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100周年主題雕塑工程”《旗幟》創作談
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 吳為山


雕塑《旗幟》的創作歷經兩年半,前后易稿16次,從初創到最終完成,經過無數次研究、推敲、打磨、達到完善。
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兒女以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譜寫國家發展的壯麗史詩與偉大征程,在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上樹立起一面巍然的旗幟。雕塑《旗幟》通過深刻理解黨的基本內涵,以雕塑藝術形式刻畫黨的光輝形象、彰顯黨的時代使命,在創作過程中做到力求4個契合:
一是與中國共產黨光榮的百年歷史相契合;
二是與中國共產黨樸實、厚重、崇高的美學精神相契合;
三是與新時代精神相契合;
四是與中國共產黨黨史展覽館的環境、建筑及廣場另外四組雕塑相契合。
圍繞《旗幟》的創作主題,塑造一面迎風招展、氣勢如虹的黨旗,象征著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偉大歷程而意氣風發的氣概。

雕塑《旗幟》的整體造型莊重、樸素、概括、簡潔,一目了然,蘊含著強烈的精神指向,既是永遠向前的黨旗,也是一座永恒的豐碑。從平面到立體,從“具象”的黨旗到具有抽象意味的旗幟雕塑,這是形式創造過程,更是一個由理念、信念轉化為視覺造型并通過造型升華為崇高,繼而堅定信仰的過程。因此,調動一切藝術手法,通過形態、體量、材質、色質等要素表現這一宏大主題,是充分彰顯藝術特色的關鍵。更重要的是在這形式中體現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偉大斗爭歷程,是黨史的形象表征。


造型以強健的剛性與和暢的美性相結合,外部以不銹鋼板材進行手工鍛造,以微妙變化的弧面、曲面、平面構成明快、爽朗的體面,形成流暢且富于韻律的線條,將起承轉合、跌宕回旋的節奏和雕塑的塊面、體積、空間融合在一起。由于受光面的不同角度,使陽光照射后所產生的不同光影,具有流動感,可謂“風展紅旗如畫”,具有鮮明的造型辨識度。


雕塑的座臺高5米,由32級臺階構成,端莊厚重。人們拾級而上,可身臨其境地感受黨旗的神圣與肅穆,在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雕塑與環境和諧一體,紅色的旗幟、綠色的植物、白色的漢白玉基座與臺階,三色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產生明快大方的視覺美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國共產黨黨旗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征和標志,這是一面不忘初心的旗幟,這是一面砥礪前行的旗幟,這是一面永葆革命本色的旗幟,這是一面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旗幟!
一百年后、一千年后,以至于更遙遠的未來,這面偉大的“旗幟”依然飄揚!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