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呼喚大寫意作品出現的時候,我們迎來了王金嶺先生的大寫意展覽。”何家英感慨道:“王金嶺先生深得石魯精神的影響,并在其基礎上將自己的個性得以抒發,形成了一種新的境界。他的水墨畫走的是中國道路,是中國的當代藝術。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已經走在這條路上,今天看來,仍與我們今人的當代訴求和審美意識相通,所以極富有當代性、抽象性。他不愧為石魯和長安畫派的繼承人,是長安畫派的代表性人物。”

中國文聯副主席潘魯生和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曉陽發來賀信,表示金嶺先生秉承長安畫派‘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理念,將東方意蘊、文人風骨、真情實感完美融匯于作品之中,筆墨間流淌著對自由之境的追尋,對中華文化的熱忱。同時,王金嶺先生的藝術創作充滿著自己的思考,在表現手法上從形式語言、筆墨技法和構成理念上都有自己的創新。

吳豐寬在致辭中說:“王金嶺先生是當代陜西長安畫壇的杰出代表,繼承發揚了長安畫派的精神、風骨、意象,開拓了國畫新境界,為長安畫派的傳承與創新和陜西美術事業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而先生本人卻生性淡泊,隱居于山水之間,在筆墨中散步,于在云水間修養,人格之美盡顯。”

西安美術學院院長朱盡暉致辭
朱盡暉表示:“王金嶺先生不但具有全面的理論體系,還具備精純的筆墨表現能力。他的作品呈現出氣象萬千的意蘊與張力十足的氣息能令人感受到中國繪畫的潤澤與通透、神秘與空靈,線條的運用注重體現張力,留白與布黑富有中國的哲學思辨,充滿著文人風骨。”

“王金嶺先生是陜西畫壇的驕傲,也是河南籍藝術家的驕傲。他一直心系家鄉河南新鄉,曾在故居南濠圃中指導了許多中青年藝術家,為陜、豫兩地的藝術交流與學術研究做出諸多貢獻。今天我們漫步在南濠圃,那些建筑如同先生的立體畫卷,我們依然能從中領會先生的美學思想與藝術造詣。”李瑞霞在開幕式上深情說道。

王珠珠對到場嘉賓表示了真摯的感謝。她說:“此次展覽是家父作品全國巡展的第二站,較為全面地展示了他的藝術生涯。家父在上世紀60年代時,傳承長安畫派精神,用當代的筆墨,他心中的筆墨,表現現實生活。到了上世紀80年代,他在中國繪畫傳統的母題中,突破束縛,尋找自己的風格和構架。晚年生活中,他不斷探索中國寫意畫新的表達,創作大寫意的意境。希望大家在觀展過程中,能夠領略家父的藝術特色與發展歷程。”

嘉賓合影

研討會現場
開幕式結束后,還舉行了王金嶺作品學術研討會,研討會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志主編尚輝主持,彭德、劉曦林、王鏞、鄭工、徐虹、陳池瑜、丁寧、王平、張鵬、于洋、邵曉峰等理論家對王金嶺藝術特色和價值充分肯定的基礎上,對其中國水墨大寫意的創作和探索,在中國當代水墨中的定位和影響以及獨特的文人風骨、獨特感受進行了充分探討。
展覽在中國美術館5號廳展出,將持續至6月7日。





展現現場
作品欣賞

王金嶺 冬晨 中國畫 40cm×35cm 1979年

王金嶺 麥場 中國畫 50cm×35cm 1985年

王金嶺 老碗 中國畫 40cm×36cm 1980年
王金嶺 洪波余生 中國畫 35cm×46cm 1983年

王金嶺 月下高秋 中國畫 185cm×99cm 1985年
王金嶺 百蟻圖 中國畫 45cm×60cm 1986年

王金嶺 芙蓉 中國畫 138cm×69cm 1995年

王金嶺 殘雪 中國畫 30cm×40cm 1993年

王金嶺 煙雨對棋圖 中國畫 56cm×50cm 2005年

王金嶺 玉簪花 中國畫 56cm×46cm 1979年

王金嶺 山家春暖 中國畫 69cm×78cm 2012年

王金嶺 喜上眉梢 中國畫 34cm×34cm 年代不詳

王金嶺 藤花 中國畫 185cm×99cm 2008年

王金嶺 山雨欲來 中國畫 138cm×69cm 2017年

王金嶺 華山下棋亭 中國畫 138cm×69cm 2017年

王金嶺 瑞雪 中國畫 50cm×55cm 1984年

王金嶺 竹 中國畫 69cm×69cm 2016年

王金嶺 煙雨終南 中國畫 138cm×69cm 2017年

王金嶺 雁南飛 中國畫 138cm×69cm 2017年

王金嶺 華山云霧 中國畫 138cm×69cm 2017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