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翰海2021春季拍賣會
BEIJING HANHAI SPRING AUCTION
北京翰海2021春季拍賣會將于6月2日-5日在北京嘉里大酒店舉行,6月2-3日預展,6月4-5日拍賣。本屆拍賣會對應行情趨勢和主流收藏方向,推出近現代書畫、古代書畫、法書楹聯、古董珍玩、現當代書畫、現當代油畫雕塑等專場。春拍主打品質齊整,各專場均有重要作品納入,也將推出新題材和同一藏家專題,力求在傳統項目中擇選質素良好之品,在新興板塊中挖掘價值洼地和潛力股,為藝術品收藏投資提供豐富之選,開拓未來空間。
中國書畫依然是本次拍賣的支柱板塊,近現代書畫一、二、古代書畫、法書楹聯四個專場共推出拍品950件。繼古畫、楹聯專場封面作品導覽后,本期將繼續介紹古代書畫、法書楹聯專場部分佳作。

古代書畫
作品導覽
翰海2021春拍封面故事| 石濤弟子-程鳴最大山水立軸 弘旿對聯佳作將亮相



米萬鐘(1570-1628),字仲詔、子愿,號友石、湛園、文石居士等,米芾后裔,官至太仆寺少卿,江西按察使等職,也是明末著名書法家,行、草俱佳,得米芾家法,與董其昌齊名,時有“南董北米”之譽,與邢侗、張瑞圖、董其昌合稱“四大書家”。


黃鼎(1660-1730)字尊古,號曠亭、閑圃、獨住客,晚號凈垢老人。江蘇常熟人。善山水,尤以摹王蒙見長,后學王原祁,一變其蹊徑。筆墨蒼勁,畫品超逸。

董誥,字西京,號蔗林、拓林,董邦達之子。清乾隆二十八年進士、殿試名列一甲第三,乾隆因其朝廷顯臣之子改二甲第一。歷官編修、內閣學士、軍機大臣、戶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刑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國史館正總裁等,欽賜“紫禁城騎馬”。董誥擅書畫,書法宗“二王”,山水秉承家學,雅秀絕塵。蔣寶齡《墨林今話》贊譽:董誥“承東山宗伯家學,早歲即深通六法,有“大小董”之稱。數十年來海內外橐筆游都門者,得其指授無不著聲藝林。公退直余閑,寡所嗜好,門庭蕭冷,每于盤礴寄情。尺幅寸縑,得者奉為珍璧。”

法書楹聯
作品導覽


Lot1096
華世奎(1863-1942)
《楷書五言聯》
紙本/鏡心?
1942年作??
鈐印:華世奎印、北海逸民、詩書琴硯之娛、壬午
釋文:竹粉有新意,松風含古姿。
款識:右丞仁兄大人雅鑒。壁臣弟華世奎時年七十有九。
167×42 cm?約6.4平尺(每幅)
估價: 20,000-30,000

Lot1098
張伯英(1871-1949)
《楷書七言聯》
紙本/鏡心?
1944年作??
鈐印:伯英之印、勺圃
釋文:詩句多傳知有暇,草書非學聊自娛。
款識:賡堯先生雅鑑。甲申谷雨後一日,彭城張伯英。
Dated 1944
130×31.5 cm?約3.7平尺(每幅)
估價: 20,000-30,000
張伯英,出身于徐州望族。清光緒間舉人,辛亥革命后,任職于北洋政府陸軍部、國務院秘書廳等。去職后留居北京,以寫字賣文為生。張伯英書法造詣極深,尤以行楷成就最大,自成一家。他博覽群帖,精研帖學,兼寫北碑,用帖筆寫碑,碑骨帖魂,筆力清厚凝重,結字精整散逸。
《楷書七言聯》上張伯英跋語不少,事關他對《澄清堂帖》的考證。澄清堂為南宋海陵提舉茶鹽司的一個廳堂,寧宗嘉泰年間施宿(字武子)刻帖,稱《澄清堂帖》,而明末邢侗、董其昌因為南唐有澄心堂紙,而將兩者混為一談,認為《澄清堂帖》是南唐所刻。張伯英以此例說明,將南唐南宋、澄清澄心混為一談,可見書評家的無知。
上聯“詩句多傳知有暇”取自黃庭堅詩,下聯“草書非學聊自娛”從蘇軾詩摘出。從書法上看,結體的橫平豎直、點畫的順勢而行、不拘提按、并從而使每個點畫首尾粗細變化較小,都是明顯的碑系特征。全作結構嚴謹、干凈利落、毫不拖泥帶水,所以就顯出一種純和平淡、清新爽健的韻味,由字見人,有堂堂君子之風。



Lot1085
徐世昌(1855-1939)
《行楷書七言聯》
灑金紙本/鏡心???
鈐印:徐世昌印、弢齋
釋文:雄辯縱橫風入座,神情照灼月窺窗。
款識:水竹邨人。
161×38.5 cm?約5.6平尺(每幅)
估價: 20,000-30,000
在中國近代歷史中,徐世昌是不可小視的人物。他出身翰苑,曾獲法國文學博士學位。他是光緒十二年進士,宣統時期,曾任大學士、軍機大臣,民國時間,位至總統之職。主政期間,堅持以文治國,對內和平息爭,對外以維護主權為本,故有“文治總統”之稱。日本侵華期間,下野后的徐世昌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斷然拒絕擁其出山的主政者,表現出凜然自守的高風亮節。
徐世昌的書法具有鮮明的自家特色,青年時間,他任職翰林院,能做館閣書體。中年寫蘇軾、黃庭堅,主要宗蘇軾,以后則改寫《書譜》。他取其堅勁流暢而力避“千紙一類,一字萬同”之弊。他還認為,長期臨帖而不得法則易于趨向甜媚。為防止這種情況,其書法又參以章草的筆法和氣勢,以增加書寫的力度、古拙感和金石味。《行楷書七言聯》書法飄逸縱肆,其筆勢飛動跳躍,一氣呵成。點畫遒勁有力,而又不失圓潤婉轉,頓折之處尤見風骨。全作給人以超逸豪宕之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