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冰山館藏玉中有一件海八怪(圖一),紋飾奇特,造型稀少,為唐演變至宋時期之酒器。

圖一 玉冰山館藏玉 lot249
海八怪橢圓洗(玉東西)
中國人好禮,尤重酒宴。自古酒宴即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盡禮(禮飲),另一個階段為盡飲(樂飲)。這其中發展出很多的酒器與文化,<詩,周南,卷耳>鄭箋:”觥,罰爵也。….旅酬必有醉而失禮者,罰之亦所以為樂。”。“旅酬”, 酬亦作酬, 主人進賓客之酒, 謂之獻; 賓客還敬主人之酒, 謂之酢; 主人先自飲, 然后勸賓客飲之酒, 為之酬。<禮儀-鄉飲酒禮>鄭注: “酬, 勸酒也。” ,”旅, 序也,于是介酬眾賓, 眾賓又以次相酬”旅酬即為賓客間之勸酒,此處的介為依序身份轉換從受酬者轉換身份為酬者,一個接一個。旅酬影響至后世,一為舉杯飲酒需盡,即現在所謂干杯, 一為依次盡杯,即為唐人所謂”巡飲或依巡”,而失禮者的酒器或酒席中各種酒令或游戲”罰之亦所以為樂”在唐代還是以觥器為主體。唐代的觥的樣式有角的型但是不像兩漢前的觥杯而有多方借鏡,像著名的瑪瑙羊首杯或是創新別致的酒船。
酒船名稱出現于南北朝,其近緣似耳杯(圖二), 或曰羽觴, 在曲水流觴中,耳杯已經有了酒船的意象,而”觥船”指的是罰杯,在唐代已經有圖一的影子。劉禹錫有詩”罰籌長豎纛,觥盞樣如舠”,此處舠是船的意思,觥盞已經從角杯的型態轉成耳杯或盞的樣式(圖三)。唐代發展至遼和五代,酒船有魚身船型的造型(圖四左),大部分為瓷器,拍賣市場上曾出現一玉器作品(圖四右),該造型是由唐代觥型孔雀杯延續而來(圖五)。因此”觥盞”為唐代酒器中由先秦之兕觥演變而來, 型制并不固定, 酒船、長杯,多曲長杯(圖六)皆為常用的型制。到了宋元時期衍伸出酒器另外一個名稱”勸杯”或”勸盞”,型制一樣多樣化,如金葵花盞(圖七),此外勸杯還有另外一個型制即”玉東西”。

圖二 耳杯(羽觴杯) 圖引自[1]

圖三 荷葉式金花銀酒船(杯盞) 圖引自[2]

圖四 魔羯魚酒船 圖引自[2]于網路

圖五 孔雀觥杯 圖引自[2]

圖六 唐代多曲長杯 圖引自[3]

圖七 宋代金葵花盞 圖引自[2]
玉東西在宋代為古酒器之耳杯或長杯(圖六),呂大臨<考古圖>卷八”…以玉杯為太上皇壽, 以橫長故, 后人謂之玉東西” , “又與橢通。《淮南子·齊俗訓》窺面于盤水則員,于杯則隨,面形不異,其故有所員,有所隨者,所自窺之異也。《呂大臨曰》隨,當讀橢,圓而長也。《正字通》俗作隨。”由此可知橢圓杯即為當時之玉東西作為勸杯用。在兩宋詩詞中玉東西被大量作為勸杯的別名使用。
如周紫芝<南柯子(方錢唐出侍兒,范謝州要予作此詞)>”蟬薄輕梳鬢,螺香淺畫眉。西湖人道似西施。人似西施濃淡、更相宜。 畫燭催歌板,飛花上舞衣。殷勤猶勸玉東西。不道使君腸斷、已多時。”
又楊澤民<望江南> “尋勝去,驅馬上南堤。信腳不知人遠近,醉眠猶勸玉東西。歸帽任沖泥。 春雨過,農事在瓜蹊。野卉無名隨路滿,山禽著意傍人啼。鼓角已悲凄。”
又如范大成<代兒童作立春貼們詩三首之二>”…家人行樂處, 雙勸玉東西”;蘇頌<即席獻文潞公>”舞奏未終花十八, 酒行先困玉東西”等等……
由此可見此處玉東西即為橢圓之勸杯,兩宋至今,實物已經相當稀少,故宮藏有”鹿紋水洗”之橢圓杯或橢圓洗(圖八),猶上述可知其正名應該為玉東西,延續唐代觥盞或酒船而來,大家對此器印象為橢圓杯,實則兩宋之”玉東西”。本次玉冰山館藏玉之橢圓洗即為兩宋時期詩詞吟頌之玉東西,為當時勸杯之器。

圖八 鹿紋橢圓洗(玉東西) 圖引自[4]
自隋以來,多次征高句麗或日本因大風失利,造成人們恐懼大海海怪,因此有海八怪的傳說誕生,元代數次東征日本失利,而著名的元代瀆山大玉海及刻劃了類似的海怪故事,我們此次拍賣”玉東西”橢圓洗的紋飾即為海八怪紋飾, 器體以波濤洶涌的海水為底紋,以浮雕技法裝飾海八怪紋飾,海馬、海象、人魚、蝦蟹等各色海獸、魚類奔逐其間,岸邊一童子手持釣竿,釣向人魚,場景奇特,場面緊張生動,玄妙壯觀,有道教神仙用品器物之寄托紋飾。該件器物器型端莊大氣,紋飾奇妙瑰麗,在同類器物中幾乎難以碰到,是收藏珍稀品藏家的好目標。
[1]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上)” 商務印書館 1995 p263
[2] “奢華之色-宋元明金銀器研究卷三” 揚之水 中華書局2011 p205/207/208/217
[3] “北周隋唐京畿玉器” 劉云輝 重慶出版社 2000 p114
[4]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玉器中)” 商務印書館 1995 p134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