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貿圣佳2021春季拍賣會
預展 5月18日-5月19日
拍賣 5月20日-5月21日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9號)
琳瑯—重要中國書畫及古籍夜場
5月21日 20:00 三層A廳
乾隆九年二月初十日奉上諭:
三朝御筆,藏之金匱者,焜煌典重,實為超越前古。朕毎一捧觀,輙増永慕,所當敬為什襲,貽我后人。又內府所儲歷代書畫,積至萬有余種,簽軸既繁,不無真贗,頃釋、道二典,已編為《秘殿珠林》一集,此外并宜詳加別白,遴其佳者,薈萃成編。朕少年時,間涉獵書繪,登極后,毎緣幾暇,結習未忘,弄翰抒毫,動成卷帙,應一并分類詮次,用志歲月。至臣工先后經進書畫,暨傳入御府者,往往有可觀覽,選擇排比,亦足標藝林之雅。且我列圣貽留墨寳,歷久逾新,即前賢斷紙零縑,用是有所稽考,朕于清宴之余,偶一披閱,悅心研慮,左圖右史,古人豈其遠哉!欽此。
-《欽定四庫全書·石渠寶笈》上諭

Lot.805
焦秉貞(清康熙-乾隆)畫、乾隆帝(1711-1799)御題 蘇堤春曉
冊頁(一開) 水墨紙本
24×24cm×2
RMB:1,800,000-2,500,000
題識:臣焦秉貞恭畫。(乾隆帝對題)通守錢塘記大蘇,取之無盡適逢吾。長堤萬古傳名姓,肯讓夷光擅此湖。
鈐印:臣(朱)、秉貞(朱)、吟詠春風里(朱)、樂萬民之所樂(白)(參見故宮博物院編《清代帝后璽印譜·乾隆卷一》第 85 頁)
鑒藏印:乾隆御覽之寶(朱)、石渠寶笈(朱)、石渠定鑒(朱)、寶笈重編(白)、淳化軒(朱)、乾隆宸翰(白)、信天主人(朱)(參見故宮博物院編《清代帝后璽印譜·乾隆卷一、二》第28、51 頁,《清代帝后璽印譜·乾隆卷一、二》第 116 頁)、淳化軒圖書珍秘寶(白)、均湖長物(朱)、韻湖球琳之寶(朱)
著錄:《御制詩集》第二集卷二十五,清乾隆十四年(1749 年),武英殿刻本。
說明:本作為清代著名藏家李玉棻舊藏,后為近現代著名畫家秦仲文舊藏,上世紀 90 年代得自于其家屬。
1. 李玉棻(清),字真木,一作貞蕤,亦號均湖、韻湖、畇瓠、蘊壺,自稱虹月傳師。顏所居曰傳鑒堂,又曰褪袀館,北通州(今河北通縣)人。幼耽書、畫。自謂:每逍遙于古肆,討論于老成,嘗就景其濬、曾協均、僧明基三家秘笈,以及平日所見,輯《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始于同治四年(一八六五),至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成書。
2. 秦仲文(1896 -1974)名裕,河北省遵化縣人,近現代中國畫家、美術史論家、美術教育家,是著名山水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水畫宗法清初“四王”,上溯元代四家,兼擅墨竹,亦精書法。解放前曾在北平大學藝術學院、京華美術學院、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任教,編寫了《中國繪畫學史》一書。解放后任北京畫院畫師及院委。出版有秦仲文作品選集。

《御制詩集》第二集
焦秉貞(清康熙 - 乾隆),字爾正,山東濟寧人。天主教傳教士湯若望的門生,清康熙時曾任欽天監五官正。善繪肖像,以畫“御容”稱旨,供奉內廷。當時的欽天監中多有西方傳教士,焦秉貞從他們那里學到了西方畫法,并付諸實踐。其所畫山水、人物、樓觀均用透視明暗畫法,別具面目。焦秉貞作為一個宮廷畫家同時又是一個科學官吏,在欽天監供職,對算理和科學的了解深厚,建立在數學、物理研究基礎之上的西方繪畫自然多有差別,而主要促成他藝術風格的動因,還在于康熙時期對于西方元素的包容態度。傳統的中國繪畫是散點透視,講究“山要回抱,水要縈回”,往往在方寸之間去盡可能第表現更多的筆墨關系,但焦秉貞所繪制的這幅蘇堤春曉,卻另辟蹊徑,畫面中非常明顯的三段式,雖然一山一樹,都是用傳統的用筆用墨加以點染,但近景中景和遠景之間僅僅靠水波相接,從構圖上來說,這更接近西方繪畫中的寫實主義。

焦秉貞 畫 蘇堤春曉
蘇堤是蘇軾任杭州知州的時候,疏浚西湖,構筑的一條貫穿西湖的堤岸。自南宋始,“蘇堤春曉”就一直是西湖十景之首。乾隆因為南巡而對西湖一帶的景色癡迷不已,直至現代存有御碑。乾隆帝對題,取自于他所作《題西湖十景》中的第一首《蘇堤春曉》,其中的“夷光”是施夷光,正是西施的別名,因為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所以乾隆帝在這里巧妙地運用了這個典故。題字所用的是宋版佛經背紙,作為宋元古紙,乾隆帝常用以題寫引首,來彰顯此件書畫的名貴。

乾隆帝 御題 《題西湖十景 蘇堤春曉》
由蘇堤春曉為“西湖十景”的第一景,且有焦秉貞落款來看,很有可能是當時“國朝”名手共同繪制的《西湖十景冊》中散佚的一開。本作上鈐有石渠諸璽,至于這件作品未被《石渠寶笈》初續三編收錄,這種情況早有先例。故宮博物院藏《辦理書畫檔案》:“乾隆十年九月二十九日又奉旨,凡續入之名人書畫等件,俱用‘石渠寶笈’、‘乾隆御覽之寶’鑒藏圖書,俟將來編書再行補用,欽此”(薛永年 著《石渠寶笈》與書畫鑒藏)。
鈐蓋有石渠寶笈印章的書畫并不一定被收錄在《石渠寶笈》中。阮元《石渠隨筆》卷八“論鈐寶”:“又按‘石渠定鑒’與‘寶笈重編’二璽,乃乾隆五十七年纂書時,擬請鐫者,凡入書之列朝及臣工字畫始用之。若無此二璽,則非入書之件,或貯庫,或發盛京,或賞諸王及軍機大臣,南書房、尚書房翰林。”也就是說,但凡經過鈐蓋初編諸璽的作品,如果沒有加蓋“石渠定鑒”與“寶笈重編”二枚璽印的作品,亦會成為其他流向的作品。

阮元《石渠隨筆》 卷八
據《石渠寶笈》初編的凡例,“分貯乾清宮、養心殿、重華宮、御書房四處,俱各用鑒藏璽以別之”,書畫一律鈐蓋“石渠寶笈”和“乾隆御覽之寶”二璽,而后入選《石渠寶笈》續編的加鈐“石渠定鑒”、“寶笈重編”,并加蓋收貯宮殿的印記,本作鈐蓋的“淳化軒”殿璽即是續編的貯藏地,說明了這件作品是經歷過《石渠寶笈》初編及續編的選取過程,而擁有著更為復雜的情況。國內外公藏中,亦有少數鈐蓋過石渠諸璽而未被收入到《石渠寶笈》中的作品,這一點是學界的共識。內府賜畫的情況也需要考慮在內,從順治多賜予權臣宋犖為先例,直至康熙再到乾隆,內府賜出的數量越來越少,這與歷代帝王對待內府收藏的珍視程度形成反比,所以這件鈐蓋有石渠諸璽印,焦秉貞畫、乾隆帝御題的《蘇堤春曉》也是尤為難得的遺珠。

本作鈐印與故宮博物院編《清代帝后璽印譜·乾隆卷》對比圖
?左右滑動?
Lot.806
乾隆帝(1711-1799)御筆《夫余國傳訂訛》卷
手卷 水墨宮制佛黃描金龍紋蠟箋
引首:33×85cm
本幅:33×84.5cm

Lot.807
趙秉沖(清) 楷書御制《賦得友風子雨詩》卷
手卷 赭色描金梅花蠟箋
引首:25×67cm
本幅:25×65cm
題跋:25×95cm
RMB: 2,800,000-3,500,000
題簽:御制賦得友風子雨詩。
引首:云章賡載。
款識:嘉慶庚申(1800 年)仲夏御制。
鑒藏印:石渠寶笈 ( 朱文)、寶笈三編 ( 朱文)、嘉慶御覽之寶 ( 朱文)、嘉慶鑒賞 ( 白文)、三希堂精鑒璽 ( 朱文)、宜子孫 ( 白文)(參見故宮博物院編《清代帝后璽印譜·嘉慶卷一》第 12、36、88 頁,《清代帝后璽印譜·嘉慶卷二》第 120 頁)、明德 ( 朱文)、滇南女士繆素筠珍藏書畫印 ( 朱文)
題跋:1. 廣大神游宇,云峰膚寸蒸。好風方繼序,今雨比來朋。噓拂八方協,孳涵一氣憑。淡交萍乍合,厚澤桂長凝。習習聲相應,繩繩慶篤承。結言蘭蕙泛,孕寶玉珠增。穆若友
于契,油然子養征。扇淳遄洗甲,化洽頌歌興。臣董誥恭和”。鈐印:臣誥(朱)、敬書(白)
2. 云本山川出,生由廣大蒸。雨占再索子,風助盍簪朋。呼伯聲相應,噓倪氣自憑。密交仍渙泮,踈蔭不屯凝。習習同心賦,綿綿善澤承。夏熏奇共賞,秋渰獲彌增。歌縵臣民喜,書祥箕畢征。軒師方秦愷,時若協龍興。臣朱珪恭和。鈐印:臣(朱)、珪(朱)
3. 維天群物祖,一氣大云蒸。雨乃眾人母,風為君子朋。稱師禋典貴,待族吉占憑。月姊日兄隱,壬公丁婦凝。澤仍孫克衍,山出父能承。好有星民切,怒母箕伯增。賊驚吹萚散,畯喜望苗征。睿賦包干象,蘭陵格創興。臣彭元瑞恭和。鈐印:臣(朱)、元瑞(朱)
4. 風雨和甘驗,膚云觸石蒸。神功原不測,妙喻迥無朋。噓拂重霄應,滋生一氣憑。尋蹤蘋末合,煉液草心凝。將伯箕星協,宜男坎水承。扶搖情莫逆,任養澤方增。汗漫群仙友,綿延百子征。昌期符慶矞,嘉瑞蔚然興。臣戴衢亨恭和。鈐印:臣(朱)、衢亨(朱)
5. 叆叇層霄起,氤氳大化蒸。為霖符育子,噫氣助來朋。將伯箕先應,鳴陰鶴有憑。神交舒卷共,孳息感孚凝。于唱賡卿和,施甘蔭谷承。他山瞻影合,靈派溯源增。道與函三葉,功原得一征。清寧調幕契,風雨協云興。臣趙秉沖恭和奉敕敬書。鈐印:臣趙秉沖(白)、筆沾恩雨(朱)
出版:1.《宋元明清 ? 中國古代書畫選集(三)》第 71 頁,保利藝術博物館編,2010 年。
2.《藝苑集粹》第 69 頁,廣陵書社,2012 年。
著錄:《石渠寶笈三編》養心殿藏五,嘉慶二十一年(1816 年),清抄本。
展覽:“宋元明清一中國古代書畫大展(三)”,遼寧省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保利藝術博物館主辦,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 年 5 月。
說明:清繆嘉惠舊藏。
繆嘉蕙(清晚期),字素筠,昆明人。光緒(一八七五至一九零八)中葉,因慈禧太后情翰墨,尋代筆婦人,而繆氏為其代筆。并免其跪拜,賞三品服色,月奉二百金,遂為福昌殿供奉。自是慈禧所賞大臣花卉扇軸等物,均嘉蕙手筆。供奉而外傷產力所作,都人士兼金爭購。因為繆氏常伴隨在慈禧太后身邊左右的緣故,此卷應該是慈禧賜贈給繆氏的。


807出版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