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展覽時間 -
2021年6月26日至10月7日
- 展覽地點 -
杭州博物館南館
二樓、三樓臨展廳
▼
2021年6月26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展“紅色印記1921-2021:潮起錢塘”今天正式亮相杭州博物館。本次展覽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以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為主線,以杭州的發展變遷為背景,通過“人-物-城”的多維視角,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杭州黨員干部群眾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推進改革開放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光輝歷史,展現不同時代下杭州黨員“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頭雁風采。
本次展覽由杭州市園林文物局主辦,杭州博物館與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聯合承辦,浙江省博物館、浙江圖書館、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杭州分社等3家單位協辦,并得到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龍華烈士紀念館)、貴山窯陶瓷藝術館、杭州市檔案館等單位和俞秀松烈士繼子俞敏、吳浩然、駱中華等個人藏家的大力支持。現場展出150余件(組)反映新民主主義革命史、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史和改革開放史的中共黨史文物和歷史見證物,以及20余個視頻和大量珍貴歷史圖片,在1000平方的展示空間內構建起百年黨史的立體時間軸,力求帶來沉浸式的黨史參觀學習體驗。
潮起錢塘
時代命題下的杭州回聲
展覽以“時代命題——黨的回應”為核心思路,在建黨百年的歷史框架下具體呈現黨在杭州的百年歷程。



第一單元 ?
1921-1949潮起——從南湖到錢江的革命記憶,對應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覺醒”、“抗戰”與“解放”為關鍵詞,從杭州先進分子參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開始,歷經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講述中共杭州地方組織和黨員先烈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帶領杭州走向新生的革命史詩。



第二單元 ?
1949-1978奔流——那年杭州的芳華歲月,對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城市”、“建設”與“外交”為關鍵詞,重溫1949年杭州解放后至改革開放前,黨領導杭州人民建立人民政權,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鎏金歲月。

第三單元 ?
1978-2020大江大河——新時代·新天堂,對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改革”、“開放”和“窗口”為關鍵詞,展現改革開放后,杭州地方黨組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創造性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杭州的偉大實踐,全面展現建設獨特韻味別樣精彩世界名城的光輝成就。
人-物-城
交織而成展覽敘事
展覽圍繞時間軸線,通過“人-物-城”交織敘述,形成多維度的展覽敘事鏈,還原中國共產黨在杭州的紅色印記。
物的見證 ?
此次展品既包括晚清民國孫中山“博愛”行書橫幅、1921年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1920年的《錢江評論》、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救國大計十端》、民國抗戰大刀等珍貴革命文物;也涵蓋了大量歷史見證物,如:20世紀50年代黃賓虹對憲法的感謝與建議手稿、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初稿)》、1963年傅抱石《新安江橫幅》、20世紀80年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相關證件,以及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藝術家韓天衡“正氣壓邪華夏必勝”印屏等。

? 晚清民國孫中山“博愛”行書橫幅 杭州博物館藏,這是孫中山寫給“秀豐先生”的書法橫幅。縱33厘米,橫68厘米,一級文物。

? 抗戰時期油印本《共產黨救國大計十端》浙江省博物館藏,抗戰時期浙西地區印行,縱14厘米,橫12.5厘米,三級文物。

? 20世紀50年代任恒泰席行廣告團扇 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藏,這件任恒泰席行廣告扇,清楚地印上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展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

?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初稿)》杭州博物館藏,這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初稿)》,縱26厘米,橫18.1厘米,共22頁,社會征集,是1954年八千余人參與憲法草案初稿討論時使用的稿本,毛澤東和憲法起草小組成員在杭州起草的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草案初稿(史稱“西湖稿”)。

? 1963年傅抱石新安江圖橫幅,杭州博物館藏,此件橫幅創作于1963年,展現了新安江水電站的壯闊場景,二級文物。題識:新安江。新安山水峰巒渾厚,草木華滋,自明清之際以來,含孕畫家至深,今又不同于往昔矣,一月二十七日曾往瞻仰,此其上游印象也。一九六三年三月杭州記,傅抱石。



? 20世紀80年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相關證件 杭州博物館征集,這一組證件,包括1984年臨平土地承包使用證、1984年余杭農業生產責任制合同證、20世紀80年代余杭縣農產量抽樣調查戶實產記錄本,展現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杭州地區的深入發展。
城的再現 ?
在杭州市園林文物局前期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基礎上,展覽選取全市近60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遺址和部分現當代重要地理坐標,以“線下聯動線上”的方式融入展覽敘事。其中,為了加深記憶點,創新將城址以“物”化,選取浙江省第一師范舊址、衙前農協舊址、中共杭州小組紀念館、西天目周恩來演講舊址、五四憲法起草地舊址和新安江水電站共6個歷史城址,統一設計制作建模,并配合紅色印記系列視頻和歷史資料圖文,將不可移動遺跡鏈接到實體展覽中,站在今天的角度再現歷史。


人的講述 ?
一方面,通過展出個人物件、文獻著作、圖片等多種形式,講述俞秀松、施存統、陳望道、方志敏、茅以升等多位杭州黨史人物的故事。另一方面,與浙江日報杭州分社聯合策劃開展“百年風華恰少年”系列人物口述采訪,以“杭州解放”、“新安江水電站建設”、“錢塘江圍墾開拓”、“傳化集團非公黨建”、“高新區改革創新”等10個主題,邀請10組共20位不同代際的黨員親歷者并肩對談,并制作成專題視頻在展線上播放,以小見大講述黨史故事,以人為本傳承紅色精神。

從紅色紀念到
紅色展覽的講述
展廳入口設置了大事記墻和宣誓臺,步入展廳,百年黨史化作兩側墻面大事記詞條,如潮水般奔涌而來。不同版本的《共產黨宣言》和《中國共產黨黨章》陣仗式展示,黨員志愿者參與錄制的宣誓誓詞,以環繞立體聲效,快速將觀眾帶入場景氛圍。
三大單元篇章分別采用紅色、金色與綠色為主色調,不同的色彩,分別代表不同的時代主題,從色彩上形成單元的自然過渡。同時,新媒體藝術家周林瑋還特別為此次展覽定制了展廳音效,每個單元以潮水聲為意向,模擬潮起-奔流-大江大河的動態演進過程,并結合“號角聲”、“槍炮聲”、“火車轟鳴聲”、“數碼”、AI等代表性音效,體現不同的時代特點。從展品到展陳藝術,從視覺到聽覺,從整體到局部,營造出符合黨史發展進程的空間氛圍,構建起鏈接過去、現代與未來的歷史藝術橋梁。
尾廳部分設置了名為“恰同學少年”的主題教室,作為展配套互動區,也為觀眾提供一個資料研習、休息與深度體驗的空間。
【序廳】



【第一單元】
1921-1949潮起
——從南湖到錢江的革命記憶

(效果圖)
【第二單元】
1949-1978奔流
——那年杭州的芳華歲月

(效果圖)
【第三單元】
大江大河——新時代·新天堂

(效果圖)
【尾廳】
“恰同學少年”互動區域

(效果圖)
更多聯動
展覽同名小程序即將上線
為實現與實體展覽的有效互動,突破空間局限,進一步豐富展示內容,以更大化實現展覽的傳播價值,本次展覽特別設計了一款小程序,并置時間與空間兩條路徑,觀眾可以自主選擇從時間或是地圖模式進行瀏覽,除了實體展覽的內容,還可以快速定位到全市范圍60余個紅色城址,觀看更多紅色視頻,并參加趣味答題活動,帶來更智慧的觀展體驗。



公教活動
腳步 聲音 物件 故事
本次特展將推出四大版塊的主題活動和三項常設活動,分別從腳步、聲音、物件、故事四個主題展開,以期講好杭州黨史故事,激發廣大觀眾愛國愛黨愛家鄉的熱情,弘揚傳統革命精神和紅色文化。
? 建黨百年|講解導覽、趣味問答、手作體驗……學百年黨史的N種方法,等你來解鎖!







腳步
“循紅色足跡,養英雄正氣”紅色研學系列活動,推出半天路線——紅色小營、全天路線——新四軍在杭州和紅色夏令營——淳安北上抗日先遣隊革命遺跡三條紅色研學路線,充分發揮紅色教育功能,獻禮黨的百年華誕。

聲音
“唱支紅歌給黨聽”大型紅歌快閃主題活動,用真摯的歌聲抒發對中國共產黨的美好祝福、對偉大祖國的深情熱愛,為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營造守正創新、活力奮進的濃厚氛圍。

物件
“征百件帶黨徽實物,展共產黨百年芳華”主題征集活動,向社會各界征集100件帶有黨徽標志的紅色文化史料、文物和藏品,所有征集到的實物將在展覽尾廳中展示。

故事
展覽期間還會推出特展導覽系列活動,針對不同的觀眾推出分眾導覽服務,以“觀展+體驗”的菜單形式接受觀眾的提前預約和定制。此外,還特別安排了“穿越時空的信件”、“黨史知識考考你”、“去歲崢嶸,今人有思”刮畫創作等常設活動,定格重要的歷史畫面,深入感受歷史溫度,把握時代脈絡。


▼
▽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