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6日,由上海大學作為支持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學院主辦、劉海粟美術館協辦的“風自海上—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作品展開幕式在中華藝術宮隆重舉行,展覽用專業展覽的形式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開幕式由上海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陳靜主持,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與嘉賓共同啟動展覽開幕式。
出席本次開幕式的嘉賓有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上海美術學院名譽院長馮遠先生;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歐陽華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教授;上海市文旅局二級巡視員、藝術處處長譚曙先生;中華藝術宮黨委書記鄧軍女士;中華藝術宮執行館長沈捷先生;上海美術學院院長曾成鋼等教授。還有各兄弟院校、協作單位領導專家和教授以及學院師生代表三百余人。

歐陽華
上海大學黨委常委、黨委副書記歐陽華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展覽是海派美術成果的集中展示,展出的百余幅與海派美術大家、老教授、青年教師和學生的作品,代表著上大美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些作品顯示出藝術家們對黨的崇敬之情和美好祝愿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當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市委十一屆十一次會議上提出厚植城市精神、彰顯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凸顯了文化對提升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性。軟實力的發展需要久久為功、積累優勢,作為海派文化和海派美術的傳承者,上海大學義不容辭。”

陳靜

曾成鋼
上海美術學院院長曾成鋼在致辭中表示:“新時代海派的內涵與外延在不斷變化,如何繼承和發揚海派美術和海派文化,我們提出了新海派的概念。新海派的核心是融合與交叉,它融合了古代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美術之長,它跨學科、跨領域、跨文化、多維度,百年來上海這座城市所凝聚的文化氣質和城市軟實力以及其中的創新精神,是新海派奮發的源頭和活水。此次展覽是學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美術教育最新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也是新文科背景下學院舉辦的首次大型展覽。通過這次展覽和論壇的舉辦,我們要進一步思考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重振上海新興藝術發祥地和現代創新藝術策源地的文化形象,引領時代風向的藝術精神,進一步發揮藝術在經濟社會中重要的作用。”

馬琳
據展覽策展人、上海美術學院副教授馬琳介紹,中華藝術宮展出了上海美術學院55位教授的百余件作品,尤其引人注目的包括方增先先生的代表作《粒粒皆辛苦》。“這件作品可以稱之為當代美術教科書中的經典作品。展出的還有馮遠、施大畏、陳家泠、王孟奇、魏景山、邱瑞敏、章永浩、唐銳鶴、曾成鋼、王劼音、黃阿忠、姜建忠等著名藝術家的力作。這些作品都具有超越時空的經典價值,并且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劉海粟 四行倉庫 油畫 1938
“在上海美術學院展區,策展團隊想打破美術館的概念,我們把整個美院變成一個無墻的美院。展廳突破了美術館的范疇,在整個美院廣場包括美院的教室、走廊每一個角落都有老師和學生們的作品。展覽分為四個部分的內容。分別從過去、現在和未來呈現美院的發展與成果。非常感謝劉海粟美術館的支持,特別展出了劉海粟先生從不同時期的十件經典作品,包括很熟悉的《前門》、《四行倉庫》,這也是文教結合非常好的體現。同時我們還有一個特別的展覽是“百年紅色美術文獻展”,通過100本珍稀的紅色文獻見證了百年紅色美術發展,同時也是四史教育的生動教材。”馬琳補充道。

嘉賓合影

“風自海上”分別在中華藝術宮和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兩個展區舉辦。在中華藝術宮展區主要展出了上海美術學院教授的作品。在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區,由“劉海粟美術館館藏精品展”、“百年紅色美術文獻展”、“上海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2021年上海美術學院優秀畢業作品展”四個展覽部分的內容組成。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