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貿圣佳2021春季拍賣會
預展 5月18日-5月19日
拍賣 5月20日-5月21日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9號)
鑿山骨—印石篆刻專場
拍賣時間:5月21日 13:30 三層B廳

▼

2519
林文舉 壽山鹿目石《蘭亭圖》薄意擺件
H: 12.1cm
出版:《八閩瑰寶第一集》P193,福建美術出版社,1992 年。
RMB: 200,000-300,000
作者簡介:林文舉(1956-),號渙亨居士,福建福州人。林其俤之子,幼承家學,習薄意雕刻。畢業于福州工藝美術學校,秉承傳統西門派雕刻技法,有獨特的行刀方式,創作題材、手法豐富多變,作品內容常常包含書畫、文學等意趣。現為中國壽山石雕刻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州市工藝美術特級名藝人。現任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理事。

2522
韓天衡款 昌化雞血石方章
邊款:天衡刻石于申
2.2×2.2×10cm
RMB: 80,000-100,000

2523
清康熙 昌化雞血石云龍紋璽
5.2×5.2×10cm
RMB: 80,000-100,000

2533
清乾隆 壽山石托腮羅漢擺件
H: 10.7cm
RMB: 150,000-200,000

2535
清早期 壽山田黃石雙螭鈕牛坤自用印
印文:大興牛坤之印
出版:見鈐于鎮江市圖書館藏《朱文公校昌黎》卷一首頁。
2.6×2.6×4.6cm, W: 79.8g
RMB: 1,200,000-2,000,000
說明:田黃自古以來便是壽山石中最為珍貴的品種,田黃印章更是珍品中的珍品,于明清之際便已易金三倍,一石難求,非達官顯貴不可得,此枚印章方正成材,毫無瑕疵。肌理蘿卜絲紋清晰,色澤明亮鮮明,呈黃金黃色。最為難得的是極為精到的雙螭印鈕,工藝古拙中不失靈動,布局精巧而有情趣,可謂清早期雕工中的精品。印地篆刻“大興牛坤之印”。牛坤,生卒年不詳。字次原,天津人。清嘉慶四年(1779)進士,官云南學政,其身份更是側面佐證了這枚印章的斷代,以及其印主的身份更是側面佐證了這枚印章的斷代及珍貴性。
牛坤,生卒年不詳。字次原,天津人。清嘉慶四年(1779)進士,官云南學政。

2536
明 壽山烏鴉皮田黃石方章
印文:騩山雁門大宗一脈
2.7×2.6×3.7cm, W: 68.2g
RMB: 1,500,000-2,000,000
說明:此枚壽山田黃石正方章方正成材,純凈無暇,肌理蘿卜絲紋若隱若現,更填賞玩意趣。最為難得的是石材顏色濃郁飽和,黃中帶紅,色醇且正極具美感。通體包漿渾厚,于印章頂部留有一片清晰可見的烏鴉皮,加之精心打磨的弧形頂面,雖非人工雕刻,卻更有渾然天成之美,仿如群山連綿,極具意境。可見印章主人取材的用心以及超凡的品味。

2538
林清卿 壽山田黃石薄意擺件
5.7×5.1cm,102.4g
RMB: 200,000-250,000

2546
明晚期 壽山田黃石山水薄意隨形章
6.2×3.2×3.8cm,W: 98.7g
RMB: 300,000-500,000
說明:這枚田黃石隨形章造型渾然天成,色澤濃郁飽和,質感老練渾厚,加之有著濃郁的包漿,極具滄桑感與歷史感,在田黃石雕作品中頗不易得。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其浮雕工藝,作者用淺浮雕的手法刻繪了一幅文人江上泛舟的畫面,古樸而有韻味,大氣又不失細節,巧妙的留皮處理更是渾然天成,其雕刻技法較之傳統壽山石薄意雕刻更為久遠,顯示了壽山石刻淺浮雕過渡自薄意技法的演進過程,是一件早期壽山浮雕雕刻的活化石樣本,極具收藏價值。
作者簡介:林清卿(1876-1948),福建福州市西郊鳳尾鄉人。夙嗜詩書畫,師從壽山石雕“西門派”高手陳可應學習薄意雕刻。他天資聰穎,刻苦鉆研,未弱冠就小有名氣。自感藝術功底薄弱,為了專攻薄意,帶著更大志向,暫放雕刀,轉而拜師學習水墨畫,從中領會中國畫的筆意、章法和畫理。后又從古代石刻和畫像磚中尋找靈感。歷時五年,學有所成,自覺融會貫通之后,才又重操舊業,專攻薄意,并將其推上巔峰。

2547
林清卿 壽山田黃石薄意隨形章
2.4×1.8×4cm,W: 23.4g
RMB: 50,000-100,000
說明:此枚壽山田黃石隨形章,造型精巧、質地渾厚,質感溫潤細膩,色澤為田黃石中最為上等的橘皮黃色,黃中帶有橙紅色的韻味,在田黃石中難得一見。更為珍貴的是這枚印章的工藝,所刻繪之海棠花卉圖,枝葉靈動飄逸,構圖極具意境,加之雕刻精美,堪稱田黃石薄意雕刻的經典之作,正是出自于晚清薄意大師林清卿之手,林清卿不僅是壽山石薄意雕刻的首創者,更是薄意雕刻的最高峰,壽山田黃石正是因林清卿的薄意處理手法而大放異彩。故林清卿雕刻的田黃石作品,其價值更非一般材質作品可比。

2554
“文信君印”
印文:文信君印
材質:玉質覆斗鈕
出版:《新見古代玉印選》P39,文雅堂,2016 年。
2.5×2.5×2cm
RMB: 400,000-600,000
說明:“文信君印”玉質覆斗鈕。據史料記載,秦漢之交時的君皆因戰功而封,有眾多名號,如武倍君、昌武君等。此印界格規整,鑿刻經意,字形方正,也是一方秦印代表作。在劉邦的兄弟中,劉交思想最與劉邦接近,因而深受劉邦的親信和寵愛。據傳劉邦在豐沛起義后,獨讓劉交跟隨自己打天下,使之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和親信。入關后劉交受封文信君,后隨劉邦轉戰各地。因此,劉交為漢家天下的創建立下了汗馬功勞,是漢朝的締造者之一。漢家王朝定鼎之后,劉邦分封天下。劉交因跟隨高祖打天下有功,在漢高祖六年(前 201 年)正月丙午被封為楚王,同年就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遂從長安徙居彭城,開基楚藩王族。

2555
“丹”
印文:丹
材質:玉質覆斗鈕
1.1×1.1×3cm
RMB: 50,000-100,000

2556
鄒濤刻“靜樂”
印文:靜樂
邊款:辛巳秋,鄒濤刊。
材質:壽山民國二高山石方章
2.6×2.6×5.7cm
RMB: 10,000-20,000
作者簡介:鄒濤,1962年生,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中國書法》雜志編委。1990 年獲第三屆全國中青年書法家篆刻家作品展優秀作品獎等,著有《中國書法全集·趙之謙》《趙之謙年譜》《篆刻津梁》等,主編《吳昌碩全集》(12 卷)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人民大會堂、中國藝術研究院、日本成田山書道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2562
齊白石刻“陳明仁”
1948 年作
印文:陳明仁
邊款:明仁將軍正,八十七歲白石。
材質:壽山山秀園石方章
1.8×1.8×5.1cm
RMB: 120,000-150,000
說明:陳明仁(1903-1974),湖南省醴陵市洪源鄉洪源村(今南橋鎮洪源村)陳家嶺人。1924 年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一期。在革命生涯中,歷任國民革命軍少將旅長、中將師長、軍長、兵團司令官、湖南省政府代主席等職。1949 年 8 月 4 日率部在長沙起義,后任第二十一兵團司令員、湖南省臨時政府主席、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第五十五軍軍長等職。1955 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
作者簡介:齊白石(1864-1957),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于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

2563
齊白石刻“忘憂廬”
印文:忘憂廬
邊款:白石。
材質:壽山白芙蓉石獸鈕章
出版:1.《印林第一卷第二期》P13,印林雜志社,1980 年。
2.《齊白石印影續》P36,榮寶齋,1992 年。
3.《中國歷代印風系列 : 齊白石、丁二仲、經亨頤、簡經綸、來楚生印風》P45,
重慶出版社,1999 年。
3.4×3.4×6.7cm
RMB: 200,000-300,000

2564
吳樸堂為劉安溥刻“烏程劉安溥章”
印文:烏程劉安溥章
邊款:樸堂刻。
材質:壽山白芙蓉石扁章
出版:《印鑒》P38,西泠印社,2020 年。
備注:1. 松濤園陳國和舊藏。
2. 中國嘉德 1998 春拍 Lot946。
4×1.3×6.3cm
RMB: 60,000-80,000
說明:劉安溥(1891-1974),字和盞,號湖涵。浙江湖州南潯鎮人,為南潯首富劉墉之四子。民國后在上海經商,擁有眾多房產和錢業,富甲天下。喜收藏,在杭州西湖邊筑“小方壺別墅”,收藏書畫、古籍、碑帖甚富。
作者簡介:吳樸堂(1922-1966),西泠印社早期社員,王福廠得意弟子,字樸堂,號厚庵,浙江紹興人。曾為毛澤東主席治印,國內多家博物館收藏印多出其手制。

2566
王福廠為樓望杰刻“杰”
1938 年作
印文:杰
邊款:戊寅四月,福廠。
材質:壽山白芙蓉石方章
出版:《福庵印稿》民國年間原鈐本。
1.5×1.6×2.6cm
RMB: 10,000-20,000
作者簡介:王福廠(1879-1960),字維季,號福廠,現代著名書法家、金石家。浙江杭州人。名褆,初名壽祺,七十歲后自號持默老人。因喜收集印章,自稱印備,室名麋研齋。工書,凡鐘鼎、籀隸無不能。清末與丁仁等創設西泠印社。民國初年到京,任印鑄局技正,后至滬鬻字治印自給。

2571
李尹桑為商笙伯刻“與石田同己巳”
印文:與石田同己巳
邊款:望伯先生方家正之,癸巳八月鉨齋。
材質:青田石方章
備注:劉漢麟先生“有容堂”舊藏。
2.5×2.5×6.3cm
RMB: 30,000-40,000
說明:商笙伯 (1869-1962),名言志,字笙伯,以字行,號安廬,浙江嵊縣(今嵊州)長樂鎮人。
作者簡介:李尹桑(1882-1945)隨黃士陵游。字茗柯、酩柯、榠柯、師實,號壺父、璽齋、鉥齋、秦齋、若虛、朱華、公之佗。齋堂為綠云軒、大同石佛龕、異鉤室、宣靈館、雙清閣、長生安樂之室。工書法,臨摹秦、漢諸碑,饒有金石氣。畫以花卉見長。刻印為黃士陵高足,精治小璽,印文方折硬挺,用刀生辣犀利,布局謹嚴穩重中多變化,作品載譽嶺南。與黃賓虹、易大庵、鄧爾雅交善。晚年除嘗為小吏外,均以鬻印為生,印之流布嶺海及省外者至伙。存世有《大同石佛龕印稿》《李璽齋先生印存》《異鉤室璽印集存》《戊寅印稿》及與易大庵合輯《秦齋魏齋璽印合稿》。

2572
來楚生刻“雞肖形印”
1972 年作
印文:雞肖形印
邊款:壬子四月,初升。
材質:青田石方章
出版:1.《來楚生篆刻藝術》P528,上海書畫出版社,1987 年。
2.《來楚生篆刻秘法》P228,二玄社,2002 年。
3.《來楚生篆刻述真》P124,東華大學出版社,2004 年。
4.《海派代表書法家系列作品集來楚生卷》P299,上海書畫出版社,2018 年。
5.《來楚生篆刻集》P335,北京匡時。
1.5×1.5×5.8cm
RMB: 60,000-100,000
作者簡介:來楚生(1903-1975),原名稷,號然犀。浙江蕭山人,誕生于武昌。是詩、書、畫、印四絕的著名藝術家。其畫清新樸茂、筆墨簡練、格調雋逸,在現代花鳥畫壇上獨樹一幟。書法拙中寓巧,草書和隸篆最為人稱道。

2573
來楚生篆“圣誕快樂”
印文:圣誕快樂
邊款:初升書,永愷刻。
材質:青田石方章
2.9×2.9×3.3cm
RMB: 30,000-50,000

2574
來楚生篆“生日快樂”
印文:生日快樂
邊款:然犀。
材質:青田石方章
2.3×2.3×5.2cm
RMB: 30,000-50,000

2575
來楚生篆“長樂”
印文:長樂
邊款:初升篆,永愷刻。
材質:青田石扁章
2.7×1.4×2.9cm
RMB: 30,000-50,000

2576
來楚生為張永愷刻“豈齋”
印文:豈齋
邊款:安處作。
材質:青田石方章
2.3×2.3×5.3cm
RMB: 20,000-30,000

2580
方介堪刻“眉壽”
印文:眉壽
邊款:介堪篆。
材質:壽山石螭虎鈕扁章
3.6×1.9×1.8cm
RMB: 30,000-50,000
作者簡介:方介堪(1901-1987),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巖,字介堪,以字行,浙江永嘉城區(今溫州市鹿城區)人。篆刻家,曾任西泠印社副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中日蘭亭書會名譽顧問。

2581
方介堪為孫正剛刻“天津孫氏、晉齋”
1963 年作
印文:天津孫氏、晉齋
邊款:癸卯二月為正剛先生作,介堪方巖。
材質:青田石雙面印
3.4×3.2×8.2cm
RMB: 50,000-80,000
說明:孫正剛(1919-1980),原名錚,號晉齋,天津人。燕京大學國文系畢業。歷任天津師范學院、天津教育學院講師。曾從顧隨學詞。1950 年與周汝昌、寇夢碧同時加入張伯駒主持的庚寅詞社,號為“津門三君”。20 世紀 50 年代,與周汝昌常客展春園,被世人稱為張伯駒的“左膀右臂”。富收藏,藏名家印章逾千方,因號千印長。

2582
鄧爾雅為張之英刻“手左”、“左擎”
1936 年作
印文:手左、左擎
邊款:1. 爾雅。2. 丙子上巳日,爾雅仿完白自云似之。
材質:青田石方章
出版:《鄧爾雅篆刻集》P257,榮寶齋,2004 年。
2.1×2.9×6.4cm \ 3.2×1.7×4.3cm
RMB: 50,000-80,000
說明:張之英 (1891-1954),字余生,廣西欽州小董鎮那蘭村人,1926 年 10 月畢業于南京中央軍校第六期,后任國民政府國防部第一廳少將處長。1936 年 7 月,改任廣東綏靖公署少將參議,從此一直在廣州、香港賦閑。1948 年移居香港,1954 年死于香港。
作者簡介:鄧爾雅(1884-1954),廣東省廣州府東莞縣人(今屬廣東省東莞市)。黟山派。乳名賀春,原名溥霖,后更名萬歲,字季雨,別名爾雅,號爾疋,尒疋、寵恩,別署綠綺臺主、風丁老人。齋堂為綠綺園、鄧齋。篆刻家,書法家,畫家。

2585
趙叔孺刻“睿吾識齋”
清
印文:睿吾識齋
邊款:叔孺。
材質:壽山高山石獸鈕橢圓章
4.7×4cm
RMB: 30,000-50,000
作者簡介:趙叔孺(1874-1945),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原名潤祥,字獻忱、叔孺,后易名時棢,號紉萇,晚年自號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清末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國后,隱居上海。金石書畫、花卉蟲草、鞍馬翎毛,無不精擅,尤擅畫馬,可稱“近世之趙孟頫”。

2586
趙叔孺刻“思慮通審”、“志氣和平”
1934 年作
印文:1. 思慮通審 2. 志氣和平
邊款:1. 甲戌冬,叔孺仿元朱文。2. 擬漢鑄印 , 叔孺。
材質:壽山高山石羊鈕對章
2.6×2.6×7.3cm(兩件相同)
RMB: 30,000-50,000

2590
吳昌碩為閔泳翊刻“園丁課蘭”
印文:園丁課蘭
邊款:竹楣尚書鑒,苦鐵。
材質:壽山芙蓉石獸鈕章
出版:1.《中國篆刻叢刊第三五卷—吳昌碩(四)》P85,二玄社,1981 年。
2.《篆刻—臨時增刊八》P20,東京堂,1988 年。
3×3×5.4cm
RMB: 80,000-100,000
說明:閔泳翊(1860-1914),朝鮮王朝后期外戚權臣,閔妃集團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一名書畫家。字子相、遇鴻,號蕓楣、竹楣、園丁、千尋竹齋等,賜號禮庭(閔泳翊的雅號共有 40 多個,最常用的為蕓楣),本貫驪興。
作者簡介: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多別號,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后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吳昌碩熱心提攜后進,齊白石、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云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2591
吳昌碩為閔泳翊刻“松園長壽”
1902 年作
印文:松園長壽
邊款:踏天磨刀翻爛銅,聾心則聰,寫蘭一匄同高風。壬寅九秋,聾下脫缶之聾缶記。
材質:青田石方章
2×2×4.5cm
RMB: 80,000-120,000

2592
吳昌碩為徐士愷刻“士豈之印”
1888 年作
印文:士豈之印
邊款:1. 吳俊。2. 此刻仿漢尚不惡,子靜先生以為然否?戊子三月,倉石問。
材質:昌化雞血石方章
出版:1.《觀自得齋印集蒼石印譜》P1-10,徐士愷(子靜)編,1902 年。
2.《缶廬印存四集》P2-9,上海西泠印社,1915 年。
3.《苦鐵印選》P339,文史哲出版社,1980 年。
4. 中國篆刻叢刊第三三卷—吳昌碩(二)P111,日本二玄社,1981 年。
5.《篆刻—臨時增刊六》P23,日本東京堂,1987。
6.《印史留遺》P7-29,北京藝友齋,1996 年。
7.《苦鐵印選稿本》P4-12,陳康健編,2003 年。
1.2×1.2×4.5cm
RMB: 400,000-500,000
說明:徐士愷,字子靜,安徽石埭人。官浙江候補道。嗜金石,精鑒別,清秘之藏,足輿兩罍軒、城曲草堂相抗。晚寓吳下,輿諸名流考訂金石,間亦娛情鐵筆。刻觀自得齋叢書,并為趙之謙輯二金蝶堂印譜。王一亭、潘天壽、陳半丁、趙云壑、王個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徐士愷,清,字子靜,安徽石埭人。官浙江候補道。嗜金石,精鑒別,清秘之藏,足輿兩罍軒、城曲草堂相抗。晚寓吳下,輿諸名流考訂金石,間亦娛情鐵筆。刻觀自得齋叢書,并為趙之謙輯二金蝶堂印譜。

2595
丁敬為王德溥刻“容大”
印文:容大
邊款:鈍丁。
材質:煤精石方章
出版:1.《龍泓館印譜》,有萬喜齋輯,清同治年間鈐印本。
2.《西泠四家印譜(附存四家)·龍泓山人印譜》,丁丙輯,清光緒間丁氏百石齋鈐印本。
3.《西泠八家印選》卷一 P29,丁輔之編選,民國十四年(1925)。
4.《丁丑劫余印存》卷三 P9,丁輔之輯,民國二十六年(1937)。
5.《丁鶴廬西泠八家印存稿》前冊,丁輔之輯,民國二十八年(1939)。
6.《中國篆刻叢刊·丁敬》P121,日本二玄社,1982 年。
7.《丁敬印譜》P109,上海書店出版社,1992 年。
8.《履盦藏印選》P10,臺北出版,1997 年。
9.《近現代篆刻名家精品選·丁敬印集》P12,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0 年。
10.《中國鑒藏家印鑒大全》P130,鐘銀蘭編,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 年。
11.《清代浙派印風》上 P59,重慶出版社,2011 年。
備注:1. 丁輔之舊藏。
2. 江成之遞藏。
1.5×1.5×2.6cm
RMB: 2,000,000-3,000,000
說明:王德溥[清],字容大,號澹和,浙江錢塘人。諸生,喜聚書,所藏古書善本頗多。著有《寶日軒詩集》。
作者簡介:丁敬(1695-1765),字敬身,號硯林、鈍丁、玩茶叟、丁居士,龍泓山人、玉幾翁等,浙江杭州人。乾隆元年博學鴻詞不就,與金農、汪啟淑、明中交往。精鑒別,富收藏,好金石文字。工詩詞,善寫梅蘭竹石,尤精篆刻,開創浙派,與黃易、蔣仁、奚岡齊名,為“西泠八家”之首。

2596
趙次閑為曾燠刻“賓谷”
印文:賓谷
材質:青田石方章
出版:《中國鑒藏家印鑒大全》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 年。
1.8×1.8×3cm
RMB: 90,000-120,000
說明:曾燠(yù1759-1831),字庶蕃,一字賓谷,晚號西溪漁隱。江西南城人。官至貴州巡撫。清代中
葉著名詩人、駢文名家、書畫家和典籍選刻家,被譽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一。曾廷澐之子。
作者簡介:趙之琛(1781-1860),字次閑,號獻父、穆生、寶月山人,浙江杭州人。工書畫篆刻,山水師
黃子久、倪云林,蕭疏幽澹,花卉竹石有明人氣息。喜寫佛像,為各地居士、叢林所寶。為“西泠八家”之一。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2597
趙次閑為潘鼎刻“潘鼎私印”
印文:潘鼎私印
邊款:次閑為小昆篆。
材質:火燒石方章
備注:北京榮寶齋拍賣 1997 春季 Lot671
2×2×6cm
RMB: 30,000-50,000
說明:潘鼎(1775-1835),又名葑,字彝長,一字調生,號小昆,浙江泰順人。嘉慶十五年(1810)副貢,例就直隸工判,未仕。生平喜聚金石,工書畫,善寫蘭石及竹,墨氣豐厚。著有《小麗農山館詩鈔》。

2598
趙次閑刻“焚香獨坐”
1842 年作
印文:焚香獨坐
邊款:壬寅孟春次閑作。
材質:火燒石方章
備注:北京榮寶齋拍賣 1997 春季 Lot670
2×2×4.8cm
RMB: 100,000-150,000

2600
趙次閑刻“勤齋書畫”
1836 年作
印文:勤齋書畫
邊款:次閑為勤齋先生仿漢,丙申十二月。
材質:壽山牛角凍石荷葉鈕方章
出版:1.《補羅迦室印譜》P33,葉為銘,1904 年。
2.《印匯》P27,上海西泠印社,1910 年。
2.1 ×2.1×5.8cm
RMB: 200,000-250,000

2601
巴慰祖刻 自用印共二十面
印文:1. 巴予藉 2. 雋堂 3. 漁集 4. 甲子乙亥乙亥癸未 5. 于胸則古 6. 下里巴人 7. 中元甲子人 8. 八分中郎 9. 雋啺 10. 巴慰祖之 11. 知白守黑之館 12. 蟫藻閣 13. 慰祖予藉 14. 巴氏蓮舫 15. □硯齋 16. 保殘守闋 17. 吾降七十四甲子 18. 蓮舫庚子以后書畫記 19. 集孟皇仲則叔重季度之法 20. 巴慰祖手摹魏晉以前金石文字之印
材質:青田石套印
出版:1.《明清篆刻流派印譜》第 134 頁,方去疾著,上海書畫出版社,1980 年 10 月。
2.《印章藝術概論》第 35 頁,韓天衡、孫慰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年 12 月。
3.《中國歷代璽印精品博覽》第 398、399 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年 9 月。
4.《中國璽印篆刻全集》第三卷第 116 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 年。
5.《中國篆刻全集》第四卷第 432 頁,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 年。
6.《中國篆刻創作解讀·流派印卷》第 76 頁,河南美術出版社,2001 年。
7.《歷代閑章名品鑒賞》第 38 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年 12 月。
8.《中國歷代印風系列叢書·浙派篆刻》第 64 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 年 8 月。
9.《篆刻形式美學的展開:大學篆刻藝術形式與技巧的專業訓練系統》第 690 頁,陳振濂著,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 年 5 月。
10.《品味經典——陳振濂談中國篆刻史》第 108 頁,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 年。
11.《元朱文印論壇》第 155 頁,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年 9 月。
12.《歷代元朱文印精粹》第 71 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 年 4 月。
13.《中國篆刻聚珍:程邃、巴慰祖、董洵、胡唐》第二輯名家印第五卷,第 99 頁,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 年 1 月。
14.《篆刻三百品》第 194 頁,韓天衡著,上海書畫出版社,2020 年 7 月。
尺寸不一
RMB: 3,000,000-4,000,000
作者簡介:巴慰祖(1744-1793)字雋堂、晉唐。號予籍 , 子安、蓮舫等。安徽歙縣漁梁人。
與程邃、胡唐、汪肇龍為“歙四子”。清代篆刻家。富收藏,通文藝。篆刻,工整秀勁,構思
極精,受汪關、林皋影響較大,但自成面目。印款多用行楷,清秀明快。

2602
徐三庚刻“蔡氏道腴軒秘玩真跡書畫印”
1865 年作
印文:蔡氏道腴軒秘玩真跡書畫印
邊款:余自滬川歸里,道經句余,為李唐制此。倚裝匆匆,工拙不暇計也。乙丑九月,辛榖。
材質:壽山白芙蓉螭虎鈕扁章
出版:《金罍野逸:徐三庚書法篆刻集》P237,浙江省博物館、西泠印社編著,
上海書畫出版社,2016 年。
說明:劉漢麟“有容堂”舊藏。
3.6×2.1×4.7cm
RMB: 200,000-300,000
作者簡介:徐三庚(1826-1890),清代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詵郭,號井罍,又號袖海,別號金罍山民、似魚室主、馀糧生,浙江紹興上虞西山 人。精于金石文字,善篆隸篆書。苦習《吳紀功碑》,參以金冬心(金農)的側筆用法,纖細流麗,飄逸多姿,在吳熙載、趙之謙外另辟面目。

2603
徐三庚為阮靜山刻“阮靜印信、古香作畫”
印文:阮靜印信、古香作畫
邊款:金罍為古香作。
出版:1.《中國篆刻叢刊—徐三庚卷一》P103,二玄社,1982 年。
2.《徐三庚印譜》P101,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 年。
備注:陳茗屋舊藏。
2.8×2.8×6cm
RMB: 200,000-300,000
說明:阮靜山,生年不確。約活動于清道光、光緒年間。一作阮靜,字古香。

2605
鱟箕白田盤螭鈕沈樹鏞用印
印文:靈壽花館讀碑記
來源 : 阿部房次郎舊藏。
參閱 : 趙之謙印譜 : 靈壽花館讀碑記。
2.3×2.3×5.8cm
RMB: 200,000-280,000
說明:沈樹鏞,清藏書家、金石學家。字均初,一字韻初,號鄭齋,川沙城廂(今浦東新區川沙鎮)人。咸豐九年(1859 年)中舉,官至內閣中書。生平收藏書畫、秘籍、金石甚豐。尤對碑帖,考訂精辟。
作者簡介:趙之謙(1829-1884),浙江會稽(今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清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與吳昌碩、厲良玉并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與任伯年、吳昌碩并稱“清末三大畫家”。

2606
趙之謙款為朱學勤篆“結一廬”
印文:結一廬
邊款:悲盦為修伯制。
材質:壽山白芙蓉石鳳鈕橢圓章
3.1×1.5×5.6cm
RMB: 80,000-100,000
說明:朱學勤(1823-1875),字修伯,清朝官吏、藏書家,清仁和(今杭州余杭區)塘棲鎮人。咸豐三年(1853)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改戶部主事,入軍機處,歷任鴻臚寺少卿、大理寺卿。清代著名藏書樓主人結一廬,一生好學,過目不忘,博通古典,在清廷綜核機務 17 年,所領軍機班與同治一朝軍事相始終。曾國藩以“學足論古,才足干時”稱之。

2607
胡钁刻“王麟書印”
印文:王麟書印
邊款:匊厸仿漢。
材質:黃楊木方章
出版:1.《胡菊鄰印舉》P122,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 年。
2.《海上印壇百年》,上海書畫出版社,2014 年。
3.《胡匊鄰印存》P185,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 年。
3.3×3.3×5.3cm
RMB: 200,000-300,000
說明:王麟書,字瑞征,生于青光緒六年 (1880 年 ),卒于民國五年 (1916 年 ) 一月三十一日,今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桂山鎮人,出身知識分子家庭。祖籍江蘇省南京應天府柳樹灣,明朝初年,始祖王永洪隨沐國公 ( 英 ) 征南入滇,數傳至王福祿,于明末由河西 ( 今通海縣河西鎮 ) 遷居新平。
作者簡介:胡钁 (1840-1910),一名孟安,字菊鄰(菊一作匊),號老鞠、廢鞠、不枯,又號晚翠亭長、竹外外史,晚年又號南湖寄漁,別署不波生,葆光亭主人,書畫作品多落晚翠款,鈐:晚翠書院,葆光亭主人印。清浙江石門(今桐鄉)洲泉屠家壩人。清同治八年 (1869) 中秀才。善書畫篆刻,工詩詞。書法初學虞世南、柳公權,后致力于漢魏碑版,古拙遒勁,頗見功力。

2608
胡钁刻“清芬閣”
印文:清芬閣
邊款:老匊手治。
材質:壽山芙蓉石獅鈕扁章
2.1×0.9×6.4cm
RMB: 50,000-70,000

2609
高鳳翰刻“理學忠臣孝子家”
1735 年作
印文:理學忠臣孝子家
邊款:乙卯春日,南村。
材質:火燒石扁方章
4.8×2.5×5.6cm
RMB: 10,000-20,000
作者簡介:高鳳翰(1683-1749)膠州大行高氏二股十一世,揚州八怪之一。清代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又名翰,字西園,號南村,又號南阜、云阜,別號因地、因時、因病等 40 多個,晚因病風痹,用左手作書畫,又號尚左生。

2612
《吳昌碩先生自用印存》
備注:吳長鄴題。
RMB: 8,000-10,000
說明:吳長鄴珍藏,總錄印數 29 方,鈐印本,共 1 冊。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