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重器劍指乾隆御窯「有鳳來儀轉心瓶」
日期:2021-06-08 16:59:44 來源:北京保利
拍賣
>王牌重器劍指乾隆御窯「有鳳來儀轉心瓶」
轉心瓶,是乾隆一朝極盡繁華之下的產物。工藝之繁復、所耗之工本,可謂冠絕當時,是盛清制瓷的巔峰,連乾隆也珍而重之。
如此重器,多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今季北京保利春拍,市場可見尺寸最大的轉心瓶隆重登場,蔚為大觀。此瓶匯聚軋道、雕瓷、鏤空、轉心等多種工藝于一身,配合多色洋彩,巧奪天工。



Lot 5153
清乾隆
御制洋彩胭脂紅地軋道雕瓷鏤空
「有鳳來儀 百鳥朝鳳」圖雙螭耳大轉心瓶
「乾隆年制」款
高度:63 cm
來源:
蘇格蘭貴族家族舊藏,得自1875年,并由后代遞藏
倫敦佳士得,1999年6月5日,編號99
展覽:
「中國 - 三個皇帝」,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倫敦,2006年,編號222
「首屆世界華人典藏大展」,首都博物館,北京,2010年
出版:
《中國 - 三個皇帝》,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倫敦,2006年,頁296,編號222
《首屆世界華人典藏大展》,首都博物館,北京,2010年,頁48-49
估價待詢
說到轉心瓶,就不得不提傳奇督陶官唐英。他監造雍干兩朝官窯,供職近三十年。督陶期間,唐英博古采今,創燒出大量新樣瓷器,轉心瓶就是其中最瑰麗華貴、新奇精巧的一例。乾隆一朝的瓷器,以奢華著稱。當時乃清朝國力最鼎盛之時,加上皇帝本人尤好新奇之物,所以在制瓷一事上,也是極盡所能,不惜工本。乾隆曾下旨,要求唐英燒造「新擬瓷樣」、「新樣瓷件」。面對皇帝的旨意,唐英挖空心思,終在乾隆八年,創燒出轉心瓶,內膽可隨頸瓶旋轉,猶如走馬燈,所以又喚作「旋轉瓶」。作為設計者與監督,唐英呈上轉心瓶時,心情忐忑:「其新擬各種系奴才愚昧之見,自行擬造,恐未合式,且工料不無過費,故未敢多造」。
轉心瓶解構分析圖|清乾隆 磁胎洋彩玲瓏旋轉瓶|臺北故宮藏
可幸,乾隆顯然對成品頗為欣喜,表示:「俱各留下」。不過,圣上也同時降旨:「不必照隨常瓷器一樣多燒,嗣后按節進十數件」。乾隆既然喜歡此款巧奪天工的瓷器,為何不著令多燒?也許是考慮到,燒造轉心瓶的成本過份高昂。即使闊綽如乾隆,也舍不得大量燒制,僅說以后年節時再做幾對就好了。要制造一件如此奇巧的瓷器,所耗人力物力極多。轉心瓶各部分皆分別燒造,再套疊而成,每一部件尺寸需經過精心計算,反覆燒制,故對胎料把握、成形工藝等皆有極高要求。燒造時的溫度火候控制極為重要,一旦出現少許變形,便會前功盡棄,成品率極低。據活計檔載,乾隆十八年五月十二日曾命景德鎮「燒造斗龍舟打筋斗人轉旋瓶一件」,而唐英燒成送到時,已是翌年的十一月初四,可知做一件轉心瓶需費時十八個月,頗費工時。乾隆二十二年,曾有官員在運送途中,不小心將「洋磁轉旋瓶三件」瓶身磕壞兩處,被重責四十板,罰錢糧一年。由此可知乾隆對轉心瓶之重視。自設計、成造,至運輸,歷時一年半載,方有今日我們所見之絕世佳作,存世的每一件轉心瓶皆可謂無價之寶。
手轉心動 祥云山林中見百鳥朝鳳
本次北京保利春拍亮相的「有鳳來儀百鳥朝鳳」圖轉心瓶,集合洋黃、果綠、礬紅、金彩、松石綠釉、胭脂紅料彩、藍料彩于一身,集軋道、雕瓷、鏤空、轉心等多種工藝,畫面繁復而不雜亂,處處透露皇室威儀,巧奪天工,美艷華貴。本器尺寸碩大,高達63cm,為可流通于市場中最大者,亦為已知存世同類器中第二大者,僅次于北京故宮藏天藍釉開光大套瓶(高73cm)。









此轉心瓶由上下內外四部分組成,分別為頸瓶、腹瓶、底瓶、內膽瓶;兩側貼塑魑龍耳,腹瓶外壁精雕祥云山林之景,山石嶙峋,花木蔥蘢,還有五彩鳳凰飛于云端,寓意「有鳳來儀」;隨著瓶身轉動,透過鏤空處觀瞧,可見各式瑞鳥紛繁,似迎向鳳凰而來,若朝覲隊列,有「百鳥朝鳳」之意。



康雍乾三代的彩瓷中,特別名貴的品種如琺瑯彩,瓷上紋飾都會先由宮廷畫師草繪樣稿。此件轉心瓶上的「百鳥朝鳳」,同樣有跡可尋,可在宮廷畫師所繪的《鳥譜》中找到原形,以下輯錄幾例:




此瓶頸部飾蝙蝠、懸罄,有福慶連綿之美意;蕉葉紋內飾龜背紋錦地。《易經》頤卦卦辭中,有「舍爾靈龜,觀我朵頤」一句,引申長壽之意。紫禁城寧壽宮「頤和軒」隔扇及匾聯上,就有用螺鈿以龜背造型拼成「養」字,與此瓶裝飾呼應,有祈愿長壽之意。
轉心瓶之鏤空外壁設計多見幾類:或腹身呈交泰之狀,如臺北故宮藏洋彩黃錦地乾坤交泰轉旋瓶(下圖左);或器腹設鏤空開光,開光處似園林花窗,別有洞天,如北京故宮藏黃地鏤空干支字象耳轉心瓶(下圖中);又或腹身整體鏤空,透雕夔龍穿花、花蝶、云蝠等紋樣,如臺北故宮藏磁胎洋彩玲瓏轉旋瓶(下圖右)。
臺北故宮藏洋彩黃錦地乾坤交泰轉旋瓶(左);北京故宮藏黃地鏤空干支字象耳轉心瓶(中);臺北故宮藏磁胎洋彩玲瓏轉旋瓶(右)

此件結合開光與周身透雕二者之妙,然另辟蹊徑,外壁隨所繪自然之景雕琢。鏤空非對稱、不規則,在祥云之間、林木之隙、山石小橋流水之處鏤空,觀者可從中窺見內膽「百鳥朝鳳」之景。鏤空處全憑畫意,毫無刻意雕琢設計之感,以人工之巧還復自然之妙,畫意濃郁,反映出工匠極高的技術水平與巧思。
西洋之花、鐘表之巧
乾隆自幼接受滿漢蒙藏文化熏陶,又對歐洲傳教士帶來的西方藝術抱有濃厚興趣。此轉心瓶的設計可見中西兼容的美學特色。全器施以洋彩,即采用西洋繪畫技法與裝飾。此瓶頸、肩及近足處皆飾胭脂紅地或黃地勾蓮紋,軋道為地,花卉枝葉皆以白料渲染,表現光影明暗的視覺效果,深得西洋巴洛克之風。而瓶腹所繪的樹木枝干、奇石、鳳翎,描繪精細,亦以白料渲染,層次豐富、自然立體。

除了洋彩技法,轉旋瓶之設計也與乾隆時期流行的鐘表,似有異曲同工之妙。西洋鐘自明代由傳教士帶入中國,漸為宮廷所喜愛。乾隆是「鐘表迷」,清宮藏有大量西洋鐘表,有的配有復雜變動裝置,開動后,有人物跑動、水法運轉等效果。
轉心瓶中,亦有設「自動」轉旋功能的,如北京故宮藏天藍釉開光鏤空轉心瓶,瓶內設銅葉九片,外瓶注滿水時,便可驅動裝置,帶動木軸、齒輪,內瓶隨之轉動。此「有鳳來儀」轉心瓶,雖非以水驅動,然而瓶頸與內瓶以榫卯扣合,亦似鐘表齒輪咬合,轉旋間妙不可言,同時融匯中國傳統走馬燈意象,并汲取西方精工技術。
元旦貢品 價等三十六貢瓷
翻查清宮檔案,此瓶或為元旦貢物。清宮檔載,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九江關監督海福曾以個人名義進貢「丹鳳來儀轉瓶成件」。海福于乾隆二十八至三十年間,任九江關監督,兼任督陶官,亦即此前唐英之職。此瓶作為新年賀禮,必是精心之選。古人常以百鳥朝鳳比喻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后來,海福因自發捐貢瓷器的開銷惹來挪用公款之嫌,被立案調查。調查后發現,這筆開銷確是海福自掏腰包。查核者把當時海福監造器物之名稱、款項,詳列成清單,讓我們得以一窺當時瓷器之造價。
自乾隆二十八年至三十年,海福共燒造捐貢瓷器961件,大多成本不足5兩;造型復雜者,如洋彩吉祥佛塔,每件25兩,已屬高價。至于轉心瓶呢?造價雄據榜首,前述的「丹鳳來儀轉瓶成件」,成本達60兩之多。更甚的是,此瓶并非一蹴而就。清單中就有「捐貢燒造破損」一類,列有「丹鳳來儀轉瓶二件(每件60兩,共銀120兩)」。燒制三件,僅一完好,如此一來,海福共花了180兩,才得一成品,可知此轉心瓶之難得。據學者考據,乾隆年間正一品官一年的俸銀,正是180兩。
沖擊「全球最貴轉心瓶」寶座
鏤空轉心瓶在當朝已是稀世珍品,流傳至今的寥寥可數,多為博物館所藏,在拍賣場中難得一見。北京瀚海于1997年曾有一件上拍,編號1224,頸部巧設童子,較為少見,后于2008年5月11日再次上拍,編號2183,以RMB
2,133.6萬成交。香港佳士得于2007年售出一對乾隆粉彩松綠地鏤空山水四方螭耳香熏(編號1370),應為轉心瓶之外套瓶,憾內膽遺失,成交價HK$3,392萬。
頸部巧設童子的轉心瓶,2008年以RMB 2,133.6萬成交

乾隆粉彩松綠地鏤空山水四方螭耳香熏,應為轉心瓶之外套瓶,成交價HK$3,392萬

乾隆御制洋彩「時時報喜」雙龍耳轉心瓶,以RMB 9,200萬成交
2019年,乾隆御制洋彩「時時報喜」雙龍耳轉心瓶,在北京保利以RMB 9,200萬成交,成為全球最貴轉心瓶。有關此「有鳳來儀」轉心瓶的流傳,此瓶早于1875年,即光緒年間,便由一蘇格蘭貴族家族雅蓄,并由后代遞藏。至1999年,現身倫敦拍賣場。時隔22年,今天再度浮出水面。與此瓶最相似者,可參考北京故宮藏乾隆描金云蝠轉心瓶,唯瓶腹并非隨景鏤空。

北京保利拍賣202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拍賣地點:北京國貿大酒店A廳(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1號)
專場:禹貢Ⅱ - 乾隆御制洋彩雕瓷有鳳來儀大轉心瓶
拍賣日期:2021/6/7|6:30pm順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