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納畫廊欣然宣布出生于比利時、常駐墨西哥的藝術家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s)正在畫廊的巴黎空間舉辦作品個展?!兑^橋先到河邊》匯聚了藝術家自2006年以來創作的一系列作品,它們與2008年8月12日同時發生于摩洛哥丹吉爾(Tangier)和西班牙塔里法(Tarifa)之間多個直布羅陀海峽城市里行為相關。
此次將是這位享譽國際的藝術家在巴黎的首次個展,而他很快將代表比利時參加2022年威尼斯雙年展。

弗朗西斯·埃利斯攝影:Akam Shex Hadi
埃利斯以其內容深入而媒介廣泛的創作項目著名,他的作品包括紀錄片、繪畫、攝影、行為及影像等形式。在埃利斯的藝術實踐中,他始終將自己獨有的詩意和富有想象的感性指向人類學和地緣政治學的關注,而這些關注圍繞的是針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及參與。藝術家本人將之描述為“一種由片段、隱喻或寓言組成的話語論證”。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s)
《無題(“要過橋先到河邊”習作)》
2007-2008年
自2004年以來,藝術家就將關注轉向了邊境地區固有的社會政治沖突之上,他在諸如直布羅陀海峽、耶路撒冷、土耳其–亞美尼亞邊界、哈瓦那與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之間的開闊水域、巴拿馬運河區等處于縫隙之間的地區進行創作?!兑^橋先到河邊》是一個極佳的示例,反映了埃利斯認為詩意與政治之間密切關聯的創作理念。在這里,埃利斯再一次檢視了有關邊界的地理和哲學概念,以及更為寬泛的有關遷徙之自由的問題。埃利斯花費數年時間準備了項目行為的發生,并且用雙屏視頻進行了紀錄。當天,本地的孩子們排成一列,每人帶著一艘由鞋做成的小船聚集在塔里法的海灘,而另一群孩子也相應地帶著鞋船聚集在丹吉爾的海灘。藝術家試圖在大洲之間和文化之間架起橋梁。兩群孩子們歡笑著踏進海浪,試著向對方前進,而海浪卻無情地將他們拉回海岸,似乎在回答者埃利斯的提問:“兩隊人馬是否有可能在地平線的嵌合中相遇?”?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s)
《無題(“要過橋先到河邊”習作)》
2007-2008年
除了視頻紀錄,埃利斯還創作了一組重要的繪畫和雕塑。有些在現場制作,有些則誕生于藝術家工作室,它們讓藝術家得以用更孤立內省的方式去試驗類似的想法和主題。貫穿埃利斯之實踐的,是藝術家始終在繪畫中結合著抽象與現實的主題,以此指涉那些表征著復雜概念的內在困境。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s)
《無題(“要過橋先到河邊”習作)》
2007-2008年
此次展覽是這組重要作品在法國的首次亮相。此前,《要過橋先到河邊》曾在全球范圍內的各大機構場館內得到過不同形式的呈現,包括:2009年馬拉喀什雙年展藝術;第十一屆沙迦雙年展(2013);作為藝術家重要個展《一個協商的故事》的一部分,巡展于墨西哥塔馬約當代藝術博物館(2015)、位于布宜諾斯艾利斯的MALBA拉丁美洲藝術博物館-康斯坦丁尼基金會(2015-2016)、哈瓦那的古巴國家貝拉博物館之哈瓦那美術館(2016年)、位于多倫多的安大略美術館(2016-2017);米蘭三年展(2017);以及最近,在首爾善宰藝術中心呈現的藝術家個展(2018)以及香港的大館當代藝術館(2020-2021)。

《水限__陸界:邊境與游戲》展覽現場,大館當代藝術館,2020-2021年

《弗朗西斯·埃利斯:直布羅陀航海日記》個展現場
韓國善宰藝術中心,2018
展覽現場




《要過橋先到河邊》展覽現場,卓納巴黎,2021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