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巨擘吳昌碩是一位集金石、書畫、詩文、篆刻于一身的全能藝術(shù)大家。其作品歷來為世人所重,無論在藝術(shù)界抑或大眾市場,均享有極高聲譽。上海嘉禾2021春拍傾獻《海派巨擘》——一代宗師吳昌碩作品專場,佳作嘉祝,品質(zhì)上佳,識者有緣,寶之藏之。

《花果六屏》吳昌碩
泥金絹 屏風 1916年作
尺寸:168×62cm×6
題識:
1.灼灼桃之花,赪顏如中酒。一開三千年,結(jié)實大于斗。老缶。
2.九秋風露九秋花,老眼模糊視隔紗。絕似憑厓籠翠墨,夕陽影里拓褒斜。大聾。
3.秾艷灼灼云錦鮮。時客滬上,吳昌碩老缶。
4.花垂明珠滴香露,葉張翠蓋團春風。昌碩寫意。
5.高枝實累(累),山雨打頭墜。何時白玉堂,翠盤薦金果。擬復堂筆意,缶。
6.紅時檻外春風拂,香處豪端水佩橫。富貴神仙渾不羨,自高唯有石先生。以吾家讓翁點色法成之,丙辰秋,時客海上去駐隨緣室,七十三叟吳昌碩。
鈐?。?/span>
倉碩(6次)、俊卿之?。?次)、苦鐵歡喜(6次)、小名鄉(xiāng)阿姐(6次)
著錄:《文化代代相傳-滬杭書畫篆刻非遺精品展》P59-60,2021年。
吳超先生、蔡國聲先生分享講解吳昌碩《花果六屏》
此花果六屏繪于丙辰間,吳昌碩時值七十三歲,正是最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時期,畫境業(yè)已完全成熟,筆墨已達隨心所欲,得心應手。吳昌碩留下的晚歲精品并不在少,然此幀尺幅之大,在六條屏中實屬珍稀。所書題材亦是吳氏貫擅的花鳥大寫意,且俱為金絹設色,殊為難得。詩書畫印有機結(jié)合,吳昌碩一生的綜合藝術(shù)成就均濃縮于此,集之大成,珍罕無比!

《花果六屏》屏一
此花果六條屏題材各異,畫面走向不一,然點線勾染,長枝短線,塊面分割,用筆皆勁爽老辣,設色濃艷沉著,于統(tǒng)一中而見獨立,變化多端而又整齊劃一,厚重沉穩(wěn)而巧拙相生。

《花果六屏》屏二
六條屏中所繪桃實、秋菊、桃花、紫藤、枇杷、牡丹,或俯仰聚散,或掩顯開合,姿態(tài)紛呈,令人玩味不盡。配以一二方壽石,長枝短葉穿插其間,巧置布局,豐富其文人意趣,在渾厚老辣的筆墨映襯下,營造出“豪放而馨香”的綺麗效果。

《花果六屏》屏三
此作每屏上均題有缶翁自作詩,所作行書似鐵劃銀鉤般,參差散落于畫首或空隙處,并點綴以鮮紅的印鈐,使布局疏密得宜,恰到好處,且增畫之絢爛境界,相映生輝。

《花果六屏》屏四

《花果六屏》屏五

《花果六屏》屏六

《石鼓文六屏》吳昌碩
泥銀絹 屏風 1918年作
尺寸:171×59.5cm×6
釋文:汧殹沔沔,烝彼淖淵。鰋鯉處之,君子漁之。濿有小魚,其游散散。帛魚皪皪,其筵氐鮮。黃帛其鯾,有鯆有[魚 帛]。其孔[立 月]庶。臠之毚毚,汗汗博博。其魚維何,維鱮維鯉。何以苞之,維楊及柳。田車孔安,鋚勒馮馮。既簡,左驂旛旛,右驂騝騝。吾以躋于原,吾戎止垤。宮車其寫,秀工寺射。麋豕孔庶,麀鹿雉兔。其原有紳,其有奔奔。大出各昊 執(zhí)而勿射。多庶轢轢,君子攸樂。君子即涉,涉馬汧殹。洎洎淒淒。舫舟 西逮,自徒馭湯湯,維舟以行?;蜿幓蜿?,極深以戶。鑾車奉執(zhí)。弓孔碩彤。四馬其寫,六轡驁驁。徒馭孔庶,[廣 虜 邑] 宣搏。眚車載行,戎徒如章。原灦陰陽,趍趍馬。射之 ,[之 予] 如虎,獸鹿如 。多賢,陳禽 ,吾獲允異。零雨 流。迄[水 甫 方]盈渫濟。濟于水一方。勿止。其奔其敔,其事彼走,??馬薦芃微微雉其一之。
題識:右臨獵碣字,近時作篆,莫邵亭用剛筆,讓之用柔筆,楊濠叟用渴筆,余欲求于三家外,別樹一幟難矣。予從事數(shù)十年之久,尚不能有獨到之妙,今老矣。戊午夏日,吳昌碩。
鈐?。喊布獏强 ⒁辉掳矕|令
著錄:《文化代代相傳-滬杭書畫篆刻非遺精品展》P61,2021年。
吳超先生、蔡國聲先生分享講解吳昌碩《花果六屏》

《石鼓文六屏》屏一
《石鼓文》是吳昌碩所有藝術(shù)的根基。《石鼓文》又稱《獵碣》,字體介乎大篆、小篆之間,是“千古篆法之祖”。吳昌碩篆書宗法石鼓,歷經(jīng)60余年,至老不輟。他說:“余學篆好臨《石鼓》,數(shù)十載從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石鼓文六屏》屏二
此幀《石鼓文六屏》是吳昌碩75歲時所書,堪為其晚年力作。可以看出吳昌碩在臨習《石鼓文》過程中,不斷地在用筆、結(jié)體、章法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將自我體悟融入其中,個人意愿得到充分彰顯。

《石鼓文六屏》屏三
用筆上將石鼓原刻的刀刻氣表現(xiàn)成蒼邁有力、萬毫齊聚之風,線條圓實厚重而不滯濁,具有金石氣;結(jié)構(gòu)上由原來的平正之姿轉(zhuǎn)變?yōu)楦叩筒黄街畡?,字字飛動,呼之欲出;空間分割打破均衡,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用墨上較為厚重,其筆法的變化、粗細對比恰到好處。整體氣息沉雄古樸,大氣磅礴,堪稱人書俱老。

《石鼓文六屏》屏四

《石鼓文六屏》屏五

《石鼓文六屏》屏六

《瑞陽嘉果熟熏風》吳昌碩
設色紙本 立軸 1919年作
尺寸:145.5×40cm
題識:瑞陽嘉果熟熏風。此十年前偶仿范湖筆意尚得肥潤之態(tài),己未四月,吳昌碩記時年七十六。
鈐?。簠强≈?、吳昌石、古障
吳昌碩將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等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此幅《瑞陽嘉果熟》,如畫者自跋,“仿范湖筆意,尚得肥潤之態(tài)”,得周閑之雄渾秀腴,而仍不失吳昌碩個人的金石氣息。

《瑞陽嘉果熟熏風》局部
縱觀畫作,枇杷疏密有致,頗具韻味;枝葉交錯穿插,揖讓有度;葉片濃淡分明,亂而有序,在沒骨寫意的風格烘托下,給人以蒼茫、爛漫的美感。畫中枇杷設色鮮艷,以色當墨,枝葉點墨淋漓,逸筆縱橫,整個畫面于艷麗處見豪放,顯示了吳昌碩典型的藝術(shù)風格。

《瑞陽嘉果熟熏風》局部

《澗底秋泉》吳昌碩
水墨綾本 立軸 1915年作
尺寸:144×41.5cm
題識:人家何處掩柴扃,澗底秋泉響不停。掔下羲之留一鬼,畫成渾似古蘭亭。乙卯秋九月,七十二叟吳昌碩。
鈐印:吳俊之印、吳昌石、道在瓦甓
題盒:?安簽。鈐?。合病?/span>
展覽:
1.《中國現(xiàn)代書畫的先驅(qū)者-吳昌碩·王一亭·齊白石三大巨匠展》圖10,日本橋三越,1974年。
2.《中國海派繪畫系列-吳昌碩王一亭作品選》P23,上海自貿(mào)區(qū)國際藝術(shù)品交流中心。
縱觀吳昌碩傳世之作,其花卉二千,山水不過數(shù)十。即便如此,其山水作品,也有著重要價值,多饒別趣。此件《澗底秋泉》作于1915年,是時吳昌碩年屆71,繪畫造詣已達爐火純青,寫來神韻完足,逸筆草草,甚是難得。

《澗底秋泉》局部
圖中秋山高聳,山體巖壑跌宕,由近及遠,近景古木叢叢,發(fā)枝遒勁,點葉濃厚,淡墨鋪墊,營造出清遠高曠之意境。用筆飽含金石之氣,山、葉之勾勒、點劃,兼取篆、草之筆意,拙而秀,古而新,雄健奇逸,自出機杼。整體畫面呈“S”型構(gòu)圖,疏略得體,妙趣橫生。

《澗底秋泉》局部

《芰荷圖》吳昌碩
《篆書七言聯(lián)》張祖翼
水墨紙本/紙本,立軸/對聯(lián)
1915年作
芰荷圖 180×46.5cm
篆書七言聯(lián) 149×36.5cm×2
題識:
1.避炎曾坐芰荷香,竹縛湖樓水繞墻。荷葉今朝攤紙畫,縱難生藕定生涼。乙卯暮春之春,藹人仁兄屬,吳昌碩畫于春申浦。
2.史情更覺滄州遠,詩卷長留天池間。藹人仁兄大人雅屬,磊盦張祖翼。
鈐印:俊卿之印、倉碩、鶴壽、張祖翼印、逖先海外歸來之書、庚子
題簽:吳昌碩水墨荷花真跡精品。石園居士題簽。鈐印:張克和印
出版:
1.《吳昌碩作品集》P91,西泠印社出版社,1994年8月。
2.《吳昌碩畫集》,榮寶齋出版社,2003年8月。
3.《吳昌碩》P236,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年7月。
4.《任伯年與吳昌碩--繪畫藝術(shù)讀解與鑒賞》P92,陜西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0年7月。
5.《吳昌碩精品集》P139,河北美術(shù)出版社,2015年1月。

出版物封面圖


題簽與木盒
說明:上款人“藹人”為王承吉(1882-1944),字藹人,長興縣雉城鎮(zhèn)人。清宣統(tǒng)元年(1909),中選拔貢,在國子監(jiān)學習后,至戶部工作。民國16年,在北京博物館工作。王承吉自小受其父、書畫家王毓辰的影響,愛好書畫藝術(shù),尤其對書法用力甚勤,擅長行楷,頗負時譽。

上款人照片
(合照中中排左一為王承吉,左二為王夫人)
張祖翼,字逖先,號磊盦、坐觀老人,安徽桐城人。寓居海上。大學士張英九世孫。工書法、篆刻。偶亦寫蘭竹。曾赴歐美,拓得美國斐爾士所藏埃及古石殘片十余通而歸。

《芰荷圖》局部
該幅作品創(chuàng)作于1915年,彼時吳昌碩筆墨功夫深厚,爐火純青,所作花卉木石,筆力老辣,力透紙背,縱橫恣肆,氣勢雄強,布局章法亦頗見經(jīng)營,畫風上極富金石意味。

《芰荷圖》局部
《芰荷圖》以大團塊的荷葉水墨寫意,渲染出荷塘初夏清逸的意境。布局別致,由左下至右上呈傾斜之勢,疏密有致。整體墨色渾厚潤澤,深得稚拙之妙。荷葉、荷梗恣肆淋漓,奔放雄秀,濕筆有韻,枯筆有氣,淡而不薄,深而不板,剛?cè)嵯酀?,潤而不洇,筆筆有力,墨潤筆滋,主次分明,氣韻豪邁。

《蒼柯翠竹》吳昌碩
水墨紙本 立軸 1920年作
尺寸:33×136cm
題識:蒼柯翠竹影徘徊,白石亭亭綴綠苔。同是山中好儔侶,歲寒相保不須猜。庚申歲杪,吳昌碩。
鈐?。翰T、半日村
此作是吳昌碩八十歲所作,畫面構(gòu)圖別致,一株蒼勁的古柏拔地而起,略呈弓形蜿蜒垂地,老枝或依干歡暢,或含羞沉吟。蒼石從樹后斜勢而出,與蒼柏同勢。蒼石掩映下,竹枝隨風搖曳,揖讓有度,竹葉濃淡分明,亂而有序。

《蒼柯翠竹》局部
整幅畫面,開張挺拔,枝干盤虬,柏葉點點,獨特的濕筆干皴中彰顯氣足墨酣,縱橫郁勃中透出濃重的篆意,體現(xiàn)出畫家卓犖不凡的心胸。

篆書“強自取柱”吳昌碩
紙本 鏡片 1926年作
尺寸:37.5×140cm
釋文:強自取柱。
題識:丙寅歲寒,吳昌碩大聾琢于一角樓年八十三。
鈐印:倉碩、俊卿之印、禪甓軒
說明:此作品由作者家屬友情提供。
吳昌碩這幅四字橫幅篆書“強自取柱”作于1926年,吳昌碩時年八十三歲,乃其晚年得意之作。“強自取柱”四字語出《荀子·勸學》:“強自取柱,柔自取束”,意為物性過硬則反易折斷,過于柔弱又易被束縛,乃勸誡之辭。

篆書“強自取柱” 局部
本作中,吳昌碩利用漢字自身造型特點處理疏密關(guān)系,形成節(jié)奏。在點畫上,平者波之,直者曲之,中立者倚斜之,均勻者肥之瘦之,呆板者生動之。筆法沉厚渾樸,筆力雄健,線條松動,粗細富于變化,既具備石鼓文渾厚蒼茫的原意,又獨具吳昌碩本人風骨。

篆書“強自取柱” 局部

金文 吳昌碩
紙本對聯(lián) 立軸
尺寸:131×16cm×2
釋文:阜美以西奉同井,邊強之內(nèi)繇誓師。
題識:老缶集散鬲字。
鈐?。嚎∏浯罄?、蒼石、缶無咎
說明:此作品由作者家屬友情提供。
該幅對聯(lián)為吳昌碩集西周時期金文《散氏盤》而作,《散氏盤》用筆瀟散、奔放,有“草篆”之稱。吳昌碩借鑒繪畫筆法來寫《散氏盤》,行筆上不完全拘于藏頭護尾,多數(shù)直接落筆,以求自然天趣,做到了遒厚而不板滯,筆意酣暢淋漓。其用筆不拘繩墨,有天縱之力,結(jié)體字字飛動,注重寫“我”之意,已入從心所欲不逾矩之境。

吳昌碩
(1844~1927)
吳昌碩,原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碩,又字倉石,號缶廬、缶道人、苦鐵,又署破荷、大聾等,浙江安吉人。詩、書、畫、印皆精,為一代藝術(shù)大師,近代六十名家之一。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