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貿圣佳2021春拍那些年用相機記錄過圓明園的西洋攝影師
日期:2021-05-22 21:58:25 來源:中貿圣佳
拍賣
>中貿圣佳2021春拍那些年用相機記錄過圓明園的西洋攝影師
預展:5月18日-19日
拍賣:5月20日-21日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9號)
又見—首屆影像藝術專場
拍賣時間:5月20日 16:30 二層C廳
圓明園始建于清康熙中期,起初是康熙皇帝愛新覺羅 ?玄燁賞給皇四子胤禛的一處花園,并御賜“圓明園”匾額??滴跛氖辏?707)已經初具規模。據《康熙實錄》記載: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康熙皇帝首次來園進宴,這也是對圓明園最早的文字記載。圓明園最初占地不過 20 公頃,胤禛即位后,圓明園逐漸成為離宮型皇家園林。自雍正三年起,先是在原來的圓明園南部建起宮廷式的殿宇,并頒發詔書。此后,又向北、西、東三面大加擴充,面積達到 200 余公頃的大型宮苑。到乾隆九年(1744)最終形成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此后,于乾隆十年至十六年(1745-1751)建成長春園,乾隆三十五年又將傅恒父子舊園并入,定名綺春園。連同圓明園在內形成了圓明三園。從雍正三年(1725)雍正皇帝將圓明園升為離宮御苑,到咸豐十年(1860)圓明園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代皇帝 135 年的苦心經營,終于建成了一座人間仙境,各種知名景群一百多處,其中不僅移植江南和北方眾多名園勝景,還將西洋建筑很好的溶入進東方園林之中,乾隆皇帝稱為“實天寶地靈之區,帝王豫游之地,無與逾此。”其盛名甚至傳到了歐洲,并譽為“萬園之園”和“東方凡爾賽宮”,法國大文豪雨果對圓明園曾有這樣的評價:“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馳神往的,如同月光城堡一樣的建筑。是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無與倫比的杰作?!比藗兂Uf:“希臘有帕特農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東方有夏宮(圓明園)”。可惜這座舉世矚目的皇家園林最終于咸豐十年(1860)毀于英法聯軍之火。一代名園雖毀于大火,但其皇家園林禁地的地位并未改變,任何人依舊是不得進入。因為圓明園在被毀前并沒有影像存世,目前已知最早進入圓明園并拍照存世的是德國人恩斯特·奧爾末(Ernst?Ohlmer,1847-1927)在1873 年拍攝的一組西洋樓殘跡照片;隨后是 1877年英國人托馬斯 ? 查爾德(Thomas Child,1841-1898)拍攝的西洋樓;法國人羅伯特·德·瑟馬萊(Robert?DE SEMALLé),中文名為謝滿祿拍攝的圓明園及西洋樓;及后來的美國人西德尼·D·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890-1968)。Lot7030?這張拍攝位置位于諧奇趣二樓,只有這個角度才可以將兩旁的回廊和八角音樂廳全部收錄進鏡頭。但當時的攝影器材十分笨重,所以想在這個角度架起相機并穩定的將建筑拍攝清楚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可見當時奧爾末做事還是十分敬業且拍攝技術也十分嫻熟。(圖 1)
Lot7030?這張是奧爾末拍攝的海晏堂西南角,這張最有價值的一點就是將圓明園西洋樓的線法墻清晰的記錄了下來,這也是目前已知唯一一張記錄十九世紀西洋樓線法墻內部的老照片,其學術和收藏價值都很高.(圖 2)小:18×24 cm.;大:19.5×25 cm.出版:《圓明園歐式宮殿殘跡》,滕固編,1933 年
本次中貿圣佳首屆影像藝術專場“重現夏宮——圓明園專題”將早期拍攝圓明園的攝影師作品一一呈現。其中奧爾末3件、查爾德2件、謝滿祿1件、甘博1件。這當中,奧爾末和謝滿祿的圓明園作品是首次出現在國內的影像拍賣市場。Lot7030 這張照片是奧爾末作品中最重要的一張,也是價值最高的一張。拍攝地點就是圓明園今天的標志建筑——大水法。從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此時大水法主體結構幾乎沒被破壞,這幅作品最有價值的一點是這張照片是目前存世唯一一張大水法石刻上還鑲嵌有琉璃構件的,在奧爾末拍攝完這張照片不久,這些精美的琉璃構件就被人為的進行了破壞和倒運,我們今天來到大水法遺址上已經看不到任何琉璃構件。此三張奧爾末照片均為原底洗印,清晰度極佳,品相完好。尤其是大水法這張,因為奧爾末拍攝的玻璃底片曾經被一位叫藤固的中國人借走復制出版成書,在借走期間玻璃底片被損壞,至今底片上還有這次損壞的痕跡,而這張照片則是損壞前洗印的,所以看不到任何損壞的痕跡。(圖3)大水法上精美的琉璃構件清晰可見,這些琉璃構件在奧爾末拍攝完此照后不久就被人為的破壞了.(圖3局部)這次圓明園專題作品中有兩張查爾德的作品,分別是拍攝于1877年的207號遠瀛觀遺址和 200號諧奇趣遺址。他拍攝的每張照片都有其簽名、編號和拍攝時間,這些拍攝時間對于我們今天研究影像起到了很重要的幫助。對比奧爾末拍攝的諧奇趣,查爾德雖然只晚到了圓明園四年,但此時的諧奇趣遺址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仔細對比兩者照片可以發現諧奇趣的二樓西洋圍欄已經消失。Lot7031 查爾德拍攝的已經拆除的諧奇趣西洋欄板此時的遠瀛觀比起 1873年德國人奧爾末拍攝的照片有很大變化,其中最大的區別是此時的遠瀛觀大門上方的雕刻已經無存。編號207號的是西洋樓遠瀛觀遺址。這張遠瀛觀是奧爾末在1873年以后再次被人用相機記錄下來,但對比奧爾末的記錄來看,遠瀛觀的變化更大,頂部的精美雕刻已經蕩然無存,這些細節對研究遠瀛觀建筑破壞與變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參考作用。而且查爾德還習慣找一個人出現在照片中作為建筑比例的對比,這點也為我們今天了解計算建筑大小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據。Lot7031?查爾德 1877年拍攝的遠瀛觀遺址出版:《中國攝影史:西方攝影師 1861-1879》,p285-302,泰瑞·貝內特著,中國攝影出版社,2011年。
這次圓明園專題展還有一張老照片十分重要,那就是法國人謝滿祿拍攝的圓明園中式木構建筑照片。謝滿祿,法國人,出生于1849年5月31日,1880—1884年間,任法國駐大清國“法蘭西全權大臣公署”署使一職。原名:羅伯特·德·瑟馬萊(Robert DE SEMALLé),又稱ComteMarie-Joseph-Claude-édouard-Robertde?Semallé/Comtede?Semallé(瑟馬萊伯爵)。家族隸屬于法國著名的“Famille de Semallé”,爵位承襲。他還有一個中文名叫“謝滿祿”。出版:《圓明園舊影》,劉陽著,香港商務印書館,2020 年。
1.《風雨如磐:西德尼·D·甘博的中國影像(1917-1932)》,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10月;2.《中國文化史跡甘博攝影集》,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 年 8 月。這件謝滿祿拍品為圓明園著名的四十景之一的濂溪樂處景觀中的“知過堂”。濂溪樂處,亦稱慎修思永,圓明園四十景之一。是一處山擁水抱的園中之園,主景居于島上。正殿為慎修思永殿,知過堂在慎修思永殿后,大殿七間接前抱廈五間,其抱廈內明間雕漆隔扇上懸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御書“知過堂”匾。知過堂原僅為一卷,乾隆四十七年 (1782) 才改建成為兩卷大殿。圓明園濂溪樂處景區因為四面環水,在咸豐十年(1860)的英法聯軍劫掠中得以幸存。謝滿祿在1882年游覽圓明園遺址時將此建筑用相機記錄了下來,這也是目前僅存的一張知過堂老照片。因為英法聯軍在1860年縱火焚毀了圓明園,雖然有部分圓明園景區因為偏遠或位于湖區中心而幸免,但數量較小,而且被毀后圓明園依舊是皇家園林,閑雜人等不得靠近,更別說拍照了。所以圓明園現存大多是西洋樓地區的西洋石質建筑遺址照片,圓明園中式木構建筑照片存世極少,現存的圓明園中式木構建筑照片大多都是謝滿祿在1882年拍攝的。這些片子對研究圓明園中式木構建筑的樣式、變遷乃至未來的復原、復建都有是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這次圓明園專場中,還有一張拍攝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西洋樓舊照,是美國攝影師西德尼·D·甘博拍攝的西洋樓方外觀殘跡。甘博拍攝的這張養雀籠遺址照片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洗印精良,保存狀況極好。原始底片現收藏于美國杜克大學的甘博影像集(1908-1932)之中,原始編號244-1373。在杜克大學館藏的所有甘博影像檔案中,圓明園影像僅有七張,故此幅圓明園的原版影像更顯彌足珍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