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展:5月18日-19日
拍賣:5月20日-21日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9號)
琳瑯—重要中國書畫及古籍夜場
5月21日 20:00 三層A廳
清代畫壇可謂諸家流派異彩紛呈,在北京有以“四王”為代表的復古派,南京有龔賢等為代表的“金陵八家”,徽州有“新安畫派”,活躍于揚州地區的“揚州畫派”以及以袁江山水樓閣界畫為代表的“袁氏畫派”。中貿圣佳2021春季拍賣會·琳瑯—重要中國書畫及古籍夜場推出的“金陵及揚州畫派書畫擷萃”專題囊括了龔賢、高岑、袁江、黃慎、蔡嘉、羅聘、楊法七位活躍于金陵與揚州地區的畫家,身居金陵及周邊的他們與身居北京的四王,一南一北,基本構成了清初繪畫的主旋律,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題識:何必揚云始結亭,新添水檻合青冥。晚來自爇龍涎翠,為避東風濁浪腥。龔賢。鈐印:龔賢印(朱白)、半千(朱)(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1627 頁,第26、31印)王師益(民國),齊安郡(今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人,號竹樓居士。
題簽:龔賢墨筆山水精品。桂山書室藏。辛酉嘉平月,君匋。
詩堂:1.避秦絕境洞中收,今見茅亭不見舟。搜索山前與山后,渺無人跡一松虬。乙酉花朝得此即題,補翁。鈐印:允中延年(白)
2.世外桃源那有之,地偏心遠靜中知。金陵柴丈幽懷回,尺幅丹青系我思。越日再題一首,補廠中。鈐印:張(朱)
3.運到崇弘草木蕃,遺民遁跡事田園。八家第一經綸手,惟見淋漓墨瀋存。孤標突兀領嵚巇,千載榮枯止自怡。樹色不隨山色改,蕭然豈待歲寒知。補翁屬,敔園填空。鈐印:固始張瑋效彬(朱)、西溟學士北海行人(白)
題識:柴丈人寫贈踴幢道者。
鈐印:龔賢(朱)(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1627頁,第43印)
鑒藏印:高名凱收藏記(朱)、補羅庵長物(朱)、陳幼蘭(朱)、高名凱(朱)、文石所藏(白)(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280頁,第4印)、致和藏(朱)、致和精鑒(朱)
說明:近代著名藏家張允中,近代著名語言學家收藏家高名凱、夫人陳幼蘭舊藏。
1.張允中(1881-1960)名致和,號補蘿庵主,浙江山陰(紹興)人。善賈饒資財,過手多巨跡。民國年間北京著名收藏家,精擅文物鑒定和修復,與當年琉璃廠的古董商人關系甚密,北平市政府秘書長。其經常在收藏品中注明序號,應為其收藏的編號。經過本人考證現已發現“一0二”、“八十二”、“八十五—八十八”等等數字的標記。張允中書法極好,善作小行草,筆墨楚楚,署款常用“補庵”。
2.高名凱(1911-1965),福建省平潭人,語言學家。歷任北京中法漢學研究所研究員,燕京大學國文系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語言學教研室主任,語言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等。夫人陳幼蘭,安徽廬江人,早年留學法國,主修法語、英語和圖書館學,1941年隨夫回國后入職北京圖書館。
/
題識:古樹云封帶雨煙,桃花源在別人間。碧落窗松境外,半空飛泄經千年。石城高岑畫并題。鈐印:高岑之印(白)(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 802 頁,第 7 印)題跋:古樹云封帶雨煙,桃花源在別人間。碧落窗松境外,半空飛泄經千年。右石城高岑《溪山橫艇圖》自題詩也,斯圖高六尺許,寬三尺,絹本大軸,寫秋山林木、高巖飛泉、茆亭板橋,水榭穩置其間,一艇橫波上,上置矮幾,幾上設瓶花,必雅士之舟也。位置經營穩中見奇,結構謹嚴,筆墨遒健,可謂無一不佳也。高岑為石城大家,字蔚生,少時曾師七處和尚,后自成一格,與龔賢等并列金陵八家,斯作風神堪稱典型,識者寶之。時戊戌夏月,戈父蕭平識。鈐印:戈父(朱)、蕭平之(白)高岑與龔賢、樊圻、鄒喆、吳宏、葉欣、謝蓀、胡慥并稱“金陵八家”,是為清初活躍在南京地區的一大畫派。八家之中,高岑當其中的佼佼者,不但善制高頭大軸,亦長于小幅之內營造天地,取景又多為南京周邊土石相間的丘陵實景,所以順理成章成為八家的代表人物。康熙年間刊刻的《江寧府志》中“金陵四十景”底稿即為高岑所繪,成為今人研究清初南京的第一手圖像資料。底稿被刊刻成官方文獻,說明高岑的寫實能力很強,造型準確,這從存世的作品上可以清晰地確認。現藏于各大博物院館的高岑山水,大多為山勢峭拔、幽深繁復之作,如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萬山蒼翠圖》、南京博物院的《秋山萬木圖》、遼寧省博物館的《山閣清秋圖》,都是巨幅絹本淺設色山水。本幅《溪山橫艇圖》布局、造型、用筆、款字都與故宮的名件《萬山蒼翠圖》相類,是高岑藝術成熟期的精品,因它的尺幅幾乎是現存作品中最大的而尤顯珍貴。三段式構圖融合高遠、平遠與深遠透視,營造出一派中正氣象,正是彼時金陵山水的時代特征,前代的吳門與松江,之后的揚州八怪,都不見氣魄如斯。用筆則是高岑典型的長線條,準確勾勒,重山復水;一絲不亂中,了無匠氣。近景湖中一舟自橫,上面擺設著梅枝與杯盞,而下船游山的高士卻不知去處。畫上自題“古樹云封帶雨煙,桃花源在別人間。碧落山窗松境外,半空飛瀉經千年。石城高岑畫并題”。高岑把這種深山幽寂感營造得十分自然,因為他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和進行創作的。高岑的藝術生涯活躍于 17 世紀中葉到后半葉,彼時晚明風尚的影響尚未散去,而西洋版畫之風又通過出版業的興盛吹及金陵,于是高岑自覺與不自覺地捕捉到這些影響,并反映在創作中。本幅中營造山石的手法—長線條、少皴、用淡而有層次的渲染來展現石塊的立體性— 就很可能受到當時西洋繪畫的影響。統觀高岑存世的畫作,顯然有多種影響來源,如大都會博物館藏的擬古山水圖冊中,一開便是典型龔賢面貌,而北京故宮藏的一幅大青綠山水又是吳門仇英一派的精工艷麗,反映出高岑廣泛的涉獵和扎實的功底。最后融合在他成熟的本地風光里,就是融合了描述性的寫實主義風格與古典的詩意感,如本幅《溪山橫艇圖》所展示的那樣:中正、雋永而安靜。
袁江 《錢塘觀潮圖軸》、黃慎《 群仙拱壽圖軸》賞析
紀錄:香港蘇富比,2011年春季拍賣會,Lot.1208。在袁江生活的年代,清初畫壇可謂諸家流派異彩紛呈。在北京有以“四王”為代表的復古派,南京有龔賢等“金陵八家”,徽州有“新安畫派”以及略晚于袁江的“揚州八怪”,而以袁江為代表的“袁氏畫派”,其這一路山水樓閣界畫在康熙至乾隆這段時間的局部地區流行了將近百年。樓閣畫也稱做“屋木”,在繪制建筑物時需要用界尺來劃線;“界畫”是我國傳統繪畫的畫科之一,元朝陶宗儀在《輟耕錄》一書中將繪畫分為十三科,其中即有“界畫樓臺”一項。到了明、清兩朝,擅長界畫的人已寥寥無幾,袁江及其侄袁耀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把日益衰落的界畫重新振興起來。根據現有資料,現存袁江署有年款(干支紀年)的作品最早畫于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 年),最晚的作品畫于乾隆十一年(庚寅,1746 年),其創作時間前后約五十多年。據此可推測,袁江大約生于康熙十年之前,卒于乾隆十一年之后,得年七十歲左右。袁江字文濤,江都人,即現在的江蘇揚州,這和袁江作品上的署款“邗上”和鈐印“文濤”是完全相符的。袁江成年后活躍于家鄉揚州的畫壇,為當地的富商繪制園林建筑圖,作品十分寫實。與歷史上及同時期的界畫相比,袁江筆下的的青綠山水界畫無論是建筑還是山水都刻畫極精,表現的細致而具體,各盡其美卻又渾然一體。在此幅《錢塘觀潮圖》設色絹本立軸中,袁江將房屋與樓閣式塔置于山林之中,以鳥瞰式全景構圖描繪近景、中景、遠景,層次分明;建筑斗拱、門窗、樹木的細致精巧襯托出遠山峻石的簡約,筆觸靈活多變,在江水的畫法上也多有宋人余韻,以及在山崖前觀潮的動態人物群像,都反映了清朝中期錢塘(今浙江杭州)風光及百姓民俗,為后世了解當時杭州的歷史狀貌提供了珍貴資料,其價值是多方面的。除此幅《錢塘觀潮圖》,袁江另一幅同題材作品《觀潮圖》創作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 年 ),是同為描繪錢塘江觀潮盛況的絹本設色畫,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鈐印:躬懋(朱白)(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 1143 頁,第 24 印)黃慎,清代福建寧化人,其作品中所反映的思想主題新奇古怪,不為當時的主流思想所接受,又因其作品主要在當時的揚州完成,因此和同時期的且風格較為類似的著名畫家羅聘、李方膺、李鱓、金農、鄭燮、高翔和汪士慎等七人共稱為“揚州八怪”。黃慎是一位全能的畫家,山水、花鳥、人物,無不精能,但他的主要成就還是在人物畫上,神話題材、佛教人物、漁夫、樵夫、美人等都成為他的經常創作的繪畫題材,其中凝結者作者對世事的深微洞察和個人情感。黃慎善以傳說中的群仙故事進行創作,留下了為數不菲的八仙圖,例如江蘇省泰州市博物館藏有創作的一幅《八仙圖》,亦是此類題材中的精品。此件黃慎所寫群仙拱壽巨幅,全圖畫高211 厘米,寬 100 厘米,線描勁健,神態各異,為其佳制。畫中特別是群仙人物的衣褶,用流暢的線條書寫,生動自然,而近處和遠處的松石頭用線飛動翻卷,自由奔放。黃慎作為上官周的高足,其人物畫風受上官周影響較大,尤以其雍正至乾隆初年的作品最為顯著。這個時期的作品大多工細,人物線條頓挫有致,而不失灑脫之致。其書法初學“二王”,從章草脫化而出,并參晉唐筆意。本幅落款風格即為典范,此幅《群仙拱壽圖》尺幅巨大,遍查公私收藏均無處其右者,且畫風精彩絕倫,品相完好,難怪上官周曾評曰:“吾門有黃生,猶右軍之后有魯公也。”題簽:蔡松原山水。寒木堂藏,駕四王之上。洵足珍愛,北溟記。寒木率意題跋并不惡,惟年月先后舛亂,不解何故。庚午歲暮,九叔父以此見賜,特不為松原一生杰作,求之耕煙,亦不多覯。內簽:松原臨古山水冊。神妙無匹,具耕煙之造詣,而破碎處轉覺過之。心如九叔舊藏,北溟題記。鈐印:陶北溟(白)、玩物喪志(白)題識:1. 庶類昔聞師造物,為圖今擬法前賢。風寒吹萬幽生谷,樹老扶疏碧到天。蒼狗乍來都是幻,丹臺高處隔非煙。何時得遂云泉意,手種昌陽事引年。仿馬遠。2. 此身合住水云窩,肝肺杈枒奈若何。未了墨丸千萬劫,不堪垂老更磨。仿大米。5. 仆幼年頗逐游侶之盛,一時滄州、麓臺諸巨公頗有畏后生之意。石谷、澹游、式和諸先輩且有天人之目,式和魯先生更時時臨仆稿本。今老矣,種種顛毛依然故我,因成二十八字,以寄慨云:飯罷掀髯漫策筇,溪邊閑聽水淙淙。筆耕自笑如雞肋,悔不當年學務農。朱方老民蔡嘉志于易園之小南樓,時在乾隆庚午(1750年)五月之朔日。鈐印:松原(朱)、嘉(朱)、蔡嘉(白)、蔡嘉之印(白)、朱方老民(朱)(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 1401 頁,第 12、28、32 印)鑒藏印:曉峰(朱)、陶光(白)、陶式金石(白)、翔鸞閣精鑒璽(朱)、桐軒主人藏書畫印(朱)題跋:1. 英雄惟以不欺乃能卓立千古,彼以耳為目者,皆寄人籬下耳。言之可勝慨嘆,戊申得此冊聊書所見瓢叟。2. 此宣統辛亥沈研船以四百金看竹押之姜穎生者,穎生旋以此數歸之于余。松原此冊精工縵密,以視四王色無多讓,無怪甚高自標許,旁若無人也。庚戌醉歸梁宅書此,瓢叟題之并記。是日醉甚書此志豪,瓢叟。1.《藝林旬刊》51期第3頁,1929年中國畫學研究會。《藝林旬刊》53期第3頁,1929年中國畫學研究會。《藝林旬刊》54期第3頁,1929年中國畫學研究會。《藝林旬刊》57期第3頁,1929年中國畫學研究會。《藝林旬刊》64期第3頁,1929年中國畫學研究會。《藝林旬刊》66期第2頁,1929年中國畫學研究會。《藝林旬刊》68期第3頁,1929年中國畫學研究會。《藝林旬刊》70期第 3頁,1929年中國畫學研究會。《藝林旬刊》72期第3頁,1929年中國畫學研究會。《藝林月刊》1期第 10頁,1930年中國畫學研究會。《藝林月刊》02期第8頁,1930年中國畫學研究會。《藝林月刊》03期第7頁,1930年中國畫學研究會。2.《南畫大成第一卷》第 211頁,(竹林一開),興文社,1935年。3.《南畫大成第十二卷》第 73-78頁,(十二開全),興文社,1935年。4. 《三六九畫報》第 17卷第 16期,29頁。《三六九畫報》第 17卷第 17期,29頁。《三六九畫報》第 17卷第 18期,29頁。《三六九畫報》第 18卷第 1期,29頁。《三六九畫報》第 18卷第 6期,29頁。《三六九畫報》第 18卷第 7期,29頁。《三六九畫報》第 18卷第 8期,29頁。《三六九畫報》第 18卷第 9期,29頁。《三六九畫報》第 18卷第 10期,29頁。北京進化社編印局,1942年。5.《南畫大成第一卷》第 211頁,藝源文物開發有限公司,1978年。6.《南畫大成第十二卷》第 73-78頁,藝源文物開發有限公司,1978年。7.《歷代名畫大觀》山水冊頁卷,第 311-316頁,(十二開全),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8.《藝林月刊》,(十二開全),天津市古籍書店,1993年。9.《南畫大成第一冊》第 137頁,(竹林一開),廣陵書社,2004年。10.《南畫大成第八冊》第 1913-1918頁,(十二開全),廣陵書社,2004年。11.《民國書畫金石報刊集成》北平卷,205、213、217、229、257、264、273、281、289、304、322、341 頁,(十二開全),上海書畫出版社,2015年。著錄:《余紹宋書畫論叢》第 167-168頁,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年。說明:民國著名藏家顏世清舊藏,經民國著名金石家學者陶祖光鑒題。 顏世清(1873-1929),字韻伯,號寒木老人、瓢叟,廣東連平人,寄居北京。進士出身,曾任直隸洋務局會辦。民國成立后,任直隸都督府外交廳廳長,北京大總統府軍事參議等職。繪畫擅山水、花卉,精鑒賞,晚年注重收藏,收藏之富民國著名。陶祖光(1882-1956),民國時期著名金石家、版本目錄學家、鑒藏家。字伯銘,又字北溟。江蘇武進 (今常州武進區 )人。工篆刻,精鑒別。蔡嘉,字松原,號雪堂,江蘇丹陽人。根據其作品可知蔡嘉主要活動于清雍正、乾隆時期。蔡嘉與揚州畫派髙翔、汪士慎、髙鳳翰,朱冕為詩畫友。研習詩畫于所居“高寒舊館”,時稱“五君子”。據《揚州畫舫錄》卷二記載:花卉山石翎毛稱逸品。亦善詩工草書,“花卉山石、翎毛、蟲魚,無一不能,筆墨工整秀潤,設色濃艷研麗;尤善青綠山水,勾點敷染和諧朗潤”。蔡嘉雖然長期寓居揚州,但他的畫風與當時“揚州八怪”的畫不同,他的畫傳統功力深厚,后人將他劃入虞山派,“虞山派”是淸代山水畫正統派的一支,尤以摹古功力深厚。潘天壽云:“丹陽蔡松原嘉,山水與錢塘奚鐵生齊名,均為虞山畫學之傳人。”
蔡嘉此山水冊頁十二開均為摹宋、 元、 明各代名家, 并習馬原、 米芾、 王蒙、唐寅等各家,所作雖是冊頁,卻張張可以小中見大,構圖考究,一樹一屋,一草一舟,無論繁簡均一筆不茍, 筆筆扎實, 無怪乎蔡嘉自題幼年時即讓滄州 (陳鵬年)、麓臺(王原祁)有畏后生之意。另據顏世清與陶祖光(北溟)題跋與題簽可知:此冊原由海上貴胄沈硯船舊藏,沈氏于辛亥(年)以四百金,押給了姜筠,姜筠又以買來之價讓于顏世清,后經陶祖光之叔父陶洙遞藏,再賜于陶祖光,可謂流傳有序。從年起,此冊又經《藝林旬刊》《南畫大成》《三六九畫報》等諸多期刊、畫冊收錄,亦可謂著錄累累。
著名書畫鑒定史論家 蕭平
楊法 《篆書八言龍門聯》、羅聘 《幽蘭圖冊》賞析
1. 陸熙咸(1889-?),改名銓,字希賢,號慶譽,陸心源次子陸樹屏之長子,清末為國學生 , 后為四品銜湖北補用州同,歷上海特別市公安局秘書,青島特別市政府參事兼土地局局長,財政局局長等職。2. 谷牧(1914-2009),出生于山東省榮成縣,歷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在長期的工作、學習、生活中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解放后,谷牧在夫人牟鋒的支持下,節衣縮食,進行書畫收藏,一步一步地豐富自己的書畫收藏作品并逐步形成了書畫收藏體系。上款“椶(同棕)亭”系金兆燕。金兆燕(1719-1791),字鐘越,一字棕亭,安徽全椒人。乾隆初年,金兆燕由舉人出任揚州府學教授。在揚州期間,曾與鄭板橋相交過密,與沈德潛、趙翼、袁枚、金農、羅聘等人均有詩詞唱和。據載:金兆燕多言笑,思維敏捷,作詩速度之快為時人所驚嘆。吳錫麒稱贊:“獨先生聘其速藻,落筆如飛,余追之不及也。”袁枚《隨園詩話》中稱:“余平生所見敏于詩者四人,一為金兆燕,俱可以擊缽聲終,萬言倚馬。”作為“揚州畫派”中的怪才,楊法善書能畫,所書篆、隸、行、草多蒼勁,別具一格。此八言龍門聯為楊法書贈金兆燕,以草篆筆法寫出正文,并以章草落款,多能之才于此可見,撰文之灑脫,筆法之自由,與吳、袁二人評金氏才華及性格多為契合。題簽:羅兩峰幽蘭圖。未思佳同題。鈐印:佳同私印(白)題識:1. 葉短而勁,花長而馨。我以書法入于畫品。板橋常有此格,戲以指頭仿之。鈐印:羅聘(白)、羅兩峰(朱)、羅生(白)、兩峰(朱)、羅(白)、聘(白)、羅聘私印(白)(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1574、1575 頁,第 81、1、30、7、8、37 印)1. 馬家桐(清晚期),字井繁,居士,號未思居士,因得“佳同”漢印而更名。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畫家,與張兆祥等同門師兄弟四人,被譽為“津門畫家四才子”,其書畫享譽京津。擅勾勒花鳥,與張和庵友善,得設色之法。擅摹仿,臨古亂真。其蟲技法齊白石多有借鑒。2. 水田竹圃(1883-1958),本命忠治,又名敬,字馀忠次,號竹圃散人。歷任日本南畫院同人,帝國美術院展覽會委員及審查員。作為冬心入室弟子,亦是“揚州八怪”中年齡最小的羅聘,工詩善畫,《清史稿》稱其“畫無不工”,在同時期的揚州八怪中,知己交好者甚多,鄭板橋與李方膺的知己之交,李方膺與李鱓、金農等人的友朋之交,金農與羅聘的亦師亦友之交。所以在八怪之中,彼此的藝術風格相互學習的風氣也時常有之。此羅聘《幽蘭圖冊》中之一就題曰:“葉短而勁,花長而馨。我以書法入于畫品。板橋常有此格,戲以指頭仿之。”不僅仿畫,且以板橋典型之六分半書題款其上。其時相交相好,兼學并蓄之風于此可見。題簽:羅兩峰藥王圖立軸。磊齋屬青山農。鈐印:黃葆戊印(白)、藹農(朱)題識:藥醫王相,唐閻立本圖之。坐床上,手持葫蘆,視大地皆葉草也。佛弟子羅聘以己意敬寫一軀,愿普天下之疾苦者少,而汲水供養者多,聘亦不惜為之畫千百億萬化身焉,是為記。鈐印:白衣門下(白)、羅聘(朱)、花之寺僧(朱)(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 1574、1575 頁,第 36、59 印)鑒藏印:朗庵藏寶(朱)、龔少文收藏書畫印(朱)、李氏愛吾廬收藏書畫記(朱)(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 375 頁,第 8 印)、浛晶廬(朱)出版:1.《支那南畫大觀》,日本東方美術刊行會出版,1927年。2.《名人書畫》三集,圖 10,上海商務印社,中華民國 16年(1927年)12月。3.《支那美術聚英》,圖 36,日本出版,1939年。4.《中國名畫揚州八怪畫冊》第 20 頁 , 北野正南著,株式會社平凡社,1957年。5.《藝術家》第 8 號,揚州八怪專輯,第 40-41 頁,藝術家雜志社,1976年。明清の美術》第 97 頁,圖版 4-119,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1980年。7.《世界美術大全集 ? 清》第 111頁,圖版 92,(東洋編第 9 卷),東京:小學館,1998 年。8. LUO PING 羅二峰蘇黎世雷特博爾格博物館,2009年。9.《揚州書畫三百年 ? 特展書畫集》,廣陵書社,2019年。展覽:1.中國美術展シリーズ 5 明清の美術,大阪市立美術館,1980 年10月21 日至11 月 23 日。2.Eccentric Visions:theWorld of Luo Ping,蘇黎世雷特博爾格博物館,2009年4月9日至7月12日。說明:清李恩慶、龔易圖,近代板本五郎、林熊光遞藏。李恩慶(清),字季云,一作寫寄云,直隸遵化(今河北遵化)人,隸漢軍正白旗。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三)進士,官兩淮鹽運使。精鑒別,富收藏。興到偶作山水,嘗摹王蒙聽雨樓圖,同時名流多為題詠。擬歸陰,戴熙為畫平谷山莊圖卷。輯有愛吾廬書畫記。《清畫家詩史》《八旗畫錄》。
龔易圖(1835-1894)清官員、藏書家。字藹仁,號含晶,福建閩縣人。咸豐九年進士,由庶吉士改任云南知縣、知濟南府、江蘇按察使、廣東按察使等,光緒十四年 (1888 年 ) 春,回福州。不久,在上海籌辦織布局,發展民族工業。在福州廣筑園林,精書法,善繪畫,喜作詩,著有《烏石山房詩存》傳世。林熊光(1897-1971),字朗庵,臺灣板橋林家后裔。畢業于東京帝大經濟系,創辦大成火災海上保險株式會社,三十年代居日經商。精鑒賞,富收藏。家多劇跡,為著名收藏家。其“寶宋室”之號源自所藏宋徐熙《蟬蝶圖》、米友仁《江上圖》、李公麟《春宴圖》以及燕文貴《夏山行旅圖》。著有《寶宋室筆記》。
#中貿圣佳2021春拍#拍賣場次安排#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