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御窯瓷作佳器,盡覽清朝三代奢華堂皇之風 | 永樂2021春拍
日期:2021-05-18 10:35:13 來源:永樂拍賣
拍賣
>清宮御窯瓷作佳器,盡覽清朝三代奢華堂皇之風 | 永樂2021春拍
永樂2021春拍預展將于五月十七日在北京四季酒店拉開帷幕,本次古董珍玩版塊將隆重呈獻一組以應瑞呈祥寓意為主題的清宮御窯瓷作佳器,均以其不計工本之復雜燒制流程、精細摹繪、及繁縟裝飾展現清朝三代奢華堂皇之風,寄意福祉平安、祥和太平。
估價:RMB 15,000,000 - 18,000,000
本品器形及紋飾可追溯明永樂青花花鳥紋扁瓶,其設計于清代官窯相當盛行,雍、干年間皆有仿摹,惟多見青花或釉里紅。本品施釉下鈷藍上繪粉彩紋飾,斑斕奪目,應屬孤例。此瓶造型別致,較一般扁瓶更扁,極難成型,遂如本品一般周正對稱者,實屬難得。本品計由多重圖案搭配而成,手柄、瓶足上以沒骨法描繪朵菊及如意紋,同様不可多得。瓷匠須先于素瓷胎上勾畫間斷之釉下青花圖案,再經上釉、窯燒,最后施釉上彩以完成整個構圖。如此繁復制作,除明代五彩瓷器外近乎未見。清代瓷匠為簡化工序及降低失敗率,幾乎完全不用釉下青花,只以釉上彩著色。粉彩加青花類例存量寥寥,一件粉彩百猴撇口瓶,部分細節以釉下青花描繪,著乾隆年製款,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錄《故宮珍藏康雍干瓷器圖錄》,香港,1989年,頁346,圖版27。同可比較臺北故宮藏一青花加彩龍鳳紋瓶,周邊纏枝牡丹以釉下藍繪制,見于《清康雍干名瓷特展》,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1986年,編號84。釉上粉彩及釉下青花同見一器之作例,偶爾亦見釉下鈷藍用作勾勒線條(如斗彩)或作為主圖以外之環飾,兩者皆不須預先周密規劃釉上、下彩之協調以確保構圖整體和諧。前者例見于康蕊君,《玫茵堂中國瓷器珍藏》,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749,售于香港蘇富比2011年4月7日,編號7。后者見一例,為鮑氏收藏一對粉彩花鳥圖梅瓶,鵲雀穿插于花果繁茂樹枝間,瓶頸、肩、足環飾青花紋飾為畫面作框,圖刊于John Ayers,《鮑爾收藏中國瓷器》,日內瓦,1999年,卷2,圖版232及233。北京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有一釉里紅作例與本品更為接近,主題圖案一致,但表現手法有別,錄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紅(下)》,上海,2000年,卷III,圖版177;該扁瓶雖無年款,但與另一件帶乾隆年製款例非常相似,此例2011年5月11日售于倫敦蘇富比,編號303(成交價:1,049,250英鎊)。

估價:RMB 6,000,000 - 8,000,000
《大清嘉慶年製》款
粉彩屬釉上彩,從琺瑯彩基礎上發展而來。由于采用西洋繪畫技法,在顏料里加入玻璃白打底,故粉彩瓷器與傳統釉上彩瓷器風格迥異。粉彩一經出現,便成為清宮雍正之后官窯器的主流瓷品。此瓶撇口圓唇,長頸溜肩,圓腹斂足;頸部與近足處施淺綠色地,滿繪纏枝花卉紋,色彩明艷瑰麗,紋飾繁縟精美;于腹部留白地畫「連生吉慶」嬰戲圖。此類器模仿織錦裝裱之畫作,始制于乾隆晚期,至嘉慶年間續燒。畫中童子神態面容刻畫細膩,栩栩如生;背景園林樹石,回廊曲折,布局巧妙,繪制精妍;環瓶觀賞,猶如織錦裝裱之卷,徐徐展開。百子嬉戲,乃明清兩朝流行之紋飾,寄托百子千孫之愿。周文王「則百斯男」,收養一子,故成「文王百子」之說。如此紋飾,刻畫孩童揮戟執筆,挑蓮花燈、玉磬,捧金錠如意,以諧音寓意「蓮生戟磬」、「筆錠如意」,極富諧趣。比較一例,嬰戲圖淺綠色地,售于佳士得南肯辛頓2013年5月17日,編號1504;另一例為松綠地,售于香港邦瀚斯2014年11月27日,編號187。另比相同形制不同畫片二例,尺寸較小,瓶身較闊,帶方耳,繪百子龍舟圖,瓶頸及近足處藍地彩繪,書「大清嘉慶年製」紅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曾展于《嘉慶君游臺灣:清仁宗文物特展》,2016年,編號III-33;懷海堂藏一對紅地例,曾展于《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窰瓷缾》,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編號138。文物圖檔編號:K1B002785N000000000PAB
估價:RMB 5,000,000 - 7,000,000
《大清道光年製》款
道光一朝尤以「大清道光年製」款或「慎德堂製」款之皇帝御用瓷為最精。此洋彩包袱瓶仍舊追求干、嘉時官窯特色,于檸檬黃色地上以綠色、藍色、粉色滿繪纏枝蓮紋,其間點綴壽桃與蝙蝠,寓意富貴長壽;兩面上下各書一「壽」及一「囍」字,故此瓶應為吉慶典禮時之特殊陳設。此瓶肩部裝飾一條凸雕包袱帶或束帶,于瓶肩圍攏,在正面系蝴蝶結;包袱紋褶皺清晰,且釉彩艷麗,褶皺起伏明顯自然,增添了器物的雍容華貴之感。包袱瓶創燒于清康熙年間,又名袱系紋瓶、布袋瓶;因「包袱」與「包福」諧音,寓意幸福吉祥。又因其器型獨特,紋飾優美,令其深受當朝統治者的喜愛,成為宮廷皇家常見的御用之物。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