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保利拍賣2021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泉韻古今——錢幣專場
【拍賣時間】
6月8日(星期二)09:30
【拍賣地點】
北京國貿大酒店 C 廳
【錢幣調閱】
北京國貿大酒店三層西側走廊


Lot 13049
1951年第一版人民幣伍佰圓瞻德城,背維文,新疆地區行用,一版幣六珍之一,存世極其稀少,為一版幣龍頭之一,此枚幣顏色鮮艷,原汁原味,七品
估價:RMB 100,000-200,000

Lot 13133
先秦?“齊返邦長法化”背“上”一枚,高:186.1mm,重:44.1g,上美品
估價:RMB 880,000-1,000,000
此品刀幣正面鑄“齊返邦長法化”六字幣文,俗稱“六字刀”,為東周時期齊國鑄幣。六字刀鑄行時間、幣文考釋至今尚未形成定論。幣文中第二字的釋讀極為關鍵,學界有“通”、“徙”、“建”、“造”等近10種釋文,大多傾向于“造”,與第三字合讀為“造邦”,取“建國”之意,遂斷其可能為齊桓公稱霸天下(前685—643年)或田齊開國(前378年)時所鑄貨幣;今有學者釋為“返邦”,義即“復國”,當為齊襄王退燕復國后所鑄的貨幣。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大將樂毅占領齊都臨淄,齊國幾乎到了亡國的邊緣,后齊襄王在莒五年,養精蓄銳,生聚教訓,依靠田單的軍隊掃蕩燕軍余孽,由莒重返都城臨淄(前279年),得以復國,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遂鑄“齊返邦長法化”刀幣以為紀念,故多數學者認為此幣是中國最早的紀念幣。第四字釋“長”,其字體結構僅見于戰國時期,是典型的戰國文字結構,具有斷代的尺規性作用。幣文中“法化”是“法貨”的初文,意為齊國國家法定的貨幣,行通天下,不準私人竊鑄。此幣通長186.1毫米,重44.1克,尖首,直背,凹刃,長柄正反兩面各有凹弦紋兩道,環首。“齊返邦長法化”六字穩居刀身正中,字體大小適度,疏密適宜,文字線條與刀幣造型渾然呼應,剛柔相濟,極為和諧;背文三橫線緊密而偏上,中部“十”字較小,橫作粗點,下部“上”字扁平,下橫連達兩緣,結體穩固而莊重。此品六字刀幣文直曲有度,結體優美,章法布局堪稱六字刀幣中的極美品。六字齊刀歷來出土及傳世極少,各類文獻所載個人或文博單位收藏者也是寥寥。前山東省博物館研究員朱活先生曾在他的《古錢新典》中提到山東各地歷來出土的齊刀共32批次計4950枚,六字刀的僅見9次計16枚,只占全部出土齊刀數量的0.3%,且絕大部分被博物館珍藏,可自由流通者更是稀見,其珍罕程度可見一斑。故而,六字齊刀在泉壇已久負盛譽,位列古泉五十名珍。此品六字齊刀,文字清晰雋秀,遒勁有力;制作尤精,精美絕倫;綠銹自然,包漿醇厚老道,狀態極佳,是珍罕的極美品,是泉界藏友難得一見和值得擁有的珍罕大名之品。

Lot 13232
清“咸豐元寶寶源當百”雕花佛教八寶一枚,直徑:49.4mm,厚:3.9mm,形制規整,地章陽雕八寶圖案,外廓回紋環繞,雕工精湛,寓意吉祥,品相極佳,公博評級美92
估價:RMB 260,000-350,000

Lot 13249
唐?銀“長安常歡”宮錢一枚,直徑:25.5mm、重:5.5g,極美品
時代:日本奈良時期
估價:RMB 300,000-500,000
此品“長安常歡”銀錢,包漿均勻自然,屬于典型的傳世包漿,推測為早年面世之后,被珍愛者收藏至今(Lot13249);另外,此枚“長安常歡”銀錢是除洛陽出土一枚之外,世界范圍內所僅見的第二品。其珍罕程度,歷史價值、收藏價值自不待言,必將在泉界和收藏界引起極大的轟動。2015年,河南洛陽附近發現“和同開珎”縮字版銀錢和“長安常歡”銀錢各一枚,此二種銀錢在日本極其罕見,尤其是后者,可謂首次面世。“和同開珎”縮字版銀錢,與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有一枚版別近似。“長安常歡”銀錢目前只見此版面世,錢文環讀。
依據日本史籍記載,“長安常歡”銀錢應該是日本奈良時期鑄行的一種銀錢,也是迄今所見日本最早鑄造并參與流通行用的銀錢。我們可以大致梳理復原日本奈良時期的鑄幣歷史。據《日本書紀》,顯宗天皇二年(486年)稻解銀錢一文的記載,到和銅元年(708年)二月元明天皇始置“催鑄錢司”、發行推廠和同開你銀錢之前的二百多年間,史書中有過鑄錢記錄的天皇有四位。與“長安常歡”銀錢有關聯的有以下兩位天皇:
天武天皇時期,開始鑄造富本錢,其從形制上看,不論重量還是直徑等均與中國唐代的開元通寶相一致,是以中國貨幣為模板的日本貨幣;錢文采用吉語,上下對讀,兩側飾以星紋,又與中國傳統貨幣有明顯區別。日本泉界認為,至少在天武天皇十二年,就已經出現銀、銅兩種錢幣。
《續日本紀》記載“文武三年(699年)十二月庚子,始置鑄錢司,以直大肆中臣朝臣意美麻呂為長官。” 同年五月開始行用“和同開珎”銀錢。和銅二年正月,元明天皇下詔追究盜鑄和同銀錢者的責任;同年九月,詔告天下廢除銀錢,改用銅錢。和銅三年九月再次禁止銀錢。“和同開珎”銀錢從行用到被禁僅一年多,存世稀少且版別較多。在和銅二年、和銅三年的詔書中顯示,流通使用和同銀錢之前,還有使用過其他銀錢的記錄:和銅二年正月,元明天皇詔曰:“向者頒銀錢,以代前銀,又銅錢并行,比奸盜逐利,私作泛濫,紛亂公錢。自今以后,私鑄銀錢者,其身沒官。”和銅二年八月,又詔告天下“廢除銀錢,改用銅錢”。和銅三年九月重申“禁天下銀錢。禁斷和同銀錢”。“和同開珎”銀錢之前的日本銀錢到底是什么樣子,中日兩國的泉家一直在探究,洛陽“長安常歡”銀錢的發現填補了日本早期貨幣的重要一環。或說“長安常歡”銀錢或為和銅元年初為遷都平城京一事所特鑄,早于鑄錢司開鑄“和同開珎”銀錢。根據《續日本紀》記載,這種銀錢與和同銀錢一起參與了流通使用。又說其為受中國“開元通寶”銀錢影響,文武天皇鑄“長安常歡”銀錢,作為對親貴的賞賜和進獻大唐天子的貢品。元明天皇改元和銅后,仿照唐開元錢的形式鑄造了“和同開你”銀錢,故在制作工藝上繼承的是“長安常歡”銀錢。另外,經過科學檢測,“長安常歡”銀錢和同出的“和同開珎”銀錢的金屬成分一致。文字風格居于富本銅錢和古和同開珎之間,鑄造工藝也與二者類似,錢背輪廓與和同開珎極其相似,故而也可左證“長安常歡”銀錢與“和同開珎”銀錢有傳承關系,為日本早期鑄幣無疑。“長安常歡”銀錢的鑄行時間短,鑄量又少,經過歷代禁毀改鑄之后更是難得一見。由于史料未載,加之“長安常歡”銀錢文字排列奇特,致使該銀錢的斷代猶為困難。在歷史的長河中即便偶有出現,或因文字淺白不為人所重視,或因材質貴重而被熔鑄它用,以致千年來默默無聞。洛陽“和同開珎”、“長安常歡”銀錢的同時發現,給研究者帶來極大的震撼。此枚“長安常歡”銀錢當是萬幸留存,其錢文結體奇特,富于變化,隸中帶楷,古樸圓渾;又此錢制作精良,是可自由流通的日本鑄幣中絕無僅有的絕美孤品。其現身可謂是近年來古泉收藏的一件盛事,又一次填補了日本早期錢幣的空白,為奈良時期錢幣品種再增新的實物資料。

Lot 13448
1912年黎元洪像開國紀念中圓臆造銀幣一枚,鑄造精美,細節豐富,極少見品種,紫紅色古樸包漿,PCGS MS62,為該評級公司第一名
估價:RMB 350,000-500,000

Lot 13469
1916年袁世凱像中華帝國洪憲紀元飛龍紀念銀幣一枚,打模精美,細節豐富,淡彩包漿。PCGS MS63+
估價:RMB 100,000-200,000

Lot 13516
1930年民國十九年四川黨徽梅花圖貳分銅輔幣試鑄樣幣一枚,未正式發行,存世稀少,為四川銅幣珍品,GBCA AU55
估價:RMB 100,000-200,000

Lot 13338
南宋“霸西面南 陳康鋪 京銷細滲 鈔鋪黎金 廣東鈔庫 梁嚴強 陳彥昭”十二兩半銀鋌,重:439g,華夏評級 極美品XF
估價:RMB 50,000-80,000

Lot 13362
民國?江西“榮 華 富 貴 喜 恒孚”拾兩方寶銀錠,重:365.2g,公博評級 MS62
估價:RMB 450,000-600,000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