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御窯青花折枝花卉三多紋梅瓶
日期:2021-05-18 17:25:24 來源:永樂拍賣
拍賣
>清乾隆 御窯青花折枝花卉三多紋梅瓶
梅瓶原是盛酒容器,故大多有盅形蓋。考古中梅瓶與錫制酒壺、酒杯等一同出現。明代中期后,用途有所改變,成為文人墨客幾案上插花器;《陶雅》中就有「古以瓶貯酒,今以瓶插花」一說;故清代梅瓶大多無蓋。估價:RMB 8,000,000 - 12,000,000前西班牙外交官瓷器珍藏,于1940年代駐上海期間購入歐洲貴族珍藏此梅瓶平肩斂腹,器形端正莊嚴;青花發色濃艷深沉,尚有雍正仿明「宣青」遺風;底署《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外壁錯落繪折枝桃實、荔枝及石榴等「三多」紋飾,每種花果之間點綴折枝花卉;頸部均飾一周十字花卉紋;肩部繪火焰蓮瓣紋,瓣尖翻如意云紋,為明永樂、宣德時期之流行紋樣;脛部飾蕉葉紋;整體敷色細膩深沉,線條清晰,器身摹繪果實飽滿,花盛葉蔓,生機勃勃。三果紋又稱三多紋,為傳統吉祥紋飾,典故源于《莊子·外篇·天地》:「堯觀于華封,華封人曰:請祝圣人,使圣人壽,使圣人福,使圣人多男子。即多壽、多福、多子之意,亦稱福壽三多。」。十八世紀,清廷明顯對宋明兩代瓷器頗為鐘情,御廠遂費盡心思追摹仿制。此梅瓶紋飾主題與疏朗布局,以十五世紀初之梅瓶為藍本,加強了每組圖案的獨立性,且突顯潔白的胎體與清澈的釉面。此類官窯據《乾隆記事檔》記載,為乾隆三年(1738)御窯廠奉旨燒造的仿宣窯青花之一。原文為:「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髙玉交……宣窯青花梅瓶一件,宣窯青花三果梅瓶一件……傳旨:交與燒造磁器處唐英照樣燒造。」,后數十年再無燒造青花梅瓶之上旨。唐窯承命摹制宣窯梅瓶,為乾隆青花瓷器中上佳之品,是乾隆青花梅瓶的重要代表作品。梅瓶是乾隆朝經典陳設御瓷,品類多樣,裝飾豐富,量少而質精,其中青花一項多為擬古之作,折枝花果紋為其經典題材。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一例清乾隆青花三多梅瓶,體量形制與此品極為類似。清乾隆 青花三多梅瓶
高31.5公分;口徑7.2公分;足徑13.5公分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例紋飾和此器相似之青花釉里紅梅瓶,(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里紅下》,商務印書館,2000年,圖版231號)但目錄中稱之為青花胭脂紅,或因其胭脂彩是描繪于釉里紅紋飾之上,因為乾隆朝偶爾有此造法。清乾隆 青花胭脂紅折枝花紋梅瓶
高33.7公分;口徑7公分;足徑13.1公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宗憲先生亦雅藏一件,1993年曾于倫敦佳士得展出,展覽目錄第86號。清乾隆 青花三多梅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張宗憲先生藏
另,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明代永宣時期官窯無款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上,圖76),造型、紋飾組合與此拍品類似。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