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貿(mào)圣佳2021春季拍賣會
預(yù)展:5月18日-19日
拍賣:5月20日-21日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北京市東城區(qū)建國門內(nèi)大街9號)
萬卷—名人信札 古籍善本專場
5月21日 09:00 二層C廳
明刻本是古籍拍賣的中堅板塊,以嘉萬時期為代表的精品之作,歷來受藏書家珍視。此次專場內(nèi)收明版百余種,包括白棉紙、閔凌刻等名貴品類。閔凌套印本如明萬歷間吳興凌蒙初刻朱墨套印本《孟東野詩集》、明閔暎璧刻朱墨套印本《草堂詩余》、明凌杜若刻朱墨套印本《周禮》、明天啟元年(1621)朱墨套印本《文致》等,其中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凌汝亨朱墨套印本《管子》、明刻四色套印本《南華經(jīng)》極為少見。白棉紙本如明嘉靖晉藩養(yǎng)德書院《唐文粹》、明嘉靖胡松刻《真文忠公續(xù)文章正宗》、明嘉萬間書林楊氏歸仁齋刻《資治通鑒綱目》、明嘉靖吳會郭氏寶善堂刻《分類補(bǔ)注李太白詩》、明嘉靖間刻《唐詩品匯》、明萬歷錢普刻《張陸二先生批評戰(zhàn)國策抄》、明嘉靖仿宋刻《三蘇先生文粹》、明萬歷刻吳國倫《甔甀洞稿》、明虞山毛氏汲古閣刻《六十種曲》、明金閶寶翰樓刻《蘇文忠公全集》等,其中明正德十一年(1516)刻《五音集韻》保持了原大開本包背裝,極為難得;濟(jì)美堂本《河?xùn)|集》與東雅堂《昌黎集》向稱明版雙璧。

3177
河?xùn)|先生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龍城集二卷附錄二卷集傳一卷(唐)柳宗元撰
明嘉靖間郭氏濟(jì)美堂刻本
20冊? 白棉紙? 線裝
鈐印:?檜山后學(xué)黃是是之章,樂己
提要:?此書為明嘉靖間郭氏濟(jì)美堂據(jù)宋廖瑩中世彩堂本覆刻,與東雅堂覆刻廖瑩中本《昌黎集》并稱為“明版雙璧”,半葉九行,十七字,小字雙行同,四周雙邊,版心下刻“濟(jì)美堂”并刻工姓名“章甫言刊”、“甫言”、“言”、“吳”、“劉”、“宗”、“啟”等,每集末有“東吳郭云鵬校壽梓”木記,字體篆、隸、楷不一。書中卷端藏印經(jīng)朱砂涂抹掩蓋,復(fù)以黃色篆文填改,然“河?xùn)|先生集附錄目錄”下鈐二印尚依稀可辨,一為鼎形朱文印“樂己”,一為“檜山后學(xué)黃是是之章”,檜山,今屬韓國全羅南道。檜山黃氏,為當(dāng)?shù)赝澹瑱u山黃氏遺墟碑存焉,此書嘗為東國詩禮簪纓巨族仕家舊藏,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尤為完帙,實(shí)屬不易。
著錄:
1.《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唐五代別集類P1204
2.《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第02041號
27×18cm
無底價

3178
楚辭十七卷 (明)陳深批點(diǎn)
明萬歷凌毓枬刻朱墨套印本
4冊? 白棉紙? 線裝
鈐印:金陽淳印
提要:?書首收大字“楚騷附錄”一卷,內(nèi)容為司馬遷所撰“屈原賈生列傳”,文后收南朝梁劉勰所撰“辯騷”文及附錄。全書正文用墨色刷印,字體長方;東漢人王逸敘次、陳深批點(diǎn)朱色印刷,手書印于天頭;每卷后附有音義。
著錄:1.《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楚詞P1162
2.《明代閔凌刻套印本圖錄》P112
3.《中國善本書提要》集部楚辭類P489
4.《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第02002號
27×17.6cm
無底價

3179
唐文粹一百卷 (宋)姚鉉纂
明嘉靖八年(1529)晉藩養(yǎng)德書院刊本
4函20冊? 白棉紙? 線裝
鈐印:?云梅讀本
提要:?此書為晉王朱知烊所刻,字體方正大器,用墨濃黑,書尾刊有“嘉靖七年龍集戊子夏六月上旬,晉藩養(yǎng)德書院識”題記,半葉十三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單邊,查《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總集第1758頁,著錄為嘉靖八年刊本,明代官刻書以藩府本為精,而藩府刻本又以晉、燕二藩最善,晉府為明太祖子朱棡府邸,明弘治十一年(1498)端王朱知烊襲封此爵,刻書處為養(yǎng)德書院志德堂。
著錄:《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總集P1758。
25.3×15.9cm
無底價

3182
評選韓昌黎文一卷 (明)郭正域評
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閔齊伋刻朱墨套印本
2冊? 白棉紙? 線裝
提要:?此書為明人郭正域輯評韓愈文章二十六篇,卷首為明郭氏“評選韓昌黎文序”,次“郭明龍先生評選韓昌黎文目”,字體方正精整,間以朱色圈點(diǎn)、批注,眉目清晰,條理分明,白棉紙精印,朱墨燦然。書末有“萬歷丁巳夏六月烏程閔齊伋識”刊書條記。
著錄:
1.《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第06203號
2.《明代閔凌刻套印本圖錄》P138
3.《中國古籍善本總目》P1689
26.9×17.5cm
無底價

3257
草韻辨體五卷 (明)郭諶撰
明崇禎古吳陳長卿刻本
1函5冊? 白棉紙? 線裝
提要:?《草韻辨體》為明代著名書家郭諶所輯,全書分平聲上下、上、去、入聲各一卷,舊裝五冊,綾包角,白棉紙精印。首末為明神宗萬歷皇帝御制序跋,案序稱此書“諸體略備,包羅萬象。音以字系,字義類從,旁箋主名,用使披覽。”
28.2×18cm
RMB: 10,000-20,000

3258
草堂詩余五卷 (明)楊慎評點(diǎn)
明閔暎璧刻朱墨套印本
1函4冊? 白棉紙? 線裝
提要:?《草堂詩余》成書于南宋中晚,選錄周邦彥、柳永、秦觀等詞人作品四百三十首,詞風(fēng)以婉約為主,經(jīng)宋末元初建安何士信增修箋注后,至明代流傳漸廣,為其評注、校箋者今存十余種。楊慎為明嘉靖中著名文人,詩文詞曲皆通。楊評本是《草堂詩余》明人評注的重要版本,清人宋澤元刻入《懺花庵叢書》中。此本為吳興閔氏套印本,是楊評最早刻本。
著錄:1.《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詞類P1848
2.《明代閔凌套印本圖錄》P207
3.《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02270號
26.3×17cm
無底價

3309
周禮二十卷 (明)陳深批
明凌杜若刻朱墨套印本
1函6冊? 白棉紙? 線裝
提要:?陳深字子淵,號潛齋,陳霖孫,長興人,嘉靖二十八年舉人,隆慶五年知?dú)w州,后以違例降雷州府推官。老而喜讀書,年八十余,篝燈至丙夜不輟,有《諸子品節(jié)》、《孝經(jīng)解詁》、《評點(diǎn)楚辭》等。陳深著作見于史目者有十余種,明人評著多引其批點(diǎn)。此件《周禮》朱墨二色套印,正文大字墨印,天頭小字朱批,《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閔凌刻套印本圖錄》等多家著錄。
著錄:1.《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經(jīng)部禮類P65
2.《明代閔凌刻套印本圖錄》P010
3.《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03289號
26.2×17.3cm
RMB: 280,000-300,000

3310
南華經(jīng)十六卷 (晉)郭象注
明刻四色套印本
1函8冊? 白棉紙? 線裝
鈐印:?隴西李氏秀植軒珍藏,半塘老人,王序賓訪碑讀畫藏書記,王鵬運(yùn)訪碑讀畫藏書印,鵬運(yùn)
提要:?此書為中國版刻史名作,正文墨印,林鬳齋口義紫筆,劉須溪點(diǎn)校黛筆,王鳳洲評點(diǎn)附陳明卿批注朱筆,四色套印,朱墨斑斕,展卷生輝。明代四色套印本,惟此《南華經(jīng)》與《世說新語》二種,《世說》稍常見,《南華經(jīng)》則傳本不多。此本舊裝十冊無缺,白棉紙精印,粉臘箋面,湖藍(lán)色綾制包角,裝幀典雅。又據(jù)冊內(nèi)鈐印,知為晚清詞學(xué)大家王鵬運(yùn)插架舊物,更為本書添色。
著錄:1.《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子部道家類P1138
2.《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第01982號
3.《明代閔凌刻套印本圖錄》P96
25.8×16.9cm
RMB: 350,000-500,000

3312
管子二十四卷 (明) 凌汝亨輯評
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 凌汝亨朱墨套印本
1函10冊? 白棉紙? 線裝
提要:此書半頁九行,十九字,白口,四周單邊,無行格,卷首有趙用賢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序,眉端鐫諸家評語,每卷末有朱大復(fù)朱色總評,行間刻句讀、圈點(diǎn),開本敞闊,套印精準(zhǔn),朱墨燦然,為吳興淩氏套印本之佳品。此書雖只朱墨二色,然在凌刻諸本中殊為少見,民國時宋哲元曾據(jù)以影印。又據(jù)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趙用賢序后題‘西吳施扆賓書,時庚申中秋日也’,然則是書刻成于泰昌元年”,目為泰昌刻本亦無不可。
著錄:1.《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子部法家P829
2.《明代閔凌刻套印本圖錄》P48
3.《中國善本書提要》P240
26.4×16.7cm
RMB: 300,000-350,000

3313
文致不分卷 (明)劉士鏻選
明天啟元年(1621)朱墨套印本
1函8冊? 白棉紙? 線裝
提要:?明崇禎間杭州劉士鏻輯選古今文致十卷,選文以辭采妍麗、富有情趣的小品為尚,閔無頗、閔昭明據(jù)劉士鏻原本增刪至一百五十篇,錄漢魏六朝至明代文,仍依原編分賦、辭、騷、紀(jì)事、題跋等十七類,朱墨套印發(fā)行。此本金鑲玉裝,字口清晰,套色精雅,內(nèi)文另有墨筆批校。
著錄:1.《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總集類P1738
2.《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02216號
3.《明代閔凌刻套印本圖錄》P211
31.7×18.2cm
RMB: 130,000-150,000

3314
論語集注十卷序說一卷 (宋)朱熹撰
明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司禮監(jiān)刻本
1函10冊? 白棉紙? 線裝
提要:?半頁八行,滿行十四字,小字雙行十七字,黑口,四周雙邊,《中國古籍善本總目》著錄。明代司禮監(jiān)刻書字大如錢,多做趙體,醒目悅神,用上好白棉紙和佳墨精印,質(zhì)量上乘,歷來為藏書家珍視。
著錄:1.《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經(jīng)部四書P128
2.《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01394號
30.1×19.7cm
RMB: 180,000-200,000

3316
真文忠公續(xù)文章正宗二十卷 (宋)真德秀撰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胡松刻本
8冊? 白棉紙? 線裝
鈐印:?飛花入硯池,一齋,蔣煥章印,酌雅,若愚,蔣魯印,紉秋蘭以為佩,為善最樂
提要:?《續(xù)文章正宗》為宋真德秀晚年編撰,全書二十卷,分論理、敘事、論事三門,所錄皆宋人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等人之文,宋元明三代皆有傳刻。明弘治間,南監(jiān)戴鏞得宋元舊板,補(bǔ)修后重印。嘉靖中,山西布政使司胡松據(jù)戴本重刻,首序詳述刻書淵源,卷末保留宋咸淳倪澄、梁椅、鄭圭、明弘治十七年南監(jiān)戴鏞舊序。此書著錄于傅增湘《藏園訂補(bǔ)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半頁十行,行二十一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四周單邊,有刻工。《中國古籍善本總目》著錄行格作“十行二十字”,疑誤。此本舊裝八厚冊足本,通篇手寫上版,白棉紙精印,遠(yuǎn)勝尋常嘉靖匠字本。
著錄:1.《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總集P1731
2.《藏園訂補(bǔ)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卷十六·集部八·總集類P1531
28.4×17.4cm
RMB: 300,000-400,000

3318
大明正德乙亥重刊改并五音集韻十五卷 (金)韓道昭撰
明正德十一年(1516)刻本
1函5冊? 白棉紙? 包背裝
提要:?半頁十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三十二字,上粗黑口,下白口,三魚尾,間有雙魚尾,四周雙邊。卷末有刻書牌記一行“大明正德乙亥春日重刊五音集韻至丙子孟秋吉日完”。此書開本極闊,為古籍中罕見的超大開本。又三魚尾間或雙魚尾,及上欄粗黑口,下欄白口的格式,于歷代版刻中亦甚少見。市面所見明版多嘉萬以后刻本,正德及之前刻本傳世少見,似此卷尾有明確刻書牌記者更尠。最為難得者,此本完整保留了原明代綾面書衣及原包背裝,堪稱奇珍。
著錄:1.《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經(jīng)部小學(xué)類P181。
2.《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第01439號
38.5×22.8cm
RMB: 220,000-300,000

3319
分類補(bǔ)注李太白詩二十五卷文五卷(唐)李白撰(宋)楊齊賢集
注(元)蕭士赟補(bǔ)注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吳會郭氏寶善堂刻本
2函12冊? 白棉紙? 線裝
提要:?李白詩注本宋刻早佚,存世以元建安余氏勤有堂本最古,明代刻印的李詩多從此出。此本為嘉靖二十二年郭云鵬寶善堂刻本,卷末有“嘉靖癸卯春元日寶善堂梓行”篆文木記,寶善堂本在明代影響極大,其后玉幾山人本、霏玉齋本等皆據(jù)郭本翻刻。全書字體板正,行格舒朗,刻印俱精。
著錄:1.《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唐五代別集P1184。
2.《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第05186號。
25×16cm
RMB: 180,000-200,000

3320
唐詩品匯九十卷拾遺十卷 (明)高棅編
明嘉靖間刻本
4函22冊? 白棉紙? 線裝
提要:?此書本半頁十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左右雙邊,白口,單魚尾。首馬得華、王偁、林慈、高棅四人序,次“引用書目”、“歷代名公敘論”、“凡例”、“詩人爵里詳節(jié)”,次總目,各詩體前有分目錄。書前有成化十三年(1477)陳煒“后序”,版心下按冊鐫以“月到天心處/風(fēng)來水面時/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二十字,補(bǔ)遺十卷。
28×18.3cm
RMB: 350,000-400,000

3331
張陸二先生批評戰(zhàn)國策抄四卷 (明)阮宗孔刪注
明萬歷七年(1579)錢普刻本
1函4冊? 白棉紙? 線裝
鈐印:?田濤印記,王煥鑣印,駕吾
提要:?此書為明阮宗孔據(jù)張居正、陸深所評《戰(zhàn)國策》刪注,初刻見萬歷六年王篆刻本,此本為錫山錢普據(jù)王本重刻,書前有王篆序,末卷后有錢譜跋文一篇,記敘成書始末。據(jù)《中國古籍善本總目》,此書傳本有三,此錢刻最為難得,僅湖南省圖書館一家公藏。此本四卷全帙,前后序跋俱存,又白棉紙精印,是難得的明版精品。據(jù)鈐印,知為著名藏書家田濤先生舊藏。
著錄:《中國古籍善本總目》史部史抄P489。
30.7×17.7cm
RMB: 250,000-300,000

3334
三蘇先生文粹七十卷 (宋)蘇洵等撰
明嘉靖仿宋刻本
1函10冊? 白棉紙? 線裝
鈐印:?郁華閣藏書記,圣清宗室盛昱伯曦之印,宗室文愨公家世藏,不在朝廷又
無經(jīng)學(xué),千金享之,太平蘇氏
提要:?半頁十四行,行二十六字,白口,左右雙邊,卷前附標(biāo)目,正文七十卷全。卷端無編輯者姓名,《四庫》列入明人編輯詩文總集,瞿氏有《鐵琴銅劍樓書目》著錄宋本,傅增湘《增補(bǔ)郘亭書目》亦稱“明有數(shù)刊皆翻宋本”,蓋是《四庫》之誤。《中國古籍善本總目》著錄有明版數(shù)種,此本小字刻印精整,薄皮紙印,舊裝未襯,粉蠟箋面,綾制包角,書品極佳。又據(jù)鈐印,知為清宗室盛昱、太平蘇繼卿遞藏。
著錄:1.《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家集P1670;
2.《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第06491號;
3.《中國善本書提要》集部總集類P467;
4.《藏園訂補(bǔ)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卷十六集部總集類P1521。
26×17.5cm
RMB: 350,000-400,000

3337
司馬溫公文集八十二卷 (宋)司馬光撰
明崇禎元年(1628)吳時亮刊本
6函36冊? 白棉紙? 線裝
提要:?此書前有吳時亮天啟七年序,其時任山西學(xué)政按察司,獲晉人家傳刻本《司馬溫公集》八十卷本,后命人分校匯刻為八十二卷,即為此書。序言“命博士弟子員分較而銓次之,以付殺青”,輯錄較備,校梓又精,世人重之,清季屢據(jù)此本重刊。吳時亮,字元亮,萬歷四十七年進(jìn)士,廣東布政使。
著錄:1.《中國古籍善本總目》集部別集類P1244。
?2.《藏園訂補(bǔ)郘亭書目》P1102。
30.5×18.8cm
RMB: 180,000-200,000

3345
國語二十一卷
明萬曆九年(1581)張一鯤刻本
1函8冊? 白棉紙? 線裝
提要:?是書又名《春秋外傳》、《左氏外傳》,相傳為春秋末魯國左丘明所撰。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戰(zhàn)國之交,記載西周末年和春秋時期五百余年間周、魯、晉等八個國家的重要史實(shí)。記言多而敘事少,與以敘事為主的《左傳》恰成鮮明的對照。是研究先秦歷史的重要史料。最后一冊為影配本。書口下有刻工姓名,查《中國古籍版刻辭典》,均參與張一鯤本《國語》的刊刻。刊刻者張一鯤,巴郡人,隆慶間進(jìn)士,任臨潼知縣、南臺御史,素有官聲,刊此國語,劂工良俊,穆文熙評本《國語》參照此版。
著錄:1.《中國古籍善本總目》P304。
2.《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N3802
28.5×17.1cm
RMB: 75,000-80,000

3362
濯舊一卷 (明)汪俊撰
明嘉靖三十年(1551)刻本
1冊? 白棉紙? 線裝
鈐印:?陳之矩印,劍山
提要:?此書半葉十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雙邊,首有嘉靖八年機(jī)翁敘,嘉靖三十年刻文莊公舊稿前引。王俊字機(jī)翁,弋陽人。弘治六年(1493)進(jìn)士,官至禮部尚書,卒謚文莊。此書內(nèi)容多以周子、程子、邵子、張子之言擊排朱子,同時也極力攻擊陸九淵。但其學(xué)說仍墜于虛渺之中。書后附有王俊所作諸詩,內(nèi)容也多為禪家之詞。僅首都圖書館藏有一部,存世極少。
著錄:《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第02367號。
24.4×16.5cm
RMB: 28,000-30,000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