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李俊,字寬見,江蘇泰州人,由《芥子園畫譜》入門,后師從陳大羽、徐培晨,學習大寫意花鳥畫。他的國畫筆墨激情豪放,線條流暢,構圖完美,直抒胸臆,尤長花鳥、山水畫。
在李俊的藝術生涯中,吸收了江浙地區的藝術養分,而且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表現題材——紫藤,素有"紫藤王子"的美譽。之所以將廣泛分布于我國大江南北的紫藤作為主攻對象,一方面是因為自古雖有名家擅長此法,但無細究者;另一方面,還有獨特的現實意義和文化內涵。紫藤以紫色為主,香氣氤氳,極具裝飾價值,歷代詩人更是常將其比作衣著紫袖的美女,并采用了諧音寓意的藝術手法,賦予"紫氣東來"的吉祥寓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幸福的追求。李俊以獨到的審美視角和內心體悟來描繪紫藤,在他的作品中,紫藤往往枝蔓屈曲蜿蜒,氣勢張揚,紫色的花隨風搖曳,燦若云霞。紫藤頑強的生命力和典雅婉約的美感奇妙地融于一體,個性化的筆墨語言營造出特別恬適的意境。
李俊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泰州市花鳥畫研究會會長、泰州市人大代表、江東書畫院院長、李鱔書畫研究院院長。
李俊的紫藤花鳥畫藝術
文/左莊偉
在中國畫家中大都有一專多能的才氣,既善人物、山水和花鳥畫,同時又以獨擅某-專門題材名世,近代畫壇大師齊白石、悲鴻皆為繪畫領域的典范之輩,齊白石以畫蝦,徐悲鴻以畫馬名天下。當今畫界的徐培晨不僅人物、山水、花鳥皆善,而且獨擅畫猿猴并享譽社會。泰州青年畫家李俊就曾師從徐培晨。他也是不僅能畫人物、山水和花鳥,更以專畫紫藤為人們所熟知。

畫家入畫門大致途徑不外乎上美術院校接受規范而系統的美術教育, 因學畫者眾,這個高門一般不易擠進,更多的是靠自學。在學院學習接受綜合性藝術素質培養,既學畫史畫論,又習畫理畫法,學生可在短時間內獲得全面的藝術素養的提升, 但是學院教育的經典規范往往會約束著學生的思想放飛,作畫苛求理與法。而自學者多從自身喜好選擇,始于臨學先賢名跡,可博采眾家之長,無拘無束,盡情揮灑自由自在,所以自學成才的畫家與學院出身的畫家各具長短處,但他們共同組成畫壇的主力,李俊兼而得之,是先由自學爾后入學院深造登上畫壇的畫家,深具綜合修養。

李俊出生在一個有藝術素養的家庭,父親也是一位靠自學成才的工藝設計家,還善畫水彩畫、油畫和大幅宣傳畫,他自幼就受到父親的從藝影響,自己也學著畫畫,父親就是他的啟蒙老師。他成長發展于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在藝術道路上他既虔誠的接受繪畫傳統,又注入現代人的觀念和審美情趣。幾千年來經過歷代書畫家們的智慧才能的創造,沿襲和傳承下來豐厚的經典畫理和畫法是后代入畫行的畫家不可逾越的,學畫者應,首先立足于對傳統經典的繼承,然后才有可能開今日之創新。中國繪畫傳統的經典畫法豐富多樣,被清代一位叫王柴(1645-1710)的畫家條理濃縮在一部叫《芥子園畫譜》中,成為后世學畫入門的必學楷范,李俊就是從潛心臨學《芥子園畫譜》, 正式入畫門的。

李俊雖然鐘愛書畫,也只是在工作之余,后來越發投入,就舍去工作而入南京藝術學院深造,經受一次學院專業的中國畫研習,從此走上專業畫家的道路。在南藝學習期間選擇導師陳大羽學習大寫意花鳥畫和書法。陳大羽是齊白石的高足,以大寫意花鳥畫、書法和篆刻著名中國畫壇,尤其是以神氣十足的大公雞享譽社會,他在金陵師從者眾多。李俊有幸受教于陳大羽,很用心地學習陳大羽老師的畫法,后來開始領悟到大羽老師大寫意的成就是他的書法和篆刻底蘊深厚所致,這對李俊的啟發很大,他從此轉而重視研習書法、加強書法的修煉。

中國美協秘書長馬鋒輝、央視書畫頻道董事局主席王平與李俊
中國的書與畫,從它的發生開始就是一對孿生兄弟,原生的漢字就是象形畫,寫時亦是畫,后人謂之書畫同源。文字本身就具有人際交流的功能符號,爾后進化為抽象的大篆,在始皇贏政的“書同文”令下,丞相李斯結六國古文,進行增刪修改,又經始皇厘定為小篆;后又經程邈刪繁就簡,制創新體,便于流行于下層官吏,故謂之為隸書。從此書法完全脫離象形指事的初級狀態,成為定型的有系統符號化的文字,到東漢時已形成篆隸楷行草五體皆備。魏晉時文人制世、文人書畫始興,書寫文字由實用交流升華為書寫抒發情感,也漸成為畫家塑造藝術形象語言的基本功。畫家將書法引入畫法始于南北朝時代,南朝劉宋時的著名畫家陸探微的“秀骨清像”,造型線中就吸收了東漢張芝的草書體。南朝梁畫家張僧繇創造的“張家梓"畫法中就吸收了晉衛夫人《筆陣圖》中所說的“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需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就是說畫中用筆要求力度。從此以后歷代善畫者必工書,這已成為文人畫家的藝術根本語言修煉功力的規矩,所以歷代大畫家皆為大書家。

十萬狂花
李俊在南藝學畫時同時研習書法,既臨碑又習帖。在藝術院校美術教育中對書法與畫法關系的重視,對學習中國傳統繪畫、重視臨習古代書畫名跡的院校,數中國美術學院為最,因此李俊有意再做一次學生,到中國美術學院深造。在那里學習過程中更加認識到書法功力對大寫意畫的重要意義。潛心臨習鄧石如篆書,重師《石門頌》、帖學趙孟頻等,這就奠定了他的大寫意畫的筆墨基礎,由此走進他的寫意畫創作領域。在中國傳統繪畫中一向重視畫家的人格修養,素有人品高,畫品亦高,所以畫家的人品修練與畫品的提升密不可分,同等重要。在李俊的藝術發展道路上有兩位書畫家對他有深刻的示范影響,一是畫猿猴大家徐培晨,一是著名書法篆刻家馬士達,從他們那里學到的首先是做人,其次是治藝。他們的真誠、善良、厚道、孝道、助人,從藝的勤奮刻苦、獨樹一幟成為他的楷模,這使他在人品和藝品都獲得了提升修練,人道和書道,奠定了他的畫道品格。我們民族繪 畫的精神基礎是“天人合一”,又決定了畫家選擇題材的思想意義。

索影·遠方
莊子說過我與萬物同生為一,畫家把客觀的自然物性賦予了人性和我性,借物的象征寓意性來表達自己的社會理想、美學理想和思想感情。蘇東坡畫一石一竹,喻自己有骨氣和氣節。在畫家的心目中和筆下, 一切景語皆情語,借景物以抒我情意,筆下所作藝術形象皆為物。人與我融為一體的藝術形象,形象中深涵畫家的情和意,所以中國畫中的藝術形象,賞心悅目又啟迪思想感情。

幸福水天堂泰州等你來
李俊的花鳥畫所選擇的主要題材雖然是古今畫家常畫的紫藤花,但他從司空見慣的現實紫藤和畫中紫藤中發現特有的美,創造特有的圖式和筆墨色審美效果,他運用藤條的屈曲穿插變化書寫自己自由放達的思想感情,以濃密、聚散有致,具象雜抽象的造型,點寫花朵布勢于咫尺畫幅之中,在空白無限的背景襯托下,博大、深遠、靈動的藤條擺動。紫色的花朵發出的芳香醉人,畫中充溢情意和香氣,這是時代的景象,向上的生命律動。畫家以不同的書體筆法書寫形象,點花如墜石,藤條時而狂草, 時而行、時而楷,出枝時而篆;時而隸,他的書法在畫法中得到盡情的施展。他的恩師徐培晨將擅畫的猿猴置于其中,倍增佳境,充滿活力氣氛,營造出原生態的生命磁場,吸引觀賞者,散發出襲人的紫氣。李俊 雖以紫藤著名一方,但他的山水也是別具一格多寫目中真景、心中真情,筆墨隨情隨意而遠,自由活潑充滿年青畫家的朝氣。在李俊的畫中平和安寧無論山水花鳥畫都能給人帶來精神的慰藉,就如同西方現代藝術大師馬蒂斯所說的:安樂椅式的藝術。
筆含春韻寫紫魂
文/馬鴻增
歷史文化名城泰州,自唐代誕生書畫評論大 家張懷瑾以來,代有名人。近年又出現了一位寫 意花鳥畫佼佼者一一李俊,一專多能,尤以寫意 紫藤獨具風神,承傳統而出新機,南北畫壇多有 評說,不由關注其人其藝。
李俊出生于藝術之家,幼承父訓,由《芥子園畫譜》入門,繼而師從南藝陳大羽、南師大徐培晨,悟得大寫意花鳥畫筆墨要津及書法意趣。李俊前期作品多有兩家形影,傾向于潑辣豪放。稍長,李俊覺得尚未尋覓到契合自己個性的藝術語言,這正是"明性“意識的萌生。唐代張彥遠早就有”境與性會“之說,這是任何一個成功藝術家的必經之路。拼命廣習傳統固然可以厚筑根基,但如果不"明性",卻是事倍功半。李俊后來去浙江的中國美院進修數年,既是為了進一步提升筆墨功底、造型能力和文化素養,同時也是要為自己的”本性" 才情、性格、氣質、審美愛好找到更為清晰的表現基礎。

春和景明
智慧之門總是為有悟性、有韌性的攀登者打開。李俊在多年修煉中,不僅吸納了江、浙兩地藝術養分,而且明確了最適合抒寫個人審美情懷的表現題材一一紫藤。
紫藤進入文人審美視野,大約始于唐代。李白有詩《紫藤樹》日:“紫藤掛云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詩中將紫藤、陽春、歌鳥、香風、美人融為一體,暢寫紫境之美,也是傾訴詩人內心的理想追求。其境有花有鳥,有靜有動,有色有聲,恰似一幅清新絢麗的天然圖畫。另一位唐代詩人許渾有詩句"綠蔓稼陰紫袖低家近江南罨畫溪",把紫藤比喻為衣著紫袖的美女。此外以紫藤入詩者不勝枚舉。

醉春風
然而紫藤進入畫家筆下,則要晚八百年,直到明代中期大寫意花鳥創始者陳淳、徐渭才開其端。徐渭《雜花圖卷》中,以酣暢淋漓的水墨大寫意手法畫了十多種花卉蔬果,其中段有紫藤,枯瘦縱放,逸筆草草,重在抒寫文人野逸意趣。清代揚州八怪之一李觶,將紫藤與松石組合在一起,賦予"紫氣升騰"的吉祥寓意,從此紫藤入畫逐漸流行。吳昌碩之作,以狂草篆籀之筆畫藤干枝條,蒼拙老辣,花葉色彩濃艷。題詩"繁英垂紫玉,各系好春光。歲歲花長好,飄飄滿畫堂 ”。開拓雅俗共賞之新境。齊白石所作更多,運 筆清健沉著而生動,葉花光潤秀美,時而點綴蜜蜂,又創新格。高劍父則借鑒西方透視法,表現 出空間立體感。以上諸大家,對現當代的紫藤畫法均有影響。
大自然中的紫藤,天生具備豐厚美質,歷代詩人的介入更增濃了人文內涵。其壽長,枝蔓纏繞屈曲蜿蜒,氣勢張揚;其花紫,搖曳春風燦若云霞,韻味濃郁。倔強的生命力、嫵媚的清婉美與依依的春之戀情,奇妙地合于一體,給畫家們進行個性化的藝術創造,提供了寬闊的空間。當然,這需要畫家獨到的審美發現和深度的內心體悟,還要具備心手相應的筆墨掌控能力,才能達到如顧愷之所說的"神儀在心而手稱其目者,玄賞則不待喻”。
如果說,李俊前期的紫藤畫尚未脫離傳統大寫意例重心造、縱筆揮酒的作風;那么,他近些年的作品則轉變為尋求本人與自然之間的對話與契合,將寫意與狀物融為一體。關于這一轉變,李俊的一位藝友曾分析道:“筆墨的狀物與寫情被有機地凝結到一起,處處在造型又是處處在寫意,筆墨、物理層而的合轍合規和精神情意層面的生意勃發成為一對并駕齊驅的車輪,使得作品的完整性、層次性以及由此帶來的可欣賞性都登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我同意這樣的解讀。

醉春風
筆含春韻寫紫魂,這是我在觀賞李俊眾多寫意紫藤作品后的突出感受。面對紫藤審美價值的多重性,李俊抓住了”春””紫”兩大要素。也許是受到李白詩的啟發,他筆下的春之神韻,是充滿生命活力,洋溢著歡快與柔情的“技蔓宜陽春"。我體察到這也是他內心陽光的自然流露。放眼望去:“吟遍春風千萬枝”“春和景明” “盛續春光”“春色永駐”“春酣”“春韻”“春暖”“春風”,”春”又和“紫”緊密聯系,“紫境”“紫云”。“紫氣”“風清紫翠”“紫境無邊”“紫氣東來”一幅幅醉人的畫境撲而而來。如此,李俊的“寫意紫藤”便與徐渭、李軍、吳昌碩、齊白石、陳大羽諸前賢拉開了距離。這是 一種以清雅、清逸、清潤、清新為靈魂的關。借 用郭熙《林泉高致》中描寫春山的一句名言,“ 春山澹冶而如笑“,通冶如笑,正是李俊寫意紫藤的一個重要特征。

數枝弄春風
為創造春韻紫魂,李俊在筆墨表現上煞費苦心、精耕細作。畫面以虬曲欲飛、相互交柯的墨色勾寫枝干,構成整體骨氣,以聚做有致、濃淡 變幻的紫色點寫花朵,造就了氣的兼力、動靜相成,墨彩交觸的詩意境界,他以不同的書體筆法書寫畫面形象,畫藤條,時而狂草,時而行草; 出枝,時而篆法,時而隸法;點花,時如墜石,時若輕云。在筆墨馳騁過程中,既傳寫出得自大自然的形體神韻,又傾瀉出內心暢神寫意的真情實感,同時也展現了筆墨書寫的藝術美魅力。在 部分作品中,李俊摻用“密葉隱歌鳥”的詩意,或小鳥傍枝掠過,或猿猴嬉戲其間,或與巖石為伴,或傍水波而懸,布局多變,避免單調重復之審美疲勞。其構圖豎式與橫式各有千秋,豎式多邊角折枝,于凝煉中見功力,橫式多開闊氣象,于變化中見諧美。我個人更愛描式,因其更有突破前人的發展空間。

香中別有韻
花鳥畫古代稱之為“寫生",寫生即是寫生命,既寫花鳥之生命,也寫畫家主體之生命。現代將寫生概念擴大到所有面對人或自然的觀察與表現,其中的藝術規律實在是相通的。李俊亦長于山水寫生,一旦進入物我兩忘,便能跳出古人老套,靈活運用筆墨,真情流瀉,活潑天真,雖是小品,卻也展現出靈性與靜氣。對畫面氣勢和節奏感的掌控,對干濕、明暗對比關系的處理,已顯露出他山水畫的基本風貌。
對于迄今已取得的成果,李俊很清醒,他說這些只是“小有斬獲”,希望聽到意見和建議,“在今后的藝術人生中上下而求索”,“師古人、修學養和緣自然是我的三大追求”。這是一位有文化擔當的畫家心聲。相信他持恒沉潛,多讀詩書,作品的書卷氣、時代感、個性化必將再上新階。紫境無邊,李俊畫境高標亦自當無涯。
體性以逞 別有風姿
——觀李俊花鳥畫
文/丁芒
李俊,泰州市人大代表,曾在南京藝術學院,師從著名畫家陳大羽兩年,專攻寫意花鳥畫,由此開始了他的“筆墨生涯”。極高的悟性加上刻苦勤奮,李俊的畫藝進步很快。如今已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泰州市花鳥畫研究會會長。

研究繪畫理論的人都知道,國畫與西畫最主要的差異在于:一重內視,表現精神內涵;一重外視,表現物質形態。而國畫中山水畫與花鳥畫的主要差異則在于:一是宏觀,一是微觀,而內視性的追求則是一致的。山水畫尺幅之內,容千山萬水,視野廣闊,足以寄意遙深。花鳥畫多寫草木蟲魚,案頭小品,視野偪仄,景境獨特,諦視性強,要在這個螺螄殼里做道場,表現闊大深邃的精神內涵,以及賦予接受者以領悟、升華的想象余地與激發的力度,確實是比較困難的。
不過,經過千百年的經驗積累,我國花鳥畫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傳統,這就是“定格象征”。如梅蘭菊竹,象征孤傲、忠節、隱逸、耿介等等精神美德,畫家以此精神所指為筆墨導向,接受者也都習慣了從此角度來欣賞、領悟。等而下之的則是遷就習俗,牡丹象征富貴榮華,甚至利用諧音,以魚狀“余”,以蝙蝠狀“福”,蜘蛛狀“喜”等等。

余以為,當代有思想有追求的花鳥畫家,只有在這些傳統題材、定格象征中,努力投入自我,拓展思維,尋求新路,才能獲得更高成就。當然,我談這些題外話,是為了從更高角度來考察李俊的作品。
那么李俊是怎樣在習見的題材、思路中,突出個性、尋求新創的呢?余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細品。
一、突出“視點”(畫眼),加強沖擊力度:詩有“詩眼”,畫也應有“畫眼”,也即如龍之點睛,是一畫情意傳達之聚焦之處。此處著力,則全畫皆活,對接受者的思維,立即產生強大的沖擊力、激發力。如他的《個個好樣》,畫四個葫蘆側掛于藤葉之下,葫蘆均豐滿成型,卻依然碧如翡翠,青潤欲滴,幾呈半透明狀,晶瑩可喜。人們一展畫幅,目光立即被它吸引。是耶?非耶?已不暇思索,只覺得美得真淳瑩沏,啟人遐思。李俊善畫荷,我見他幾幅近景,也是把荷花瓣畫得出奇地紅,紅得發亮,瓣脈怒張,極少常見的粉露掩映之態。我猜其用意也是為了突出“視點”。

二、強化反差,凸顯對比奇趣:有差異才能形成對比,才能構成波瀾曲折的旋律感。文字、音樂、繪畫,都可以運用這種內結構的審美規律,只是手段不同而已。繪畫是線條、色彩的組合。畫竹,一排畫下去,不見參差,就平淡無味,這是畫家常識。而運用色彩的反差,以強化奇趣者,似尚不多見。李俊卻在這方面獨有所悟。有一幅近景荷圖,荷花如上述:潑血鮮紅,而花間的幾彎荷葉,卻“躍”出青翠或深碧的氛圍,被涂上鮮藍之濃色,而且藍得發亮,與紅荷形成極大的反差。現實中并沒有這樣的荷葉,但文學藝術中,完全認可這種違反生活、科學邏輯的想象,作為一種思想感情的象征、暗示之物,以補充手段、工具傳達之局限,從而出神、出奇、出味、出趣。李俊有不少畫都運用了色彩的反差。如前述《個個好樣》,為凸顯葫蘆的青翠,把藤葉都涂成黑色,例不勝舉。

三、筆墨功夫,也有獨到之處。陳師曾解釋文人畫是:“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的功能,必須在畫外看出許多文人的感想”。他強調的是神韻、意味、旨趣,只要有這些,著筆草草也不為詬病。其實,許多文人畫看去“草草”,未必不是其筆墨功能達到爐火純青、熟能生巧地步的一種表現。

李俊的筆墨功夫,從幾位熟知他師友的評論中可略窺深淺。如著名美術評論家馬鴻增在一篇評論中指出的那樣,“李俊在筆墨馳騁過程中,既傳寫出得自大自然的形體神韻,又傾瀉出內心暢神寫意的真情實感,同時也展現了筆墨書寫的藝術美魅力。”
他的恩師,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會長徐培晨教授說:“前人畫荷一般采取鉤線填色法,或用沒骨渲染法,而李俊是在大寫意水墨的基礎上,大膽地施用了中國畫的大色——石類顏料來罩染,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薄的地方即透出水墨的底色,厚的地方則體現了色彩的明麗,色中有墨的機趣,墨中有色的意蘊,色墨交融,畫面有盡而意趣不匱”。
書法篆刻家馬士達先生論其筆墨特點是:“在用筆上堅持了大羽先生的雄健、利索,在色彩上用大色則顯得奇險,不僅恰到好處,且給人以新意。只有在真性情和激情與靈感碰撞中的用色,才會有如此效果。”也有人論其用筆特點是“骨法用筆,運筆中講求中鋒為主,側鋒為輔”。這些行家里手的評論足以說明,李俊的筆墨功夫,自有其獨到之處。其實,繪畫的同時,李俊從未間斷對書法的研習,所以他以書入畫,將書法的運腕運筆之法,運用于繪畫的創作中。但見其:點花如墜石,藤條時而狂草、時而行書、時而楷法,出枝時而篆、時而隸,作品氣勢雄邁。

紫氣東來
四、追求性靈的抒放——中國藝術的特有方式:寫意傳統,以意之表達生發出意境,對花鳥畫來說尤應是審美追求之重中之重。宗白華說過:“中國人這支筆,開始于一畫,界破了虛空,留下了筆跡,即流出了人心之美,也流出了萬象之美。”所以一書一畫中,都是詩書畫家心情、品行的自然流露,是一個時代文化精神在作品中的自覺與契合。
近觀李俊新作《盛世春光》,藤干虬曲,枝葉披離,繁花垂垂累累,豐麗而沉厚,線條虬勁與色彩濃淡,構成一片生命力的蓬勃之勢,全幅涌動著奮進的律動之美。這不正是畫家的文化內涵與時代文化精神的默契與彰顯嗎?
功法與性靈相統一、感情與筆墨相融合,足見李俊的藝術審美思維更趨向成熟。總之,不是體性以逞安能神韻飚發?沒有深厚的基本功,豈能做到功夫獨到、別有風姿?讀者自有深探,這里就不多提了。
誠如,中國書法院院長,著名書畫家管峻所言:“中國畫講究人畫合一,紫藤的高潔,紫藤的燦爛,在畫家筆下靜靜流淌,這分明是畫家心性流露,這個畫家了不起!”
余相信,在已有的基礎上繼續努力,李俊必有大成!

泰州太美順風順水

紫氣

園中見春

秋露一枝新

紫氣

紫藤掛云木,花蔓宜陽春

麗日花開

春韻

春江晨曲

運河春韻

浮光掠影
9月,刻字作品《古渡歸帆》入展全國第十屆刻字展;
11月,參加在南京市美術館舉辦的“江左花開——泰州市花鳥畫研究會作品展”;
4月,參加在中國書法院展覽館舉辦的“十二花神——泰州花鳥畫作品晉京展”;
5月,“紫境無邊——李俊紫藤畫展暨江蘇泰州花鳥畫作品巡展”在湖南省文化館展廳和藝術展覽館同時舉辦,李俊兩幅中國畫作品被湖南省文化館收藏;
9月,作品《紫藤扇面》被波蘭前總理瓦爾德高·帕夫拉克收藏;
12月,“篆開藤語”——陳輝、李俊書畫展暨泰州花鳥畫巡回展在合肥亞明藝術館舉辦;
7月,“紫氣東來大江風——李俊書畫展”在上海吳昌碩紀念館舉辦;
8月,“書刻銘心——薄田東仙王志安李俊書法刻字繪畫展”在日本東京日中友好會館美術館舉辦,作品《紫氣東來》被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收藏;作品《紫云》被日本青年館收藏;
10月,書畫作品被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收藏;
11月,參加在西班牙萊昂市政廳展覽館和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舉辦的“西班牙萊昂——中國書刻藝術展”,作品《紫藤》被西班牙萊昂市政廳、孔子學院分別收藏;
4月,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先生出席紫境美儀文創藝術分享會;
6月,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教學范本·李俊國畫作品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10月17日,李俊作品《索影·遠方》入選第二屆“鄉風墨韻”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潘基文收藏李俊作品

與德國前總統武爾夫

與波蘭前總理瓦爾德馬·帕夫拉克

與鳩山由紀夫一道

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參加李俊作品分享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