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紙脈望——二十世紀藝術集萃專場
日期:2021-05-18 17:30:26 來源:永樂拍賣
拍賣
>執紙脈望——二十世紀藝術集萃專場
東漢時期,紙的發明為歷史和文明提供了舞臺,千年延續,紙張傳情。執紙脈望——二十世紀藝術集萃專場匯聚20世紀數十位名家,5月21日下午舉槌。藝術家們執著紙的那端,為我們指引藝術之路。徐悲鴻作品人物、風景、靜物俱全,《孫多慈肖像》是代表了徐悲鴻改良中國人物畫理想的重要之作,專場另有徐悲鴻精品素描十幅。趙無極兩張《無題》水墨,展現趙無極傳承“計白當黑”對當代的至高貢獻。藤田嗣治的女性肖像刻畫上世紀藝術視角下的身體至美。紙本柔韌,肌理細密,林風眠、顏文樑、李詠森、方君璧、李青萍、孫宗慰、宗其香、祝大年、李槲、王式廓、黃養輝、馮法祀等藝術家在其上雕琢出大千世界,美景紛繁。估價:RMB 500,000 -1,000,0001.《中國現代美術全集1》,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圖版54此件作品為雙面畫,背面寥寥數筆勾勒出曼妙身姿。徐悲鴻并未注明模特是誰,但從頭發和身材不難看出與正面肖像很有可能是同一人。這一件作品也巧妙映射兩人當時的關系,徐悲鴻這位藝術大家在小品中融入了更多的真情,別有意趣,真實難得。A面:18 × 25cm;B面:18 × 25cm《中國藝壇巨匠徐悲鴻 1895-1953》,北京出版集團 ,2005年(A面),P283北京保利2017年6月4日,Lot.4502,成交價RMB 460,000《藤田嗣治卷2》,ACR Edition出版社,2001年,P406, No. 51.154該作品編號:D51.312 D,經由法國專家聯合會主席、藤田嗣治鑒定總集編纂者Sylvie Buisson女士鑒定,簽名附西爾維?比松鑒定書 預定刊登西爾維?比松即將發行的作品全集中《瑪德琳肖像》創作于藤田嗣治在巴黎時期,畫中描繪的是其妻子蒙帕那斯的名模瑪德琳。出身于俄羅斯的瑪德琳,有著鮮明的五官與高聳的鼻梁,在當時曾為許多畫家筆下的謬思,除擔任畫家的模特兒外,她亦在夜總會擔任舞者,個性大方開朗,藤田嗣治在畫中刻劃出了人物的另一面,絕美而寧靜。回顧藤田一生的創作,他曾多次以瑪德琳為主角作畫,作品集中在1930年代初期,正是他與第二任妻子分手,與瑪德琳陷入熱戀的時期,而這幅完成于1929年的作品,為他替瑪德琳所畫下較早的一幅肖像作品,或也為他們日后的戀曲埋下伏筆,使作品別具意義。估價:RMB 1,200,000 - 1,800,000這件1952年作《無題》逸筆草草,勾勒建筑,以青色水彩簡要渲染天空、廣場,為主體的堅實銳意作鋪墊。主體建筑形似亞眠大教堂,教堂正立面飾有巨型火焰紋玻璃圓窗,入口大門上方兩層連拱相疊,兩側塔樓高低錯落,一方一尖,形成視覺差異。但更有可能的是趙無極在繪畫中融入了立體主義的觀察,將巴黎圣母院西立面塔樓、花窗與南面尖頂相拼接,探索形式上的創新。教堂兩側,可以依稀可見兩組人物,此時期的趙無極從甲骨文中汲取靈感,人物動態和手中的旗幟都極具匠心。這件創作于1992年的《無題》正充分展現了此種技法。畫面斜切為二,上清下濁,濃處山巒之勢雄強,向上延展勾連,右上角遼遠堅毅,支撐頂部空間,為左側留白造勢。說是留白,不是盡白,星點呼應作畫眼,疏密交替的筆觸,厚薄相間的油彩,明暗的取舍,在這些虛實交互轉換之下,營造出似離而合的空間感。1.香港佳士得2004年10月31日 Lot.155(其中一幅)2.香港佳士得2014年春季拍賣會,Lot.1301此幅畫應為林風眠在五十年代左右的早期戲曲畫,曾為林風眠的女兒林蒂娜舊藏,林蒂娜與母親在1956年離開上海,遷居海外,與林風眠竟一別二十二年,此幅畫飽含了父親對女兒的深情。此作取材于廣為流傳的北宋民間故事《楊門女將》,畫中穆桂英手持其標志性的武器梨花槍,傲然直立,一身英氣。穆桂英是北宋與西夏之間戰役的女英雄,曾經憑掌中寶槍大破遼國天門陣,素有“巾幗英雄手持纓槍,天門陣中我笑闖蕩”的英名,畫中雖然沒有將整個戲劇場面呈現出來,依然通過單個人物的輕松靈活的動作展現出“槍法如雨散梨花”的姿態,令觀者在極其簡約的舞臺背景上亦浮想聯翩。穆桂英的形象與林風眠同時期的古裝仕女基本相似,身姿窈窕,鵝蛋臉龐,長眉細眼,櫻桃小口,脖頸修長,沒有明顯的表情和夸張的動勢,即使是想呈現人物在揮舞纓槍時的颯爽英姿,也有一種靜如止水、優雅嫻靜的美感。1.香港佳士得2004年10月31日 Lot.155(其中一幅)2.香港佳士得2014年春季拍賣會,Lot.1298《儷人》中的仕女正在翩翩起舞,其一手執團扇,一手舉起,上半身回轉,頭頸部微微扭曲,這是一個典型的宮廷舞的動作,雖然幅度不大,依然可見衣袂飄飄,伴隨著樂曲的律動,仕女完全沉醉在“獨樂樂”的自我世界中。畫法上,人物以墨筆勾勒輪廓,強調“用線去表現體”,以靈動飄逸的筆線刻畫出輕盈的體態;五官以細筆寫出,眉眼細長,面龐精致,神情幽靜;再以重墨繪頭發,淡色繪衣衫,長紗裙以淡石青色幾筆繪出,刻意營造出透明、輕薄的質感;背景大片留白,僅以淡色渲染幾筆。整幅畫意筆草草,不拘小節,重在表現動勢與意態,塑造出不一樣的仕女,以一曲獨舞給觀者帶來精神上的慰藉,正如林風眠所說,其仕女“像人間一個最重情的淑女,當來人無論懷著何種悲哀的情緒時,她第一會使人得到他所愿得到的那種溫情和安慰。”展現蘇杭四季風光的《蘇州虎丘春游》、《杭州蘇小小墓》、《瑞光塔之秋》、《蘇州荒郊野廟》即為這一時期的作品。四幅畫均尺幅不大,顏文樑將中國的山水景致以西方古典寫實風景畫的形式呈現出來,構圖嚴謹,重視空間透視,在平穩中有變化,變化中求協調,景物的設置主次分明、層次豐富,視野開闊遼遠。蘇杭的地標性景觀虎丘、蘇小小墓、瑞光塔在晨光暮色中顯出歷史的滄桑感,穿插其間的行人旅客又為古老的建筑增添了時代氣息。畫作的筆觸細膩凝煉,工致而又寫意;在色彩和明暗變化上力求逼真,色彩遵循自然色,光影層次微妙含蓄,沒有強烈的對比,光色變化豐富而不失整體氣勢。2.《李青萍:中國抽象繪畫先驅》,卡門藝術中心,2017年看云?李青萍作品展,保利藝術博物館,北京,2015 年宗其香先生從二十世紀40年代開始“彩山水”的探索,創作了一批優秀作品,到70-90年代,特別是在廣西創作的一批作品,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如《漓江暢游》《桂北勝景》等作品,此件《邕江競渡》,可謂經典之作,開辟了當代中國畫山水的新領域。作品中,沒有傳統山水畫中概念的符號,全是飽滿激情的寫生創作的具體景觀,傳統山水畫的氣韻筆墨、寫意精神,在光色的變化中,在多種空間的層次中,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審美形態,給我們提供了新的視覺體驗。在他最重要的四十年代創作的蒙藏系列中,描繪了高原地形影響臉頰泛紅的蒙藏人民身著自己民族的特色服飾,歡欣雀躍地擺動起看似笨重的身姿,好生幸福的樣子。畫面中對人物造型之刻畫不難看出敦煌壁畫對孫宗慰藝術創作的直接影響,他僅用幾根準確、輕松的線條便將人物動態勾勒得惟妙惟肖。同時,畫家對于作品的色彩把握也頗見功力:全幅色彩鮮艷、飽滿卻絲毫沒有庸俗之氣,色彩節奏明快卻不輕浮,濃郁卻不突兀,展現了畫家在色彩上敏銳的感覺力與控制力。1.《祝大年畫集》,嶺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圖版192.《祝大年繪畫作品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P1083.《森林之歌——祝大年的繪畫藝術》,國家大劇院,2011年,P66-77
3.《玉蘭花開——祝大年繪畫作品回顧展》,百雅軒798藝術中心,2011年,P304.《大年百年——紀念祝大年百年誕辰作品集》,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7年,P731.玉蘭花開——祝大年繪畫作品回顧展,百雅軒798藝術中心,北京,2011年2.“森林之歌——祝大年的繪畫藝術”,國家大劇院,北京,2011年2.大年百年——紀念祝大年百歲誕辰藝術展,國家博物館,北京,2016年3.向新而行?中國現代新繪畫作品展,勢象空間,北京,2019年創作于1980年的《黃山云氣》為祝大年藝術風格成熟時期的代表之作。《黃山云氣》中的叢林、樹木散發出來的精工氣質又與傳統的工筆重彩畫有別,這可能不得不提到祝大年的求學經歷。祝大年早年就讀國立杭州藝專,師從林風眠、吳大羽,而后到日本東京帝國美專學習圖案與陶藝美術,求教于日本國寶級的藝術家富本憲吉、北大路魯山人,特殊的學習經歷,使祝大年吸收了很多世界藝術的精華,祝大年的一個非凡的成就是用他的繪畫方式創造了獨具風貌的繪畫風格。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畫家賦予其一種情感張力,表現出人生理想的高潔和生命存在的執著。2011年 從延安到北京──王式廓百年紀念展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