化產(chǎn)業(yè)項目,與全球多家藝術機構(gòu)建立了合作關系,產(chǎn)品和服務遍及全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qū)。聯(lián)合集團成員公司,專注藝術品展覽銷售、藝術品電子商務、藝術品置換、租賃、藝術家包裝推廣、藝術品物流、保險、專業(yè)講座論壇、國內(nèi)外大型展覽策劃、藝術衍生品創(chuàng)作研發(fā)、搭建國際藝術品交流平臺。我們旨在通過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向中國引進世界文明

VILLA FRIEDE 始建于1896年,具有弧形山墻結(jié)構(gòu)和花朵圖案,呈現(xiàn)了典型的歐洲19世紀新藝術建筑風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年初,德國最后一位皇帝威廉二世的妹妹,普魯士公主維多利亞就曾在這座建筑度過了她生命最后的時光。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到2000年,期間由波恩當?shù)馗鞣N協(xié)會和團體使用。2007年至2013年這座百年古典文物保護建筑得到全面修繕,在2014年創(chuàng)建了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其理念旨在提供國際藝術交流平臺。展覽項目包括組織與推廣各國獨立藝術家個展以及來自不同區(qū)域的藝術家群展,推動國際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德國波恩當代藝術館希望能將創(chuàng)新活力帶入具有歷史文化記憶和獨特建筑造型的藝術空間里,給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帶來一場邂逅藝術的暢想旅程。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