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貿圣佳2021春拍|民國風景:“觀看”與“被觀看”
日期:2021-05-22 13:22:29 來源:中貿圣佳
拍賣
>中貿圣佳2021春拍|民國風景:“觀看”與“被觀看”
預展:5月18日-19日
拍賣:5月20日-21日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9號)
又見—首屆影像藝術專場
拍賣時間:5月20日 16:30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文藝活動一以貫之的是儒家實用主義。著書立說講求的是文以載道,文以化人,面對青山綠水,筆到之處,均為意興所至,希冀的理想境界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因此,在中國傳統的審美活動中,是以知識分子為主體的、對人文情懷與自我精神的雙重追求。如果說,樂山智水是以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為主體的意境寄藉,那么,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風景則是走向職業化的寫真、求實。彼時,照相機的小型化使得攝影開始深入自然、面向社會。因此,以照相館為主導的、轉向自然風景的“觀看”開始出現,如山本照相館攝制的北京風景建筑民俗照片(lot7035)和杭州月溪照相館攝制的西湖勝景相冊(lot7056)。然而,就如當時文藝界曾掀起的討論,藝術應該“為藝術”還是“為人生”?在國家與個人命運風雨飄搖的 20 世紀上半葉,文藝之外的攝影已開始自覺轉向對社會風景的記錄,如本專題江蘇海門沿黃海沿長江風潮災害照片冊(lot7057)、漢口水災攝影(lot7059)、第一次上海事變十九路軍抗敵影集(lot7066)等。海門賑災會 江蘇海門沿黃海沿長江風潮災害照片冊(80張)小:6.5×9.5 cm.;大:10×14 cm.與“觀看”相對,20世紀上半葉留存至今的許多風景是以外國攝影師為主體的考察、獵奇或見證,統稱為“被觀看”風景。其中,有發揮攝影記錄特性,對民國佛造像(lot7063)、民國云岡石窟(lot7064)的考察;有從獵奇角度出發,意大利軍官在中國的私人相冊(lot7051),法國旅行者北京游記書稿及照片一組(7053);也有美國海軍拍攝的被轟炸后的上海(lot7067)以及南滿鐵路在華攝制中國重要城市影像合集(lot7046),是近代中國被侵犯、被奴化的影像見證。然而,當我們對 20世紀上半葉的風景用“觀看”與“被觀看”直接劃分的時候,便已經在腦海中建立了與“東方”相對的“西方”概念,這也意味著我們是在用西方人的觀點來描述我們自己。進入 21世紀,當我們一次次面對這些時隔百年或近百年的歷史影像,該如何正確看待?或許,根植中國傳統文化、立足攝影本體語言反復校驗,會給出一個相對清晰的答案。小:24×14.5 cm.;大:19×24.5 cm.出版:
1.《燕京勝跡》,商務印書館,1927 年;
2.《中國攝影學會畫報》,第 5卷第211期,署名 : 懷氏,1929 年;
3.《美哉中華》懷特兄弟藝術公司出版,1930 年。
小:10.5×16.5 cm.;大:20×26 cm.小:14×20.5 cm.;大:28×23 cm.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