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日舉辦的“2021藝術上海新聞發布會暨藝術·藝數——藝術上海推介展”獲悉,由于傳統藝博會即將全面升級進入2.0時代,藝術上海將線下展會和線上平臺緊密結合,與國內區塊鏈版權服務商優版權共同協作,利用區塊鏈技術為藝術市場提供保護,為藝術家作品維權提供路徑,帶動行業探索數字科技領域,以此來應對當下市場的快速變化。
近年來,藝術與科技的融合越來越普遍,線上博物館、藝術數字化、3D虛擬展等逐漸興起,藝術網絡化的趨勢愈加明顯。針對這一變化,“一帶一路”藝術上海國際博覽會總策展人顧之驊表示,本次活動聚焦藝術進入數字時代,傳統呈現方式與新技術創新演示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探索藝術與區塊鏈技術融合發展之路。

藝術上海推介展現場
在新聞發布會上,顧之驊表示,互聯網時代藝術與科技的融合日益緊密,已催生出許多新的表現形式。近來,數字加密技術引發了業內廣泛關注,將在藝術領域改變藝術呈現的形式和成交的模式,這對藝術行業的藝術家、藝術收藏者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但事實上,傳統的藝術與加密的藝術不存在任何沖突和矛盾,只不過藝術存在的媒介,由實體轉向了數字化的增值流轉,由以往的直接購買藝術品收藏,開始轉向技術賦予數字藝術品持有者所有權,所表現的內容與藝術的美學與以往并無不同。” 顧之驊說道。在他看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線上的博覽會成為未來藝術市場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盡管如此,藝術品有其特殊性,無法完全擺脫線下的這種交易的模式。線下的博覽會依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未來藝博會將進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數字運用技術與實體展覽相互依存的形式。”

論壇現場活動圖
“藝術上海”運營總監顧辰以三個數據分析了去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36%,去年中國的公開拍賣市場超越美國,占銷售額的36%,成為全球最大藝術品拍賣市場;97%,千禧一代藏家(80后到00后)中,有97%的人去年上半年購買了藝術品;25%,由于疫情影響,去年藝術品線上交易額占比由2019年的9%,上升為25%。”他指出,這組數據證明了中國藝術品市場保持旺盛發展,年輕一代藏家成長迅速,而線上銷售方式正日益受到青睞。針對這樣的趨勢,今年的“藝術上海”將擴大不同客流的導入,在經典、當代、潮流三大板塊之外,開辟設計生活板塊。
此外,活動現場,“藝術上海”主辦方展示了多件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制作而成的數字藝術作品和當代優秀藝術家創作的實體畫作,通過不同的呈現方式讓觀眾深刻感受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其承載媒介與價值實現在過去與未來發生的巨大變化。

“藝術上海推介展”部分作品
天河文鏈CEO姜載樂解釋道,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藝術品交易帶來了新的市場,更為現有版權保護模式注入了新的能量。姜載樂介紹了區塊鏈技術與藝術品結合的原理,以及區塊鏈技術如何幫助藝術家和設計師實現作品的數字化確權,為藝術價值流轉過程的可信、安全和高效提供技術支撐,如何為數字藝術資產持有者帶來價值增值。
姜載樂表示,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為數字藝術作品頒發唯一的身份證。“之前的數字藝術有一個困局,一方面因為作品是數字化的,復制的成本非常低,所以很容易在互聯網上進行快速傳播和復制,可以快速地被人接受和認可;但是另外一方面,它有一個特點就是無法被真正地擁有,沒辦法被收藏,因為它是屬于整個互聯網的。”而區塊鏈帶來的數字版權提供了這樣的可能,使作品的使用權和擁有權進行分離,從而為創作者提供很大的保護。

藝術上海微信小程序ArtPlusSH全程為此次活動進行直播
通過區塊鏈技術的運用,能夠為數字藝術品的場景帶來新的智能合約和權利標準。姜載樂表示,這些數字藝術品不但出現在線上藝術世界,同時還會再回到現實世界,通過衍生品的生成,使其應用于新的場景。“最終,我們希望能夠構建一個版權聯盟或者數字藝術品的聯盟。聯盟的成員都認可這個數字藝術品的價值,然后共同保證藝術品的流通和傳播,以及二期運營和開發。”姜載樂認為,藝術和技術一樣,是“能夠把世界變平的一個東西”,藝術承載了大家的共同想象,而科技可以把大家連接在一起,未來,通過藝術與技術的結合與碰撞,能夠使現實世界更加美好。經過兩年的運行和大數據調研,目前藝術上海線上平臺運營模式逐漸成熟,其功能已經開始突破原有的募集藏家、往線下導流的單純作用,可直接實現在線交易,未來還將聯合天河文鏈接入區塊鏈加密技術。
據悉,2021“一帶一路”藝術上海國際博覽會將于今年10月舉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