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重塑,筆觸的奔流——當代抽象藝術
日期:2021-05-18 09:59:36 來源:永樂拍賣
拍賣
>思想的重塑,筆觸的奔流——當代抽象藝術
"二戰"后,作為表征著美式文化之主導地位在美術領域確立的“抽象表現主義”,創造了一種新美國的現代繪畫樣式,它被賦予獨一無二的自信和創造性氣質完成了美國藝術的現代性突變。這種自由、 粗獷和激越的藝術追求,使年輕藝術家在抽象與表現間發現他們想看到的那種在精神向往時造型和筆觸的自動的奔流。藝術家王懷慶、尚揚、王劼音、譚平、李磊、許江等延續這種風格,或是發掘生活,或是走向歷史,完成自我思想的重塑與靈感的釋放。《國風——中國油畫語言研究》,大都美術館,北京,2013 年由于早年在中央美院附中及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學習經歷,使得王懷慶擁有堅實的繪畫素養及基礎,雖技法上進行蘇聯寫實主義手法的訓練,但創作上則師從于吳冠中具有抽象意味的藝術觀念。在其創作的早期,主要受到作為木匠的父親的影響,加之對于江南民居的造訪經歷,便形成了以傳統家具與建筑空間為主題,以“黑白”與“結構”為主要內核,創造出一系列具有視覺隱喻及傳統韻味的佳作,塑造具有豐富層次意味的藝術語言,并逐漸走向成熟。在《永字八法》中,王懷慶通過拼接的形制,將木材與油畫相互結合于一體。黑色背景下有一列空白之處,錯落散布的木塊穿插于空白之處,仿佛正在鋪陳展開的中國書法長卷一般,簡潔有力的筆畫具有金石趣味性及歷史的沉淀感。王懷慶以油畫的形式來表現中國傳統水墨畫的特質,黑白為主的色調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及視覺沖擊力,簡潔的造型象征著豐富的寓意,試圖在東方造型的寫意及西方抽象的形式之間取得平衡,凝結成全新的意象語言。有序的背景與無序的木材形成一種矛盾的張力,瓦解與建構同時顯現,試圖將空間延續至畫卷之外。
估價:RMB 6,500,000 - 8,500,000《董其昌計劃—17》創作于2008年,在此作中可以看出尚揚對經典山水畫格式的借鑒與顛覆。畫作尺幅巨大、構圖飽滿繁密,在章法、經營位置、意境等方面顯然延續了大寫意水墨畫的傳統。畫面以黑褐色調為主,沒有強烈的對比,但是色調層次豐富,筆觸靈活多樣,那些近似于墨筆皴擦的筆觸和厚重顏料中的留白打破了平板、單調的布局,增加了起伏與疏密虛實的變化。盡管畫中并沒有清晰可辨的形象和細節,但仍然可以通過那些簡單的幾何形和流動的墨色感受到山巒疊嶂、飛瀑流泉等意象。尚揚運用了涂鴉式的自由書寫的方式和波普式的剪切、拼貼手法,將所有的山水景觀提煉成各種三角形、矩形、圓形等符號,再進行重新架構,與其說是再現風景,不如說畫中風景是藝術家情緒的外化,是一種意象式的表達。估價:RMB 1,000,000 - 1,500,000尚揚從1991年開始創作“大風景”系列,“M地”屬于“大風景”系列的一個分支,與“大風景”系列總體上的概念化和符號化的特征不同的是,“M地”系列保留了風景的寫實性,是介于寫實與抽象之間的一個探索性的類別。此幅創作于2000年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八十年代的“黃土”系列,畫中的山巒是以黃土高原為意象描繪出來的,山石堅硬厚實,表面凹凸不平,有明顯的陰影效果,山石的紋理走向顯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尚揚在這里并沒有過于重視形式語言,而是透過表面的形式來傾注對大自然的禮贊。估價:RMB 1,000,000 - 1,500,0001.《尚揚》,安徽美術出版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2012年,P2662.《畫風 Painting Style》,四川美術出版社,2011年,卷20,P763.《尚揚 大風景的喟嘆》,四川美術出版社,2007,P260,P3351.風景—自然?心靈,芬蘭國家美術館,赫爾辛基,芬蘭,2007年2.開放的中國藝術,國立俄羅斯博物館,圣彼得堡,俄羅斯,2007年1997年以后的“E地風景”系列屬于“大風景”系列的另一個分支,一直貫穿于尚揚后期的創作中。此幅創作于2006年的《E地風景-33》采取了更具實驗性的畫法。畫面構造十分簡約,山巒和天空以一條長曲線分割開,沒有明顯的明暗對比,天空以大片留白呈現,空無一物的背景亦有無限的聯想空間,顯示出文人山水畫中“計白當黑”、“大象無形”、“虛實相生”的造型理念對尚揚的影響,虛空處雖無著墨,卻是整體布局謀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平緩的山巒底部也有不少留白之處,與天空相呼應。山巒頂部以淡色稍微設色,淡褐、藍、灰色混溶在一起,結合丙烯透明稀薄的質地,有一種水墨暈染的筆意。整幅畫言簡意賅,意在形外,以水墨畫的空間設置與筆意趣味革新了現代油畫的視覺表現形式。《云間風度——王劼音》,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P125云間風度 ? 王劼音個展,龍美術館,上海,2016年《空帆》則是涉及了元代山水畫以來對文人繪畫對山水空靈之境的追尋。近景與遠景的平矮樓房,中景曠闊水面上的小小船只,都被藝術家以寥寥幾筆勾畫而出。這一切都讓人聯想至元四家倪瓚的山水繪畫。本應屬于水墨藝術的暈染在此時卻由油彩媒介完美呈現,王劼音對中西材料和表現形式的多年鉆研顯露無疑。他有意識地調控著媒介在藝術作品中的主觀性,盡力地消除媒介本身的文化指向,最終呈現的是媒介的無界性。《花韻》的創作是他對花鳥繪畫的進一步嘗試。畫面上灑脫率性的線條,生動卻不失沉穩的色彩運用,飽滿且險峻的構圖,強化了大自然對人的視覺影響。油畫語言在王劼音的筆下成功地顯現了中國文人畫的淡雅精神。王劼音的藝術創作思想發源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由于其版畫創作經歷,他更為看重古代圖像中古樸、蒼涼的形式表達。在《宮中舞樂》中他吸納了漢畫像磚的形式,略帶瑕疵且肆意的白色線條恰如古人所雕琢而出的人物形象,背景卻結合了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大肆涂抹。有趣的是,畫面油彩的使用軌跡卻帶有中國毛筆所特有的點染、皴擦和暈染。中西形式語言在此被其戲劇性地融為一體。1.2016歡樂春節?藝術中國匯 中國當代藝術推介展,賈維茨國際展覽中心,紐約,美國,2016年2.第五屆全國畫院美術作品展覽,江蘇省美術館,南京,2017年3.雙重奏:譚平回顧展,余德耀美術館,上海,2019年《無題》作品創作于2015年,是藝術家一個嶄新創作階段的重要代表性作品,這一時期的作品打破了他此前對畫面每次進行全面涂繪和覆蓋的習慣,筆觸和色塊更加隨機性的、不確定的排列組合,畫面在不斷割裂和重組的過程中達成了面與線、形與色、空間與時間等諸種因素的全新互動與平衡。這個最新階段的出現,象征著主體和載體的完美融合,“繪畫”和“自我”已經達成物我兩忘的境界,畫面所試圖表現的客體已不再重要,并處在漸行漸遠的趨勢中。估價:RMB 1,500,000 - 2,500,000漸入佳境 李磊、趙旭雙個展,幻藝術中心,北京,2021年在李磊的畫面上,似乎什么信息也難以捕捉到,沒有任何的確定性在追逐著我們。李磊的作品,并沒有把我們引向任何具體的外在之物,也沒有將我們社會和歷史的方向牽引。在這個意義上,李磊的作品,不是對外在于己的生活(無論是過往的生活還是實的生活)的再現,而是他自身的傾瀉渠道。生命的旅程,只是在畫中,只是在繪畫所寄托的空間中,才可以毫無障礙地前行。李磊的藝術創作歷程就是一個自我解放的歷程。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