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伯仁?《深山古寺》
日期:2021-05-24 17:20:58 來源:永樂拍賣
拍賣
>文伯仁?《深山古寺》
估價:RMB 3,000,000 - 4,000,0001. 乾隆皇帝(r.1736-1795):乾隆御覽之寶、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石渠寶笈(1 印參見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247 頁,2 印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印譜?乾隆卷二》94 頁,3、4、5 印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印譜?乾隆卷一》28 頁)7. 張翼(1845-1912):潞河張翼燕謀父所藏《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璽印譜》;上海博物館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下)1. 西泠印社 . 古雅風韻?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典藏大展作品集 [M]. 西冷印社出版社 : 杭州 ,2010.2. 王中旭 . 中國山水畫通鑒——城市山林 [M]. 上海書畫出版社 : 上海 ,2006:48.古雅風韻?中國古代書畫藝術典藏大展,2010 年 10 月,浙江省博物館。2. 舊藏者翁嵩年(1647-1728),字康飴,號蘿軒,浙江杭州人。康熙二十七年進士。仕為廣東提學。善畫山水,富收藏。著《天香書屋稿》、《白云山房集》、《友石居集》。3. 舊藏者張翼(1846-1913)字燕謀,順天府通州人。原為恭親王弈訢侍從。歷任工部右侍郎、開平礦務局督辦、總辦路礦大臣,把握著清政府京津地區的煤礦供應。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民國后張燕謀隱居天津,于嚴復有知遇之恩。收藏頗豐。天津市博物館藏范寬《雪景寒林圖》即為其舊藏。4. 舊藏者張效彬(1882-1968),名瑋,字效彬,號敔園。河南固始人。曾留學英國劍橋大學,回國后任教于京師法政新學堂。北洋政府時期,曾出使俄羅斯,先后任赤塔領事、伊爾庫茲克總領事、彼得堡總領事,十月革命后回國。富收藏,曾建私人博物館。書法宗北碑,楷書尤精。乃父張鏡菡即為收藏名士。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號五峰、攝山長、葆生、攝山老農、五峰山人、五峰樵客,長洲(今蘇州)人。文征明侄兒。工畫,山水效王蒙,學三趙,筆力清勁,巌巒茂密。亦善畫人物,能詩。明代吳門地區的書畫極為興盛,尤其文氏一門,能人輩出,各領風騷。文征明以其廣博的文化修養,以及在書法繪畫方面的成就而成為吳門領袖,加之眾多文氏后裔與門生,匯成吳門書畫的興盛,使文家筆法風靡江南。在他的影響下,文氏家族涌現出來眾多的后起之秀,皆善書畫,稱雄一時。書法文彭得自家法,且開創了著名的吳門印派,文震孟有“書跡遍天下,一時碑版署額與其曾祖征明相埒”的美譽;在繪畫中,文伯仁以其高超的山水畫藝而聲名卓著,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譽。文伯仁善于向古人學習,畫法精湛,時人評曰:“筆力清勁,巖巒郁茂,擅名不在征明之下”,可謂中肯。他的山水畫面貌分為兩種,一種是細筆山水,畫法自文征明而來,多有個人情趣的流露;一種仿元代王蒙畫法,層巖溝壑,畫面郁郁蒼蒼,得黃鶴山樵之真髓,此幅即屬后者。此軸作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文伯仁時年五十三歲,正值其創作的高峰,為得意之筆。此幅畫即為王蒙典型的構圖方式,用筆嚴謹,山峰重疊,蜿蜒曲折,郁郁蔥蔥。近處為矮坡,松樹聳立于其上,有兩位高士坐于滑竿上意欲登山,后有隨行的童子。中段的山石和遒勁的枝干密密麻麻,蜿蜒直上即為最高峰,遠處是縹緲云山。高峰之下總是少不了寺觀居于其中,呈現出一種特別雅致的詩意。畫的整體氣息近似元人,布局繁復,皴法多變,待到得意之作,觀之奇崛,別有幽致。文伯仁的山水多用披麻皴,山石樹木用墨細潤,學古功夫深厚,畫法精湛,設色淡雅,頗為高明。其匯集了王蒙與文征明二者之長,形神具似,且能自出機杼,別有新意,繁密卻又疏朗,為吳門畫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此作曾入藏清宮,后經張翼、張效彬遞藏,是一件流傳有序的名作。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